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045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届第二册第一次质量检测历 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题,总分48分)1将史事定位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框架下是历史认识的基点。战国时期,咸阳所在地区农业发达的因素有()采用铁犁牛耕等农业生产技术 郑国主持郑国渠工程秦国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法灌溉农田A B C D2据有关资料统计,元朝岁收粮赋中,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占6.97%。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赋税制度的变革 B地方行政区划的改变C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3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不断演变,西周“千耦其耘”“十千维耦”;战国“百

2、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秦汉以后,则是“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其演变趋势是()A生产工具由磨制石器逐渐转变为铁制农具B由集体生产逐渐向个体小家庭生产转变C妇女和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趋于平等D农业家庭式劳作与手工业作坊逐渐分离4唐律疏议规定:“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代宗时下令:“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德宗时下诏:“京城内庄宅使界诸街坊墙,有破坏,宜令取两税钱和雇工匠修筑。”唐朝侵街现象屡禁不止说明()A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B坊市制度开始打破C城市管理愈加严格 D君主专制日益加强5宋代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专门雇工从事劳作的佣作坊。其中,按日计工

3、资的称“日佣人”,按月计工资的称“月作火”,还有论件或包工的。这一现象表明宋代私营手工业()A催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B出现了自由劳动力阶层C摆脱了行会的管理束缚 D促使租佃关系得到发展6据史料记载:宋徽宗以后,农民的土地占有数量逐渐减少,“上户折为中户,中户变为下户”,非税户比数逐年上升,税户数量大量减少,“有丁无田”的情况愈发严重。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对少数民族战争的失利 B宋王朝土地政策的调整C宋朝大规模瘟疫的频发 D北宋商品经济高度发达7明朝后期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在其日记中记载:国内没有一个地方出产的黄油和奶制品会比苏州的多,米酒会比苏州的好。这些一般都是运到北京和国内其他地方

4、出售的。由此可见当时()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江南畜牧业发展快C区域分工相当明显 D国内长途贩运发达81661年,福建令“迁居民之内地,离海三十里,村社田宅悉皆焚弃”。1662年,广东“令滨海民悉徒内地五十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民”。上述措施旨在()A解决倭患问题 B对付抗清斗争C打击民间贸易 D防范西方殖民者9乾隆时,广东佛山镇是广东的铁器制造中心,从事冶铁制造的有十万家,数十万人,“四方商贾萃于斯,四方之贫民亦萃于斯。挟资以贾者什一,徒手而求食者则什九也”。由此可见()A雇佣劳动在当地是比较普遍的 B清朝手工业技术有了长足进步C民营手工业已超过官营手工业 D佛山镇成为新的对外贸易中心10

5、图2为古代某时期南北方人口统计变化表。据此可以推知当时()图2 南北方人口变化趋势(单位:万人)A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B国家政治中心逐渐北移C南方社会的影响力上升 D北方战乱经济发展迟滞111846年,中国由上海出口的大宗茶叶占全国出口的1/7,1851年增长到1/3,紧接着在1852年超过全国出口茶叶的一半,1853年又进一步几乎达到70%。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的转移 B出口商品结构的不断变化C通商口岸近代工业的发展 D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解体12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政府内部一些有识之士为“自强”“求富”引进西方新式生产方式等方面开国内风气之先而发起的洋务运动()

6、A推动民族企业的持续发展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C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D促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13下表是根据徐中约先生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整理的晚清18921902年的新增厂矿数量及其资本的额度,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向纵深领域的拓展 B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侵略C中国进一步卷入了世界市场 D清政府因财政压力政策调整14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C民族独立

7、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151912年,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紧俏,荣氏兄弟获得厚利,1918年面粉厂扩大到10家,每日产量可达到惊人的42万袋。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C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D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16下表是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估计统计表(单位:亿两)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1870年1890年1908年1920年1936年国内生产品68320257611001进口商品0711424974916国

8、内市场商品总量不断增加,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自然经济失去主导地位列强倾销商品,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家政策调整和国际环境变化影响市场商品总量A B C D17下表为1943年国民政府发布的“后方工业概况统计”中的部分数据,据此可知()工业部门国营经济私营经济水电工业89%11%冶炼工业90%10%机器制造业73%27%化学工业75%25%饮食品工业23%77%服饰品工业8%92%A日本入侵阻断了中国经济发展 B民族经济的举步维艰C全民抗战掀起了爱用国货热潮 D国民经济结构不平衡18下图是1953年华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幅版刻画把青春献给祖国,刻画了两位严冬中在野外作业

