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滦二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1.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A. 男耕女织的重要性B.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 古代农业的落后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分析判断能力。材料意思是男耕女织可以免受饥寒,所以男耕女织以为天下先,所以材料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重要性。故A正确。2.2.康熙中期,两淮“无尺寸之荒芜”,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山谷崎岖之地,尽皆耕种矣。”这种局面的影响不包括A. 生态环境破坏 B. 农民生活日益艰难C. 人
2、地矛盾激化 D. 政府财政收入减少【答案】D【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无尺寸之荒芜” “山谷崎岖之地,尽皆耕种矣。”反映人地矛盾,人多地少,农民生活日益艰难,且土地的过度开发造成手疼环境的破坏,故ABC符合,排除;土地开垦,应该是政府财政收入增加,故选D。3. 荀子富国中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 小农经济 B. 铁犁牛耕C. 精耕细作 D. 自给自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材料:“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作者认为当时的农业生产特别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遵循农业生产规律,通
3、过“人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的产量,体现了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4.4.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这反映了宋代A. 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B. 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C.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D. 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答案】D【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只能说明政府的管理,故A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不抑兼并的政策,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通过中人验证须把契
4、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对土地交易过程进行管理。故D正确。 材料也没有反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故C项错误。5.5.宋代“交子”推广后,时人感叹:夫合数千缗之楮(指纸币),虽一夫可以将之,虽万里足以致之,是诚轻且便也。这说明“交子”的推广A. 强化了政府的商业管理 B. 便利了国家赋税的征收C. 保证了货币经济的稳定 D. 降低了工商业运营成本【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虽一夫可以将之,虽万里足以致之,是诚轻且便也”可以看出“交子”的推广降低了工商业运营成本,故D正确;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商业管理的信息,故A项错误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国家
5、赋税的征收,故B项错误;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需要掌握纸币交子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虽一夫可以将之,虽万里足以致之,是诚轻且便也”的分析理解。6.6.宋高宗时,叶梦得上奏随,“朝廷见收买木棉、虔布万数不少”;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材料表明在南宋时期A. 中原地区足棉花主产区域B.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 棉花已经取代丝麻成为衣被原料D. 衣被原料的种植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A、B两项在题文中没有表述,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与题文中“此后,我国中原地区
6、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相违背。D项正确,衣被原料的种植结构逐渐发生变化,棉花逐渐取代葛麻等。7.7.汉武帝时下诏规定:有工商业户籍的商人及其家属,都不能占有田地,有敢于违反法令而购买田地的,官府要没收他们的田地,此规定根本目的在于A. 抑制土地兼并的发生B. 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C. 防止国有土地的流失D. 防止商人谋反【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汉武帝严禁商人购买土地,这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此政策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B项正确。此政策客观上没有抑制土地兼并,与题干不符,排除A。商人购买的土地不一定是国有土地,排除C。限制商人购买土地,不能说是防止商人谋反,排除D。综上所述,本
7、题正确答案选B8.8.“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A. 春秋时期的芍陂B. 西汉的白渠C. 汉代治理黄河D.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答案】D【解析】天府之国是成都,应该是都江堰,D正确;A、B和C不符合题意。9. 我国古代下列生产工具中,基本上无需使用人力操作的是A. 手纺车 B. 翻车 C. 筒车 D. 提花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和分析比较历史知识的能力。手纺车是一种纺织工具,用人力,故A项排除;翻车是灌溉工具,需要人力,故B项排除;提花机是一种纺织工具,以人力作为动力,故D项排除。而筒车是水力灌溉工具,基本无需
8、人操作。故正确答案为A。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农业灌溉工具 【名师点睛】我国古代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小农是国家的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也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统治者无不重视农业的发展,许多生产工具都是在人民的发明之后,经过统治者进一步推广的。如本题中的耧车等。除了知道我国政府的重视农业的措施外,还要知道我国古代生产工具和灌溉工具发展演变的情况。10.10.“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的是:A. 北宋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繁荣B. 南宋政权重视农业生产,江南经济超过北方C. 中唐以后南方农业进入了全面开发期D. 北宋立国后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答案】B【解析】经济重心的南
9、移,到南宋时期终告完成。南宋统治者南迁,使政治中心随之南移。统治阶级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经济而非商品经济,排除A;中唐包括北宋,南方经济尚未赶上北方,排除CD。11.11.明人朱载堉在十不足歌写道:“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这说明()A. 商品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B. 明代商业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气C.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人们道德水平下降D. 传统农业社会品格已不再适应新的时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工商业发展空前兴盛
