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鸦片战争学习目标: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重点:掌握18401860年西方列强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结果;列举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抵御外来侵略的史实。2.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教材整理1鸦片战争1背景(1)国际:世界资本主义高速发展。(2)国内:清王朝腐朽没落,实行闭关自守政策。(3)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原因: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改变原有的贸易格局,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时间:1839年6月。影响: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英国借此对中
2、国发动侵略战争。2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3结果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4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1)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2)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3)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4)其他特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5危害: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1)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2)经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50课中思考题,思考:你认为哪种方
3、案更合理?怎样才能解决鸦片泛滥问题?【提示】对此问题可以给学生出示“教学参考资料”中关于清政府内部禁绝鸦片争论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每一方案的利弊,从而得出结论。轻巧识记巧记南京条约的内容“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中英两国议定关税;“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教材整理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2)直接原因:清政府断然拒绝其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2经过(1)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战败求和
4、。3结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时间:1858年6月和1860年10月。(2)内容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等。4影响(1)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2)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52课中思考题,思考:比较两次鸦片战争,总结通商口岸的布局和特点。【提示】布局:从东南沿海到沿海再到内地,从南方扩展到北方。特点:都在沿海和沿江地区。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
5、然结果。2.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探究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史 料解 读史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更好地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
6、的改进。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把握提示语“中英条约”以及“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回答条约名称与修约原因。史料二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至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域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概括列强要求,并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相互印证。【史料应用】(1)史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根据史料一,你认为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
7、不平等条约。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扩大经济侵略。(2)史料二所列举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没有?简述你的理由。【提示】得到了。理由:通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增开了通商口岸,各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史论拓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继续(1)根本原因: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战争性质: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3)战争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2扩大(1)从战争的进程看侵略力量扩大:第一次是英国,第二次是英法联合出兵
8、,美、俄参与。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历时两年多,第二次延续四年之久。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中国清政府的都城。签约国和条约增多: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签约国和签约数增多。(2)从战争的影响看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更多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市场被彻底打开,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朝谈判大臣对鸦片战争后某一条款的订立颇为得意,认为把清政府最担心的麻烦诉讼推给外人处置,有使中英之间的商务矛盾不至于上升为两国间武力冲突的好处。该条款涉及()A割让香港岛B领事裁判权C巡查贸易权D关税协商【解题模板】抓关键抓住
9、材料关键信息“诉讼”回答排易误割让香港岛使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巡查贸易权使中国丧失了领海主权,关税协商使中国丧失关税主权,故A、C、D三项错误验结论“诉讼推给外人处置”说明中国丧失了司法主权,领事裁判权使中国丧失司法主权,故B项正确【答案】B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打开大门”指的是()【导学号:24940068】A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B中国失去了香港岛C外国人可以进入中国内地进行贸易活动D外国军舰可以出入中国沿海城市【解析】“打开大门”指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B项割地不符合“打开大门”的说法;C、D两项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签订的天津条约的内容。【答案】A2(2016贵州学业水平
10、测试)下图是江政启漫画中国史中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的主要信息是()A鸦片战争后西方势力开始进入中国沿海B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了进一步的无理要求C鸦片战争是由英、法、美等共同发起的D南京条约刺激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解析】从漫画信息“南京条约”“美国”“法国”“我也要签条约”可以看出这是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B项正确。【答案】B3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主要是指()【导学号:24940069】A走私
11、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解析】由“19世纪中叶”可知,“万分火急”的“内部事务”是指太平天国运动的迅猛发展使清政府手忙脚乱,无力应对西方的挑战提出“修约”,扩大市场的要求,D项正确。A项发生在鸦片战争前,B、C两项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求,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D4“这次战争的结果之一是通商口岸的开辟,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由整个沿海深入内地。”“这次战争”是指()【导学号:24940070】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甲午中日战争【解析】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8年、1860年清政府被迫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
12、约。条约增开沿海沿江十一处通商口岸,反映了列强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由整个沿海深入内地。【答案】B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炮子谣材料二(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奏稿材料三中国政府对陛下官员与臣民已经犯下了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这在原则上是如此之危险,在实际上又如此之不能容忍
13、。所以,为每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1839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私人机密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鸦片输入对中国有怎样的危害?林则徐对鸦片的态度如何?(2)材料三中“最近这样的方式”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的看法。【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鸦片对个人、家庭的危害,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国家危害的角度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可知是禁烟运动,由此英国借口发动了战争,认识其以“文明的高尚义务”来掩盖侵略的实质。【答案】(1)危害:损害吸食者的身体健康,吸者成瘾导致倾家荡产,危害社会秩序。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剧了政府的财政危机。导致吏治腐败,军队丧失战斗力。态度:对其严厉禁止。(2)方式:禁烟运动。看法:这种观点是荒谬的,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这才是一种无耻的侵略;林则徐禁烟是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正当行为,绝非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