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1.62MB ,
资源ID:691592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9159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左传中有如下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这说明在当时A. 宗法关系趋向于瓦解B. 王位继承有内在规则C. 选官制度越来越完善D. 贤德是择君首要依据【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大体含义是王后没有嫡子,就立庶出长子为王位继承人;如果王子年龄相同,就以德行好坏为依据选择继承人,若道德好坏没有大的差异以占卜结果为准,由此不难

2、看出古代宗法有一套比较完整周密的系统规则,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2. 汉朝的法律体系中,援礼入法是基本原则,“亲亲得相首匿”、“亲亲相隐、亲属相容隐”。这反映出A. 儒家思想地位提升B. 汉统治者推崇法制C. 律令条文细密严苛D. 时人法律意识淡薄【答案】A【解析】【详解】“礼”是儒家思想的内容,“援礼入法”说明儒家思想的地位得到提升,故选A;材料只能体现汉代儒家思想地位的提升,不能说明汉朝统治者推崇法治,排除B;CD项内容由题意均无法体现,排除。3. 下图为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据图画内容可以推知A. 政府改革加速少数民族汉化B. 社会动荡导致民众生活困苦C. 民族交融促

3、进生活方式变迁D. 经济发展推动饮食结构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魏晋汉人胡食说明魏晋时期汉人生活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即民族交融促进生活方式变迁,故C正确;材料未体现出政府改革,故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民众生活困苦,故B错误;材料无法说明经济发展,故D错误。4. 唐朝中期推行两税法,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原则。这有利于A. 增加税收种类B. 增加赋税收入C. 变革缴税方式D. 固定征税时间【答案】B【解析】【详解】两税法秉持“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原则,实际是按照资产收税,这样有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正确;两税法简化了税种,排除A;两税法

4、改变了缴税标准,而非方式,排除C;征税时间固定和题干所列原则无关,排除D。5. 宋太祖曾下诏:“向者登科明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举预示着A. 阶层流动趋势逐渐加强B. 重文轻武国策基本确立C. 重农抑商政策略有松动D. 底层民众地位快速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向者登科明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举会促进阶层的流动,故A正确;材料未强调重文轻武,故B错误;材料和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C错误;“底层民众地位快速提高”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6. 下表是北宋赋税结构表(收入单位:万贯)

5、。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时间租税(正赋)收入征榷(国家专卖)收入商税收入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997年)240811167740061:39天禧末(1021年)26412267001204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42484868828:72A. 征榷收入增长说明抑商政策有松动B. 农业税比例下降说明农民负担减轻C. 非农业税比例增加导致商业日益萎靡D.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赋税结构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宋朝时期的商业税、国家专卖收入占据整个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这说明的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对税收结构的影响,D正确,C排除;国家专卖从某种程度上仍然在抑制民间的商业

6、发展,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7.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同约的人们“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聚,具酒食”,“遇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乡人之间“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对该时期乡约制度认识正确的是A. 政府加强基层治理的举措B. 有利于完善基层社会民主C. 民间自治体现了契约精神D. 政府推行宽松的文化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乡约制度中,“遇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乡人之间“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这说明乡约制度是一种自治方式,而“书其善恶,行其赏罚”体现了契约精神,C正确;乡约制度是民间自行实行的,与政府无关,排除A;

7、宋代是专制社会,乡约制度不属于基层民主,排除B;宽松的文化政策与乡约制度无关,排除D。8. 明代林希元在荒政丛言中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这说明在明代A. 出现分类扶贫观念B.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C. 慈善救助系统完善D. 政府财政出现困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可知明代出现分类扶贫观念,故选A;材料无法体现贫富差距拉大,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慈善救助系统,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明代出现财政困难,排除D。9. 有学者指出,明清鼎革之后,清初统治者国家制度建设是从因袭明制开始的。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 设置