10、,由材料中人们始终对生活的不满足可知,商业的发展刺激了人们的贪欲,影响了社会风气,故B项正确。明朝商品经济发展没有促进社会转型,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不能由此说明人们道德水平下降,排除C。明末虽然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并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整个社会依然是传统的自然经济社会,传统农业社会品格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12.12.“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此种情形最早应出现A. 宋朝B. 唐朝C. 汉朝D. 清朝【答案】A【解析】宋朝的商业繁荣,出现了夜市和晓市,材料中说明的繁
11、荣程度就是宋朝时展现的景象,大街上门市林立,连门俱是,说明坊市的界限已经破除,这最早是在宋朝打破,故选A。13.13.下表反映的是1895年与1913年中国进出口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A. 经济逐渐丧失独立地位B. 贸易逆差得到扭转C. 洋务企业获得重大发展D. 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的表格可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在1895年到1913年间有巨大的增长,并 且进口多以生活资料(消费品)为主,出口多以初级产品(为发达国家工业再加工的原料)为主,这说明近代中国已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经济发展逐渐丧失独立地位,故选A;CD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此时中国进口多
12、于出口,仍处于贸易逆差,B错误。故选A。14.14.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时间英国社会经济状况1760-1830年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1850年修建了大约9654千米的铁路1852年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1800-1850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A. 新航路的开辟B. 工业革命的开展C. 垄断组织的出现D. 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B【解析】英国工业革命自18世纪60年代开始,19世纪40年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和交通运输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加快。因此表格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故答案为B项。新航路开辟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
13、,与表格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垄断组织的出现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排除C、D项。15.15.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进行到第十年时,深受西方民主、自由文化影响的留美幼童被政府分三批全部强行召回。回国的留美学生送往上海电报局、福建船政局、江南制造局等处。二三十年后,詹天佑扬名京张铁路、唐绍仪担任民国总理、蔡绍基就任北洋大学校长。从以上材料我们得出的认识有保守落后思想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清政府反对学习西方技术清政府培养新式人才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主观目的是服务于洋务运动A. B. C. D.
14、【答案】D【解析】“留美幼童被政府分三批全部强行召回”说明保守落后思想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故正确;清政府并不反对学习西方技术,故错误;“詹天佑扬名京张铁路、唐绍仪担任民国总理、蔡绍基就任北洋大学校长”说明清政府培养新式人才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故正确;材料反映了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主观目的是服务于洋务运动,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选D。16.16.20世纪某个时期,中国的工业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成就。面粉业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该时期最可能是A. 18951911年B. 19121919年C. 19371945年D. 1946194
15、9年【答案】B【解析】由材料“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成就”可知所述为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B符合题意;A属于初步发展时期,与材料所述不符;CD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走向萧条,与材料所述不符。17. 李鸿章认为:“然欲自强必先理财,而议者辄指为言利;欲自强必图振作,而议者辄斥以喜事。”李鸿章不畏成见,敢于“言利”的表现是A.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 创办汉阳铁厂 C. 创办轮船招商局 D. 创办京师同文馆【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理财主要是指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来求富,故选C;A是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为了自强,排除;B是张之洞创办的,排除;京师同文馆是属于教育方面的
16、内容,排除。18.18.安徽凤阳农民的流行语:“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土地经营体制变革给农村注入活力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表达了农民对当时农村改革的拥护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该制度实行后给农村注入活力,积极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材料表达了农民对当时农村改革的拥护,但是当时没有解决了温饱问题,表述错误,正确。故选B。 19.19.易中天中国梦中说“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
17、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中国梦”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加入WTO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改革开放以来”、“采取的经济措施”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期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实践的必然结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里程碑,使中国融入了世界市场,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故选组合,选B。20.20.中华人民共和
18、国某时期出版的连环画中写道:“自动创造来并社,共产主义出幼芽。党委亲自来挂帅,大力宣传公社化”。这一时期我国正经历着A. 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B. “大跃进”运动C. 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D. 改革开放热潮【答案】B【解析】“共产主义出幼芽。党委亲自来挂帅,大力宣传公社化”中人民公社化,共产主义,说明是人民公社化时期,B正确;A是1953-1956年;C是1966-1976年;D是1978年之后。21.21.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字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下列不包括在这“特”字中的是:A. 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B. 完全独立的管理体制C.
