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18.03KB ,
资源ID:691052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9105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1、【秘密】启用前东辰中学高 2020 级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卷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模

2、范社会的原则和明确的活动方式上。但是,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 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他们肯定没有从革命或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进行思考。”这说明“他们”A与马克思在未来社会设想上本质一致B主张以议会选举方式实现夺权C没有考虑采取暴力方式实现社会变革D反对真正变革现存的社会制度2马克思认为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公社向银行请求借钱,为防备谴责而选择不去没收银行的资产。据此可知,马克思A为巴黎公社提出宝贵意见B反思巴黎公社失败原因C指出公社结局有其必然性D否定巴黎公社革命措施

3、31917 年 7 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 9 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 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B使临时政府统治日益陷入孤立C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革命由和平夺权转向暴力夺权41982 年出版的苏联历史教科书和 2016 年出版的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对于“1917 年十月革命”的描述有明显的不同,如列宁在 1982 年历史教科书中出现了 30 次,而 2016 年历史教科书仅出现了 7 次。这反映出A苏联时期的教科书没

4、有研究价值B历史叙述不能反映客观历史事实C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带有时代烙印D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缺乏指导思想51947 年 11 月,杜鲁门在递交国会的咨文中把欧洲复兴计划视为一场“挽救自由的行动”,声称“极 权主义正在威胁世界和平以及一切道德的力量,美国应当领导这场抵抗运动,把世界从危机中解救出来”。由此可见欧洲复兴计划A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有利于维护欧洲和平稳定C确立了美国世界霸权地位D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61947 年 6 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发表演讲提出:“美国应尽自己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以防止欧洲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恶化。”该演讲说明美国A主动承担维护战后世界

5、和平的责任B努力恢复和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C引导欧洲国家走向联合发展的道路D力图以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阵营7“冷战”时代,美苏两国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可以说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避免美苏战争。即法国学者阿隆所说的“隐蔽的俄美非战公约”。材料意在说明“冷战”A使美苏具备共同的国家利益B避免了局部战争的爆发C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D有效地缓和了美苏关系8“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受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家关系的唯一

6、的基础。” 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客观上反映了二战后美苏对峙的政治格局B“现有军事集团”总部分别在华盛顿和华沙C集中体现为独立自主和加强集团合作的原则D出自 1961 年法德等六国签订的巴黎条约9从 1970 年起,每次不结盟首脑会议都专门发表“经济宣言”,后来又把加强南南合作、集体自力更生提高到战略高度。这表明A不结盟运动的斗争领域走向深入B发展中国家积极顺应全球化趋势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D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明显变化10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是一种共同利益不断增多,相互依存不断深化,从而合作不断加强的新模式。它 有利于抑制减少或避免对抗和冲突。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和平与合作已成为时

7、代发展的主题B维护和平的需要必然导致多极格局形成C多极化的发展将最终消除战争威胁D推动多极化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渠道11有西方学者认为“通过国际媒体人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想象,引发了整个东欧的民主化运动”,“媒体关于共产主义政府政策失灵和两方生活方式的报道侵蚀了其(东欧)政权的合法性”。该学者旨在说明部分西方媒体A促进了西方和东欧的文化交流B推动了东欧社会的民主化进程C展示了西方先进的政治和生活D充当了文化渗透与斗争的工具12有学者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导致此“奇特的混合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发生B美国

8、企图建立单极霸权失败C国际力量的重新分化与组合D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兴起壮大13炎帝是我国传说中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证明了炎帝在历史上真实存在D是一种没有任何史料价值的想象14秦汉时期,产生于春秋战国的那些家庭历史的物质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整合和普遍化,成为后来两千多年来持续保持的强固传统。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组成的直系家庭, 成为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家庭形式。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大一统国家的形成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C铁犁牛耕的出现D专制主义中央

9、集权的建立15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后汉书逸民传“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东汉)王充论衡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C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16下表是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总体趋势是唐宋以前提高较快,唐宋之后趋于停滞B东晋南朝亩产下降是因为生产工具长期得不到改进C唐代亩产较秦汉提高得益于精耕细作技术发展D明清亩产量提高是因为海禁与抑商政策的成效17唐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田令规定:“

