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习目标】考点一: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形式与原因考点二: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考点三:反应热与焓变考点四:热化学方程式考点五:燃烧热 中和热考点六:中和热测定考点七: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考点梳理】考点一: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形式与原因1化学反应中的能力变化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常见能量转化有:(1)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如铜、锌形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化学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燃料燃烧产生能量最终带动发电机发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化学能和光能、风能的相互转化等。【考点梳理】2.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的过程;旧键断裂需要
2、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典型例题一】未来清洁能源-纳米金属如纳米铁可作为发动机的燃料,那时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铁器时代”有一些专家也曾经指出,如果利用太阳能使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重新组合的构想能够实现(如图),那么,不仅可以消除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A化学能B热能C生物能D电能【典型例题一】答案【解析】B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将CO2、H2O、N2等气体重新组合成燃
3、料,此过程为太阳能化学能;燃料燃烧,化学能热能,故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热能,故选B。【拓展延伸】判断化学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方法:一看,是否发生化学反应;二看,产生了什么,如果是热量,则转化为热能;如果产生了电,则是转化为电能,如果产生了光,则是转化为光能。【考点梳理】考点二: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的概念:化学键角度:新化学键的形成所释放的能量小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能量守恒角度: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2常见的吸热反应或部分物质的溶解过程:大部分分解反应,NH4Cl固体与Ba(OH)28H2O固体的反应,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炭与水蒸气的
4、反应,一些物质的溶解(如硝酸铵的溶解),弱电解质的电离,水解反应等。【考点梳理】3放热反应的概念:化学键角度:新化学键的形成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能量守恒角度: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4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部分化合反应。【典型例题二】已知 2SO2+O2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典型例题二】答案【解析】B因反应 2SO2+O22SO
5、3为放热反应,所以SO2和O2的能量和一定高于SO3的能量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过程,而断键过程需要吸收能量,故放热反应有些也需要一定条件该反应是放热的,但需要在高温下才能发生,故选B。【拓展延伸】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如图所示:注意:(1)反应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不是需要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燃烧大多数要点燃,都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就是在化学变化中,需要不断吸收大量热量的反应不是需要使用催化剂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考点梳理】考点三: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
6、量成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2.焓变: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用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放热反应H0,吸热反应H0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吸热还是放热由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值差即焓变决定。【典型例题三】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kJ热量B该反应热H=(b-a)kJmol-1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molA-A和1molB-B键,放出akJ能量【典型例题三】答案【解析】CA形成化学键放出热量,每生成2分子AB放出bkJ热量,故A错误;B该反应焓变=断裂化学键吸
7、收热量-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热量,所以焓变为H=+(a-b)kJ/mol,故B错误;C反应是吸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可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正确;D断裂1molA-A键和1molB-B键,吸收a kJ能量,故D错误;故选C。【拓展延伸】化学反应中不仅存在着“物质变化”,还存在着“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以热能的形式体现出来,还可以以光、电等形式表现。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就有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称为放热反应;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
8、。【考点梳理】考点四: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点:要注明温度、压强,但中学化学中所用的H数据一般都是25、101kPa下的数据,因此可不特别注明;必须注明H的“+”与“-”“+”表示吸收热量,“-”表示放出热量;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表示气体,l表示液体,s表示固体,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气体符号或沉淀符号;【考点梳理】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热化学方程式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有关,对于相同的物质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其H也不同当化学计量数加倍时,H也加倍当反应逆向
9、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对于化学式形式相同的同素异形体,还必须在化学是后面标明其名称如C(s,石墨);可逆反应的反应热指的是反应物完全反应后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不是达到平衡时的。【典型例题四】(双选)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kJ/molB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CS(s)+O2(g)SO2(g);H=-296.8kJ/molD2NO2O2+2NO;H=+116.2kJ/mol【典型例题四】答案
10、【解析】ACA物质的燃烧均为放热反应,而放热反应的反应热为负值,故A正确;B酸碱中和均为放热反应,而放热反应的反应热为负值,故B错误;C物质的燃烧为放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反应热为负值,故C正确;D由于物质的状态影响到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故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明物质的状态,故D错误;故选AC。【拓展延伸】对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均结合热化学方程式和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进行分析,区别可以归纳为:热化学方程式包含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普通化学方程式只有物质变化;热化学方程式需标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普通化学方程式不需要;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标明各物质的状态;热化学
11、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或分数,普通化学方程式只能为整数。【考点梳理】考点五:燃烧热 中和热1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l、注意事项:规定在101 kPa压强,测出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因为压强不定,反应热数值不相同;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是1mol;1mol纯物质是指1mol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规定必须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原因是即使是等量的纯物质在等压强情况下,与不同气体燃烧释放出的热量不同,例如 Mg(s)在O2(g)和 Mg(s)在 Cl2(g)燃烧释放的热量不同,为了统一标准,规定生成氧化物;【
