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青岛市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5学段模块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因材施教B. 有教无类C. 温故知新D. 当仁不让于师【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有教无类”意即不分贫富贵贱,所有人都有权利接受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原则。故B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教育思想【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 古籍记载:战
2、国时期“墨子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它没有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 “兼爱”主张得民众的支持B. 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C. “非攻”主张适应了当时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需要D. 私人办学在不断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为否定式选择题。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战乱争雄,所以“非攻”主张只是小生产者的美好愿望,而不可能是各国的需要。故选择C。3. 寓言邯郸学步讲的是一个燕国人不遵从自然,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此寓言反映的思想应属于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答案】C【解析】【分析】道家思想
3、主张不按照自然规律做事,崇尚逍遥自得,材料中“不遵从自然”说明是道家思想,C项正确;A讲究秩序和规律;B注重法制,依法治国;D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点睛】诸子思想特点学派代表主张特点道家(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没落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与应世的态度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治新兴地主阶级主张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详解】4. 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逐渐成为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该家训反映出儒家学者所强调的A. 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B. “存天理,灭人欲”主张C. 道德与知识修养
4、并重D.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说明品德忠厚和文化知识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材料强调的是儒家学者道德和修养并重的思想,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人的社会责任,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信息,排除BD。5. 李贽一方面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但同时自己又花了十几年的心血著成藏书一书,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这体现了李贽A. 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B. 对科举制度的否定C. 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D. 希望得到后人认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
5、选士”可知,李贽在批判儒家经典作为科考试的内容的同时,又希望自己的学说藏书成为科举的内容,体现了李贽仍未能冲破传统诵经致仕的社会观念,故A正确。B项,根据材料“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说明李贽并不反对科考试,排除。C项,材料反映李贽反对儒家经典作为科考试的内容,并非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排除。D项表述在材料有所体现,但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6. 下列中国古代医学重要成果中,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的是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千金方D. 本草纲目【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中医临床学”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伤寒杂病论为后世中医临床学奠定理论基础,因此本题选B选项。A
6、选项黄帝内经涉及的不是临床医学;C选项千金方和D选项本草纲目都晚于伤寒杂病论。7.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机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A. 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B. 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C. 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D. 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四大
7、发明的对欧洲文明的影响。关键信息: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A项“否认”的说法错误;由四大发明在欧洲与中国的“生气勃勃”与“停滞在胚胎状态”的反差对比可知,B项理解正确,符合题意;C项“西方科学技术更神奇”说法错误;D项“保护作用”说法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对中国与世界的影响【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8. 莱布尼茨说:“中国人缺乏心智的伟大之光,对证明的艺术一无所知,而满足于靠经验而获得的数学,如同我们的工匠所掌握的那种数学。”他认为中国古代
8、科技的特点是缺乏数理逻辑推理不重实用不注重科学分析注重经验总结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莱布尼茨认为:中国人对证明的艺术一无所知,而满足于靠经验而获得数学知识,符合材料;中国古代科技注重经验总结和实用性,与材料及史实相反。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特点9. 下图是西汉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墓出土的两枚印章,印文分别是“刘贺”、“大刘记印”。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隶书尚未得到推广B. 书法艺术趋于成熟C. 篆书印章端庄豪放D. 篆刻重艺术轻实用【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篆书的艺术特
9、色,并没有涉及到隶书,故A排除;材料中篆刻并不能说明中国古代书法的成熟,故B排除;结合图片中篆书的表现形式及特点,可以看出篆书印章端庄而豪放,具有美感,故C正确;篆书也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并不能只通过印章说明篆书重艺术轻实用,故D排除。【点睛】秦以前的统称大篆;秦统一后的文字,称小篆(即秦篆、斯篆);汉代则出现了一种专用于摹印的书体称缪篆。属大篆范畴的,有金文、石鼓文、籀文;秦篆类的包括诏版、权量书体;汉篆则还有汉砖、碑额书体。而且在篆书中,一个字往往出现多种写法,有的甚至多达百余种。但是不论篆书有多少类别和多少写法,归根结底却万变不离其宗。10.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
10、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形成 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宋代在科技领域的主要成就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在文学领域的主要成就是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在艺术方面的成就是,这一时期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D正确;董仲舒的新儒学是汉代思想成就,与题干时间不符,错误,排除A、B、C。11.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郭守敬主持测定了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元代科技成就全面领先世界B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任意减省汉字笔
11、画、偏旁紊乱,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汉字交流功能削弱C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完全取代了雕版印刷D明清通俗文学蓬勃发展市民阶层兴起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文字混乱导致汉字交流功能削弱,故B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郭守敬主持测定了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只是反映了历法成就,无法得出元朝科技成就全面领先世界的结论,故A项错误;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不能得出活字印刷完全取代雕版印刷,故C项错误;市民阶层兴起,导致明清小说发展起来,故D项因果倒置,排除。12. 郑板桥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一画中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
