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418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海原一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生物试卷一、单选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下列关于蓝藻和伞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蓝藻和伞藻细胞中含有光合色素,均能进行光合作用B. 蓝藻和伞藻细胞中均有拟核,拟核区域有一环状DNA分子C. 蓝藻和伞藻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其各种生命活动D. 蓝藻和伞藻的细胞膜结构相似,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为膜的基本支架【答案】B【解析】【分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伞藻属于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详解】A、蓝藻中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伞藻细胞中含有叶绿体,两者均含有光合色素,均能进

2、行光合作用,A正确;B、蓝藻细胞中有拟核,拟核区域有一环状DNA分子,而伞藻细胞为真核细胞,其细胞中没有拟核,B错误;C、蓝藻和伞藻都是单细胞生物,它们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其各种生命活动,C正确;D、蓝藻和伞藻有相似的膜结构,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为膜的基本支架,D正确。故选B。2.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A. 乌龟和松树具有完全相同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B. 病毒在活细胞中能够生存,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C. 一个生物可以同时属于两个不同的结构层次D. 研究一个池塘中各个种群之间的关系属于种群层次上研究的问题【答案】C【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

3、生态系统,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详解】松树为植物,无系统层次,乌龟为动物,有系统层次,故两者具有不同的结构层次,A错误;病毒在活细胞中能够生存,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B错误;一个生物可以同时属于两个不同的结构层次,如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细胞、个体结构层次,C正确;研究一个池塘中各个种群之间的关系属于群落层次上研究的问题,D错误。【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要求学生识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明确细胞是最基本的结构层次,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 某同学用

4、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见甲异物动,然后转换物镜,甲、乙异物仍存在,而丙异物消失。据此推断甲、乙、丙三异物分别在A. 物镜、目镜、装片B. 目镜、物镜、装片C. 目镜、装片、物镜D. 装片、目镜、物镜【答案】C【解析】【分析】显微镜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物镜、目镜或装片判断方法如下:先移动装片,污物动则在装片上;不动再转换目镜,污物动在目镜上,不动就在物镜上。【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他先转动目镜,见甲异物动”,则甲异物存在目镜上;“他先转动目镜,见甲异物动”,则乙异物不在目镜上,又由于“转换物镜,甲、乙异物仍存在”,说明乙异物也不在物

5、镜上,因此乙异物应存在装片上;“转动物镜,丙异物消失”,则丙异物存在于物镜上。故选C。【点睛】熟悉显微镜的使用原理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4. 公鸡之所以表现出第二性征,就化学成分而言,是由于何种物质作用的结果( )A. 蛋白质B. 核酸C. 糖类D. 脂质【答案】D【解析】【分析】固醇包括:胆固醇:构成细胞膜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征;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详解】维持高等动物第二性征的物质是性激素,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属于脂质。故选D【点睛】5. 仔细斟酌,你会发现很多广告语经不起推敲,

6、下列广告语符合生物学道理的是()A. 某品牌饼干无糖饼干,没有甜味,糖尿病患者的福音B. 某品牌花卉营养液富含N、P、K等微量元素C. 某品牌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D. 某品牌有机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化学元素,是真正的绿色食品【答案】C【解析】【分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其中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2、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多糖,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固醇。【详解】A、无糖饼干没有甜味,但饼干中含有淀粉,淀粉属于多糖,糖尿病患者不可随意食用,A错误

7、;B、N、P、K等属于大量元素,B错误;C、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C正确;D、蔬菜中含有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D错误。故选C。6.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有两种氨基酸含有S。已知某一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一个硫原子,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蛋白质分子除了含有S元素外,还含有C.H、O、NB. 该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后最多可以得到约20种氨基酸C. 该蛋白质可能由一条、两条或多条肽链组成D. 该蛋白质分子中有“N-C-C-N-C-C-”的重复结构【答案】B【解析】【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

8、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详解】构成除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由题干信息知该蛋白质分子还含有S,A正确;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其中有两种氨基酸含有S

9、,若某一蛋白质分子含有1个S原子,则该蛋白质分子最多由20-1=19种氨基酸构成、完全水解后最多可以得到19种氨基酸,B错误;每种蛋白质分子是由一条、两条或多条肽链组成的,C正确;该蛋白质分子中有“-N-C-C-N-C-C-”的重复结构,D正确。【点睛】易错选项D,关键要抓住氨基酸中的核心C原子和肽键(-CO-NH-)进行判断。7. 如图甲是组成乙或丙的基本单位(单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如果甲中的m是U,则甲一定是乙的基本单位B. 如果甲中的m是G,则甲一定是丙的基本单位C. 如果甲中的a是脱氧核糖,则甲物质聚合成的大分子物质可以分布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 如果甲中的a是核糖,则

