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2023学年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 近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在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出土了如图的金面具,这是该遗址首次出土完整金面具。三星堆遗址代表了与夏商王朝同一时期的古蜀文明。在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夏商王朝
2、类似的青铜器,又有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面具、神树等。对材料的解读最恰当的是()A. 古蜀文明领先中原B. 夏商直接管理古蜀C.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D. 古蜀黄金冶炼发达2. 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初期的课程设置看,它包括文、法、医、神等学科,而神学和神学院的“七艺”占有重要地位,可见()A. 科学与神学和世俗需要与宗教信条在大学内充满矛盾B. 基督教会和宗教学说有广阔的包容性和博大的开放性C. 自由探索的学习精神和科学研究的实验精神成为主流D. 大学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有机组成部分3. 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
3、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既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 另起炉灶C. 不结盟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 某同学对中国近代一人物总结了三个要点,即“宣扬自由民主”、“翻译外国书籍”、“赞成改良道路”。据此判断该人物是()A. 魏源B. 洪仁玕C. 李鸿章D. 严复5. 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级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了,已不限于三省长官地方权力扩大,机构之间互相扯皮,行政效率不高出现了
4、权臣专权、皇帝大权旁落的局面宰相成员增多A. B. C. D. 6. 某宪法赋予总统有较长任期,并拥有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极大行政权,但总统提出的法案都必须经过政府部门部长的签字,而部长则对立法机构(参议院)负责。据此判断,该宪法是()A.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B. 美国1787年宪法C.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D. 法国1875年宪法7.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有人评价他是中国的伏尔泰、东亚地区的杰斐逊。作出这种评价的依据有()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三民主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俄为师,创立黄埔军校A. B. C. D. 8. 1965年10月
5、24日,河北省易县武阳台大队社员在村西耕地时发现铁剑、铁戟各一件,刀币数枚,于是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果出土大量铁器,其中铁农具有犁、铧、铲、镰等,且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据此可知当时()A. 铁农具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B. 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C. 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D. 河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9. 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据材料可知()A. 皇帝诏敕直接成为立法依据B. 引礼入法的道德法律化特征C. 中华法系高度重视家庭本位D. 儒家思想具有至高无上地位10. 据元史刑法志载:“诸
6、为子行孝,辄以割肝、封股、埋儿之属为孝者,并禁止之。”元代的这一规定()A. 规范了儒家伦理道德秩序B. 摒弃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C. 重视尊老敬贤的教化作用D. 客观上具有思想解放进步性11.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对上述规定,正确的评价有( )有利于缓和大州和小州的矛盾有利于缓和南方和北方的矛盾给这部宪法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有利于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A. B. C. D. 12. 18世纪法国的“百科全书派”坚持从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否定超自然的神秘主义,他们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一种实在的物质存在;人的灵魂都
7、是一粒物质的种子。由此可见“百科全书派”()A. 否定了人类的宗教信仰B. 崇尚毫无拘束的社会秩序C. 提出了科学的唯物主义D. 受到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13. 致力于自然哲学研究的意大利学者贝那德诺泰莱西(15091588)反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因为其著作既与圣经不符,又与实验不符,他转而以感觉作为研究自然的钥匙,创建了自己的研究院。这反映了( )A. 科学革命的序幕拉开B. 人文主义的研究理念C. 研究摆脱了宗教束缚D. 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14. 1980年邓小平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
8、度和社会主义法制。”为此()A. 全国各地开始实行普选人大代表制度B. 中共提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C. 人民政协完成参政议政的职能转换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5.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总则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其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之中是因为()A.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体现B.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法治的保障C. 表明坚持依法治国需要良好的经济建设的有力支撑D. 法治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途径16. 习近平说:“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
9、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这种“正能量”指的是()A.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B. 保家卫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C. 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D. 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17. 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越王墓,是2021年中国关于秦汉时期考古的重大成果。专家指出,在同一城区内同时发现保存较为完好的王宫及御苑、王陵等系列汉代遗存和1千多件青铜鼎及漆木器陪葬,在中国考古史上实属罕见。这表明()A. 广州市汇集了多种民族的文明B. 广州考古遗址与中原文化同根C. 秦汉南方与中原得到同步发展D. 古代南方的手工业水平最先进18. 下表是唐朝有关“茶”的记述,由此可知唐朝()对唐朝时期茶
10、的描述出处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九日,到郑州遂于土店里任吃茶。语话多时。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巩县陶者多为瓷偶人,号陆鸿渐。买数十茶器得一鸿渐,市人沽茗不利,辄灌注之。李肇唐国史补A. 中日茶文化交流频繁B. 茶具的价值高于陶器C. 饮茶已成为普遍现象D. 政治时局影响了茶业19. 明朝内阁权力不断扩大但大学士的品秩不予提格;清朝内阁权力日益被削弱,而品秩不断升格。这些现象反映出明清时期()A. 军机大臣位高权重B. 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C. 满洲贵族垄断权力D. 中枢机构权力的下移20. 12世纪,教会学校的学生们阅读圣