10、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一夫百亩)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其卖者不得更请(授田)若无文牒辄卖买,财没不追,地还本主。”这一规定A禁止一切土地买卖维护了均田制B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C表明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而废弛D以减轻农民赋役负担为主要目的18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A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B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C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D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19宋代官田招佃,往往张榜招募流民,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租佃契约,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栏。据此可知当时A封建人身

11、依附关系松驰B中央对地方权力失控C租佃双方毁约现象严重D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20管子小匡记载: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说明周代官营手工业A生产规模小,工匠职业世袭B建立行会制度,保护政府的既得利益C技术垄断性强,不利于传承D注重行业间交流,生产专业化水平高21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产品中常常要铭刻监造者、主造者、造者的姓名等,内容尽量详尽而丰富。 所谓“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物勒工名”的出现说明A工商食官制度开始出现B产品生产贯彻责任意识C手工

12、业区域性特征明显D商业发展冲击政府管理22西汉时期,出土的随葬品中青铜礼器逐渐减少,陶礼器增多。到东汉时期陶礼器减少,豪强地主墓 葬中实用类冥器模型大量出现,如仓、井、灶、猪圈、鸡舍、磨房、建筑模型等。这从侧面反映出A东汉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发展B东汉时期礼乐制度的彻底崩坏C两汉时期手工业技术全面衰落D两汉时期百姓生活的安乐富足23元代为了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役,将工入专门的“匠藉”,称为匠户。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这种变化A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C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

13、展24南宋时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有的窑“器尚黄黑”,最受浙江人欢迎;有的窑专产高足碗、雪花碟等,最受川广荆湖人欢迎;有的窑专产绣花、银绣、弄弦之类的碗碟,最受江浙福建人欢迎。由此可知A制瓷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B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C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D制瓷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二、非选择题:(本卷 25 小题 25 分,26 小题 15 分,27 小题 12 分,共 52 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 蝗灾是我国古代仅次于水旱灾害的自然灾害。徐光启认为,蝗灾的破坏性比水旱灾害更为强烈。早在殷商时代,我国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蝗灾记录。中国

14、古代蝗灾的发生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从公元前 8 世纪到公元 2 世纪,蝗灾的发生次数相对较少。公元 2 世纪达到第一个高峰,共发生 21 次,平均 5年发生一次。从公元 9 世纪开始,蝗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到公元 14 世纪又达到一个高峰,共发生38 次,平均 3 年发生一次。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 中国历代政权对粮食安全问题是相当重视的,而且有一系列制度对粮食安全进行保障从土地政策来说,汉代早期,政府曾给无业流民发放林地,供其耕种、安居;从经费支持来说很多朝代都有减免 赋税的政策,并发放贷款给农民购买耕牛、种子等农用品;从技术来说,政府组织编写图书来推广农业技术、发展水利等。从土地

15、到资金到技术,政府都推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特别难得的是,在传统自然经济时代,政府就开始有意识地对粮食市场进行调节和干预。在丰年,以平价收购粮食进行储备, 到荒年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农民,以平抑危机。摘编自洪蔚古代中国的粮食安全与危机(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蝗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蝗灾对中国古代统治的危害。(10 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古代中国历代政权重视粮食安全的表现。(6 分)材料三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 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

16、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明清时期,“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手工业发展的特点。(9 分)26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材料一 当 1945 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需要一个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在世

17、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 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 年 7 月 6 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材料三 美国仍将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力求世界力量的均衡,让自由的力量遍及全球。这是历史的选择。我们会保护我们的盟国,捍卫我们的利益。我们将谦逊地向世界人民表示我们的目标。我们将坚决反击 各种侵略和不守信用的行径。我们要向全世界宣传孕育了我们伟大民族的价值观。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的就职演讲(2001 年 1 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战后初期美国为“重建世界”采取的一项主要行动,并指出其 真实意图。(