10、甲物质聚合成的大分子物质只分布于细胞质中【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甲图:甲为核苷酸,其中a为五碳糖,b为核苷酸,m为含氮碱基。分析乙图:乙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分析丙图:丙为tRNA的结构模式图。【详解】A、如果甲中的m是U,则甲为核糖核苷酸,是丙tRNA的基本单位,A错误;B、如果甲中的m是G,则甲为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或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因此不一定是丙RNA的基本单位,B错误;C、如果甲中的a是脱氧核糖,则甲为脱氧核苷酸,其聚合成的大分子物质是DNA,可以分布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C正确;D、如果甲中的a是核糖,则甲为核糖核苷酸,其聚合成的大分子物质是RNA,可以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D

11、错误。故选C。8. 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膜、小肠黏膜等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 所有的酶都附着在生物膜上C. 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细胞膜的面积增大D. 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一样的【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膜系统:细胞中的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生物膜系统功能如下:(1)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2)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

12、位点。(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小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详解】A、由分析可知: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B、生物体内的消化酶没有附着在生物膜上,B错误;C、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形成的囊泡与内质网膜融合而减小,细胞膜接受来自高尔基体的囊泡而导致膜面积增大,C正确;D、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基本相同,结构相似,D错误。故选C。【点睛】熟知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B项是易错项。9. 图ac为某真核细胞内三种结构的部

13、分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图a表示线粒体,H与O2结合形成H2O发生在其基质中B. 图b表示叶绿体,其具有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合成体系C. 图c中的孔道是大分子物质进出该结构的通道,不具有选择性D. 图a、b、c所示结构中,内、外膜蛋白质含量差异最大的是b【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显示abc都具有两层膜a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二、三阶段都发生在线粒体中;b中内膜光滑,有类囊体,是叶绿体,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因为上面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膜不连续,是核膜,上有核孔,有助于细胞质和细胞核进行物质信息交流。【详解

14、】A、a为线粒体,H与氧结合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A错误;B、b为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具有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合成体系,B正确;C、核孔对物质进出具有选择性,RNA、蛋白质可以进出,DNA不能出,C错误;D、图a、b、c中内外膜化学成分相似,但由于(a)线粒体内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的酶,所以其蛋白质含量较大,D错误。故选B。10. 某同学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B. B/A的值越大细胞的吸水能力越小C. 无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不能用来做该实

15、验D. 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于细胞壁【答案】B【解析】【分析】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会失水,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相互分离,这就是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详解】A、据图分析,假如外界是高浓度的溶液,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假如是低浓度的溶液,则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A错误;B、B/A的值越大,说明细胞失水少,细胞的吸水能力越小,B正确;C、无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也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不过需要调暗视野,C错误;D、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D错误。故选

16、B。11. 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O2的运输方式为bB. 与细胞间识别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相关C. b过程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无关,a可表示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D. 温度与和的流动速度无关【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表示糖蛋白,表示蛋白质,表示磷脂双分子层;a表示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b、c表示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其中b表示运输出膜外,c表示运输进入膜内。【详解】A、肝细胞的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图中b、c

17、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其中b属于运出细胞,c属于进入细胞,故O2的运输方式为c,A错误;B、表示糖蛋白,与细胞间识别以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通常为糖蛋白)相关,B正确;C、b过程表示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a表示主动运输,而胰岛素分泌过程属于胞吐,C错误;D、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和的流动速度,D错误。故选B。12.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可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提供原料B.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可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提供原料C. 两者产生气体的阶段都有水参与D. 两者产生气体的阶段都与生

18、物膜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详解】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H可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提供原料,A正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H2O可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提供原料,B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可将H2O分解产生氧气,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O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可将H2O分解产生氧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O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错误。【点睛】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物质和能量转化关系:1过程图解2物质转化关系(1)元素转移途径