11、经和早期基督教作家的著作,也读古典拉丁文学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拉丁译本。一些教会学校还提供法学、医学和神学方面的高等教育。此举()A. 推动了世俗教育的发展B. 促进了古典文学的普及C. 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D. 引领了社会转型的方向21. 19世纪初,英国议席分配沿用中世纪定制,分为农村选区和城镇选区两类。萨勒姆选区已成为农田,每逢选举,选民们就走到田里去选举议员。有几个选区已沉入海底,选民们要坐船到海上去进行“选举”。这表明当时的英国()A. 严格遵循中世纪旧制B. 农业经济出现衰败C. 急需宪政制度的改革D. 生态环境遭受破坏22. 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历史笔记。笔记横
12、线处应填写的是()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2、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3、_4、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A. 推动了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B. 促使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C. 肃清了德国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D. 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23. 中国共产党人从国情出发,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大一统”理论前提下,在汲取“民族自治”与“地方自治”理论中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将“民族自治”与“地方自治”结合起来,形成了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新理论。由此可知,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A. 为解决国内外民族问题指明了发展方向B. 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效实施C.
13、 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越性D. 深受近现代西方民族决策体制的影响24. 1991年3月2日,解放日报头版刊发评论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文章论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指出:有些同志总是习惯于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认为在市场调节背后必然隐藏着资本主义的幽灵。这一评论发表的背景是()A. 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B. 受苏东剧变影响国内改革停滞不前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 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25.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界历史上,开创庞大帝国的帝王之中,排名没有比得上秦始皇的,因为无论是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居鲁士、古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是古罗马帝国的凯撒,他们的帝国早已不存在了,对世界的影响远无法与秦始皇相比。其实,即使他们在位时,其对帝国统一性的重组也远远小于秦始皇。 -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 唐朝前期(627年)中国疆域示意图 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新唐书地理志材料三:康熙二十七年
15、五月,在商讨与沙俄谈判方针时,索额图提出:“雅克萨系我达呼儿总管倍勒儿故墟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一河一溪皆属我地,不可弃之于鄂(俄)罗斯。”康熙二十八年四月根据出发前康熙帝的指示,与沙俄代表艰苦谈判,终于签订了以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及沿大兴安岭(即外兴安岭)为两国边界为主要内容的尼布楚条约。-白寿彝中国通史(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对帝国统一性的重组”的措施。(2) 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3) 据材料三,阐述尼布楚条约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所起的作用。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帝逊位诏书全文如下: 朕钦奉隆裕
16、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谴员与民军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南北睽隔,彼此相指,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徙以国体一旦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公权公之全国,立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今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宣布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措,海宇又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
17、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材料二:关于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历史问题,以往学界大都认为这是孙中山不能坚持斗争,屈服于袁世凯的表现,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标志;或把袁世凯看作一个玩弄权术,坐享其成者,轻易就将革命党人的政权骗到手,是个十足的大赢家;帝国主义、立宪派就只有破坏革命,站在衰世凯的一边,帮其夺权。这不无一定道理,但都忽略一些重要的事实,孙中山那么容易上袁世凯的当,袁世凯是不是无条件的获得大总统,帝国主义、立宪派有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在澄清这些事实之后,自然发现,民元孙中山让位,既不是革命党人的完全失败,也不是袁世凯
18、的大获全胜,又不是帝国主义、立宪派的无利可图,而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丁健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共赢性(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出台的原因并作简要评价。(2) 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民元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3) 民国初年的两次逊位反映了辛亥革命有何显著特点?27. 中古西欧是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
19、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 正如科恩所说:“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通过上帝拣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价值论基础。在中世纪,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 -据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等材料二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
20、,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据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个人拥有哪些“自由”,并指出影响其产生的历史因素。(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西欧社会对近代西欧的影响。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为达到这个目的,甚至不惜违反正义这样一来,人们之间必然形成彼此妨害以致达到危险的局面,这是同人们追求享乐目的背道而驰的。而唯一摆脱困境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成立政府,制
21、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材料二这次改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 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1) 据材料一,以史实说明古代雅典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2) 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过程是如何体现“妥协”的?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古蜀文明与夏商王朝存在一定的距离,但两地之间出现类似的青铜器,这说明两地之间应该存在联系,即在不同地区兴起了类