19、允许经济结构多元化 D. 市场调节为主要方式【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的“特”字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因此ACD都属于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的范畴,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经济特区仍归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独立”不符合史实,且提及的是政治管理系统,而经济特区是“特”在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C错误,符合题干要求。22.22.下图是19781985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统计。与其变化相关的因素是A. 工人、农民纷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C. 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
20、整国民经济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知,1978-1985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逐步增加,主要是由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故D正确;A是1953年;B是1960年;C是1973年。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党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从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3.23.下图为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图。该材料反映了A. 中国的
21、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质变B. 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C.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 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答案】C【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结构,不能说明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质变,故A错误;各种经济成分比重也不能说明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故B错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这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故C正确;材料数据也不能体现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故D错误。故选C。24.24.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句话说明A. 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B. 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C. 行政领导
22、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D.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答案】D【解析】邓小平的农村改革属于政策,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属于科技,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杰出人物不能决定历史的发展,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说法不准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只能用来解释邓小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要分别解释两个“平”的具体含义。25.25.1902年,蔡元培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学校开设有炸药制造技术等相关课程,并认为女子适合从事暗杀活动。这反映出当时A. 政治风潮影响新式教育 B. 人才培养注重职业技能C. 女性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D. 办学思想体现兼容并蓄【答案
23、】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2年左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蔡元培的学校开设有炸药制造技术等相关课程说明政治风潮影响新式教育,故A选项正确;炸药制造技术、暗杀等不属于职业技能培养,故B选项错误;女子适合从事暗杀活动也不能说明女性社会地位明显提高,故C选项错误;兼容并蓄是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的宗旨,与材料无关,故D选项错误。故选A。26.26.1986年7月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题目为北京流行黄裙子的文章,反映了北京服装市场的一些情况,结果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性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说明A. 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B. 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
24、样化C. 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D. 大众传媒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主要陈述了中国纺织报报道北京流行黄裙子,而后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都穿起了黄裙子,“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体现了大众传媒信息的重要影响力,故D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妇女的地位是否提高,故A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媒体对时尚的影响,并非改革开放这一主题,故B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大众传媒的影响,不是作用,故C错误。27.27.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倡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25、。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A. 促进了市场繁荣B. 有利于普及西装C. 淡化了传统等级D. 交际活动增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服装是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而到了近代,只要具备经济条件,就可以穿得很好,无论地位高低以及从事何种工作,从社会作用来分析,说明了服装使传统的等级尊卑观念发生了改变。所以选C考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服饰的演变影响28.28.20世纪初,中国沿海及内河沿岸的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内陆乡村依然是“昼出耕田夜织麻”,农民主要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的基本需求。这说明当时A. 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城
26、市仍处封闭状态C. 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 社会生活新旧并存【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开放沿海地区通商口岸,外国商品、生活习俗和思想文化进入中国,沿海地区居民生活逐渐西化,内陆地区由于位置偏远,继续保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题干中提到内陆农村依然保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模式,该项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沿海地区生活方式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内陆地区保持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中国社会存在新旧两种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故D正确。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存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故C项错误。沿海地区城市开放为通商口岸,与外国进行经济贸易,城市不再处于封闭状态,故B项