19、:(2)H的来源和去路比较:3能量转化关系(1)能量形式的转变:(2)ATP的来源与去路比较:13. 如图甲表示细胞中ATP反应链,图中a、b、c代表酶,A、B、C代表化合物;图乙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的B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C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 图乙中温度为m时比为n时酶活性低,此时更有利于酶的保存C. 研究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时,可以选择H2O2和过氧化氢酶为实验材料D. 神经细胞吸收K+时,a催化的反应加速,c催化的反应被抑制【答案】B【解析】【分析】图甲ATP的水解过程,A为ATP,B为ADP,C为AMP。图乙表示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在最适温度前

20、,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不会使酶变性失活,而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图甲中的B是ADP,含有1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B.低温能抑制酶活性,乙中温度为m时比n时酶活性低,此时更有利于酶的保存,B正确;C.H2O2在不同的温度下,分解不同,研究酶活性与温度关系时,不能选择H2O2和H2O2酶为实验材料,C错误;D.神经细胞吸收K+为主动运输,消耗ATP,a催化的反应加速,c催化的反应也加速,D错误;故选B。14. 人体运动强度与氧气消耗量和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状态下,

21、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大于O2的消耗量B. 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C. 运动强度为c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无氧呼吸的3倍D. 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肌细胞积累大量乳酸使肌肉有酸痛感【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反应式:【详解】A、人体细胞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量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相同,而无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运动状态下,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等于O2的消耗量,A错误;B、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仍储存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中,只有少量释放出来,释放出来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

22、TP中,B错误;C、由于有氧呼吸每消耗1分子葡萄糖需要消耗6分子氧气,无氧呼吸每消耗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乳酸,运动强度为c时,氧气消耗量与产生的乳酸量相等,因此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C错误;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肌细胞积累大量乳酸使肌肉有酸痛感,D正确。故选D。15. 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得到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的匀浆分别装入A、B、C和D、E、F六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将其中A、B、C三支试管放置于有氧条件下,D、E、F三支试管放置于无氧条件下,均保温一段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用斐林试剂检

23、验还原糖,砖红色最深的是A和EB. 用酸性重铬酸钾检验,橙色变为灰绿色的是D和FC. 能够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有C和FD. 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溶液变成黄色的有A、C、D、E【答案】B【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合成的ATP数量最多。2、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

24、细胞中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是乳酸,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3、据题干分析可知,有氧条件下,A试管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B试管中不反应,C试管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D试管进行无氧呼吸,E试管中不反应,F试管进行无氧呼吸。【详解】A、只有B和E试管中葡萄糖不反应,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砖红色最深,A错误;B、只有D和F试管中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用酸性重铬酸钾检验,橙色变为灰绿色,B正确;C、只有C试管进行有氧呼吸,能够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C错误;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故C、D、F试管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溶液会变成黄色,D

25、错误。故选B。16. 如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氧的转移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过程都有ATP生成B. 过程所需H全部来源于C. 过程都需在生物膜上进行D. 过程可以为提供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是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是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的固定,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是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同时需要多种酶。【详解】A、过程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都产生ATP,A正确;B、过程所需H来自于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

26、,B错误;C、过程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进行,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C正确;D、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以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提供H2O,D正确。故选B。17. 科研人员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菠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只与暗反应有关B. 此实验中温度是无关变量,各组间需保持一致和稳定C. 温度为40 ,光照为1500lx条件下菠菜光合速率为6D. 菠菜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答案】C【解析】【分析】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

27、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详解】A、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与光反应与暗反应均有关,A错误;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与温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CO2浓度等其他因素是无关变量,B错误;C、据图可知,温度为40,光照为1500LX条件下菠菜净光合速

28、率为2,呼吸速率为4,根据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可知,此时其光合速率为6,C正确;D、据图可知,菠菜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0,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40,因此菠菜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低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D错误。故选C。18.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A. 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产生多种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B. 衰老细胞表现为水分减少、多种酶活性升高、呼吸减慢、膜运输物质功能降低C. 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溶酶体参与的过程,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不属于细胞凋亡D. 细胞癌变导致细胞内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其根本原因是原癌基

29、因突变【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是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变。2、细胞衰老主要表现有:细胞体积变小、含水量减少、多种酶活性降低、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核体积变大、染色质收缩、细胞内色素积累等。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包括生物体发育过程中的编程性死亡、成熟个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4、细胞癌变的机理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详解】A、根据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实质可知,基因选

30、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产生多种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A正确;B、衰老细胞的多种酶活性是降低的,B错误;C、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D、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癌变,需要用自己掌握的准确的知识点来辨识各选项。19.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 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B. DNA的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分离C. 细胞核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D. 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和细胞板出现【答案】A【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