22、似的文明,这是文明多元一体的表现,C项正确; 青铜器类似并不能说明古蜀文明就领先中原,也不代表夏商直接管理古蜀,排除AB项; 材料涉及的是青铜器铸造,不是黄金冶炼,排除D项。 故选:C。本题考查三星堆遗址,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在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夏商王朝类似的青铜器,又有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面具、神树等”。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三星堆遗址,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根据题干中“它包括文、法、医、神等学科,而神学和神学院的七艺占有重要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文、法、医、神”等学
23、科是属于科学领域的世俗需要的科目,而“神学和神学院的七艺”属于神学和宗教信条的领域。在大学课程中把科学和神学的科目同时设置,体现了科学与神学、世俗需要与宗教信条在大学内充满矛盾,故A选项正确。B.题干内容主要体现了大学兴起初期把科学和神学领域的科目同时设置的现象,没有体现广阔的包容性和博大的开放性,故B选项错误。C.从大学兴起初期的科目无法得出自由探索的学习精神和科学研究的实验精神,故C选项错误。D.题干内容体现了大学兴起初期所设置的科目和领域,没有体现大学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故D选项错误。故选A。3.【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可知,该规定针对的是国民政府的旧的外交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清除外国在华的侵略势力,再与愿遵守和平民主平等等原则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不结盟是指不加入任何大国集团、不结盟,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选:B。本题考查新
25、中国初期的外交,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的主旨,结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的含义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4.【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宣扬自由民主”、“翻译外国书籍”、“赞成改良道路”结合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可知D正确。 A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故排除。 B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C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明显不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翻译外国书籍”、“赞成改良道路”。本题考查学生正确
26、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适中。5.【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常以品级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行相职”“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等信息可以看出,唐太宗在位时,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了,已不限于三省长官,使得宰相成员增多,故正确。 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均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唐代政治制度。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常以品级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行相职”“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唐太宗坚
27、持民本思想,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虚怀纳谏,任用魏征等谏臣。善于用人,任用房玄龄、杜如晦为相,有“房谋杜断”之称。完善了科举制,始设进士科。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在对外关系上也取得巨大进步。6.【答案】D【解析】A英国权利法案确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英国没有总统。 B美国总统提出的法案不需要政府部门部长签字。 C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没有总统。 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材料反映的正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具体内容。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英法美德是国政体的内容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只要搞清楚近代英法美德四国政体的具体内容
28、,就可以正确选择属于简单题。7.【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他是中国的伏尔泰、东亚地区的杰斐逊”可知,作出这一评价的依据是基于孙中山在思想启蒙和制度构建方面的贡献。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属于孙中山制度构建方面的贡献;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属于孙中山思想启蒙的贡献,故正确。 以俄为师,创立黄埔军校属于军事方面的贡献,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故选:A。本题考查孙中山的贡献。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他是中国的伏尔泰、东亚地区的杰斐逊”的主旨,即孙中山在思想启蒙和制度构建方面的贡献,然后结合选项
29、中的史实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在思想和政治制度方面的贡献,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8.【答案】B【解析】据材料“铁农具有犁、铧、铲、镰等,且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可以得出,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推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铁农具在其他地区的使用情况,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铁犁牛耕,排除C项错误; 材料没有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对比,排除D项。 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考生需要结合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来回答。本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
30、史解释等素养。9.【答案】B【解析】根据“董仲舒以春秋中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程唐律疏议,后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可得出中国古代的法律中引入了儒家礼的内容,体现了引礼入法的道德法律化特征,B项正确。“直接”错误,排除A项;材料与重视家庭本位无关,排除C项;D项太绝对,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法治。需要考生掌握中国古代法治的特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法治,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答案】A【解析】材料“诸为子行孝,辄以割肝、封股、埋儿之属为孝者,并禁止之”体现了禁止无限制的和违反常理的孝顺,这规范了儒家伦理道德秩序,
31、故A正确; BCD说法都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生可结合材料“诸为子行孝,辄以割肝、封股、埋儿之属为孝者,并禁止之”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1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解答】缓和大州和小州矛盾的,是美国的参众两院的席位规则,而不是题中黑人人口的按比例折算。美国的国会分参众两院,其中众议院的席位,根据各州的人口总数,按比例确定。这样大州的席位,肯定多于小州。为了平衡这个关系,参议院的席位,各个州都是
