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肇庆市第四中学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学号 班别 姓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如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产生于对人生的追问和反思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
2、映象A B C D2.韩国总统朴槿惠酷爱中国哲学,曾在韩国文艺月刊月刊随笔上发表题为遇见我人生的灯塔东方哲学的文章。哲学如灯塔是指 A哲学对人生发展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B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 C哲学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指导3.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A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B哲学总是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D先知后行重在知 来源:学#科#网4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3、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 子”相对应的是 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 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 新陈代谢 固步自封 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 A B C D5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下列与该观点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凡有皆象,凡象皆气 物是观念的集合 A B C D 6对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标准 C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标准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7古代中国人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
4、万物生焉,四时行焉。上述观点来源:学科网ZXXKA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客观实在 B既是唯物的,又是唯心的C是一种可贵的猜测,但没有科学依据 D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8.18世纪法国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认为:“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这种观点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上的元素建立在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但对物质的认识没有科学依据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A B C D来源:学&科&网9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
5、,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说明 A哲学是世界观的总和 B哲学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正确反映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02016年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4周年。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A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B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102015年3月10日,中国科学院称,在我国贵州瓮安发现一枚6亿年前
6、的原始海绵动物化石“贵州始杯海绵”,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最古老的可靠海绵化石。该发现将原始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实证记录从寒武纪向前推进了6000万年。这一科学发现佐证了探索真理是认识的目的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A B C D11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表明 错觉的客观存在表明了错觉具有物质性 意识可以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 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A B C D来
7、源:学优高考网gkstk12.过去说到老虎,人们马上想到森林里百兽之王威风凛凛的画面。可而今,随着“大老虎”周永康被立 案审查,老虎已然成了“腐败”的代名词,说到大、小老虎,人们想到的就是大大小小的腐败分子。社会 事件让“老虎”的意象彻底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老虎”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B.“老虎”意象的变化源于人的意识的变化 C.“老虎”的意象是人们主观想象的结果 D.“老虎”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132016年春节期间,一位大学博士生的返乡笔记引起舆论的关注,文中提到“知识的无力感十分强烈”来源:Zxxk.Com引起热议。要使知识“有力”,必须 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8、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 把科学理论作为行动的依据 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A B C D14.“刻舟求剑”者,其实也有他合理之处:“刻”说明他试图从实际出发,“求”说明他能够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他的思维方式错了,因而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下面给出的说法中所蕴含的哲理,可弥补他思维缺陷的是A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C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5下列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 ) A.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 B.面临低碳经济的冲击,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将趋于减少 C.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
9、理论推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 D.国际经济秩序处于新的转型期,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上升16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滴水穿石 根系沃土 敬德保民 犬吠非主A. B. C. D. 17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A. B. C. D. 18.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
10、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 电子等。由此可见 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 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 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 B. C. D.19漫画黑与白启示我们,认识事物时要 A勇于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B端正立场和立足点C把握真理的相对性 D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20.多年来,国家不断调整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起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21世纪初开始实行“双独二孩”,2014年过渡到“单独二孩”,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这表明要尊重实际,使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发挥人的主观能
11、动性是调整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政策制定要坚持与社会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 B C D21. 据英国2016年3月4日报道,英国的科学家们已经准确找到癌症的唯一致命弱点,他们证明,一些肺癌患者有抗病白细胞,这种白细胞可以从患者身上采集下来,在实验室培养,然后送回他们的身体,去消灭癌症。另外还可以利用关于变异的信息来生产一种疫苗,用这种药物灭掉每一个癌细胞。 这说明 A.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2.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
12、实”的重要论述。其中,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下列选项与材料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A. B. C. D.来源:学*科*网Z*X*X*K23.开放性、探索性是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的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
13、过程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A.B C D24.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一观点说明A法、势、事例、风气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C龚自珍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 D客观事物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25.(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快餐式阅读”日益盛行。这种阅读方式大多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具有方便快捷、生动、轻松等特点,但往往浮光掠影,缺乏深刻的理性思
14、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让书中的营养如过眼云烟。如何从“快餐式阅读”中突围,提升阅读的品味和质量,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依法治国这条道路的确立既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法治理念和模式,是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的成果。(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该如何克服“快餐式阅读”的局限(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依法治国为什么既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12分
15、)26.(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自2014年开始,肇庆人曾引以为荣的空气质量却一路走低,灰霾天气频现,据2015年第一季度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数据显示,肇庆空气质量最差。这一肇庆“史上最脏”的天气告诉人们,以牺牲人的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过去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反思。建设“美丽肇庆”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材料二: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面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材料三:2016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成功召开,据了解,大会共收到提案5375件,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提案417件。政府工作报告中环境治理被列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政府着力于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以及扩大绿色环保标准覆盖面,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1) 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2) 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下定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12分)(3)根据以上材料,请你为保护生态环境写两句公益广告。(4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