27、错误。29. 下列对“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最准确理解是A. 铁路与火车都以经济掠夺为目的 B. 铁路与火车都是可以牟利的工具C. 铁路和火车带来致富的机会和条件 D. 铁路与火车意味着消耗大量的能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铁路在刚刚修建的时候面临很大的阻力,但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铁路和火车的优越性,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铁路运输与其他的交通工具相比,具有运量大、运费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等优点。因此,铁路运输一直是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中最重要的运输形式。故选C。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点评:纵观近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这一专题,以物
28、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报刊、影视通讯五个方面为主要考查内容,除选择题外,非选择题主要集中考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不同时期的变迁。在学习中,要注意在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工具、大众传播媒体变化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时代背景),要注意联系当时世界形势和政治生活对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30.30.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 欧洲商路中心转移C.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D. 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答案】C【解析】材料未涉及商业经营
29、方式变化的有效信息,故A错误;16世纪的贸易中心在西班牙与葡萄牙,未发生转移,故B错误;新航路开辟之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进行殖民掠夺,金银等贵重金属大量流向欧洲,导致欧洲出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故C正确;资本主义制度的世界范围内确立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知识点的掌握,在解答题目时,掌握:新航路开辟之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进行殖民掠夺,金银等贵重金属大量流向欧洲,导致欧洲出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31.31.“之后,世界各地联系大大加强,交通运输日益便利;电报、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材
30、料中的省略号处最可能是A. 新航路的开辟B. 早期殖民扩张C. 第一次工业革命D. 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展开,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第二工业革命期间通讯工具的出现进一步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由此可知省略处应为第一次工业革命,C正确;AB均有利于世界联系的加强,但与题干交通运输日益便利不符;D是对材料后半部分的描述。32.32.杨宁一在其著作现代化理论提到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以下国家的现代化途径属于同一类的是:A. 英国、中国 B. 美国、日本
31、 C. 中国、日本 D. 法国、中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来看,作者认为现代化的途径分两种,一种是自发产生,代表的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而第二种则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代表是亚洲国家,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其余三项都是欧亚组合,故排除。点睛:日本虽然属于发达国家,但是他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是比较晚的。它的近代化是由于美国的入侵才引发的,借此机会日本开始向西方学习,完成了明治维新,在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随意究其本质依然属于外部刺激型的。33.33.在19世纪初,英国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对它起直接推动作用的是A. 蒸汽机的发明运用B. 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C. 牛顿力学的科
32、学指导D. 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1840年,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标志着英国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B正确;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动力问题,推动了工业的进程,但不是英国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直接推动因素,排除A;CD都不符合“直接推动作用”,排除。34.34.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A.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管理思想变化C. 生
33、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D.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所反映的时间和意思可知,在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的经济思想也变成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这一变化下,企业的管理思想也发生了变化,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到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故可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故可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国家经济职能的变化,所以D项的表述与材料的意思不符,故可排除。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即这一材料所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同时,还要准确理解选项中相关概念。然后,把选项与材料进行对比,凡是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的,或是与材料的主旨不符合即
34、可排除。35.35.16世纪后半期,加勒比海地区生产蔗糖,需要大量的人力从事收割、榨汁,加工成浓缩蜜糖后,运至欧洲贩卖。因当地劳动力不足,来自欧洲的业主主要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补充劳动力?A. 自中国招募大批劳工 B. 从非洲引进黑人奴隶C. 自北美雇佣印第安人 D. 自欧洲招募契约劳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6世纪后半期,欧洲的业主为了弥补加勒比海地区劳动力不足,主要从非洲引进黑人奴隶,故B项正确。16世纪的中国属于明朝统治后期,实行海禁政策,排除A。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大量屠杀印度安人,排除C。16世纪后半期,很少欧洲人愿意去美洲出卖劳动力以谋生,排除D。36.36.国家强盛之道:怎