12、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由此可知,该画的特点是注重写实注重意境借物抒情神韵意趣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郑板桥所作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画中,通过作诗描绘窗外萧萧竹声表达悲凉凄寒之感,体现了文人画写意表情的特点,故正确,B项符合题意;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并非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故错误,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3. “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这句谚语是下列哪一艺术形式的体现:A. 散曲B. 国画C. 京剧D. 剪纸【答案】C【解析】从材料“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中“丑
13、角”这一关键词中可以推知这种艺术形式是京剧,京剧的人物表演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故C项正确;A B D三项与上述“丑角”特征不相符合。点睛:从材料中的“丑角”关键词,并结合对京剧的理解和认识可以判断。14.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以下能够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观点是:A. 人欲之中,天理所寓B. 人是万物的尺度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公元前500年前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5世纪,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故B项正确;A项是17世
14、纪思想家王夫之的思想,排除;C项公元前2世纪董仲舒的思想,排除;D项是16世纪马丁路德的主张,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时间条件“公元前500年前后”;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个选项即可。15. 下图是某位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记录的部分笔记。据此可判断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A. 智者运动B. 宗教改革C. 文艺复兴D. 启蒙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该运动从14世纪兴起,15世纪扩展到16世纪高潮,从时间上可以判断出是文艺复兴运动,故选择C选项;智者运动是公元前5世纪,与题目时间不符,故排除A选项;宗教改革的时间为16-17世纪,与题目时间不符,故排除B选项;启蒙运动时间为17-18世纪
15、,与题目时间不符,故排除D选项。16.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A. 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 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 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答案】C【解析】“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等谚语是16世纪德国社会流行的,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前德国民众对基督教会腐败的痛恨,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A项错误,C项正确;欧洲首次思想解放是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法国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故D项错误。17. 孟德斯鸠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
16、以权力制约权力。”他提出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这表明,他主张A. 社会契约B. 天赋人权C. 以人为本D. 三权分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可知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思想,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18. 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重大的成就”。材料旨在说明A. 一切自然现象能够解释和预见B. 牛顿提供
17、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C. 自然科学主宰人类的命运前途D. 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是强调经典力学推动了经济文明即推动了工业革命,推动了政治文明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因此材料强调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故D项正确;工业革命与法国大革命并不能算是自然现象,故A项错误,且A项的说法也不正确,并不是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是能够解释和预见;材料强调经典力学的作用,而不是强调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故B项错误;自然科学并不能主宰人类的命运前途,故C项说法错误。19. 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而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
18、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A. 有力地冲击了神创学说B. 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C. 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D. 开辟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人类的起源。根据材料“自然选择”、“适合生存”、“物种发展”等信息可知,该理论指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有力冲击了神创世说,故A项正确;开辟微观物质世界研究新途径的应该是量子论的提出,而不是进化论,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
19、步,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开始于17、18世纪,进化论于19世纪才提出,没有对启蒙运动产生影响,故C项错误;生物进化论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打破了神学的禁锢,进化论的提出得益于科学的进步,它没有开辟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故D项错误。20. 英国作家查尔斯穆雷曾经进行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在历史上最知名的229位发明家中,瓦特与爱迪生并列第一。瓦特与爱迪生对社会的共同贡献是A. 开启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新时代B. 开启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C. 使交通运输业发生革命性改变D. 促进了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瓦特和爱迪生两位科学家对人类社会的影
20、响。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爱迪生的发明成为“电气时代”的重要标志,故本题答案为A。B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爱迪生的发明与交通运输业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D项与两人没有直接关系。21. 英国文豪狄更斯在他的作品中曾真实地描绘了英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贫民窟、童工、妓女、刑事犯罪、骗钱学校、高利贷剥削等等人间众生相。下列在创作风格上与狄更斯相似的作家是A. 拜伦B. 巴尔扎克C. 雨果D. 贝克特【答案】B【解析】【详解】狄更斯作品真实再现了英国英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贫民窟、童工、妓女、刑事犯罪、骗钱学校、高利贷剥削等现象,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与其属于同一流派的是法
21、国作家巴尔扎克,其作品人间喜剧被誉为欧洲社会的百科全书,B正确;拜伦、雨果都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作家,排除A、C;贝克特是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排除D。22. 在19世纪科学技术的启发下,一批青年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画坛。他们借助当时光学领城的新成就,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著名代表人物有莫奈和塞尚。这个画派被称为A. 古典派B. 现实派C. 印象派D. 现代派【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莫奈和塞尚属于印象派画家,其代表作品分别是日出印象和圣维克多山,故C项正确;古典派流行于18世纪,故A项错误;现实派盛行于工业革命以后,故B项