12、考点梳理】规定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为标准;如CCO2(g);HH2O(l);NN2(g);PP2O5(s);SSO2(g)等;例如:H2S(g)+1/2O2(g)H20(l)+S;H1,由于生成的S没有燃烧完全,所以这个反应放出的热量H1不能作为H2S的燃烧热,当H2S(g)+3/2O2(g)H20(l)+SO2(g);H2,这时水的状态为稳定的液态,而也生成稳定的氧化物SO2,所以这时的H2就是H2S的燃烧热对于水来说,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必须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才能称为燃烧热,气态水不可以;物质的燃烧热都是放热反应,所以表示物质燃烧热的H均为负值,即H0。【考点梳理
13、】2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注意事项:稀溶液是指物质溶于大量水,即大量水中物质的溶解热效应忽略不计;一般是指酸、碱的物质量浓度均小于或等于1molL-1;中和热不包含离子在水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水;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生成沉淀的反应一般为放热反应),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包含在中和热内H+(aq)+OH-(aq)=H2O(l);H=-57.3kJ/mol表示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考点梳理】弱酸弱碱因为电离时要吸热或电离出的H+和OH-物质的量小于对应酸碱的物质的量,所以弱酸弱碱
14、参加的中和反应,其中和热H-57.3kJ/mol,表示中和热偏小;若采用浓硫酸或固体NaOH进行反应,中和热H-57.3kJ/mol,中和热偏大,因为浓硫酸和固体NaOH溶解放热。【典型例题五】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s)+1/2O2(g)CO(g)H=-393.5 kJ/molB2H2(g)+O2(g)2H2O(l)H=+571.6 kJ/molCCH4(g)+2O2(g)CO2(g)+2H2O(g)H=-890.3 k
15、J/molDC6H12O6(s)+6O2(g)6CO2(g)+6H2O(l)H=-2800 kJ/mol【典型例题五】答案【解析】DA反应中生成一氧化碳不是稳定氧化物,故A错误;B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H0,故B错误;C生成物水是气体不是稳定氧化物,故C错误;D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D正确;故选D。【考点梳理】考点六:中和热测定1计算方法:(强酸和强碱反应)Q=mCt(1)其中 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考点梳理】2注意事项(1)大小烧杯杯口相平,可使盖板把杯口尽量盖严,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为了达到保温隔热、减少
16、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若换用隔热、密封性能更好的装置(如保温杯)会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温度计上的酸要用水冲洗干净,因为该温度计还要用来测碱液的温度,若不冲洗,温度计上的酸会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使热量散失,故要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烧杯,若倒入,会使总溶液的质量增加,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考点梳理】(3)酸、碱混合时,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4)实验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比不是1:1而是NaOH过量,是为了保证0.50 mol/L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0.55
17、 mol/L 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若使盐酸过量,也是可以的。【典型例题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如图所示,测定中和热时,大小两烧杯间填满碎纸条或泡沫塑料的目的是固定小烧杯B若用50 mL 0.55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50 mL 0.50 molL-1的盐酸和50 mL 0.50 molL-1的硫酸充分反应,两反应测定的中和热不相等C中和热测定实验也可以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为了简化装置,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的环形玻璃搅拌棒可以由温度计代替【典型例题六】答案【解析】CA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A错误
18、;B中和热是稀的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两反应测定的中和热相等,故B错误;C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测定反应热,符合中和热的概念,故C正确;D温度计不能用于搅拌溶液,所以实验中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由温度计代替,故D错误;故选C。【拓展延伸】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若不是为57.3 kJ/mol,则产生误差可能的原因是:(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测量结果是按50 mL的酸、碱进行计算,若实际量取时,多于50 mL或小于50mL都会造成误差);(2)温度计的读数有误;(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5)隔热
19、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误差;(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考点梳理】考点七: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1内容: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热只与其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2应用:a利用总反应和一个反应确定另一个反应的热效应;b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代数变换等数学处理3盖斯定律的使用方法:写出目标方程式;确定“过渡物质”(要消去的物质);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典型例题七】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转化关系(X代表卤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2H(g)+2X(g)
20、2HX(g)H30BH1=H2+H3C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途径吸收的热量按Cl、Br、I的顺序依次增多D途径生成HCl放出的热量比生成HBr的多,说明HCl比HBr稳定【典型例题七】答案【解析】CA原子形成化学键放热,焓变小于0,2H(g)+2X(g)2HX(g)H30,故A正确;B反应焓变与起始物质和终了物质有关于变化途径无关,途径生成HX的反应热与途径无关,所以H1=H2+H3,故B正确;CCl、Br、I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l2、Br2、I2,断裂化学键需要能量减小,所以途径吸收的热量依次减小,故C错误;D因化学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即为反应热,反应热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
21、学键消耗的能量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之和的差,氯原子半径小于溴原子,途径生成HCl放出的热量比生成HBr的多,说明HCl比HBr稳定,故D正确;故选C。【拓展延伸】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方向改变,方向改变时,反应热数值不变,符号相反;(2)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可以同时改变倍数;(3)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叠加,叠加时,物质和反应热同时叠加;(4)当对反应进行逆向时,反应热数值不变,符号相反。【巩固习题一】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断裂1molA-A键和1molB-B键能放出xkJ的能量
22、C断裂2molA-B键需要吸收ykJ的能量D2molAB的总能量高于1molA2和1molB2的总能量【巩固习题一】答案【解析】CA因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因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而不是释放能量,故B错误;C由图可知形成2molA-B键需要放出ykJ能量,因此断裂2mol A-B键需要吸收ykJ的能量,故C正确;D由图可知,1molA2和1molB2的总能量高于2molAB的总能量,故D错误;故选C。【巩固习题二】下列反应既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和稀硫酸反应BBa(OH)28H2O与NH4Cl反应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
