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十八)基础运用层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女也不爽爽:愉快B无与士耽 耽:耽搁C将子无怒 将:愿,请D以我贿迁 贿:贿赂CA项,爽:过失,差错。B项,耽:耽乐,欢爱。D项,贿:财物,指嫁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AA项,都是用于主谓之间,没有实在意义。B项,连词,表目的/介词,相当于“用”。C项,代词,代第三人称/可作为助词,无义;也可作为代词,代第一人称。D项,代词,代“这件事”/结构助词,的。3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于嗟鸠兮
2、,无食桑葚士也罔极,二三其德ABCDB“泮”同“畔”。“匪”同“非”。“于”同“吁”。4下列各项中属于形容词用作动词的一项是()A三岁食贫B其黄而陨C二三其德D夙兴夜寐BB项,黄:形容词作动词。A项,形容词作名词;C项,数词作动词;D项,名词作状语。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三岁食贫B夙兴夜寐C秋以为期D至于顿丘BB项,夜寐古今同义,都指晚睡。A项,三岁:古义泛指多年。今义是三岁的年龄。C项,以为:古义指两个词,以,把;为,当作;合起来就是“把当作”。今义是认为。D项,至于:古义是到,到达。今义是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6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3、()例句:微斯人,吾谁与归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三岁为妇,靡室劳矣D静言思之,躬自悼矣AA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为一般句式。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_。_,_。_,_。_。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佚,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诗经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辑的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ABCDD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题中整段文字围绕诗经来写,交代
4、诗经数量,也是中“诗三百”名称的来历,应排在第一位;句写的是诗经名称的变化,故排在后;句“齐、鲁、韩、毛四家”与下文联系最为紧密,排在最后。用排除法可得出答案。另外,写的是诗经的体例和内容。8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1)用桑叶茂盛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与男子情感浓厚之时的句子是“_,_”。(2)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3)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句大家十分熟悉,氓中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诗句是“_,_”。(4)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诗句是“_,_”。(5)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
5、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诗句是“_,_”。(6)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_,_”。(7)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答案(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3)不见复关泣涕涟涟(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5)女也不爽士贰其行(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9下列对氓一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第一、二章写结婚经过,第三章追悔自陷情网,第四、五章写男方负情背德,第六章表达对男方的怨恨。B女子受夫权的压迫,被任意遗弃,这在几千年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本诗表明妇女解放的重要性
6、。C本诗将恨与悔的感情熔铸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的坚强性格。D这是一首弃妇诗,反映了当时妇女的痛苦,不仅是对那个薄情男子而且是对男权社会的强烈的控诉。BB项,“本诗表明妇女解放的重要性”有意拔高,应为“从一个侧面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阅读提升层(一)阅读诗经周南桃夭,完成1011题。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归:女子出嫁。蕡:果实很多的样子。蓁蓁:树叶茂盛的样子。10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的形式。解析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
7、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句。答案重章叠句11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_解析这是一首贺婚诗。诗的三章都以桃树起兴,以鲜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人丁兴旺,表达对女子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媚。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欢乐热烈的气氛。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
8、白胖胖的娃娃。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开花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
9、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注】邶(Bi):邶国。静女:文雅的姑娘。娈(lun):面目姣好。炜(wi):鲜明有光的样子。说怿(yu y):欢悦欣喜。说,通“悦”。归荑(kut):赠送荑草。归,通“馈”,赠送。荑,初生的细嫩茅草。洵(xn):的确,确实。女:通“汝”,你。12你认为本诗中哪处细节描写最具有生活情趣?为什么?_答案“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两个细节最具生活情趣。“爱而不见”描绘姑娘调皮逗乐的行为,突出了她活泼聪明的性格,表现出她的多情率真。“搔首踟蹰”描绘出男青年抓耳挠腮、焦灼不安的情态,刻画了他憨厚朴实的性格,表现出
10、他对姑娘的深挚情义和深切迷恋。这两个细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构成颇具戏剧性的情节,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13本诗中男女青年是怎样的形象呢?通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_答案男:憨厚、痴情。“搔首踟蹰”表现了男青年憨厚、真诚以及见面前的焦灼、忧虑;“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表现了男青年的痴情。女:美丽、调皮、可爱。“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写出女青年的美丽,“爱而不见”写其调皮,“贻我彤管”“自牧归荑”写其可爱。(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注】
11、青衿:古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指“你”。衿:即襟,衣领。嗣(y)音: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挑兮达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14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B全诗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C最后两句的内心独白,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D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
12、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在目。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D不是语言描写,而是心理描写。15诗歌前两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特点和作用。_答案特点:前两章句型重复,字面大体相同,只是在关键处变换了几个词语“子衿”和“子佩”,“我心”和“我思”,“不嗣音”和“不来”。作用:内容上,“我心”和“我思”的变换显示了女主人公思念情感的不断深入,“不嗣音”和“不来”的变换写出了恋人既全无音讯,又不见踪影。情感上,女主人公反复咏唱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之假设与“子宁”之反问对举,情感在回旋中渐次加强,可以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增加了
13、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7题。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寘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注】颓:旋风。寘:即“置”,放。遗:遗弃。大德:指能共患难。16诗歌的第一章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_答案起兴的手法。“习习谷风,维风及雨”的意思是风带来雨。诗歌以此起兴,引出下面丈夫抛弃妻子的内容。17诗歌表达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_答案诗歌的一、二两章,在风雨交加的环境中表现弃妇的悲惨命运,第三章写出弃妇情绪的变化、思想的觉醒和人格的升华。体现了女主人公从被遗弃之后的悲愤到对现实有深刻的理解,从而自重自强的情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