18、4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外政策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 分)(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实质。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5 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 分)材料 下表是与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密切相关的关键词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越南战争朝鲜战争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苏联解体不结盟运动欧共体中国改革开放欧盟据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从表中选择三个关键词,并围绕它们提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 要运用所选的关键词;史论结合。)东辰中学高 2020 级高一(下)第一

19、次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题干中“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他们肯定没有从革命或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进行思考”,可知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主张暴力革命,故选 C 项;马克思主义主张社会公有制,而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主张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排除 A 项;题干中“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考虑如何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排除B 项;空想社会主义是主张真正变革现存的社会制度,只是未考虑取代的方式, 排除 D 项。2.【答案】B【解析】据材料“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为防备谴责而选择不去没收银行的资产”,可知马

20、克思认为巴黎公社应掌握对于军队的控制权,没收银行,掌握国家机器,从而说明马克思反思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故选 B 项;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反思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而非强调为巴黎公社提意见,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反思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而非强调公社结局有其必然性,排除C 项;依所学,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马克思并非否定巴黎公社,排除 D 项。3.【答案】B【解析】由材料“1917 年 7 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 9 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 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

21、了叛乱军队”可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已经不得人心,内政外交使自身陷入孤立,故选 B 项;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诞生于十月革命的炮火中,排除 A 项;七月流血事件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排除 C 项;七月流血事件抛却和平夺权的幻想,排除 D 项。4.【答案】C【解析】1982 年苏联尚未解体,依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当时的教科书中出现次数较多,而 2016 年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是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列宁在当时教科书中出现次数较少,这反映了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带有时代烙印,故选 C 项;材料只是说不同时期的教科书对同一历史事件的叙述不同,而并没有提到苏联时期的教科书的其他内容,因此

22、无法得出苏联时期的教 科书没有研究价值的结论,排除A 项;B 项说法本身就过于绝对,故排除 B 项;题目体现的是不同时期的教科书因编写时代不同,其内容也有所不同,这一不同也恰恰体现了指导思想的不同,而不是缺乏指 导思想,排除 D 项。5.【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知,欧洲复兴计划是一场“挽救自由的行动”,是为了对抗“极权主义”可知其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故选 D 项;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排除 A 项; 继马歇尔计划后,苏联组建了经互会,这实际上加剧了美苏在欧洲对峙的紧张局面,排除 B 项;马歇尔计划没有使美国确立世界霸权,排除 C 项。6.【答案】D【解析】材料“帮助世

23、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以防止欧洲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恶化”表明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恢复经济,是为了防止欧洲政治经济恶化,巩固资本主义阵营, 故选D 项;材料信息未涉及维护世界和平,排除 A 项;材料信息强调帮助欧洲国家,未包括世界其他国家,排除 B 项;材料信息未提及欧洲联合,排除 C 项。7.【答案】C【解析】据材料“美苏两国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可以说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避免美苏战争”,可知美苏冷战在一定程度了避免了世界性大战的再次爆发,故选 C 项;美苏不具备共同的国家利益,排除 A 项;冷战没有避免局部战争的爆发,如朝鲜战争,排除 B 项;冷战加剧了美苏关系的紧张,排除 D 项

24、。8.【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两极格局下第三世界国家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和和平的有效途径,发起不结盟运动,而材料内容出自 1961 年不结盟运动通过的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故选 A 项;“现有军事集团”是指北约和华约,北约的总部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华约的总部在波兰首都华沙,排除 B 项;材料没有反映加强集团合作的原则,排除 C 项;1951 年,法德等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排除 D 项。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从 1970 年起,每次不结盟首脑会议都专门发表经济宣言,后来又把加强南南合作、集体自力更生提高到战略高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

25、运动由主要关注政治上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深入到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故选 A 项;“加强南南合作、集体自力更生”是发展中国家针对全球化过程中贫富差距过大而采取的措施,并非“积极顺应全球化趋势”,排除 B 项;1990 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排除 C 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为“一超多强”,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排除 D 项。10.【答案】D【解析】“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是一种共同利益不断增多,相互依存不断深化,从而合作不断加强的新模式。它有利于抑制、减少或避免对抗和冲突”表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有利于抑制、减少或避免对抗和冲突,故选D 项;时代发展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不是和平与合作,