9、的女地质勘探队员。据此可知()A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逐步展开 B妇女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主力军C国家工业落后状况得到了改变 D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局面未改变19“一五”期间的建设项目,配置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106个民用工业企业,东北50个、中部32个;44个国防企业,中西部地区35个。由此可见,该布局()A突出了东北工业中心地位 B兼顾了资源分布与国防要求C照搬了苏联的工业化模式 D强调了国防建设的核心作用20“大跃进”时期红旗渠被誉为“人工天河”,其干渠和支渠约1500公里,1960至1969年修建完工,参与民工7万人,先后有81位干部、技工和农民献出了宝贵生命,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

10、凿211个隧洞,解决了全县干旱问题。材料反映了()A大跃进对生态平衡破坏严重 B中国人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C为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 D我国“高指标”“左”倾错误的泛滥21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民,称之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政府又要求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这一变化()A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B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C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D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221979年,四川省扩大自主权的100个试点工业企业,头8个月的产值和实现

11、利润,分别比1978年同期增长了141%和8%,与非试点企业相比,平均增长幅度高出393%和1倍以上。这反映出()A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B试点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展顺利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2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企业下放自主权,是解放生产力,建立经济特区,也是解放生产力。但这些都是局部的,某个领域或方面的。只有实行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才是全局性的。这表明当时中国()A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B发展生产力必须改革经济体制C必须坚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两种经济体制的冲突逐渐缓和24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

12、利茨提出:“中国世纪从2015年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正在不断突破既有的新自由主义理论框架,在全球治理中,中国方案致力于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着中国智慧。”材料说明中国()A已经完全走上市场经济道路 B已经确立计划指导的市场经济C开始打破计划经济模式束缚 D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二、非选择题(共3题,25题24分,26题12分,27题16分,总分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相对封闭。生产出来的产品用来自己消费或缴纳

13、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摘编自我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1)据材料概括我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点。(6分)材料二宋代以前,绝大多数城市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政中心,它们的商业意义远远比不上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宋代开封城中出现坊、市,巷名并列,形成了工商与居民杂居,面街而居,呈现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的景象。商人为扩展营业范围出现了“侵街”现象,当官吏向侵街的店铺收税时,说明政府已经承认了侵街设店的合法性,古典的坊市制走向瓦解。随着宋代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宋政府把汴京临安等大城市贴近城郭的草市当作城镇的一部分来对待,这样,城市就容纳了更多的作坊和行铺。宋代的城市转型,

14、标志着中国古代城市一个新发展阶段的开端。摘编自略论宋代城市商业的发展(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转型”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10分)材料三徽商,指徽州府籍(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商人的总称,俗称“徽帮”。徽商保持着聚族而居,立祠祭祖的习俗,族长不仅是宗族的首领,又是商人组织的头目。徽人经商,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徽商竭力发挥“贾为厚利,儒为名高”的社会功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而集于一身,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摘编自徽商的由

15、来(3)据材料指出徽商经营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8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是18781941年申报招请买办广告数量曲线图买办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买办阶层推动了中国的洋务运动,催生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逐渐被动纳入世界贸易体系。当时清政府出口的商品,由国际市场行情决定,但以生产资料产品出口为主洋货从19世纪70年代后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在187

16、7年之前,清政府对外贸易顺差和逆差交替出现。但从18771949年,中国出现了连续长达72年的贸易逆差。材料二30多年来,对外经济开放在坎坷中走向前进,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975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2 1801亿美元,进口额由1089亿美元增加到95582亿美元。随着我国技术进步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超过90%,改变了用大量初级产品来换取工业品的不利贸易局面。特别是2001年以来,对外贸易产品结构日趋合理,高新技术产品比重逐渐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从2002年的208%提高到2008年的291%,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我国科技水平

17、的提高。以上材料皆摘编自曹令军近代以来中国对外经济开放史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中国对外贸易与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同。(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能够取得伟大历史成就的原因。(8分)2023届第二册第一次质量检测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DBABBDBA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BDDCCDABB题号21222324答案ABBD1【答案】A【解析】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等农业生产技术,有利于推动农业发展,故正确;郑国渠是战国时期郑国在秦国咸阳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

18、有利于推动农业发展,故正确;都江堰位于四川地区,不能推动咸阳地区的农业发展,故错误;井渠是西汉时期新疆地区的水利灌溉工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2【答案】D【解析】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因此元朝的粮赋收入中,江浙行省占比最高,这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结果,故选D项;材料涉及各行省征收的粮赋占比,无法得出当时赋税制度发生了变革,排除A项;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实行行省制,地方行政区划与地方粮赋收入差异无关,排除B项;国家统一和地方粮赋收入差异无关,排除C项。3【答案】B【解析】由“千耦其耘”到“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再到“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体现的是随着