31、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 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发生在间期,A正确;B、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在间期,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C、细胞核在前期消失、末期重现,纺锤体出现在前期,两者不能在同一时期发生,C错误;D、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板出现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两者不是同一时期,D错误。故选A。20. 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

32、,错误的是()A. 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B.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C.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均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利于保持亲子代遗传信息的稳定性【答案】D【解析】【分析】1、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开始后,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进行两两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由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

33、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详解】A、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正确;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B正确;C、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相同,仅染色体的位置不同,核DNA也相同,C正确;D、减数分裂第一次后期同源染色体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受精作用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D。21. 一对同源染色体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共同点是A. 它们中的一条都是以另一条为模

34、板复制而来B. 它们的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C. 它们所含的基因一定都相同D. 它们所含的DNA分子数一定都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一般相同,但来源不同,基因可能相同也可能互为等位基因,姐妹染色单体的大小形态相同,是复制而来,基因相同,B正确。故选B。【点睛】22. 如图是某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三个细胞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均来自甲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细胞产生的突变基因可能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子代B. 乙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含1个染色体组C. 丙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或ABD. 若甲细胞产生基因型为Aab的配子,则说明

35、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和题图:甲、乙、丙细胞均形成于减数分裂过程中,且乙、丙细胞均来自甲细胞。乙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据此可判断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凹陷,所以乙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所涉及的动物的性别为雌性。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卵母细胞。甲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与染色单体,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大的白色的染色体上含有突变基因。【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细胞均为初级卵母细胞,而且乙细胞来自甲细胞,对比甲细胞与

36、乙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推知,甲细胞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含有突变基因,该突变基因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可能会进入到卵细胞中,因此甲细胞产生的突变基因可能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子代,A正确;B、细胞中的1套非同源染色体构成1个染色体组,乙细胞含有2套非同源染色体,丙细胞含有1套非同源染色体,所以乙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含1个染色体组,B 正确;C、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其中1条染色体含有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分别为A和a,另1条染色体含有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均为B,进而推知丙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或AB,C正确;D、若甲细胞产生基因

37、型为Aab的配子,则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D错误。故选D。23. 关于孟德尔的豌豆遗传学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选择豌豆是因为自然条件下豌豆是纯合子,且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B. 杂交实验时,对母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C. 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孟德尔用了数学统计学的方法D. 孟德尔首先提出假说,并据此开展豌豆杂交实验并设计测交进行演绎【答案】D【解析】【分析】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

38、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详解】A、选择豌豆做实验材料是因为自然条件下豌豆是纯合体,且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A正确;B、杂交实验时,对母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39、,B正确;C、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孟德尔用了数学统计学的方法,C正确;D、孟德尔首先进行豌豆杂交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说,再设计测交实验进行演绎推理和验证,D错误。故选D。24. 以下有关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B.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D. 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答案】C【解析】【详解】A、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狗的长毛和短毛是相对性状,A错误;B、隐性性状是指在杂交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B错误;C、具有相对性

40、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C正确;D、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D错误。故选C。25. 某养牛场有黑色牛和白色牛,假如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牛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A. 让该公牛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B. 让该黑色公牛与多头黑色母牛(BB或Bb)交配C. 让该黑色公牛与多头白色母牛(bb)交配D. 从该黑色公牛的表现型即可分辨【答案】C【解析】【分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

41、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详解】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牛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测交,即让该黑色公牛与多头白色母牛(bb)交配。若子代全为黑牛,则表明该黑色公牛是纯种(BB),若子代出现白牛,则表明该黑色公牛为杂种(Bb)。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计50分)26. 下图为某细胞局部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到如图所示细胞结构需用_显微镜才能实现。(2)中属于细胞生物膜系统的有_(填图中序号)。(3)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图中结构_(填图中序号)中。

42、(4)下列生物体的细胞中含有结构的有_。A.菠菜叶肉细胞 B.洋葱根尖细胞 C.柳树叶肉细胞 D.人体肝脏细胞(5)研究发现溶酶体起源于图中的结构,其中含有多种_,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去向有_。【答案】 (1). 电子 (2). (3). (4). D (5). 水解酶 (6). 被细胞再利用或者排出细胞外【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细胞局部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为细胞质基质,为细胞核,为中心体,为高尔基体,为核糖体,为线粒体。【详解】(1)如图所示结构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需要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2)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中属于细胞生物膜系统的有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43、(3)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并释放能量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即图中结构中。(4)结构为中心体,其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ABC、菠菜叶肉细胞和洋葱根尖细胞、柳树叶肉细胞属于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ABC错误;D、人体肝脏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含有中心体,D正确。故选D。(5)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去向有被细胞再利用或者排出细胞外。【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名称;掌握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7. 如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

