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009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宁夏育才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孔德学区高一语文月考(二)试卷考试时间: 2017.12.15说明:1本卷共两部分(第一卷客观题、第二卷主观题)2本卷答题时间为150分钟,试题总分150分。3第一卷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填涂作答;第二卷在答题卡上用0.5黑色中性笔作答。要求书写工整,卷面干净。只交答题卡。第卷 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一)语言知识运用及文言文课内知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愆期(qin) 垝垣(gu) 犭严狁(yn) 象弭(r) 王事靡盬(g)B. 谣诼(zhu) 蕙纕(xing) 芰荷(zh) 侘傺(ch) 揠苗助长(yn)C. 公姥(m)

2、伶俜(png) 葳蕤(ru) 踯躅(zh) 绕树三匝(z)D. 阡陌(qin) 颤动(zhn) 甸甸(tin) 鲑珍(xi) 隰则有泮(x)【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A项,犭严狁(yn);象弭(m)。B项,谣诼(zhu);蕙纕(rng);芰(j)荷;揠(y)苗助长。D项,阡(qin)陌;颤(chn)动;甸甸(din);隰(x)则有泮。对于字音类题目,考生要着重记忆自己容易出错或习惯性出错的字音,注重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本着记少不记多的原则。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嘻戏 攘垢 芳泽杂糅 龙子幡 投桃报李B. 附掌 陆离 顷国顷城 青骢马 伉俪情深C. 兰皋

3、槌床 千里清秋 墟里烟 渐车帷裳D. 鹄舫 桃夭 暗香盈袖 曼浩浩 雀巢鸠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A项,嘻戏嬉戏;B项,顷国顷城倾国倾城;D项,曼浩浩漫浩浩,雀巢鸠占鹊巢鸠占。对于字形类题目,考生要着重记忆自己容易出错或习惯性出错的字形,注重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本着记少不记多的原则。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刘兰芝在婆家夙兴夜寐,任劳任怨,仍然得不到婆婆的理解和宽容。B. 他一连几次都没考好,真是屡试不爽,因而心情很沉重。C. 他品德高尚,为人注重感情,真可谓二三其德 。D. 他有数学方面的才华,又有数学方面的头脑,从事数学方面的工作,自然是方枘圆凿。

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奋。符合语境;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爽:差错的意思。被误解为“考试没考好”,属望文生义。二三其德: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常用作定语、补语。与“品德高尚,为人注重感情”矛盾;方枘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相容、不适宜。语意相反,应是“得心应手”。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成为网友的常用语,而中国游泳选手傅园慧就是始作俑者,因为是她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后接受采访时首用此语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

5、风,山高水长。一代科学大师,钱学森的学识人品永远激励着我们。诚实守信、一言九鼎历来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世界上从来没有一蹴而就,一学就会的事,任何事情都要经过多次失败才能成功。我军万船齐发,攻破“千里江防”,很快就占领了蒋介石自以为防守得固若金汤的南京城。2016年10月22日下午,中国足协宣布正式聘用马塞洛里皮先生担任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里皮这次的临危授命,无论结果如何,都足以让大家热血沸腾。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始作俑者:泛指恶劣

6、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褒贬失当,因为傅园慧不是干坏事。山高水长: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用于形容“一代科学大师钱学森”,符合语境;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应该改为一诺千金。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根据后面句意判断,符合语境;固若金汤:形容城池坚固不易攻破。用于形容南京城,符合语境;临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本句意思是里皮在在关键时期接受任命,望文生义。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

7、义。第二,辨析感情,辨别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B. 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

8、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C. 只靠说教,而不深入一线倾听民意,不给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的学校领导,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D.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尤其”与“更”重复。B项,结构混乱,应改为“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宾至如归的感觉”或者“让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C项,“学校领导,是工

9、作态度”,搭配不当。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借以探求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个目标大得很。B. 你不能不承认,当今社会中人们对团队合作精神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任何一支团队缺少了任何一名成员都只能是不完整的团队。C. 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D. 阅读的过程,应是不断探究、不断思考、不断生疑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才有收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答案】B7.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比喻)B.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反

10、问,比喻)C.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借代)D.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比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B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何以解忧?”是设问,后面回答是“唯有杜康”;“杜康”是借代,“杜康”代指酒。8.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湛蓝高远的太空,充溢着无极的雄浑,人们思维的触角发出奇妙的幻想,_。(2)杭州的市树桂花和香樟,论枝叶繁茂的姿形,_,它们足可荣获“树中之星”的佳称。 飞向缥缈的太空世界,于是有了嫦娥的神话憧憬。于是有了嫦娥奔月的神话憧憬,飞向缥缈的太空世界。论飘溢四野的

