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质量评估(三)(第四章)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答案 A解析 同一物种由于受种内、种间关系及食物、资源条件的限制往往在一段时间内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般呈“S”型曲线相对稳定。2.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B.调查某池塘中一种鱼的种群密度,需要用样方估算法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个
2、种群处于发展阶段D.迁出率、迁入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答案 D3.(09广州一测)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答案 D解析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植物和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4.(09福州单科检查) 如图为自然条件下某生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四个坐标曲线中,能正确表示该种群增长率()随时间(t)变化趋势的是( )答案 D解析 种群的“S”型增长过程
3、中,种群增长率先逐渐增大;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超过K/2时,种群增长率开始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0。5. (2010海口模拟)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t1t3时间内甲、乙种群均呈“S”型增长B. t4t5时间内乙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C. 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D.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答案 A6.(09山东卷)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4、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答案 D解析 本题通过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具备能够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依据曲线b,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故B正确。曲线a表示的大型动物,由图可知,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故而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所以A、C正确。D项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竞争越剧烈,故而d点不是竞争最剧烈的点。7.(09济南模拟)假设某种细菌的起始数量为M,理想状态下
5、,每20分钟繁殖一代,T小时后该种群数量为( )A.M20T B.M23TC.2MT D.2M20答案 B解析 T小时后细菌繁殖了3T代。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根据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时后该种群的数量,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小时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可知T小时后细菌的数量为M23T。8.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K值是环境的最大负荷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B.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左右C.若图示为蝗虫种群
6、增长曲线,则防治虫害应在c点之后D.若图示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环境阻力出现在e点后答案 B9.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增长型种群的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一定能不断增加B.在环境条件没有剧烈变化时,种群数量增长趋势总呈现“S”型C.农业生产中利用性引诱剂的目的是直接降低种群数量D.种群数量与该种群个体大小有关,而与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无关答案 B解析 种群数量是与环境的容纳量相关的,由于环境的容纳量是有限的,所以种群一般呈“S”型;增长型是由年龄组成对种群数量变化的预测,它还与环境等其他条件的变化有关,所以在某个时间段不一定增加;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通过降低出生
7、率来降低种群密度,而不是直接降低种群密度。10.(2010北京西城期末)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该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 )A.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虫产卵能力下降B.成年个体大量迁出幼年个体数比例下降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答案 D解析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则使雌雄害虫的交配无法正常进行,导致种群的出生率下降,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11. 在决定鲸的捕捞量时,研究了右图,该图表示鲸的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1代表出生率,P代表环境允许
8、的最大数量B.曲线2代表死亡率,P代表该种群的最大数量C.曲线1代表死亡率,P代表该种群的最大数量D.曲线2代表出生率,P代表环境允许的最大数量答案 A12.(09泰州高三联考)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70的酒精溶液中答案 C13.(09泰州高三联考)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
9、物繁殖的基本单位B.一个种群中的个体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是完全相同的C.一个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D.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然可能发生改变答案 B14.(2010广东广州一模)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答案 D解析 出生率与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有关,死亡率只与年龄组成有关,据此判定是死亡率,是出生率、是性别比例,是年龄组成。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15.
10、下表所示两种微生物各自的必需物质和各自合成并释放的物质,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可能是( )生物必需物质合成并释放的物质红色酵母嘧啶噻唑毛霉噻唑嘧啶A.竞争 B.寄生C.互利共生 D.捕食答案 C16.(2010合肥高二检测)图(一)表示生物间的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A.甲 B.甲C.丙 D.乙答案 A17.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cd段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 “竭泽而渔”会使鱼虾
11、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自然界中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会被突破答案 D18.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自然条件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方向是: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答案 D19.下面的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A.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答案
12、 D20.下图为一种生物的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甲、乙、丙分别表示( )A.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B.稳定型、增长型、衰退型C.衰退型、增长型、稳定型D.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答案 D解析 甲图中,幼年的个体数特别多,应为增长型种群;乙图中,幼年的个体数特别少,中年个体也偏少,而老年个体较多,应为衰退型种群;丙图中,各年龄段人数比例适中,幼年个体数多一些,中年个体稍少一些,老年个体更少一些,应为稳定型。21.下列情形中,两个不同群体间的竞争最为激烈的是( )A.一个群体比另一个群体大得多B.两个群体亲缘关系密切C.两个群体的食性、生存环境相似,彼此重叠D.两个群体的生殖方式相同答案 C22
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地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研究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结果,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研究小组在每一采样点采取分层定量采集B.鞘翅目为该地区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C.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与农药的使用有关D.蔬菜地较适合土壤动物的生活答案 D23.(2010浙江温州一模)下图反映了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或发生生态位变化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现象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答
14、案 C解析 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是因为这些水体中无机营养元素较多。24.(2010江苏海门期末)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学生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d)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增减情况综合为下表:实验材料生物数量(个/mL)1d2d3d4d5d6d7d8d9d杆草杆菌1801601401601801601405060大草履虫6070806050402010双小核草履虫2040606010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属于草履虫,二者为种内斗争关系B.在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关系
15、中,双小核草履虫竞争获胜,但9天后,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不一定继续增加C.大草履虫与枯草杆菌构成捕食关系,在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之前,枯草杆菌的大部分能量流向大草履虫D.将该烧杯置于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烧杯内的生物数量可长期保持稳定答案 B解析 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是两个物种,二者为种间斗争。两种草履虫都以枯草杆菌为食,随着枯草杆菌减少,双小核草履虫数量可能会减少。大草履虫与枯草杆菌构成捕食关系,枯草杆菌大部分能量呼吸消耗了,只有少部分能量流向大草履虫。烧杯中的有机物不断减少,生物数量不能长期保持稳定。25.(2010河南开封一调)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
16、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 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C.M、N将呈现“J”型增长D. 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答案 D解析 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食物竞争,但两物种生活在同一区域,可能存在其他方面的竞争。b越大,生物取食范围越大,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自然环境中,M、N最终呈现“S”型增长。db时,M、N的食物种类越相同,种间竞争越激烈。二、非选择题26.研究人员将S1与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与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图A与图B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种内与种间关系的问题:(1)S1种群
17、与S2种群的关系是_。(2)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C,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图C的坐标中表示出来。答案 (1)竞争 (2)如图解析 两种生物混合培养时,结果导致其中的一个物种消失,则说明两者的关系为竞争,由于题干中已经提示出T1、T2是交替变化的,则根据S1的趋势可画出S2的变化趋势。27.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下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
18、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的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是_。(2)图二中适度放牧可以使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净生产量有所上升,其原因是_。(3)图二中的研究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有:该草原的最佳放牧量为_点,最大控制放牧量为_点,若放牧量到C点,会导致_。答案 (1)鼠的天敌的数量增加以及食物的减少(2)适度放牧可以促进草的分蘖,增加有效光合面积(3)A B 草原退化28.(2010盐城模拟)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_;图示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
19、样方面积最好是_。(2)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如图),并着手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_多样性,主要是由_和_引起的。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_多样性。(3)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植物20012002200320042005A10.09.286.85.5B3.02.11.10.30.1C0.30.61.11.52.3D3.02.00.400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4)如图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答案 (1)样方法 S0(2)遗传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物种(3)C 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而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4)2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