44、其中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1)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_,提取该物质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_。(2)过程和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_。(3)上述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_(用图中数字回答)。(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被还原成糖类等有机物过程中,需要接受光反应释放的能量并被_(用图中字母回答)还原。突然停止光照,C3的含量将如何变化?_。【答案】 (1). 类囊体薄膜上 (2). 防止叶绿体中的色素被破坏 (3). 叶绿体基质 (4). 细胞质基质 (5). (6). e (7). 增加【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描述与题图:a为光合色素,b为O2,c为ATP,d为ADP,e

45、为NADPH,f为C5,g为CO2,h为C3。为光反应,为暗反应,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详解】(1)物质 a为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提取该物质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叶绿体中的色素被破坏。(2)过程为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3)为光反应,为暗反应,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能够生成ATP的过程为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即。(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被还原成糖类等有机物过程中,需要接受光反应释放的能量并被e所示的NA

46、DPH还原。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不能进行。因缺少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导致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受阻,但CO2和C5结合形成C3的CO2的固定过程仍在进行,所以C3的含量将增加。【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关知识,从图示和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作答。28. 如某动物细胞中DNA含量为2个单位(m)。下图分别为雌性动物生殖细胞减数分裂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和细胞示意图。请回答:(1)细胞A分裂方式和分裂时期依次是_分裂_时期。(2)细胞B的名称是_。(3)细胞C中有_对同源染色体,与之相对应的曲线段是_。C细胞最终能

47、形成_个成熟生殖细胞。(4)曲线2-3时期DNA含量变化是由于_结果,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DNA含量变化是由于_的结果。减数第二次分裂时_分离,成为染色体。【答案】 (1). 减数第二次 (2). 前 (3). 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4). 2 (5). 34 (6). 1 (7). DNA复制 (8). 同源染色体分离 (9). 染色单体【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减数分裂的过程与特点。减数分裂的大致过程是: DNA复制初级卵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着丝点分离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细胞A具有姐妹染色单体而无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子细胞,所以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细胞

48、B既无姐妹染色单体,也无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或第二极体,细胞C既有姐妹染色单体又有同源染色体,所以是初级卵母细胞;,A、B、C对应曲线中的区段分别是45、56、34。【详解】(1)细胞A无同源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2)细胞B无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细胞,为卵细胞或第二极体。(3)细胞C有2对同源染色体,根据分析,其对应的曲线是34阶段,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分裂后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4)曲线2-3是间期DNA的复制导致DNA增倍,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裂,分别到两个子细胞,导致每一个细胞

49、内的染色体数量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裂,染色体加倍。【点睛】本题考察减数分裂的过程,考察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规律,能够结合图形和曲线答题。29. 已知马有栗色马和白色马,栗色基因(G)对白色基因(g)呈完全显性。请分析回答问题。(1)一匹栗色母马生了一匹白色小马,该母马的基因型是_。(2)与此母马交配的公马基因型为 _,表现型为_。(3)如果用此母马进行测交,其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_。(4)一对栗色马生了一匹白色和一匹栗色小马,若这对马再生两匹小马,为一白、一栗的概率是_ 。(5)某农场养了一群马,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并根据毛色这一性状鉴定这是杂种还是纯

50、种。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一鉴定所需的杂交工作,所采取的配种方案是用该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现对其交配后代可能出现的结果,作出相应的鉴定:第一种:若交配后代_,该栗色公马是杂种。第二种:若交配后代_,该栗色公马是纯种。【答案】 (1). Gg (2). Gg或gg (3). 栗色或白色 (4). Gggg11 (5). 3/8 (6). 全白或者有白马 (7). 全是栗色(或不出现白马)【解析】【分析】1、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子一代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子一代没有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2、测交:显性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子一代产生1:1的显性性状个体和隐性性状个体;3、分离定律:在生

51、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1)由于母本为栗色马,生了一匹白色小马,已知栗色基因为显性基因,则该母马一定为杂合子,基因型为Gg。(2)由于后代基因型为gg,则与Gg交配的公马的基因型为Gg或gg,表现型为栗色或白色。(3)对该母马Gg进行测交,即与gg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Gg:gg=1:1。(4)一对栗色马生了一白、一栗两匹小马,则该对栗色马的基因型为Gg,这对马又生了两匹小马,一白一栗包括第一匹是白色、第二匹为栗色和第一匹是栗色,第二匹是白色两种情况,概率各