11、郁香,论四季不凋的品性。论四季不凋的品性,论飘溢四野的郁香。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简明、连贯、得体。(1)从句子结构上分析,应该是“触角飞向天空世界”,所以选;(2)从语意的递进关系角度考虑,应该是“姿势”(形态)到“郁香”(香气)再到“品性”(品格),所以选;综合起来应选A项。9.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在一起时开心的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等传递快乐其实

12、很简单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通读6个句子可知,语段说的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是总说。中的代词“它“指的是中的“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应紧跟,论说分享快乐的好处,是对的反面论证,应接在后,说的是传递快乐的方法,衔接紧密,列举两个事例,论证,说明放大快乐感的具体方法。其中,句中有“比如”提示性词语,句中有等等提示性词语,所以这三句的顺序是。【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

13、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注意、衔接紧密不能分开,因此选C。 10.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风

14、”“雅”“ 颂”“ 赋”“ 比”“ 兴”,合称诗经“六义”。B. 离骚在我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也是第一部杰出的抒情长诗。屈原在这首诗中反复抒发了自己要求革新的政治抱负,热情洋溢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关怀,愤怒地揭露了楚国最高统治者的自私、昏庸和腐朽。C. 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全诗长达1700余字,可谓古诗中的鸿篇巨制。它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婚姻悲剧的全过程,控诉了封建礼教,赞颂了焦刘两人对爱情的忠贞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D.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创作的一首古体诗,选自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语言质朴无华,可谓豪华落尽见真

15、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D项,表述错误,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的陶渊明集。所以选D。【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

16、、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11. 下列诗歌题目不属于乐府诗题的一项是 ( )A.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 无名氏涉江采芙蓉C. 曹操短歌行 D. 无名氏江南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这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乐府诗的掌握情况,汉唐乐府诗

17、题目的创制,多取首句前二三字甚至是整个首句,或者再缀以歌辞性题目“行”、“篇”、“歌”、“曲”、“乐”等。部分以“篇”为缀尾的题目是“因意命题”。无名氏的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 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12.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兴手法的一项是 (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B.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C.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D.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

18、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A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所以选A。【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1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悔相道之不察兮 儿已薄禄相 B. 谢家来贵门

19、多谢后世人C. 留待作遗施 采之欲遗谁 D. 少无适俗韵 始适还家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应把选项中的实词代入句中,结合具体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A项“相”,前一个,“观察,选择”;后一个“面相”。B项“谢”,前一个“离开、辞别”;后一个“告诫”。C项“遗”,都是“赠送”意思。D项“适”,前一个“迎合”;后一个“女子出嫁”。所以选C项。14. 下列句子中“将”的读音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爷娘闻问女来,出郭相扶将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B.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进酒,杯莫停C.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退将复修吾初服D. 皮之

20、不存,毛将焉附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这一题主要考查“将”的意义和用法,这要求考生对“将”的读音有一定的了解。“将”的读音有:jing,jing,qing。A项,前一个“将”读“jing”,意思为“扶持”;后一个“将”读“jing”,意思为“将要”。B项,前一个“将”读qing,意思为“愿、请”;后一个“将”读qing,意思为“愿、请”。C项。前一个“将”读jing,意思为“拿”;后一个“将”读jing,意思为“将要”。D项,前一个“将”读jing,意思为“把”;后一个“将”读jing,意思为“扶持”。所以选B项。点睛:文言文中,对于多音字的主要分辨方法是:(1)以

21、义定音,分辨多音字读音的最好办法,是从音义对应关系人手,以义定字。多音字的各种读音,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在具体的词汇里只能使用一种意义。只要找准它们的对应关系就不难分辨。(2)分辨词性,有的多音字兼有多个词性。其词性与读音也是对应关系。读音不同,词性不同。对于这种多音字,我们可以借助它的词性来确定它的读音。1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C. 固时俗之工巧兮 D.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现象。A项,“至于”,古意:到达;今意:连词。表示提出另一话题。B项,“精妙

22、”,精致美妙、精良美妙,古今意思相同。C项,“工巧”,古意:投机取巧;今意:技艺高明。D项,“交通”,古意:交错相通;今意:运输业的总称。所以选B项。16. 下列句子中“莫”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B.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C.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D.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平时对通假字的积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A项,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所以选A。【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 女之耽兮

23、,不可说也 B.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C.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D.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通假字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A项,说脱;B项,取娶;C项,章彰。18. 下列不属于被动句式的一项是 ( )A. 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B.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C.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D.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

24、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类型及用法,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判断。ABD均为被动句,C为介词结构后置。所以选C。【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被动句,可根据标志性词判断,例如,见、被、为等。常见的表被动句的词语规律:1用“为” “为所” “为所”表被动;2用“于”“受于”表被动;3用“被”表被动;4用“见”“见于”表被动;5无标志被动句,根据上下文判。19. 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B. 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C.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D.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词类