35、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A. 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B. 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C. 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D. 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答案】C【解析】材料中文字描述了世界近代以来金融中心的转移历程,而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说明了欧洲的传统地位发生改变,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一发展轨迹是始于新航路开辟而非第一次工业革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发展轨不仅仅是“商业革命
36、”的结果,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37.37.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竞争手段,以垄断为生产组织形式的经济模式开始出现于A. 19世纪中期 B. 18世纪末19世纪初C. 19世纪末20世纪初 D. 20世纪初【答案】C【解析】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垄断,故C正确。38.38.下列关于各国殖民扩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掠夺的金银主要用于资本原始积累B. 荷兰在17世纪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C. 英国在18世纪中期成为“日不落帝国”
37、D. 早期殖民扩张的手段包括种族屠杀、黑奴贸易等【答案】A【解析】西班牙、葡萄牙是开辟新航路的国家,也是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但是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掠夺的金银并没有用于资本原始积累,而是用于王室贵族的享乐上,故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B、C、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39.39.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臭气冲天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在河上沉没,死亡640人,许多人并非溺死,而是因为喝了污染的河水。与泰晤士河的污染关系密切的是A. 电动机的勃然兴起 B. 蒸汽机的发明使用C. 内燃机的大面积推行
38、 D. 汽车飞机的普及率高【答案】B【解析】1858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材料中环境污染正是使用蒸汽机导致的,故选B;ACD中电动机、内燃机和汽车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40.40.19世纪70年代开始,德国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鼓励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科技。到20世纪初,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这表明德国A. 实现国家统一和确立民主制度B. 工业化提高了市民的文化水平C. 科技实力一直领先于英法等国D. 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答案】D【解析】材料“德国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鼓励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科技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反
39、映了德国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德国国家统一和确立民主制度的问题,故A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工业化提高了市民的文化水平,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德国科技实力一直领先于英法等国,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德国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鼓励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科技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德国政府的作用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41.4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正是在北
40、部,伟大的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崛起,通货膨胀由南而北受新的金银资源的刺激、受新的信贷形式及其扩展刺微、受人口增长创造的需求的刺激,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摘编自(美)F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材料二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他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欧洲北部
41、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根本原因(2)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五六十年代后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答案】(1)表现:工商业中心转移到北部;新型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的出现;通货膨胀出现。根本原因:新航路的开辟。(2)特点:大量农业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国际贸易总额增长;欧美发达国家主导。【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伟大的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崛起,通货膨胀由南而北”,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归纳;第二小问,直接作答为:新航路的开辟。(2)由材料“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从1870年
42、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可以归纳出答案。42.42.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反映现象的出现原因以及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材料二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基本状况类别工矿、纺织铁路运输数量18个364公里投资额1545.7万元1250.9万元(2)结合所学,指出清政府上述活动的目的;
43、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答案】(1)原因:鸦片战争后,协定关税的规定使得外国人在华贸易有特权;受中国抑商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对中国商人征收重税。影响:削弱了中国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冲击了中国传统落后的经济结构,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目的:以“求富”解决“自强”所需的资金、材料。作用:有利于军事工业的发展;改变了洋务运动的工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协定关税、外国人在华贸易特权、清政府对中国商人征收重税等方面说明材料一所反映现象的出现原因。再从削弱中国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冲击中国传统落后的经济结构等方面回答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2)本题据材料二“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基本状况”并结合所学即可从以“求富”解决“自强”所需的资金、材料的角度指出清政府上述活动的目的。再从有利于军事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