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全国依法治国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部编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325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全国依法治国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部编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全国依法治国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部编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全国依法治国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部编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全国依法治国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部编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全国依法治国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部编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全国依法治国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部编版必修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全国依法治国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部编版必修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全国依法治国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部编版必修3.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全国依法治国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部编版必修3.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测试卷(三)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A依法治国B以德治国C人治D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答案A解析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故选A。2“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政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关于法治的说法正确的是()法律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国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古老的中国与人

2、类法治发展没有关系A B C D答案C解析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国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正确。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并非近代才出现,错误。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错误,故选C。3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表现在()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人权法治保障达到了新高度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已经建成A B C D答案C解析符合题意。党的领导地位早已确立,错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正在不断推进,错误,故选C。4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

3、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此认识错误的是()它只是党的主张、理念它是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参与的伟大社会实践它不是国家治理的革命它由中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并与其相适应A B C D答案C解析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和实践,错误,正确。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错误。中国的法治是由中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正确,故选C。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形势、站上新起点,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必将引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新时代,从而更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这个总目标是()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全面深化改革C建设中国特色社

4、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全面从严治党答案C解析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C正确,入选。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要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党的领导不只是在思想上、政治上的领导,也不仅仅是在立法环节上的领导,还要对于依法治国所有的工作环节,从立法、司法、行政,到老百姓的守法,等等全面贯彻,就是从各个方面贯彻这个精神。原因是()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A B C D答案B解析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党的

5、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正确,故选B。7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因是()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A B C D答案A解析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因是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符合题意。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选A。8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以下认识正确的是()国家治理需要法律道德共同发挥作用道德滋养法治,法治无关道德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德治相得益彰法治体现道德,道德无关法治

6、A B C D答案B解析国家治理需要法律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德治相得益彰,正确。法治体现道德,道德滋养法治,说法错误,故选B。9关于法治国家宪法法律至上的理解有误的是()A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B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C宪法作为根本法是唯一的行为准则D任何个人和组织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答案C解析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A、B、D正确;宪法并非唯一的行为准则,C说法错误,当选。10法治国家重视和保障公民权利,在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公民权利和尊严通过执

7、法和司法得到确认公民权利包括立法权、决定权、审议权等A B C D答案A解析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正确。公民权利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说法错误。立法权、决定权、审议权不属于公民权利,说法错误。答案选A。11宪法如果没有权威,法治就没有希望。表明建设法治国家必须首先()A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B推进宪法实施C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D全面从严治党答案B解析推进宪法实施,是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B正确;A、C与题意不符;D无关法治国家建设;故选B。12法治政府必须是职能科学的政府,要求()不能什么都管,不能该管的不管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关系配

8、置科学合理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必须清廉,做到权为民所用A B C D答案A解析职能科学的政府不能什么都管,不能该管的不管,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关系配置科学合理,正确;是对公开公正的政府的要求,错误;是对廉洁的政府的要求,错误,故选A。13建设法治中国,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有利于()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关系促进国家各项事业有序发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 B C D答案B解析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关系,正确,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意

9、义。故选B。14建设法治政府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为此要()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依法执政体系弱化政府职能A B C D答案A解析依法执政的主体是党,不符合题意。政府职能不能弱化,错误。正确。故选A。15下列符合法治社会的特征的是()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违法犯罪行为归于消失社会纠纷不再产生宪法法律得到有效行使A B C D答案C解析法治社会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社会纠纷依法得到有效解决,说法错误。法治社会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宪法法律得到有效行使,符合题意,C入选。16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具体表现在()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形成

10、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能够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能够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实现善政A B C D答案A解析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正确;分别是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意义,排除,故选A。17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目标,需要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关于建设法治社会说法正确的有()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领导干部和青少年都是当前普法的重点对象完善诉讼方式作为唯一的

11、纠纷解决机制强化政府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A B C D答案A解析建设法治社会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领导干部和青少年都是当前普法的重点对象,正确。诉讼方式并非解决纠纷的唯一机制,错误。要强化法律而不是政府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错误。故选A。18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必然受客观规律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必须科学立法。关于科学立法,以下理解错误的是()A科学立法必须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科学立法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C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D科学立法就是关于科学技术方面的立法答案D解析科学立法是指立法要尊重和体

12、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质量。科学立法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A、B、C皆正确;D说法明显错误,故本题选D。19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关于民主立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民主立法必须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民主立法就是要尊重人民的意愿,使立法符合每个人意愿民主立法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民主立法要求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A B C D答案C解析立法不可能与每个人的意愿都相符,说法错误;“在法治的轨道上,制

13、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指的是依法立法,排除;民主立法是指立法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因此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正确;故选C。20“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以下说法与之意思相同的是()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如果有了法而不严格执法,法律就成了“纸老虎”政府只有严格执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才能彰显公平,伸张正义建设法治中国,必须要做到有法可依A B C D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要严格执法,而不是立法,排除;与题意无关,排除;强调了严格执法的重要性,与题意相同,故选C。212019年5月27日,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会在江苏南京召开。国务委员、公安部

14、部长赵克志指出,要下大力气整治执法突出问题,坚持不懈地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坚持规范执法,要完善执法程序要公正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执法部门要带着感情去执法执法部门要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A B C D答案A解析“执法部门要带着感情去执法”“执法部门要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指的都是文明执法,材料强调的是规范执法,排除;正确切题,故选A。22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的水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司法公正才能维护法律的权威B犯罪无视法律但