22、错误;现代派流行于20世纪,故D项错误。23. 贝多芬于1804年创作完成了英雄交响曲时,他在总谱的扉页上写有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后来当他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贝多芬把这一页就给撕掉了,并在同年的10月出版时改成这样一个标题:为纪念一位伟大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你认为贝多芬的这一举动表明了他的A. 民主主义情感B. 现实主义创作态度C. 民族主义情怀D. 个人英雄主义观念【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把这一页撕掉了”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法国大革命洗礼的贝多芬具有反专制的民主思想,对拿破仑称帝非常失望。故答案为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贝多芬是
23、对拿破仑称帝感到失望,与民族主义情怀无关,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24. 李鸿章在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中指出:“若我果深通其法,愈学愈精,愈推愈广,安见百数十年后不能攘夷而自立耶?”据此可知,此时的李鸿章力主推广A. 教育之法B. 治国法律C. 经商之法D. 制造之法【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李鸿章”“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深通其法,愈学愈精,愈推愈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因此他力主推广制造之法,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教育的变革,故A项排除;BC项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排除。【点睛】“李鸿章”“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
24、“深通其法,愈学愈精,愈推愈广”是关键信息。25. 新文化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但它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文艺复兴强调的个人的价值和情欲以及把个人与社会割裂的极端个人主义,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材料反映了当时A. 否定传统文化价值的诉求B. 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C. 抨击纲常礼教的现实要求D. 全盘西化的文化思潮【答案】B【解析】【详解】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文艺复兴强调的个人的价值和情欲的极端个人主义,而是中华民族以国家利益和命运为重的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这是因为当时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故B正确;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以传统的“苟
25、利社稷,死生以之”为核心价值,故A错误;“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体现的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思想,与抨击纲常礼教无关,排除C;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以传统的“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为核心价值,无法体现全盘西化的文化思潮,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联系所学新文化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解答。26. 陈独秀说:“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A.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 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唤醒人们对国
26、家事务的关心C. 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D.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倾向【答案】D【解析】【详解】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其代表人物之一陈独秀认为:“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有相容”。“西洋的法子”指的是西方的民主科学等思想,“中国的法子”指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他认为两者水火不容,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新文化运动的动摇封建思想的效果也没有涉及到促进民族觉醒的信息,故A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新文化运动推动全面的文化转型的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27. 1924年1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
27、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又提出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A. 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B. 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C. 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D. 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答案】D【解析】据材料“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观是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故D选项正确;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属于旧三民主义,故A选项错误;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原因之一,故
28、B选项错误;C选项只反映了国内的民族关系,过于片面,故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提取关键材料信息“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结合题干的时间“1924年”、人物“孙中山”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这体现了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据此即可正确判断。28. 1928年,毛泽东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等一系列文章,总结了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初步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些文章A.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B. 系统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C. 推动了国共合作初步实现D. 力图摆脱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束缚【答案】D【
29、解析】【详解】1928年,毛泽东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等一系列文章,初步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逐步摆脱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束缚,D正确;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不符合题意,排除A;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系统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B不符合题意,排除;1928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合作”错误,排除C。29. 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材料中“到了成熟的
30、地步”最主要的理论是A.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B. 新民主主义理论C.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D.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步骤,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到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时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可见材料中“到了成熟的地步”相关的理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故选B。A、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及题意要求,故排除。30. 邓小平认为,探索中国模式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中国发展模式可以为世