8、内阁处理日常文书B. 设军机处应对紧急军务C. 制定奏折制度提高效率D. 开设厂卫机构加强皇权【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成祖设立内阁,清朝因袭明朝的制度,仍然设立内阁,故选A;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清朝制订奏折制度,排除B、C;明朝开设厂卫机构,清朝没有设立厂卫机构,排除D。10. 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的人士猛烈批判科举制;19世纪末,维新派称科举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1905年,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这说明在当时科举制A. 无法选拔优秀的人才B. 遭到民众的普遍反对C. 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D. 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鸦

9、片战争后科举制就遭到批判和反对,到20世纪初科举制最终被废除说明科举制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故选C;科举制对选拔人才是有一定作用的,A说法过于绝对,排除;“遭到民众普遍反对”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科举制的被废除是因为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因为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排除D。11.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A.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B. 改革缺乏必要社会基础C.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D. 维新

10、人士缺乏政治经验【答案】D【解析】【详解】戊戌变法时期,在短时间内发布大量诏令,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但并未考虑到这些诏令能否实施,带有较为明显的急功近利色彩,说明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经验,D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中涉及的是戊戌变法中改革政令实行过程中的问题,并未提及变法的社会基础,而且民众是否支持变法和实施者急切发布命令之间没有因果联系,排除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并不能导致维新变法短时间内发布大量政令这一现象,排除C。12. 1912年,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临时约法在国家机构的设置上,特意将原来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负有实际责任,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副署才能发生效力

11、。这项规定产生的实际后果是A. 民主共和政体得以维护B. 行政权力划分陷入混乱C. 完成了政治民主化进程D. 政党政治实现高度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孙中山为限制袁世凯,将原来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负有实际责任,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副署才能发生效力。这一规定将行政权力人为的切割,导致行政权力划分陷入混乱,B正确;临时约法的这一规定并不能有效的限制袁世凯,即不能维护民主共和政体,A排除;辛亥革命并未完成政治民主化,排除C;D中的“高度发展”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13.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称:“今当统一告成之际,应进一步而遵正当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副完成平等及

12、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对国民政府此举的目的表述错误的是A. 废除一切不平等条款B. 缓和人民的反帝情绪C. 树立对外自主的形象D. 扩大税源,增加军费【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受到社会性质及综合国力的影响,国民政府不可能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因此A错误,符合题意;BCD表述均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A。14. 下图是文物拍卖市场上展出的某时期的钞票,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A. 中共开始建立人民军队B.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C.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D.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钞票上的“晋察冀边区银行”,结合所学知

13、识可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因此其可以用来研究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B正确;晋察冀边区发行钞票与军事无关,而且中共开始建立人民军队是在南昌起义时期,排除A;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而非抗战时期,排除C;晋察冀边区发行钞票属于中共力量的行为,而非国民政府的行为,排除D。15.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主要是由于A. 我们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支撑B. 我们推行和平共处外交原则C. 我们实行求同存异的

14、外交策略D. 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性质决定的【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后我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主要和国家的独立、政权性质有关,D正确;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并不强大,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求同存异”方针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C排除。故选D。16. 费孝通指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中华民族概念已有几千年的历史B. 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列强入侵的产物C.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有独特的发展道路D.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实现充满着偶然性【答案】C

15、【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费孝通认为近代列强侵略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觉意识,但是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才形成的,这说明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路径,C正确;中华民族概念是近代形成的,排除A;中华民族作为民族实体在数千年过程中形成的,排除B;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实现是必然的,排除D。17. 右图为1980年6月18日,四川广汉向阳政府“换牌”时的场景(补拍),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 经济体制改革遭遇挫折B. 拨乱反正工作基本完成C. 地方政府轻视舆论宣传D. 改革亟需解放民众思想【答案】D【解