26、排除 A 项;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源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排除 B 项;多极化的发展将会对战争形成制约,但无法最终消除战争, 排除 C 项。11.【答案】D【解析】“通过国际媒体人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想象,引发了整个东欧的民主化运动”可见媒体通过生活方式的引导推动他国的矛盾的激化,事实上成了文化斗争的工具,故选 D 项;“引发了整个东欧的民主化运动”这已远远超过了文化交流的范畴,而是对别国文化的价值观的侵略,排除 A 项;“通过国际媒体人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想象,引发了整个东欧的民主化运动”对于东欧的社会剧变,我们不能以民主化斗争来说明,它是国家矛盾激化的结果,并不意味着民主的加强,排除B 项;“通过

27、国际媒体人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想象,引发了整个东欧的民主化运动”从生活现象来讲,无法体现西方社会 生活的先进,排除 C 项。12.【答案】C【解析】此“奇特的混合格局”形成的原因是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 地区的崛起,这是国际力量的重新分化和组合,故选 C 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只是其原因之一,能够促使材料中“单极”的出现,但“多极”的局面在此之前就已出现,排除 A 项;美国企图建立单极霸权失败,是这一格局带来的影响而非原因,排除 B 项;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兴起壮大也是其原因之一,促进了材料中“多极”的出现和发展,但不是“单极”出现的原因,排除 D 项。13.【答案】A【解析】根据材

28、料炎帝使用耕作方法和发明生产工具的传说,可知炎帝在早期农业领域里 作出的贡献,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故选 A 项;关于炎帝的传说,并没有考古学发现的实物依据作支撑,不能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排除 B 项;关于炎帝的传说只是人们的口口相传,并没有考古学发现的实物依据作支撑,并不能证明炎帝的真实存在,排除 C 项;炎帝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关于炎帝的众多传说对于研究早期历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 D 项。14.【答案】C【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由 此促进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产生,故选 C 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地方分裂

29、割据,并未形成大一统国家,排除 A 项;重农抑商是经济政策,属于生产关系层面,并不属于生产力,因此不能成为根本原因,排除 B 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自秦朝始建的,春秋战国时期并未建立,排除 D 项。15.【答案】B【解析】“是故身率妻子”“妻子耘于前”“男女各二人”所涉及人员皆为一个家庭的成员,说明东汉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形成,故选 B 项;“戮力耕桑”“耘于前”“立春东耕”皆未出现铁犁牛耕,材料与农具使用范围无关,排除 A 项;三则史料所反映的是汉代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未涉及精耕细作生产模式,排除 C 项;战国时期男耕女织生产形式已经形成,时间不符,排除D 项。16.【答案

30、】C【解析】由表格可知,唐代较秦汉粮食亩产量较大增长,得益于曲辕犁、水利工程等改善,精耕细作技术发展,故选 C 项;亩产量只有宋代较唐略有下降,之后的时期都较唐朝多,排除 A 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生产工具出现翻车等,以及炼钢技术提高有利于耕犁,排除 B 项;明清亩产量提高是因为政府重视农业以及风力水车等工具的改进等,排除 D 项。17.【答案】B【解析】“禁止一切土地买卖”表述过于绝对,故 A 项错误;材料涉及对土地买卖的限制, 主要目的是限制土地兼并,故 D 项错误;根据材料“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一夫百亩)。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表明均田制一定程度受到民间土地买卖的冲击,故 C 项错误;根

31、据材料“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一夫百亩)。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其卖者不得更请(授田)若无文牒辄卖买,财没不追, 地还本主”,田令的规定对限制土地买卖有一定的作用,故 B 项正确。18.【答案】D【解析】小农经济是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但是在满足家庭自身需求之后,可 以在市场上出售,对外有交流,这说明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故选 D 项;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基本的经济政策,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排除 B 项;小农经济是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并不具有近代化的曙光,排除 C 项。1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祖佃契约