32、两个。故错误。在美国,南方的黑人数量远多于北方(南方是种植园经济)。因此,北方会担忧南方黑人人口多,而导致南方的众议员的数量也因此多于北方。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可以缓和南方和北方的这一矛盾。故正确。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显然带有歧视贬低黑人的色彩,故正确。1787年宪法的这个规定,只能暂时缓和南北方的矛盾,不利于黑人与白人形成长期和谐的关系。到19世纪中期,南北方因为黑人的问题,矛盾激化,最终爆发了内战(南北战争)。故错误。故选B。1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D.依据题干可知,“百科全书派”坚持从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否定
33、超自然的神秘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实体,体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物质宇宙观,说明“百科全书派”受到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故D项正确。A.“百科全书派”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他们并不否定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B.该项中毫无拘束的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B。C.提出了科学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故C项错误。故选D。1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意大利学者贝那德诺泰莱西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既与圣经不符,又与实验不符,为此,他转而以感觉作为研究自然的钥匙,创建了自己的研究院。这反映了贝那德诺泰莱西注重人的感觉的作用,进而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研究理念,B项正确。拉开科学革命序幕的是哥白尼,排除A项;贝那德
34、诺泰莱西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与圣经不符,而持反对态度,说明他的研究没有摆脱宗教束缚,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人的感觉,不是理性,排除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艺复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人文主义相关知识的把握。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艺复兴,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4.【答案】D【解析】A全国各地开始普遍选举人大代表是1954年之前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之前。 B你材料反映的是政协制度的方针,而且是1954年提出来的。 C人民政协完成参政议政职能的转变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后。 D分析材料信息可见,1980年邓小平在接见外国记者采访时,提出了新时期我国
35、落实和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任务,为此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形成了以修订的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求学生结合人大的权利和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表现来分析。解答本题,只要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过程准确把握,就可以正确选择。15.【答案】B【解析】A.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B.正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C.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之中说明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坚持依法治国需要良好的思想道德的有力支撑; D错误,加强
3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途径是实践。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表现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6.【答案】D【解析】材料是习近平对焦裕禄精神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焦裕禄精神主要体现的是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D符合条件要求; 其他选项都不正确。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表现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焦裕禄精神的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17.【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越王墓展
37、示的宫殿、陵寝和大量陪葬品具有鲜明的汉代文化特征,表明广州考古遗址与中原文化同根,B项正确; 材料并未体现多民族文明汇集,排除A项; 秦汉时期,南方开发落后于中原地区,排除C项; 材料不能说明两汉时期南方手工业水平是最先进的,排除D项。 故选:B。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考生需要结合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特点来回答。本题主要通过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8.【答案】C【解析】材料“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体现内地茶市普及;材料“九日,到郑州遂于土店里任吃茶。语话多时
38、”体现饮茶成为一种习俗,故C正确。题干没有体现中日茶文化交流,故排除A;题干没有涉及茶具与陶器价值的高低,故排除B;D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贸易,依据材料“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贸易,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19.【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制度是皇权强化的表现,材料“朝内阁权力日益被削弱,而品秩不断升格”信息体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B正确; 军机大臣在清朝出现,排除; C不符合明朝的历史状况,排除; 题干显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排除D。 故选
39、:B。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演进情况,依据材料“清朝内阁权力日益被削弱,而品秩不断升格”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演进情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20.【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12世纪时,教会学校的学生们除了阅读圣经外,还学习古典拉丁文学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教会学校还提供法学、医学和神学方面的高等教育,这些措施客观上传播了文化知识,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故C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教会学校学生的学习内容,没有体现世俗教育的发展状况,故排除A; 材料体现的是教会学校学生的学习内容,没有体现教会学校对古典文学普及的推动作
40、用,故排除B; 引领社会转型方向的是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而不是教会学校的教育,故排除D。 故选:C。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教育演变情况,依据材料“古典拉丁文学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拉丁译本。一些教会学校还提供法学、医学和神学方面的高等教育”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本题考查西欧中世纪历史演变情况,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21.【答案】C【解析】A.材料中体现了英国沿用中世纪的旧制,但是强调的是旧制不符合时代变化的要求,需要进行改革,因此A排除; B.材料主要涉及议会制度问题,不是农业经济衰败,B排除; C.根据“萨勒姆选区已成为农田,每逢选