19、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渐转由集体生产逐渐变为个体小家庭生产,故选B项;题干论述的是“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的不断演变”,而非生产工具的演变,排除A项;题干论述的是“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的不断演变”,而非男女在生产中地位的演变,排除C项;题干论述的是“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的不断演变”,与手工业无关,排除D项。4【答案】A【解析】据材料“唐律疏议规定: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代宗时下令: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德宗时下诏:京城内庄宅使界诸街坊墙,有破坏,宜令取两税钱和雇工匠修筑”,可知唐朝时期的侵街现象十分严重,这主要和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故选A项;坊市制度打破发

20、生在宋代,排除B项;材料强调唐朝对侵街行为的处理,但无法体现出愈加严格的趋势,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唐朝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的变化,并不是君主专制,排除D项。5【答案】B【解析】专门雇工从事劳作的佣作坊在宋代能出现,说明劳动者与作坊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劳动者是自由劳动力,所以“日佣人”、“月作火”等不同类型的雇佣现象出现意味着自由劳动力阶层的产生,故选B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排除A项;行会是由封建社会中各自行业的手工业作坊构成的垄断性组织,宋代行会包含了本区域的该行业的所有手工业作坊,所以不是摆脱了其管理和束缚,排除C项;租佃关系是与农业和土地相关的地主与佃农之间的关系,而不

21、是手工业领域的关系,排除D项。6【答案】B【解析】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因此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的土地占有数量渐渐减少”,“有丁无田”的情况愈发严重,故选B项;对少数民族战争的失利与“有丁无田”无关,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出宋朝频繁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排除C项;商品经济发达与“有丁无田” 现象严重无关,排除D项。7【答案】D【解析】据材料“国内没有一个地方出产的黄油和奶制品会比苏州的多,米酒会比苏州的好。这些一般都是运到北京和国内其他地方出售的”,可知明朝时期苏州的商品可以运往其他地方出售,说明国内长途贩运发达,故选D项;宋朝时经济重心就已经南移,排除A项;材料强调国内商品贸易,并不

22、是畜牧业发展,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苏州的产品,无法代表区域分工,排除C项。8【答案】B【解析】顺治十八年(1661年),为了对付郑成功父子领导的东南义师, 实行了大规模强制迁徙濒海居民的法令,由于郑成功义师的主要据点在福建,对清政府威胁最大因而迁海令也执行得最严格的是福建和同福建相邻的广东、浙江三省,故选B项;解决倭患问题的是明朝,排除A项;清初迁海令的目的是断绝郑成功义师的物资供应, 以收不攻自破之效,而不是打击民间贸易,排除C项;清初迁海令与防范西方殖民者无关,排除D项。9【答案】A【解析】根据“挟资以贾者什一,徒手而求食者则什九也”可知,当时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较为普遍,故选A项;材料信息

23、不能反映出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官营手工业情况,不能得出民营手工业已超过官营手工业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的信息,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742年1080年,北方人口锐减,南方人口增多,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值唐末至北宋,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吸引了大量北方人口南迁,说明了南方社会的影响力上升,故选C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排除A项;此时期国家政治重心逐渐南移,排除B项;北方战乱较多,经济遭到一定破坏,但并非迟滞,排除D项。11【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上海在我国近代茶叶出口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846年,中国由上海出

24、口的大宗茶叶占全国的1/7,1853年几乎达到70%,促成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上海开始取代广州成为新的贸易中心,故选A项;材料仅提供近代中国茶叶出口经由上海的比例,无法说明出口商品的结构,排除B项;茶叶出口属于农副土特出口而非近代工业发展,排除C项;传统经济结构的解体能够推动农副土特产品的出口,但材料反映的是由上海出口茶叶比例的增加,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故选B项;洋务运动诱导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但并没有推动其持续发展,排除A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是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和做法,而不是其影响,排除C项;

25、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并没有使其取代自然经济,而且自然经济在近代中国一直占主导地位,排除D项。13【答案】D【解析】从1892年到1902年期间,中国的厂矿数量和新增资本均有显著增长,这主要和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有关,故选D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排除A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侵略,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出中国已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倾销市场,排除C项。14【答案】D【解析】“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的地位”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可以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实

26、现有限度的发展,但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发展,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必须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故D项正确;“没有发展空间”的说法与“有某限度的蓬勃”相矛盾,故A项错误;帝国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阻碍作用,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故C项错误。15【答案】C【解析】19121918年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暇东顾,这使得民族工业因此扩大了国内市场,也获得了一定的国际市场,故选C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但是封建势力依然存在,依然会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使得民族工业