31、界上其他国家提供某种经验,但也不能照搬到其他国家。据此可知中国模式A. 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模式B. 是中国实际和世界经验的融合C. 可能被其他国家成功复制D. 只能解决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探索中国模式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模式是中国实际和世界经验的融合。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从“但也不能照搬到其他国家”来看,C项说法错误,排除;从“中国发展模式可以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某种经验”来看,材料中的观点并未限定国家性质,D项说法绝对,排除。31.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之花,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
32、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材料二 治之经(要点),礼与刑。 (荀子)(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简述道家和儒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三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材料四 顾炎武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应当“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才能大治
33、,还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他反对道学家疏浮泛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得真理。中国思想通史(3)根据材料四提炼顾炎武的思想观点。材料五 从历史阶段上看,儒家学说,是一种适于治世的、成就盛世的、稳定社会的、化成天下的思想理论。我们回看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就会发现:每当一个朝代进入到稳定时期、盛世时期,国家一定会重新强调起以儒治国、以文治国,这是经过多次实际检验的历史发展规律,儒家文化在个人层面提倡君子风范、在社会层面提倡纲常伦理、在国家层面提倡仁政爱民和为政以德、在国际层面提倡天下一家和仁者无敌摘编自习近平讲话(4)从材料五“习近平讲话”可以看出弘扬儒家文化有哪些现实意义?【
34、答案】(1)材料一体现出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材料二体现出了儒家的“礼法并施”思想。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分封制。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促成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反对君主专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4)有利于个人的平稳上升;有利于社会的稳步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和谐;有利于世界的友好合作(和谐)。(言之有理答出3个方面即可)【解析】【详解】(
35、1)思想:根据材料“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可知,这体现了老子“辩证”思想。根据材料“治之经(要点),礼与刑”可知,材料二体现出了儒家的“礼法并施”思想。时代背景: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等角度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具体而言,经济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分封制。政治方面,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促成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2)特征:根据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可知,董仲舒强调“大一统”;根据材料“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36、”“教化”“法度”可知,董仲舒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使得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观点:根据材料“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可知,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根据材料“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可知,顾炎武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根据材料“他反对道学家疏浮泛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得真理”可知,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4)现实意义:从儒家思想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的意义进行说明。具体而言,有利于个人的平稳上升、有利于社会的稳步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和谐、有利于
37、世界的友好合作(和谐)。3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哥拉说:“至于神,我既不能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能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摘编白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的主张在当时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智者学派的政治前提。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
38、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摘编白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
39、社会史(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答案】(1)意义: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政治前提: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展。(2)理解:“印记”指马丁路德思想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深化”指否定罗马教廷权威,强调国家权力高于教会。(3)主张: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解析】【详解】(1)意义:根据材料“至于神,我既不能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能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人是万物的尺度,是
40、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政治前提:根据智者学派活动的时间可知,当时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展。(2)理解:根据材料“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可知,“印记”指马丁路德思想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精神;根据材料“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可知,“深化”指否定罗马教廷权威,强调国家权力高于教会。(3)主张:根据材料“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认为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
41、律面前人人平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猛烈抨击天主教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学家陈旭麓指出:“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一个接一个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请结合中国近代前半期(18401919)思想发展的历程,论证上述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答案】示例一:观点: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的发展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论证: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解析】本题是个开放型题目;首先从材料“近代思想的演进,是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中概括出观点;然后结合中国近代前半期(18401919)思想发展的历程来分析自己的观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