15、不违反法律C犯罪十次都不能完全破坏法律D只要司法公正就能消除犯罪答案A解析培根的这句话说明了司法公正对于维护法律尊严的重要性,A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B的说法错误,任何人都不能无视法律,更不能违反法律;C的说法是对材料的误解;D的说法夸大了司法公正对于消除犯罪的意义。故选A。23近年来,我国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进入操作层面,在刑事诉讼中全面贯彻疑罪从无原则,防止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这不仅有效防止了冤假错案的产生,还依法纠正了多起以前发生的重大冤假错案。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独立行使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疑罪从无原则杜绝了冤假错案

16、的产生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A B C D答案D解析与题意无关,排除;疑罪从无原则能有效减少但不能杜绝冤假错案的产生,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启示我们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正确切题,故选D。242019年2月16日出版的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文章再次强调要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关于全民守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全民守法是指全社会成员都遵守法律,没有违法犯罪的社会成员B推进全民守法是指全社会成员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C全民守法要求,

17、当个人利益遭受侵害时,应理性维权D推进全民守法就能消除犯罪答案B解析全民守法并不能杜绝违法犯罪,A说法错误;只有当个人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才能理性维权,C说法不正确;D说法夸大了全民守法的作用;B正确切题,故选B。25亚里士多德说:“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守,仍不能实现法治。”人民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是法治国家的主人,只有人人参与的法治,才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禁上访,把上访工作全部导入司法渠道只要按照相关法律办事就可以了,光讲道德、诚信是没有用的A B C D答案A解析“严禁上访,把上访工作全部导入司法

18、渠道”的说法太绝对,只有涉法涉诉信访才可以导入司法渠道,排除;全民守法不仅要依法办事,还要不断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说法错误;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确切题,故选A。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从我国古代看,凡属盛世都是法制相对健全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主张“以法而治”,偏在雍州的秦国践而行之,商鞅“立木建信”,强调“法必明、令必行”,使秦国迅速跻身强国之列,最终促成了秦始皇统一六国。汉高祖刘邦

19、同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为其一统天下发挥了重要作用。汉武帝时形成的汉律60篇,两汉沿用近400年。唐太宗以奉法为治国之重,一部贞观律成就了“贞观之治”;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唐律疏议,为大唐盛世奠定了法律基石。从世界历史看,国家强盛往往同法治相伴而生。3000多年前,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即位后,统一全国法令,制定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汉谟拉比法典,并将法典条文刻于石柱,由此推动古巴比伦王国进入上古两河流域的全盛时代。近代以后,我国仁人志士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自戊戌变法和清末修律起,中国人一直在呼吁法制,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政治条件下,仅仅靠法制是不能改变旧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悲惨命运的。我

20、们党执政70年来,虽历经坎坷但对法治矢志不渝,从“五四宪法”到前不久新修订的宪法;从“社会主义法制”到“社会主义法治”;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我们党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治国理政须臾离不开法治。阅读材料,请概括其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材料告诉我们:法治凝结着人类的政治智慧,为各国人民向往和追求;(3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最大规矩,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3分)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3分)依法治国是我党治国理政的必然选择。(3分)解析本题考查法治的地位和重要性,须认真阅读材料,

21、从中提炼出与教材知识相吻合的观点,然后组织作答。27(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作关于决定的说明,系统部署法治中国建设。这标志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科学化水平达到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进入新阶段,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实现新跨越。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什么?(2分)如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8分)答案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分)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4分

22、)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4分)解析本题设问明确,依据所学知识直接作答即可。28(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法治社会作为法治的基础,是指社会的法治化。具体来说,一方面,法治社会要求法律在社会系统中居于最高地位,任何社会主体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各种社会主体的行为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在法律提供的框架下相互交往,并依据法律形成稳定、可预期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法治社会要求各种社会矛盾、社会纠纷都在法律的轨道上予以化解,各种社会裂痕都在法律的轨道上得到及时有效的修复。法律既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保障,也是实现社会正义的保障。结合材料,指出什么是法治社会?推进法治中国一体建设为什么要

23、重视法治社会建设?答案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6分)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5分)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公平正义,实现人人友善、平等、自由和有尊严的和谐社会。(5分)解析本题属于课本基础知识考查,分别依次作答即可。2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推进,法治力量深入人心,全民守法正在成为现实。具体而言,一是全民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明显增强,尤其是领导干部依法用权、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总

24、体提高。二是政法机关引导公民遵循法律途径定纷止争,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缓解了司法机关“案多人少”的压力,缓和了公众情绪,“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已经成为共识。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个人和社会组织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使守法者在市场中获得更多机会和收益。对重点领域严重失信个人和组织实施联合惩戒,形成强大的社会震慑力,在全社会真正确立守法者受惠、违法者受罚的导向。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和弘扬尊重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在全社会倡导公民和组织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自觉用法能力。结合材料,说说应该如何推进全民守法?答案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4分)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4分)推进全民守法,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等等。(4分)解析本题考查推进全民守法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可从法治观念、守法积极性和主动性、公民道德建设等方面组织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