23、燃烧【巩固习题二】答案【解析】BA铝片和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铝化合价升高,氢化合价降低,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没有化合价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属于放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B。【巩固习题三】反应物X转化为Y和Z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XY反应的H=E5-E2B由XZ反应的H0C由图可知等物质的量的Y的能量一定比X的能量高D升高温度可提高XZ的反应速率【巩固习题三】答案【解析】D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
24、,由XY反应的H=E3-E2,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XZ反应的H0,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2X(g)3Y(g)为吸热反应,只能说明3molY的能量一定比2molX的能量高,则不能得出等物质的量的Y的能量一定比X的能量高,故C错误;D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所以升高温度可提高XZ的反应速率,故D正确;故选D。【巩固习题四】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131.3kJmol-1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B1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
25、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mol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3kJ【巩固习题四】答案【解析】CA物质的量的多少未描述,状态也未描述,故A错误;B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未标出,故B错误;C阐明意义时既说明物质的状态又描述了物质的量的多少,故C正确;D化学式前的计量数表该物质的量,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3kJ/NA,故D错误;故选C。【巩固习题五】已知反应:2C(s)+O2(g)=2CO(g)H=-221kJ/mol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下
26、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为H=-110.5 kJ/mol B1molC(s)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1molCO(g)所具有的能量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H=-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也放出57.3 kJ 热量【巩固习题五】答案【解析】CA碳的燃烧热是指1mol碳完全燃烧生成的稳定的氧化物CO2放出的热量,从2C(s)+O2(g)=2CO(g)H=-221kJ/mol可知1mol碳燃烧生成CO放出110.5 kJ,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故A错误;B根据反应知,1molC与1/2mol氧气具有的总能量一定高于1mol
27、CO具有的总能量,故B错误;C稀硫酸和稀NaOH,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57.3kJ,H=-57.3 kJ/mol,故C正确;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混合,稀醋酸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所以H-57.3 kJ/mol,故D错误;故选C。【巩固习题六】实验室用50mL 0.50molL-1盐酸、50mL 0.55molL-1 NaOH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完成下列问题: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盐酸NaOH溶液120.220.323.7220.320.523.8321.521.624.9【巩固习题六】(1)
28、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_;(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_;(3)根据上表中所测数据进行计算,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_;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J(g)-1计算如用0.5mol/L的盐酸与NaOH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填“偏大”、“偏小”、“不变”)其理由是_;【巩固习题六】(4)若某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做实验,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
29、迟缓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D.将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E.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计数F.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巩固习题六】【解析】(1)不能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铜丝搅拌棒,因为铜丝搅拌棒是热的良导体;(2)中和热测定实验主要目的是测量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少,所以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3)第1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25,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45;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40,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40;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1.55,反应前后温度差
30、为:3.35;三组数据均有效,其平均值为3.40;【巩固习题六】【解析】50mL 0.50molL-1盐酸、50mL 0.55molL-1 NaOH溶液的质量和m=100mL1g/mL=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100g3.40;=1421.2J=1.4212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1.4212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56.8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6.8kJ/mol;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所以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偏大;【巩固习题六】【解析】(4)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
31、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在测碱的温度时,会发生酸和碱的中和,温度偏高,则温度差减小,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正确;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会导致一部分能量的散失,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B正确;C做本实验的室温和反应热的数据之间无关,故C错误;D将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由于氨水是弱碱,电离是吸热过程,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正确;E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计数,会使得实际量取体积高于所要量的体积,算过量,可以保证碱全反应,会使得中和和热的测定数据偏高,故E错误;F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会导致一部分能量散失
32、,所以测的数值降低,故F正确。【解析】【巩固习题六】答案(1)Cu传热快,热量损失大(2)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3)-56.8kJ/mol 偏大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4)ABDF【巩固习题七】将TiO2转化为TiCl4是工业冶炼金属钛的主要反应之一已知:TiO2(s)+2Cl2(g)TiCl4(l)+O2(g)H=+140.5kJmol-1C(s,石墨)+O2(g)CO2(g)H=-110.5kJmol-1则反应TiO2(s)+2Cl2(g)+C(s,石墨)TiCl4(l)+CO2(g)的H是()A+30.0kJmol-1B-80.5kJmol-1C-30.0kJmol-1D+80.5kJmol-1【巩固习题七】答案【解析】A已知:TiO2(s)+2Cl2(g)=TiCl4(l)+O2(g)H=+140.5kJ/molC(s,石墨)+O2(g)CO2(g)H=-110.5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可得:TiO2(s)+2Cl2(g)+C(s,石墨)TiCl4(l)+CO2(g)H=+140.5kJ/mol+(-110.5kJ/mol)=+30.0kJ/mol,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