32、,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 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栏”可知当时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驰,故选 A 项;材料主旨为宋代租佃经营,未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 B 项;根据材料“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栏”可知当时佃农有自主权,但未涉及地主毁约现象,排除 C 项;材料主旨为宋代租佃经营方式变化,未涉及兼并土地,排除 D 项。20.【答案】D【解析】根据“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等信息可知,周代官营手工业中,各行业的工匠既集体讨论 工事,展示成品,进行技术交流,又各自分工,专业水平很高,

33、故选 D 项;材料反映的是工匠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分工,没有说明官营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和工匠的职业传承,排除A 项;行会制度是城市商品经济中的工商业组织,形成于唐朝,排除B 项;材料反映了官营手工业工匠之间的技术交流,没有体现对技术的垄断和传承,排除 C 项。21.【答案】B【解析】根据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产品中常常要铭刻监造者、主造者、造者的姓名等,“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可知,手工业产品的生产贯彻了责任意识,故选 B 项;材料强调的是工商食官制度的管理方式,不是制度开始出现,排除 A 项;手工业的区域性特征与材料无关,排除 C 项;材料没有体现商业的发展冲击了政府管理,排除

34、D 项。22.【答案】A【解析】据材料“仓、井、灶、猪圈、鸡舍、磨房、建筑模型等”可知,东汉豪强地主墓葬中的冥器模型中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器具一应俱全,间接反映了其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发展,故选 A 项; 材料仅提及东汉时期“陶礼器减少”,这并不能说明礼乐制度的彻底崩坏,排除 B 项;据所学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知识可知,两汉时期手工业技术全面发展而非衰落,排除 C 项;材料描述的是豪强地主的墓葬, 无法反映普通百姓生活,排除 D 项。23.【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明代对匠户的控制减弱,有利经济自由发展,故不会抑制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手工业者的控制减弱,不能体现巩固了小农

35、经济主体地位,故 B 项错误;从材料“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可知材料仅反映了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控制程度的变化,不能反映出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故 C 项错误;从材料中手工业者可以“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可知,手工业者越自由越有利于民营手工 业发展,故 D 项正确。24.【答案】B【解析】不同地域的人喜欢不同颜色、图案的瓷器,即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故 选 B 项;材料强调江西景德镇瓷窑的差异化发展,不是制瓷业的地域特征,排除 A 项;明代景德

36、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并且材料也不涉及这层意思,排除 C 项;材料主旨是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 没体现经营方式的根本变化,排除 D 项。25.【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自古有之;发生具有周期性,破坏性大;呈现增多的趋势,且频率越 来越高。(任答 3 点 6 分)危害:农业减产,税粮难收,粮价飞涨;流民四逃,村落一空;饥民遍地,治安恶化,盗贼蜂起。(任答 2 点 4 分)(2)表现:政府发放给农民林地耕种;减免赋税、发放贷款等;总结经验编写图书,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发展水利;政府有意识地对粮食市场进行调节和干预,保障粮食安全。(6 分,答出三点即可)(3)特点: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

37、业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地区性分工明确;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5 点任意 4 点,共 9 分)26.【答案】(1)行动: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2 分)意图:遏制苏联,称霸世界。(2 分)(2)新变化:由对抗转向对话。(2 分)原因:西欧、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陷入侵越战争泥潭等。(任意 2 点 4 分)(3)实质:推行霸权主义,建立单极世界。(2 分)因素:国家利益;综合国力;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国内外形势等。(任意 2 点 3 分)27.【示例 1】关键词:不结盟运动 欧共体 中国改革

38、开放(2 分) 主题: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2 分)阐述:二战后,在美苏均势基础上形成了两极格局。但是,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其他力量中心的崛起,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首先,1961 年,不结盟运动兴起,宣告第三世界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其次,1967 年,欧共体成立,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最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增强了中国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影响力。这些都冲击了美苏两级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8 分)关键词:马歇尔计划 北约 华约主题:两极格局下美苏全面对抗阐述:略关键词:马歇尔计划 朝鲜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主题:美苏对峙导致国际局势异常紧张阐述:略关键词:苏联解体 中国改革开放 欧盟主题:两极格局崩溃推动多极化趋势加强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