16、析】【详解】1980年6月18日,四川广汉向阳政府“换牌”时,县委却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这说明民众思想还未完全解放,故D正确;这不是经济体制改革,故A错误;此时拨乱反正工作还未完成,故B错误;这不能说明地方政府轻视舆论宣传,故C错误。18. 早在罗马共和时期,国家就开展了不定期的人口基本情况调查。奥古斯都时代,人口普查趋于系统化和制度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类似于地理考查、地图绘制、分门别类的归档、地籍管理等行政管理技术广泛应用。这说明A. 人口普查服务于财税制度B. 国家管理水平在逐步提升C. 公民人身自由得不到保障D. 君主专制程度在不断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

17、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不定期普查人口,到帝国时期人口普查趋于系统化和制度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类似于地理考查、地图绘制、分门别类的归档、地籍管理等行政管理技术广泛应用,说明国家管理水平在不断的提高,B正确;题干并未体现出人口普查和财税制度之间的关联,排除A;人口普查不能危及公民的人身自由,C与题无关,排除;人口普查的水平以及地理考查等行政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不能证明君主专制程度在加强,两者不存在因果联系,排除D。19. 1264年,英国议会诞生后运行相对稳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王位不断易手:都铎王室是威尔士人、斯图亚特王室是苏格兰人、汉诺威王室是德意志人,英格兰从未有过自己的世袭国王。这种局

18、面在客观上有助于A. 议会保留较高的权力B. 国王扮演仪式性角色C. 促进封建贵族的没落D. 推动宗教改革的发生【答案】A【解析】【详解】英国议会运行相对稳定,英国王位不断易手,这有助于保证议会较高的权力,故选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英国王位不断易手,与封建贵族的衰落无关,排除C;16世纪开始宗教改革,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0. 1179年,有教会规定:“要将充足的圣俸留给每个教堂,主教要告诉神职人员和学者们,教师的需求必须满足,求知的大门向求学的人敞开”。教会如此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 强化社会教化,稳定社会秩序B. 培养神职人员,维护教会利益C. 保存古典文化,传承古典精神D. 推

19、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转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要将充足的圣俸留给每个教堂教师的需求必须满足,求知的大门向求学的人敞开”可知,满足教师的需求,通过加强神职人员的教育以培养更多的神职人员,维护教会的利益,B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满足教师的需求,加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培养神职人员,而不是强化社会教化,稳定社会秩序,A项错误;材料所述教会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神职人员,维护教会利益,而不是保存古典文化,传承古典精神,C项错误;满足教师的需求,加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教会利益,而不是为推动经济发展,D项错误。21. 欧洲中世纪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种“自由”根源于A.

20、 城市人文气息浓厚B.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C 文艺复兴解放思想D. 城市不受国王管辖【答案】B【解析】【详解】“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欧洲中世纪的谚语反映了城市相对独立和自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自治权。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22. 有学者指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格局,但这种格局并非是一种神圣的稳定局面。事实上,各国的兴衰更替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进行着。局面不能持久稳定的根源在于A. 各国综合实力发展不平衡B. 体系自身存在严重的弊

21、端C. 近代外交制度出现并发展D. 和约并没能完全制止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加深了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改变了欧洲政治力量对比。同时,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史时期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既是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又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是这种局面并未持久下去,这主要是因为各国综合实力发展不平衡,A正确;BCD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故选A。23. 1862年9月,美国总统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1865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第13条宪法

22、修正案,保证黑人及他们的后代不再沦为奴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种族歧视观念在美国被摒弃B. 美国共和制走向稳定与成熟C. 黑人从法律上获得平等地位D. 天赋人权理念被普遍的接受【答案】C【解析】【详解】从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到宪法修正案中明确保证黑人及他们的后代不再沦为奴隶,意味着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了平等地位,C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主旨是黑人地位的变化而非美国共和制的发展,排除B;D中的“普遍的接受”表述绝对,排除。24. 1883年,俾斯麦提出的疾病保险法案在议会获得高票通过。这部法案规定,疾病保险的对象是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人工人生病时的医疗和药品都免费。俾斯麦此举意在A. 缓和

