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回顾】汉武帝之前儒学发展状况1.春秋:孔子创立儒家学派。2.战国:经过孟子、荀子总结和改造,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3.秦朝:秦统一后,采用法家思想治国,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焚书坑儒”,儒家学派受到打击。4.汉初:黄老之学强调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适应了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诸侯并起 经济残破 百废待兴【知识回顾】汉武帝之前儒学发展状况1.春秋:孔子创立儒家学派。2.战国:经过孟子、荀子总结和改造,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
2、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3.秦朝:秦统一后,采用法家思想治国,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焚书坑儒”,儒家学派受到打击。4.汉初:统治者采用“黄老思想”治国,但儒学逐渐复苏。刘彻即位时郡国形势图 诸侯做大,威胁中央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子百家中哪一政治学说或哪一派的治国思想适应汉武帝的统治需要?法家: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完全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易导致暴政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墨家:道家:儒家: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一个王朝 一个帝王 一个读书人 西汉(前202-公元9年)汉武帝(前156-87年)董仲舒(前179-104年)董生一策答:陛下躬亲垂问,臣
3、不胜惶恐。臣仅就春秋所学来观察天与人的关系。“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国家无道,天就先出现灾害来警告世人;如果还不知道悔改,天将会将怪异之事以示警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实行仁政武帝二策问:先生所言甚合孤心。今朕即位以来,很想光大汉家之基业,但收效甚微,这是什么原因呢?董生二策答:无为有为皆有其理,而今我汉家天下,承秦之弊,开国七十余载,虽有文景之功,但承袭黄老无为之学,弊端日渐凸显,正是改弦更张,奋发有为之时。臣斗胆,恳请陛下更化改制。“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4、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就是“三纲五常”。“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品儒学思想,探帝王心愿主要内容帝王心愿“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的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仁政 加强君权,抑制暴政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三纲五常”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儒学是适应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概念剖析武帝及董仲舒本人,均无此 极端言论,他们的独尊儒术,无非是从思想大一统的政治目的出发,突出儒学的文化主潮地位。儒学独尊,并非儒学独存。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西汉所
5、确立的政教体系,骨子里乃是法家的“尊君卑臣”,只是吸收了些儒家思想而已,可以说是“外儒内法”或“阳儒阴法”。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新儒学“新”?归纳:汉武帝“尊儒”的措施政治:起用众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教育:儒家垄断,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教官:五经博士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危机潜伏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统治者的有为政治上的统一
6、要求思想上的统一 思想的统一促进了政治的统一,同时促进了人们统一观念的形 成,这种观念在长时期统一的状态下,又会强化人们对于统一的认 同和文化的认同,从而培养出同质化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而随 着这种心理和情感的沉淀,必将成为一种稳定的民族情感的纽带,成为维护统一的力量。王保国文化纽带与国家统一 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柏杨先生曾说:“董仲舒先生的这项对策,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一个巨大转变,在不声不响中发生,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开始夕阳西下。代之而起的,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学思想的时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我们不仅是历史的守望者、历史的叙述者,
7、我们应该真正静下心来,反思、盘点:积极消极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2、有利于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发展 3、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 3、唯心主义成分多 1、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 2、宣扬的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 制和等级制度,带有明显的时代和 阶级的局限性 4、神学迷信色彩浓 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发展,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当某种思想文化适应时代需要时,便容易被统治者所接受,也就能够有力的推动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发展。任何一种思想都要不断发展完善,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丰富,否则将失去生命力。春秋至西汉治国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异彩纷呈法家思想,严刑峻法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儒家思想,正统独尊春秋战国秦朝西汉初汉武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