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创:激趣与质疑共存生成与预设齐飞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例说朱伟【摘要】新时期要求重建课堂,而这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应该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师的思维,教师的教学操作与行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围绕这三点变化,立足学生心理特点,结合实际教学案例,研究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的特点及一些实施策略,着重探讨如何在课堂中为教学生成与教学创造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关键字】新课标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建课堂成为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常的思维
2、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应该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师的思维,教师的教学操作与行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其中,关注学生需要与发展将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与终点。那么,研判一个设计的优劣的标准就是什么呢?现结合一个设计片断,加以评析。“跟你说这些,真是对牛弹琴!”“对,牛弹琴。”以上是一则对话,围绕它可以设计难度不同的语言表达题,来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设计一:“跟你说这些,真是对牛弹琴!”你能否以简洁的话来反驳,要求不超过6个字。这一设计显得开放而且灵活,优点在于能调动学生的创造性,缺点是缺必要的提示语,学生回答起来难度较高;设计二:“跟你说这些,真是对牛弹
3、琴!”“对牛弹琴”请在“对牛弹琴”上加适当的标点符号,使之成为一句反驳的话语。这一设计更多的是放在“对牛弹琴”这四字的结构分析上,难度中等,便于操作,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填上不同的点号,用不同的语气表达多种意思。设计三:“跟你说这些,真是对牛弹琴!”“对,牛弹琴。”请分析一下以上对话的特点,说说其中的妙处。这一设计则是属于品评范畴,适用于对语言能力稍低的学生。以上三个设计难度呈梯次下降,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选用。但前提是得充分了解学生的水平,“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所以在教学设计这一环节,教师应尽可能地设计置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可在一定的时间,通过一定的努力
4、得以解决。为此,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坚持兴趣为先,促进思维,进面达到预设与生成相促进的动态教学原则,即坚持“激趣与质疑共存,生成与预设齐飞”的原则。一、重兴趣激发,以“趣”促学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程下,教学导语的设计在符合教学目的和内容的前提下,还必须尽可能地考虑到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思索,联系现实世界以及材料本身的知识容量与艺术性等问题。案例一,两则导语的分析与选用。导语一:“有些报告说某些事情没有发生,对我来说,都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都知道,有些东西我们知道,有些东西我们不知道,也有些东西我们知道我们知道,还有一些东西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拉姆斯菲尔德语能告诉我上
5、面这段文字说了哪些意思吗?导语二:古时,一个性急的王员外有次宴请四个客人。可是过了约定时间了,客人只到了三个,而另一个却迟迟不露面。王员外不由得说了一句:“该来的怎么还不来?”一客人听了心里不是味:“难道我是不该来的?!”乃拂袖而去。王员外着急了:“不该走的走了。”另一客人暗忖:“原来我是该走的。”也扭头离去。王员外不由地喊了声:“我又没说你!”最后一位客人待不下去了:“讲了半天,却是指我。”拔脚就走。只剩下王员外一人呆在那里。请同学们想一想,可怜的王员外是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了?语言歧义现象复习课上,我精心设计了这两则导语。分析起来,无论是从教学目的与内容,还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说,均是恰当、
6、准确的。但相较而言,二者存在以下差别:导语一来自现实生活,是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真实应用的典范,具有真实性;导语二是一则笑话,是人们把实际应用中的错误夸大化的例子,具有虚构性。导语一的内容涉及的是美国防部长对伊拉克是否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回答,为近年世界热门话题;导语二则几乎不涉及任何背景内容。从语法角度看导语一存在啰哆,重复的错误,可谓是“不知所云”;但从表述者的身份、场合与所涉问题来分析,此语却又是“模糊”地恰到好处,既回答了记者的问题,又不会泄露国家机密:真可谓缪误与真理同在,深得语言应用的三味,具有艺术性。而导语二仅是夸大了的语言运用缪误,不具有言语运用的多义性。通过分析,似乎采用导语一
7、更恰当。但考虑再三,最终我先择了导语二,因为“趣”与“俗”。首先,我了解我的学生们,一是他们几乎不看时事新闻,二是对导语一的一段翻译语段,尽管很有意思,但学生一下子难于看懂,最终可能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产生隔阂,从而影响了课堂效率。而导语二尽管相对老套,却通俗有趣,很能让调动学生兴趣,诱发学生好奇心,最终促进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达成教学目标。二、重“语”字优化,以练促“思”语文学科姓“语”,这是语文训练立足的“本”和练习着力的“根”。语文课堂上的训练也必须紧扣“语”字,以练促“思”。案例二:两道训练题的编制与选用在上短文老王时,两位教师分别设计出了意在让学生了解“老王”这一人物形象的
8、训练题。训练题设计一:展示“老王”手绘意象图,提问“老王”能不能改成“王老”?训练题设计二:找课文中有关“老王”的语句;画根据你所找到的语句,替你心目中的“老王”画张像。围绕这两则设计,我们展开了讨论。设计一,在展示“老王”手绘意象图,给了学生以最直观的提示后,再通过思考“老王”与“王老”二者的区别“老王”是普通的称呼,一般适用于普通人的熟人称呼之中;“王老”却带有一定的尊敬之意让学生理解在文章中的“老王”是普通人,是底层的平凡人。这样设计具有一定的直观与形象性,较适用于职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但缺点也较明显,即在学生还没展开思维时,就差不多给“老王”定性了,学生认知“老王”并不需要通过对文字的理
