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626.50KB ,
资源ID:6973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9737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宝应县子婴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三 单元五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宝应县子婴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三 单元五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oc

1、单元五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考试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课标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见步步高P174、P177)【聚焦重难点】1、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为什么要倡导民主和科学?(1)是制度落后,即封建专制制度,给中国带来严重的危害,如阻碍社会进步、箝制思想、造成中国的落伍等等。所以要“民主”;唯有民主才能实现社会解放、思想解放,社

2、会进步。(2)科学技术不发达,迷信思想盛行。唯有科学才能扫除迷信,才能确立真正信仰。而唯有摆脱迷信,才能追求民主。提倡科学,实际上也是提倡民主。2、何谓旧道德、新道德,为什么将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1)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2)原因: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打倒孔家店”其实就是反对复辟。3、儒家思想在近代不同时期的命运(见步步高P175)4、为什么又要进行文学领域的革命?胡适与陈独秀在文学革命方面有何差异。(1)原因:更尖锐、直

3、白的批判封建文化,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提供有力的武器。(2)差异:胡适的主张,着重于文体形式的改革。陈独秀要求文学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进行一次革命。5、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前期新在: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后期新在:宣传马克思主义6、新文化运动的特点(见步步高P175)7、十月革命后中国知识界热衷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原因(见步步高P177)【典型例题】1、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批

4、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2、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A新青年 B少年中国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3、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世纪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4、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

5、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达标检测】1、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其中作者的“求变”含义主要针对当时的 A.经济组织 B.军事技术 C.思想观念 D.教育制度2、陈独秀说:“孔子者,数千年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

6、精神也。以数千年之残骸枯骨,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私人之宪法,非我辈生人之宪法也”。这表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 A.主张把古代法律和现代法律相结合 B.崇尚西方社会的现代法治C.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 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3、新文化运动时期树起“打倒孔家店”的旗号,实质是针对 A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 B封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C民众的偶像崇拜和愚昧盲从意识 D阻碍西学传播的反动势力4、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

7、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5、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C A.彻底废除旧制度 B.民主和科学 C.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民主和共和6、明朝后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天生圣人”; 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A. 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C. 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D. 是自相矛盾的7、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B.较为彻

8、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8、右图取自1884年的点石斋画报,它描绘了当时上海妇女打落袋的情景。能全面描述画面的选项是 近代上海多新闻,中西文明汇申城三寸金莲爱娱乐,挥杆击球来健身明眸皓腕携幼儿,发髻宽袖显身份巾帼解放新主张,民主科学风气生A.B.C. D.9、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10、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B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沉沦史C

9、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探索史 D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抗争史11、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高考 “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 B. C. D.12、在西学冲击下,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规发生了分化,其群体也随之分化、重构,形成新旧两个阵营,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的嬗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予之幼时,即有万里封侯之志,既冠而读兵书;年垂四十,身虽登科,终无机会风云,不得已而舌耕度日。自

10、光绪庚子后改设学堂,不数年停止科考,并派学生出洋留学以学洋夷之学洋学既盛,孔孟之学遂无人讲;中国人士均尚西学,则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皆置诸如无有之乡,遂养成许多叛逆,至宣统三年,突然蜂起,革我清之命,改称民国,号曰共和,而乱臣贼子乘势行其素志岂非孔孟之学不行而洋学是尚之所致乎?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材料三 中国与此新出现的“夷狄”更常处于一种敌对的状态之中。现在反要向其学习,而学习的目的又是“制夷”。何况这些“始创自由平等于己国之人,即实施最不自由平等于他国之人”。故中国士人对学习西方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中的多重尴尬是不言而喻的。 罗志田新的崇拜:西潮冲击下近代中国思想权势的转移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属于新旧哪个阵营,从政治与文化的立场及其个人利益角度说明其依据。(4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以胡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适等知识分子以传统方式“安身立命”的社会原因。(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中国士人”所遭遇的“尴尬”。(2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学习西方问题上存在的困惑。(2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