52、为:1/43/4和3/41/4,则后代一白、一栗的概率为3/16+3/16=3/8。(5)要想鉴定一匹栗色公马是杂种还是纯种,并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一工作,可以用该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如果后代全为栗色,说明该公马为纯合子;若后代出现白色,说明该公马为杂合子。【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三、选做题(15分)30. 杀虫脒,又名氯苯脒,是一种有机氮农药,具有高效、广谱、杀虫、杀螨的作用,但长期使用容易导致土壤污染,为探究能降解杀虫脒的细菌进行了以

53、下实验。(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_、水、无机盐等,该实验所用的培养基只能以杀虫脒作为唯一氮源,其原因是_,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 (2)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这两种方法在功能上的区别是_。(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_。(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_。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_的方法。【答案】 (1). 氮源 (2). 只有能利用杀虫脒的微生物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3). 选择 (4). 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于

54、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 (5). 强 (6). 高压蒸汽灭菌 (7). 甘油管藏【解析】【分析】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有的微生物培养基中还需要添加生长因子等物质。微生物的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接种后的培养皿应该倒置培养。分类或筛选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主要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根据菌落的特征进行初步的鉴定或分类。稀释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详解】(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从功能上讲,本题中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因为该培养基以

55、杀虫脒作为唯一氮源,其目的是让能利用杀虫脒的微生物正常生长和繁殖,其他微生物不能生长繁殖。(2)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最常用的两种接种方法,都能用来接种分离、纯化微生物,但是,稀释涂布平板法除了接种还能用于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3)微生物把有机物质经过代谢降解,变成简单有机物或无机物质的过程,在菌落周围所形成的结构,分解圈越大说明该菌株的分解能力强,也就是需要的高效菌株。(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法,甘油管保藏法是利用微生物在甘油中生长和代谢受到抑制的原理达到保藏目的。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点睛】

56、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培养基的制作与培养及微生物的菌落鉴定等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掌握。31. 酵母菌的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可生产食品和药品等。科学家将大麦细胞的LTP1基因植入啤酒酵母菌中,获得的啤酒酵母菌种可产生LTP1蛋白,并酿出泡沫丰富的啤酒。基本的操作过程如下:(1)该技术定向改变了酵母菌的性状,这在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中属于_。(2)从大麦细胞中可直接分离获得LTP1基因,还可采用_方法获得目的基因。本操作中为了将LTP1基因导入酵母菌细胞内,所用的载体是_。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条件有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有一个至多个限制

57、酶切割位点、_。而作为基因表达载体,除了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外,还需要具有启动子和_ 。(3)此操作中可以用分别含有青霉素、四环素的两种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则有C进入的酵母菌在选择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是_。(4)除了看啤酒泡沫丰富与否外,还可以怎样检测LTP1基因在啤酒酵母菌中的表达?_【答案】 (1). 基因重组 (2). 人工合成 (3). 质粒 (4). 含有标记基因 (5). 终止子 (6). 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存活,但不能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存活。 (7). 检验转基因啤酒酵母菌能否产生LTP1蛋白【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表示将使啤酒产生丰富泡沫LTPl基因植入啤酒酵母菌中,使其

58、产生LTPl蛋白,酿出泡沫丰富的啤酒的过程。图中A为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B为质粒;C为基因表达载体。【详解】(1)图示为转基因技术,其原理是基因重组。(2)从大麦细胞中可直接分离获得LTP1基因,还可采用人工合成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由图中可以看出所用的运载体B是环状的质粒。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条件有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含有标记基因。而作为基因表达载体,除了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外,还需要具有启动子和终止子。(3)根据C可知,抗四环素基因被破坏,有C导入的酵母菌不能在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存。C在抗青霉素基因没有被破坏,有C导入的酵母菌能在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存。因而将有C导入的酵母菌分别在含有青霉素和四环素的两种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则生长情况是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存活,但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不能存活。(4)除了看啤酒泡沫丰富与否外,还可以用抗原-抗体杂交来检测LTP1基因在啤酒酵母菌中是否表达LTP1蛋白。【点睛】本题结合转基因啤酒酵母的培育过程图,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及操作步骤,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各物质的名称,属于中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