23、社会矛盾B. 提升工人地位C. 完善社会保障D. 美化政府形象【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德意志帝国对工人权益的保护,这主要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A正确;BCD均不属于德意志帝国推行疾病保险法案的目的,排除。故选A。25. 下图为描绘20世纪70年代欧洲“乞丐行乞”的漫画,这说明A. 欧洲崛起取代了美国地位B. 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C. 美元不再是世界主要货币D. 世界贸易体系遭遇了挫折【答案】B【解析】【详解】20世纪70年代,欧洲乞丐行乞时候不要美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发生滞胀危机,美元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因此出现了漫画中的现象,B正确;A不符合史实,当时美国依然是世

24、界第一强国,排除;C不符合史实,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元依然是主要货币,排除;漫画涉及的是货币体系的瓦解而非贸易体系,排除D。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金代科举考试题目出处频次统计表裴兴荣金代科举考试题目出处及内涵考释材料二 西夏人庆三年(1146),仁孝帝十分尊崇孔子,重视儒学,直接诏封孔子为“文宣帝”是为历代对孔子的最高谥号。同时,仁孝下令各州、郡皆立文庙,学官祭祀,庙堂殿庭,宏敞高大,“如同帝制”。杨满忠、何晓燕从历代孔子谥号看西夏儒学的发展与贡献概括指出两则材料所蕴含的共同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答

25、案】历史信息:儒家思想被少数民族政权接受。阐释:各少数民族政权重视儒学,是因为汉文化的先进性,同时也是为了巩固统治。各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学的重视,巩固了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丰富了儒学的内涵,推动了儒学的发展;促进了汉文化的传播,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解析】【详解】历史信息:根据材料“金代科举考试题目出处频次统计表”中数据统计可以看出,金代科举考试题目选用儒家经典占比较高,结合根据材料二“仁孝帝十分尊崇孔子,重视儒学,直接诏封孔子为文宣帝是为历代对孔子的最高谥号”可知,儒家思想被少数民族政权接受。阐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各少数民族政权重视

26、儒学,是因为汉文化的先进性,同时也是为了巩固统治。各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学的重视,巩固了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家的认识丰富了儒学的内涵,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是汉文化的代表,少数民族政权认可儒家文化,促进了汉文化的传播,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少数民族政权认可儒家文化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少数民族政权认可儒家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大事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01年,清政府逐步推出各项“新政”,改革官制、兵制、学制,奖励工商。1905年8月,

27、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在日本东京组成同盟会,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1905年9月,清廷废除科举制,大办新式学堂。1905年10月,清廷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9月,清廷正式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6年12月,湖南、江西交界爆发萍浏醴“革命军”会党起义。1907年5月-1908年4月,仅同盟会在华南沿海和沿边地区就连续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09年10月,除新疆奏明缓办外,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咨议局议员选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意代表选举。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1911年5月,“皇族内阁”成立,预备立宪骗局被揭穿,清廷空前孤立。

28、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1)20世纪初,除清政府外,有两股政治势力在思考中国的出路,指出是哪两股势力。(2)托克维尔说:“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结合材料中清末新政的相关史实,论证托克维尔观点的合理性。【答案】(1)立宪派、革命派(2)清政府奖励工商,推动了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废除科举制,大办新式学堂,培养了新式人才;预备仿行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设立咨议局,为民主制度的建立做了准备;成立“皇族内阁”,预备立宪骗局被揭穿,推动越来越多的人同情革命;新政各项措施的落实需要大量资金,苛捐杂税越来越多,推动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解析】【