27、由此获得了更大的国内市场,但是没法据此扩大国际市场,排除B项;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也是其发展的原因之一,但是这只能说明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积极性提高有助于其发展,并不是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16【答案】C【解析】由题干表格可以看出,18701936年间,我国国内生产品和进口商品的数量都在增加,所以国内市场商品总量就不断增加,这是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表现,故正确;18701936年间,我国国内市场商品总量的增加主要来自国内生产品,所以意味着我国农产品不断商品化,但这不能说明自然经济失去主导地位,而且这个说法也不符合事实,在整个中国近代,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故错误

28、;进口商品在表格中显示出逐渐增加,这说明列强倾销商品,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正确;18701936年间,我国经历了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等的统治,这些政府分别采取过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举措,而这一阶段国际上经历了一战等重大事件,国际环境有动荡和稳定,这些对我国国内市场商品总量的增加都有或或少的影响,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17【答案】D【解析】材料中重化工业被政府垄断,民族工业集中于轻工业说明国民经济结构不平衡,故选D项;材料体现是国营和私营在轻重工业的比例不是日本入侵,排除A项;据材料民族工业在轻工业占据优势,排除B项;材料体现轻重工业的比例不是国货的销售状况,排除

29、C项。18【答案】A【解析】1953年我国开始一五计划,版刻画把青春献给祖国反映了我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逐步展开,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出妇女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不能以偏概全,排除B项;一五计划完成后国家工业落后状况得到了改变,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局面已改变,排除D项。19【答案】B【解析】据材料“106个民用工业企业,东北50个、中部32个;44个国防企业,中西部地区35个”结合所学东北矿产资源丰富可知工业布局兼顾了资源分布与国防要求,故选B项;材料中“44个国防企业,中西部地区35个”不能说明突出了东北工业中心地位,排除A项;苏联的工业化模式是优先

30、发展重工业,材料工业布局没有反映轻重工业情况,排除C项;材料“106个民用工业企业,东北50个、中部32个”体现东北的工业地位,排除D项。20【答案】B【解析】题干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不怕牺牲、克服困难,最终修建了红旗渠,解决了全县干旱问题,体现了中国人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故选B项;大跃进是指1958年至1960年在全国开展的社会生产运动,且材料没有反映红旗渠的开凿对生态平衡的破坏性,排除A项;红旗渠历时10年,反映的是林县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没有体现片面追求高速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林县人民建设红旗渠的巨大成就,而不是高指标左倾错误的泛滥,排除D项。21【答案

31、】A【解析】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与材料中从“改革开放之初”“两权分离”到“2016年”“三权分置”相符,故选A项;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与材料中“所有权归集体”不符,排除B项;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仅几年时间,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但“所有权归集体”没有变化,排除C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一步发展,排除D项。22【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1979年,四川省扩大自主权的100个试点工业企业,头8个月的产值和实现利润分别比1978年同期增长14.1%和21.8%,与非试点企业相比,平均增幅高出39.3%和

32、1倍以上,这反映了国有企业的试点改革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故选B项;国有企业试点改革取得的成就,不能说解决了企业职责不分的弊端,排除A项;仅有1979年四川省部分试点企业的数据无法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排除C项;材料反映1979年四川省部分国有企业改革而非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项。23【答案】B【解析】根据“只有实行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才是全局性的”可知,邓小平认为只有实现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才能全面发展生产力,这表明当时中国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改革经济体制,故选B项;1992年,当时中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

33、,排除A项;1987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提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排除C项;两个基本点”,故C错误;题干表明两种经济体制必须实现根本转变,而不是两种体制之间的冲突逐渐缓和,排除D项。24【答案】D【解析】根据“在全球治理中,中国方案致力于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着中国智慧”可知,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方案不仅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而且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故选D项;21世纪初,中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才基本建立,中国已经完全走上市场经济道路的表述

34、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表明中国已经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受计划经济的指导,排除B项;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就已经打破了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25【答案】(1)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男耕女织;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每点2分,任意三点满分,共6分)(2)表现:北宋时期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店铺可随处开设,分散在街巷形成街市;城市的规模扩大;工商业市镇兴起。(每点2分,任意两点满分,共4分)原因:两宋时期国家走向统一,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政府逐渐放松了对商品交易的限制,商