41、举,选民们就走到田里去选举议员。有几个选区已沉入海底,选民们要坐船到海上去进行选举”分析可知,英国沿用中世纪的选取划分,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需要进行变革,C正确; D.材料无关生态环境问题,排除。 故选:C。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解题关键信息是“萨勒姆选区已成为农田,每逢选举,选民们就走到田里去选举议员。有几个选区已沉入海底,选民们要坐船到海上去进行选举”。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22.【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D项正确; 推动了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即北约、
42、华约,这是二战的影响,排除A项 促使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不是一战的影响,排除B项; 肃清了德国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 故选:D。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结合所学一战的影响分析作答。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3.【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中国共产党人从国情出发,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结合起来,形成了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新理论”可以看出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符合中国的国情,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效实施,B符合题干要求。ACD选项不符合题干的主旨,排除。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
43、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24.【答案】B【解析】A、“南方谈话”的历史时间是1992年,排除; B、1991年,出现苏东剧变,苏东剧变使得国内改革停滞不前,正确;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 D、“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1992年,排除。 故选:B。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于历史事件时间是1991年,结合选项中历史事件的时间进行排除即可。本题考查对经济体制改革历史事件时间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采用排除法。2
44、5.【答案】【小题1】(1)本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一,结合秦始皇的功绩解答即可。 (2)第一小问的做法,依据材料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评价,结合所学可知,该政策是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形成中华文明多元化局面。 (3)本小问的作用,依据材料三,结合尼布楚条约的影响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 (1)措施: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交通,推行法家思想或者焚书坑儒。 (2)做法:坚持民族平等;武力与怀柔并用;重用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縻政策。 评价: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形成中华文明多元化局面。 (3)作用: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
45、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小题2】【小题3】【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考查秦始皇的功绩;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康熙帝维护国家主权的事迹及其影响。本题考查对秦始皇、唐太宗以及康熙帝事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6.【答案】【小题1】原因:武昌起义,各省纷纷独立,辛亥革命使清统治难以为继;共和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北方军事将领通电要求立定共和政体,民国给予清帝退位以优厚的条件。评价:清帝逊位是清王朝在无力维护统治以及优厚的退位条件之下采取的一种无奈的自保举措,保留了宫中小朝廷,是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的表现。但是,清帝
46、逊位与中国传统的禅让不同不是进位给一家一姓的玉朝,而是逊位给共和政体,是历史的进步;和平进位被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减少了战争可能带来的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小题2】清王室退位,享有优持条件;夹在清王室和革命党两难境地的袁世凯通过迫使清帝退位,获得大总统席位和全国的统治权;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力量相对弱小的形势下,让出大总统之位,借袁世凯之手实现了推翻清王朝、速定共和的目的帝国主义、立宪派通过调停盼到了一个他们希望的衷世凯建立的政局较为稳定的国家。【小题3】辛亥革命呈现出曲折性、复杂性: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革命党人软弱妥协;衷世凯善于权术,辛亥革命成果落入衰世凯之手,等等。【解析】(1
47、)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谴员与民军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对“民元孙中山让位”,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当时国内国际局势演变情况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对国初年的两次逊位的分析,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适中。27.【答案】【小题1】自由: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司法自由;财产自由;身份自由;土地自由;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 因素:日耳曼人观念;基督教思想移植到世俗领域;罗马法中个人权
48、利元素。【小题2】特点:封建领主在其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或拥有司法、行政、赋税权力);基督教会拥有重要地位;教权与王权二元并行;王权较弱。【小题3】影响:催生了西欧近代的民主宪政;孕育了近代自由主义思想;推动了西欧近代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的欧洲。第一小问要结合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中世纪欧洲社会管理的特点来分析;第三小问要结合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环境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以及思想和经济发展的特征,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28.【答案】【小题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方式民主改革(梭伦、克里斯提尼)、民主运作方式等反映了各种力量的妥协。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是贵族和平民的妥协;罗马法的不断完善(或万民法)就是各种力量调和的结果。【小题2】妥协: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妥协;权利法案即限制了王权,又保留了君主;确立了议会主权使国王“统而不治”,但国王还是国家的象征,有着特定的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代议制,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古代雅典与古罗马政治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第二问结合英国代议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代议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