25、活用现象。A项,“群”,名词活用为动词,同群,合群;B项,“日”,名词作状语,每日;C项,“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D项,“信”,名词,书信。所以选D项。点睛:对于判断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考生在作答时直接将相关的文言文字词带入具体的句子中,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推断,看这个相关的文言字词在句子中处于什么位置,充当什么成分等,有误改变它原本的词性,如何有,就说明它的词性已经被活用了。20.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厚:满意B.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乘:登上。C.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问候,怀念D. 謇朝谇而夕替

26、替:替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应把选项中的实词代入句中,结合具体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D项“謇朝谇而夕替”,意思是“早晨被辱骂晚上又丢官”,所以“替”,贬黜。21. 下列各句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不属同类的一项是 ( )例句: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A.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B.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C.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D.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偏义复词现象。例句“出入”,偏义复词,偏“入”,进入;A项“作息”,偏义复词,偏“作”,劳作;B项“公姥”,偏义复词,偏“姥”,婆婆;C项“

27、父母”,偏义复词,偏“母”,母亲;D项“否泰”,运气的好坏,不是偏义复词。所以选D项。2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都是人物称谓方面的谦敬用语,不属于敬称的一项是 ( )A.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B.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C.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D.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中谦词敬称的识记能力。可根据平时的积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判断,A项,贱妾,属于谦词。所以选A。【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汉语中不少词是有明显的倾向性,有的用于自谦,称为谦词;有的用于对他人表示敬意,称为敬词,这一类词语要正

28、确使用,否则会闹出笑话。谦词和敬词的正确使用是高考考查语言得体的重要内容,而且谦词和敬词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和使用范围,不能随意更改。因此,必须辨识、牢记一些常用的谦词和敬词,才能在运用的过程中得心应手,言随旨遣。2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虚词的一项是 ( )A.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B.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D.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文言虚词的概念及具体语境分析作答。C项,言,说。所以选C。【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文言文中一般不作

29、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常见的文言虚词共有以下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做文言虚词类题时,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24. 下列对

30、文化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古代年龄称谓,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代指少年时代。表年龄称谓的还有“豆蔻、弱冠、而立、黄发、垂髫、耄耋、期颐、古稀、花甲”等。 B.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这几句中都有表示古代时辰称谓的词语,它们的时辰分别为:“五更”是1-3点,鸡鸣”为3-5点,黄昏是17-19点,“人定”是21-23点。C.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六合”指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在文中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

31、适合。D.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下九”是中国古代的习俗,都指农历。七夕妇女乞巧,汉代每月十九妇女欢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B项,“五更”是3-5点,“鸡鸣”为1-3点,“黄昏”是19-21点,“人定”是21-23点。(二)阅读诗经魏风硕鼠,完成下列小题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注:贯,侍奉;女,通“汝”,你;逝,通“誓”;爰,乃;直,通“

32、值”,代价。)25. 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黍”“麦”“苗”,分别指粮食、成熟的庄稼和未成熟的幼苗。从中可看出奴隶主无所不贪的面貌。B. “莫我肯顾”“莫我肯德”“莫我肯劳”,都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莫肯顾(德、劳)我”,顾,顾怜;德,感激;“劳”,劳作。C. “逝将去女”,“女”是“汝”的通假字,“逝”是“誓”的通假字。D. “谁之永号”意为“谁还(会)长久地哭泣呢”,其中,“永”解释为“长”,“号”解释为“哭”,“之”是助词。26. 对这首诗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奴隶们向“硕鼠”乞求,表现出奴隶们对“硕鼠”的敬畏。B. 三岁贯

33、女,莫我肯德:奴隶们对“硕鼠”的为富不仁已忍无可忍,表现出清醒的认识。C.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奴隶们觉醒后反抗意识萌生,表现出他们到达理想乐土的欢欣。D.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奴隶们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表现出理想实现后悲泣全消的狂喜。27.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的前四句重在揭露和斥责奴隶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后四句重在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B. 这首诗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重章复唱,每句四字,呈重章递进式咏唱。是诗经典型特色。C. 赋、比、兴是诗经常用手法,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手法。D.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奴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表现了劳动者对剥削阶级的憎恶与鄙视。【答案】

34、25. B 26. B 27. C【解析】25. 试题分析:题干问“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言文的疏通能力。B项,“莫我肯劳”,劳,慰劳。26. 试题分析:题干问“对这首诗的分析,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言文的分析能力。A项中的“乞求”应为“指责”,敬畏不对,应该是指责硕鼠贪婪寄生的本性;C项中的“到达理想乐土的欢欣”不正确,应是对理想的追求;D项中的“理想实现后悲泣全消的狂喜”不当,只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没有实现理想。27.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C项,“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手法”说法错误,主要运用“比”的手法。点睛