9、解,似乎淡化了“语”字的功用。设计二则是在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加入自身的理解,用文字给“老王”画像,通过文字绘图,使“老王”的形象印上学生独特的理解,进而理解“老王”这一人物的特征,明显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也更易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语言感知水平。但相对于学生而言,难度相对较大。最终,在给设计二补充上一段教师的“画像示例”,给学生一个台阶后,在课堂上高一组采用了第二个设计。在教学实践中,事实证明了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适当示范,学生完全能够比较自如地运用文字,较为形象地描绘出了心中的“老王”。学生作品一:在烈日下,周边似乎一片寂静,世界陷入了沉闷之中。随着一阵轻微的
10、车轮声,一个弓着背,弯着腰,满脸汗水的老汉深一脚浅一脚地踏着三轮车往前赶着,从他不时抬头与低头的不经意间,我们能发现原来他的一只眼是没有光彩的那是“田螺眼”。学生作品二:硬邦邦地,全身像是贴着木板似的,就像一架用久的老机器,一动就会散架似的一个老汉,手里紧握着一个篮子,手臂上夹着一瓶香油,直直地站在我的面前。通过对语言的揣摩,掌握人物形象,并以语言的形式比较贴切地表达出来,这不能不说是在设计时,紧扣“语”字,较为巧妙地铺设台阶,最终为学生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达到了“预设与生成齐飞”的效果。三、重体验与交流,搭建师生共进步的舞台教学设计还得注重的一点是: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行为
11、,充分显示自身教学的优势、个性和创造性以促成自身的专业发展。这也就是新课标所说的“教师即课程”的理念。它要求教师能独出心裁地组织和裁剪教材,读出自己的见解并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并且带领学生去探讨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倡互助与交流,体验与探素,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案例三:师生共发现,同发展在上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我隐隐约约感觉到此文有着太多的探讨点,比如结构上近乎完美,比如从细微处见真知等。但总觉得这些并不能作为教授文章的“纲”。是否能从文字中找到关键字,进而达到学生课文的目的呢?带着这个疑问,在课堂,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本文是否存在着文眼?如果有,请指出。如果没有,请你谈谈你的理由。通过学
12、生的阅读与讨论,渐渐地,学生把目光圈定在“思”与“善”二字,通过学生经思考、辩论后,教师也同时参与了讨论,并补充。最后,师生达成共识,师生的感情与思维获得了共鸣。经课后整理,撰写出了一篇小文章,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上,达到了师生共进步的效果。(整理稿)一是“思”。邹忌在三问之后,从妻、妾、客得到美于徐公的答案。可在事实面前,“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此时,他一没有妒忌,要知道他对自己的容貌是相当看重的,“修八尺有馀,身体呹丽。朝服衣冠,窥镜”。看看,早上一起来就照镜。二没有大怒,不因为自己比不上人而生气,也没有因此而迁怒于人,要知道妻妾都骗了他。相反的,他却是“寝而
13、思之”,并能比较客观地总结出个中的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更难得的是,他能进而类推到治理齐国的大王身上,指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点正如古文观止编者的评价“邹忌将己之差,徐公之美,细细评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可以说这一“思”是文章的深化,而且凸现了邹忌的智者形象。二是“善”。齐王在听完邹忌的进言之后的神情、态度在这一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你看,齐王在听了邹忌的闺房小语之后,一没有怪邹忌在朝廷上谈闺中如此不庄重之事;二没有追究邹忌与自己相提并论之罪;三不掩饰自己深受蒙蔽之事实。相反,他只说一“善”字,多么痛快,多么干脆。也正是有了这一“善”字
14、,才有下面的“三赏”与“三时”,才有“战胜于朝廷”的盛况。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君的高大形象。这一“思”一“善”可以说是解读本文的枢纽:正是有了“思”才会有下面的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由不值一谈的闺中小事转向了国家大事;而“善”可算是全文的高潮,一次充满危机进谏君王的险事至此已化为君臣思想相通的喜事,揭开了齐国走向强盛的序幕。四、链接生活,让语文学习增值“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共识。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以说,生活处处皆语文,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语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
15、语文学习在实践中增值,实为语文课堂教学上的又一重点。案例四:给黑板报洗脸在作业中,经常发现学生们错字连篇,不管如何修订与督促,学生似乎并无多大的触动。好几次,我还发现在每次校黑板报评比中,漂亮的版面设计精致的图案上无一例外地嵌着几个别扭的错别字。于是我专门设计了一道实践题:请以一周时间为期,替全校所有班级的黑板报洗把脸,把错别字清出校黑板报。最后把学生们收集来的材料进行汇总、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同学常会出现哪些错误,并引以为戒,最后以报告的形式进行总结。学生报告片断一:一期小小的黑板报,好多同学都在上面发表了看法。同学们的想法是如此之多,如此之细,让我折服。但是一个个的错别字就像是
16、一毛毛虫让人恶心,让人反胃。再精彩的内容也令人读不下去。学生报告片断二:以前只觉得写字嘛,就是随便画画,反正又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呀,当我看到一个班级那么多同学辛苦地完成的黑板报却因为几个错别字而大跌身价后,我明白了,原来很多时候,小事情能够败坏掉你的大事。以后一定得记得:生动完美来源于一丝不苟。学生报告片断三:从来没在意过错别字的我,现在真是很有点后怕了。原来人有两张脸,一张是身体上处于头部正下方的那张,我知道天天洗;另一张就是我们写的字,它可是人知识上的脸,而我却从不知道去洗。今后,我一定要像早上起床洗耳恭听脸那样把我的另一张脸也洗得干干净净。新时期的教学设计不同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预设,是一种不同于制造标准化、统一化的教学产品的教学预设,是一种不同于以“忠实执行”为价值取向的教学预设。它是一种宽容偶然性和突发性,促成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预设,是一种能够促进师生共享教学的愉悦的预设,是一种内在地包含着教学生成和教学创造的预设。这可概括为“兴趣与思维相促进,生成与预设齐飞”,给教学生成与教学创造提供空间的大小就是二者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