35、业环境相对宽松;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两宋时期水陆交通便利,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每点2分,任意三点满分,共6分)(3)突出特点:聚族而居,立祠祭祖,族长既是宗族的首领,又是商人组织的头目;起源悠久,足迹遍布海内外;徽商本质是儒商。(每点2分,任意两点满分,共4分)作用:加强了全国经济之间的联系;由于徽商的纽带作用,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扩大;徽商注重诚信,义利兼顾,对社会风气具有教化作用;受到了较深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利于儒学的传播发展。(每点2分,任意两点满分,共4分)【解析】(1)据材料一“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36、,相对封闭”可知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男耕女织;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2)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二“宋代开封城中出观坊、市,巷名并列,形成了工商与居民杂居,面街而居,呈现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的景象”可知宋代店铺可随处开设,分散在街巷形成街市,并且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舍;据材料二“古典的坊市制走向瓦解”可知打破了坊市制,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界限;据材料二“着宋代城市人口的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宋代的城市转型,标志着中国古代城市一个新发展阶段的开端”可知城市的规模扩大、工商业市镇兴起,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政治上相对统一,社会稳定;经济上,农业手工业

37、发达、政府放松对经济的控制,对外贸易上,两宋时期水陆交通便利,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3)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三“徽商保持着聚族而居,立祠祭祖的习俗,族长不仅是宗族的首领,又是商人组织的头目”可知聚族而居,立祠祭祖,族长既是宗族的首领,又是商人组织的头目;据材料三“徽人经商,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可知起源悠久,足迹遍布海内外;据材料三“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可知具有儒商色彩。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三“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

38、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可知加强了全国经济之间的联系;由于徽商的纽带作用,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扩大;据材料三“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可知义利兼顾,对社会风气具有教化作用,具有儒商性质,从而促进儒学的传播。26【答案】示例一:论题:买办的兴起和发展有助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分)阐述: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了攫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政治特权纷纷在中国寻找代理人买办产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继续扩大对华侵略,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于是买办的队伍逐渐壮大;甲午战争后,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西方国家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为配

39、合经济侵略需求,在华买办招聘人数进一步攀升;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一战其在华买办人数需求有所下降,一战后他们卷土重来,加大对华侵略,他们在华的买办人数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9分)结论:西方经济侵略的深入推动买办阶层的兴起,买办阶层兴起和发展又有助于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1分)示例二:论题:中国近代外力和内力的结合,推动社会的新陈代谢。(2分)阐述:鸦片战争后,列强入侵,自然经济开始瓦解,部分地主商人服务于列强,买办阶层形成;19世纪60年代买办阶层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运动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转型;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40、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力图“政治近代化”,推动中国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增强;20世纪初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推动工人运动的开展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中国革命走向新的阶段。(9分)结论:中国社会在外部侵略和内部抗争过程中逐步向近代化过渡。(1分)示例三:论题:买办阶层推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2分)阐述: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国家扩大经济侵略,中国日益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买办兴起;19世纪60年代买办阶层推动了洋务运动产生,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

41、技术,随着买办资本的日益增多,他们投资近代工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标志着列强侵略进入了资本输出阶段,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华买办人数进一步上升,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部分受西方思想影响的买办阶层积极推动民主政治的建立,加上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9分)结论:买办阶层的兴起客观上有利于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在中国的传播,从而推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分)【解析】从材料图表招请买办广告数量曲线图,可知买办在中国近代史上持续时间较长,从买办阶层在中国近代历史的作用的文字介绍,结

42、合买办阶层“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从买办阶层对列强侵略的影响角度,拟定论题;结合买办阶层“推动了中国的洋务运动,催生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从买办阶层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拟定论题;结合买办阶层既帮助列强侵略又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双重作用,从中国近代发展因素角度,拟定论题。27【答案】(1)不同:前者以生产资料出口产品为主,而后者以工业制成品为主,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多;(3分)前者以贸易逆差为主,后者由贸易逆差逐渐转变为贸易顺差;(3分)前者带有被动性,后者带有主动性。(2分)(2)原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43、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8分)【解析】(1)据材料一“清政府出口的商品,由国际市场行情决定,但以生产资料产品出口为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19世纪后期中国对外贸易带有被动性,以生产资料出口产品为主;据材料一“1877年之前,清政府对外贸易顺差和逆差交替出现。但从18771949年,中国出现了连续长达72年的贸易逆差”得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以贸易逆差为主;据材料二“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超过90%高新技术产品比重逐渐加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978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带有主动性,以工业制成品为主,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多;根据材料二“出总额由1978年的97.5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2180.1亿美元,进口额由108.9亿美元增加到9558.2亿美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由贸易逆差逐渐转变为贸易顺差。(2)据材料二“30多年来,对外经济开放在坎坷中走向前进”得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据材料二“我国技术进步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结合所学知识得出1978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能够取得伟大历史成就的原因还包括,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第1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