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仁寿一中北校区2020级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1.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里强调的是()A商纣不得人心而武王以德定天下 B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C周的历史长久是因为实行推恩令 D武王在西周建立过程中的功勋2.河北卫视中华好家风栏目一直备受观众喜爱。中华民族重视家庭、重视亲情、重视家风的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D科举制3郭希汾在中国体育史中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体育最为发达,“尚武之观念,遂深入于人心,忠勇义侠之士,蔚然为一代之光,则政治为之也。”郭希汾认为当时体育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诸侯争霸,战争频繁C生产力有了极大提
2、高 D诸侯王重视体育娱乐4.1975年在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简置吏律中规定:任用吏或尉,在已正式任命后才能令他行使职权和派往就任;啬夫(古代官吏名)被调任其他官府,不准把原任官府的佐、吏任用到新任官府。这一规定旨在( )A强调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 B提升基层官吏的责任意识C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 D允许地方官大胆任用亲信5.我国历代朝廷常常分割地方事权,将军事、民政、财政、司法诸权分授不同的官员并使之互不统属,各自平行隶属于中央的相应上级,以使其相互牵制。这一做法 ( )A.通过分散相权保障皇权独尊 B.有助于统治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完善分权体制提高行政效率 D.消除了地方势力膨胀割据的隐患6.
3、唐宋期间,中国古代立法呈现出从律令格式到敕令格式的转变,也就是皇帝命令文书的敕和赦文(皇帝的赦免诏书)具有了立法意义。这反映了()A法律体系得到了完善 B皇帝成为最高立法者C国家立法走向制度化 D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7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 )A.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B.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8.如表反映的是曹魏至北宋时期入仕群体中寒门学子所占的比例,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朝代曹魏西晋东
4、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2%5%44%A中央机构的调整 B选官制度的变革C监察制度的完善 D儒家思想的发展9.针对“玄武门之变”这一史实,旧唐书高祖本纪中写道: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而新唐书高祖本纪中则写道: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两种不同的叙述反映了()A文献记录能够还原全部历史真相 B文字史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 C历史事实是由历史叙述呈现的 D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10.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
5、.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C.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D.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11.以下序列中,反映近代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的一组是 A.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北京条约1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A华夷观念正在转变 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1
6、3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下列历史解释合理的是 ( )选项 史料 历史解释 A 南京条约:中国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鸦片战争中英国损失共计二千一百万银元 B 南京条约补充条约: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西方列强获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C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开启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D 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列强逼签辛丑条约的目的是报复义和团运动 14. 毛泽东曾经总结道:“
7、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15.19世纪末,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卖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深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B.基督教义与儒家思想相悖C.传教活动威胁清政府统治 D.当时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16、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这一变化A. 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 B. 反映了清
8、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C. 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 D. 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17.1942年10月,国民政府就晚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分别开始与美、英两国进行谈判。美、英经过协商,主动提出废除两国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美、英做法意在 ( )A.维护中国国家主权 B.激发中国抗日热情C.调解国共两党矛盾 D.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18.下列是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会议或者重要事件对应错误的是()A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B.西安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中共七大事实上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19、 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
9、:“由于日本侵略以及其他国家的卷入,中国从一个软弱的战争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确立稳定和平局面的伙伴。”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抗日战争促成了中国国内永久和平C.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是一个偶然事件 D.日本侵华有利于中国成为世界大国20.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
10、民群众的趋势 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21.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列两图为我国古代部分朝代疆域示意图材料二:开国议政假设你是宋初的决策者,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是否大力推行科举制。决策之前,你需要考略的因素如下:唐代设置科举,人才汇聚,享国三百年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共定国是,提高士大夫的参政意识,王朝便能更稳固了唐代有人认为朝廷的显要官员必须是公卿的子弟,他们从小就有机会学得各种做官的知识,而以科举入朝的布衣之士则缺乏此类经验开过之初,国家百废俱兴,亟需大量富有实干经验的官员来应对政治挑战,仅通过科举制度选官难以满
11、足这个需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从对象的角度分析该制度的特点是什么(6分)(2)图2推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与图相比,这种制度在管理形式和官员任命上有什么突出特点?(6分)(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相比之前其他选官制度有何进步?(4分)假如你是宋初的决策者,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6分)22.近代以来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沉浮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海军希望取得台湾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
12、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节选自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的胜利材料三、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
13、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2分)列举1840年到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一例。(2分)(2)1937年七七以后,日军除南京大屠杀外,还对中国人民制造了哪些滔天罪行?(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抗战胜利为什么“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2分)(3)材料三中“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是在那一条战线指引下开展的?军事上,国共“共御外敌”经典之作是那一次会战?(4分)(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现今中日
14、关系,你能获得哪些启示?(2分) 半期考试试题答案:1-5 BCBCB 6-10DABBD 11-15 BBBDD 16-20ABCAB 21(1)分封制(2分)特点:从对象来说包括王族、功臣、现代贵族,其中以同姓王族为主;(4分)(2)郡县制(2分)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4分)(3)进步之处: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和政府行政效率;有利于吸纳人才,加强中央集权;推动读书风尚的形成,有利于形成重学风气;具有公正公平性。(4分)水平:能全面权衡科举制对中央集权带来的利弊,对决策作出合理解释。(6)我赞同大力推行科举制。科举制的推广可以
15、说利弊互见,但是对王朝的稳固来说是利大于弊。它使得改权向士大夫开放,不但能以文官制约此官,更能增强士大夫对政权的认同感,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稳固。虽然由此可能带来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等弊端,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考核加以改善,澄清吏治。我反对大力推行科举制。大力推行科举制虽则可以选拔大量人才组成一个文官政府,以防范武将专权,但同时也会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困难等难题,而且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可能缺乏行政经验,不善治理国家,对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巩固其弊远大于利。限制武将专权可以通过军事制度改革予以解决,不必以扩大文官队伍来解决。过度重文轻武会削弱国家的军事实力。水平2: 虽能合理说
16、明白己的决策。但只注意到大力推行科举制利或弊的一面。(4分)我赞同大力推行科举制。因为这样有利于选拨文官进入政府,利用文官对武将进行牵制,强化中央集权,防范唐末五代以来武将专权、藩值割据的局面,增强文人士大夫对政权的认同感,巩固王朝统陷。我贬对大力推行科举制。因为这会造或官僚机构膨胀,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引发财政困难;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可能缺乏行政经验,不善于治理国家。22(1)变化: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为主(2分)事例:三元里人民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大战等 (任意两个2分)(2)发动侵华战争,如八一三事变等;731部队实施细菌战、毒气战;推行奴化教育;进行经济掠夺。(任意3点6分)第一次取得近代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2分)(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太原会战。(2分)(4)启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应加强国际合作,寻求互信和共同的战略利益。(任意1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