29、详解】(1)政治势力:根据材料“立宪”“除新疆奏明缓办外,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咨议局议员选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意代表选举”可知,立宪派是当时较为活跃的政治势力;根据材料“孙中山”“黄花岗起义”等信息可知,革命派是一股较为活跃的政治势力。(2)论证:根据材料“奖励工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奖励工商,推动了资产阶级发展壮大;根据材料“清廷废除科举制,大办新式学堂”可知,废除科举制,大办新式学堂,培养了新式人才;根据材料“清廷正式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除新疆奏明缓办外,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咨议局议员选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意代表选举”可知,预备仿行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30、、设立咨议局,为民主制度建立做了准备;根据材料“皇族内阁成立,预备立宪骗局被揭穿,清廷空前孤立”可知,成立“皇族内阁”,预备立宪骗局被揭穿,推动越来越多的人同情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政各项措施的落实需要大量资金,苛捐杂税越来越多,推动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法治是目前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回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治建设改革展之路,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保障作用,又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摘自宋婷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治建设成绩斐然回顾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结合相关史实,撰写一篇历史演讲稿。(

31、要求:主题清晰,逻辑严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答案】(1)演讲稿应包含以下三个角度:主题:主题明确,紧扣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史实:20世纪50年代,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基础。改革开放后,我国通过了1982年宪法,还制定了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90年代,中共十五大第一次完整的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

32、阶段。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2020年,民法典的颁布,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认识:中国的法制建设经历曲折完善的过程;法制建设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法制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表述成文才能给逻辑分。简简单单罗列三五行不得分。【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回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治建设改革展之路,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保障作用,又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可知,材料主题是围绕国家法制建设

33、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而言,因此可以提出演讲主题:我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完善,促进了社会主义发展。在罗列史实方面,可以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制建设欺切入,分析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具体而言,20世纪50年代,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基础。改革开放后,我国通过了1982年宪法,还制定了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90年代,中共十五大第一次完整的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

34、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2020年,民法典的颁布,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最后对于法制建设的进程提出自己的认识,中国的法制建设经历曲折完善的过程;法制建设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法制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孤儿避难所成为照料贫困家庭儿童的一种普遍方式,教会及慈善人士通过建立孤儿院、儿童救助站等福利机构对儿童予以救助。但在工业革命后

35、,由于城市中孤儿与弃婴数量的增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机构养育也因其缺乏家庭养育氛围等种种弊端遭到诟病。因此,自19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城市中的贫困儿童开始基于反机构化、反城市化的理念被安排到农村家庭去。然而进入20世纪,特别是经济大萧条对美国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前人们认为社会福利主要依靠自救与互助的想法被抛弃,民众要求政府担责。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颁布,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对儿童权利的保护。同年,实施了面向孤儿、单亲家庭或失能父母家庭儿童的“家庭援助计划”,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向儿童支付津贴,联邦政府承担总支出的50%-79.6%。据满小欧等美国儿童福利政策变革与

36、儿童保护制度(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以来孤儿救助方式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社会保障法颁布的意义。【答案】(1)变化:19世纪上半叶是受到教会及慈善人士的救济;19世纪下半叶因反城市化倾向而下乡;20世纪初民众要求政府担责而进行救助。(2)意义:有助于保护儿童的权利;改善民众的生活;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等。【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 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教会及慈善人士通过建立孤儿院、儿童救助站等福利机构对儿童予以救助”可知,19世纪上半叶是受到教会及慈善人士的救济;根据材料“自19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城市中的贫困儿童开始基于反机构化、反城市化的理念被安排到农村家庭去”可知,19世纪下半叶因反城市化倾向而下乡;根据材料“然而进入20世纪,特别是经济大萧条对美国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前人们认为社会福利主要依靠自救与互助的想法被抛弃,民众要求政府担责”可知,20世纪初民众要求政府担责而进行救助。(2)意义:根据所学知识而可知,社会保障法有助于保护儿童的权利;根据材料“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向儿童支付津贴,联邦政府承担总支出的50%-79.6%”可知,改善民众的生活;社会保障法颁布是构建社会福利体系的举措,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能够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