35、: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然后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

36、屈平。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醒,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醴?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日:“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清白)受

37、物之汶汶(污染)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28.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B.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C.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29.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义,正确的一项是 ( )府吏见丁宁

38、,结誓不别离。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秦王击轲,被八创。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A. 不同,不同 B. 不同,相同C. 相同,不同 D. 相同,相同30. 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 )A. 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B. 说明屈原坚守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C. 赞扬屈原保持了高度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慨。D. 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

39、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31. 把第卷屈原列传中的句子(1)和课内句子(2)(3)翻译成现代汉语(1)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3)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答案】28. D 29. A 30. C 31. (1)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2)不了解我也就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3)脚上穿着绸鞋,头上戴着闪闪发光的玳瑁首饰。腰束洁

40、白纨素的绸带,光彩像水流一样晃动,耳朵上戴着珍珠耳坠。【解析】2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句式对称。本句中还要注意一些名词,如“新沐者”“新浴者”等即可作出判断。2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见”,相当于“我”;“见”,被;“被”,遭受;“被”,通“披”,披散。所以选A项。30. 试题分析:题干问

41、“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项,错在“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B项,错在“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D项,错在“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3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立”,即位;“咎”,抱怨;“以”,因为;“反”,返回。第二句得分点:“知”,了解;“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句;“信”,确实。第三句得分点:“蹑”,穿着;“腰”,腰束着;“著”,戴着。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

42、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习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官位相等,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

43、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夺走它,屈原不肯给,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而且反覆考虑这一问题,在他每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屈原到

44、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身体干瘦。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

45、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第卷 主观题表达应用题三.诗歌鉴赏题 32.32. (1)“酒”是中国古代诗人喜欢在诗中使用的意象之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诗人借“酒”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吐露自己的心曲。请仿照下面的格式写两个与“酒”有关的诗、词或文句,并写出该句表达的诗人的感情。例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渴盼团圆的心情。杨慎临江仙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表达出词人对三国英雄曾经何等英雄,而今都随时间逝去,一切如过眼云烟的豁达和释然的感情。(2)阅读下面两首诗

46、回答问题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请从景与情的关系上结合具体诗句对比分析两首诗的表现手法。【答案】(1)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表达了曹操功业未成,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忧思。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戍边将士因功业未建长久无法归家的思

47、乡之情。 李白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表达诗人欲借酒浇愁而无法消愁的愁苦心情。 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出作者此时孤单的心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表达的是边关将士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视死如归的悲壮。 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表达诗人在仕途上虽遭遇险阻但仍然积极乐观的感情。(2)采薇表现手法: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乐景:杨柳依依 。哀情:昔我往矣。以客观乐景与主观哀情鲜明对照,反衬征夫昔日出征时的悲哀。十五从军征表现手法:以哀景写

48、哀情。哀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满眼荒凉凄楚的景象。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井边、中庭随意生长葵菜和谷物,人去屋空,人亡园荒。哀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恶,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仿照下面的格式写两个与酒有关的诗、词或文句,并写出该句表达的诗人的感情。”这是考查学生的仿写句子的能力。句子仿写要做到四统一,即:话题要统一,句式要统一,修辞要统一,色调要统一。解答仿句题,一、找出模仿母句

49、。二、分析母句结构。三、确定保留骨骼。四、明确填充内容。五、寻找搭配语词。本题例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渴盼团圆的心情。”分析例句结构为“诗人+作品+诗句+情感”,作答时以此为格式进行仿写即可。(2)试题分析:题干问“请从景与情的关系上结合具体诗句对比分析两首诗的表现手法”,这是比较鉴赏题,比较的点是“从景与情的关系上”分析“表现手法”。采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像一幅水墨画,而十五从军征是写实,通过记叙来表现人物,表达人物感情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

50、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十五从军征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点睛:

51、对于比较鉴赏题,考生要先审题,从题干中明确比较的点,比如本题中,题干既给出了比较的对象采薇和十五从军征,还给出了比较的点“从景与情的关系”“两首诗的表现手法”;然后来分析诗句,根据题干提供的比较点来理解诗句。如:采薇“往伐,悲也;来归,愉也”。往而咏杨柳之依依,来而叹雨雪之霏霏。写薇由“作”而“柔”,由“柔”而“刚”,状征人在盼归中感受到时间推移之迟缓;其景物由依依的杨柳而瞬间化为霏霏的雨雪,这种急促的转换表现了征人骤感时光流逝之速,不免产生一种惆怅伤感。十五从军征“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满眼荒凉凄楚的景象,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根据这些内容分析即可。四.名篇名

52、句默写题 33. (1)氓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_。(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忧国忧民,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名句是“_。”(3)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4)归园田居中“_ ”两句,与王籍的五言律诗入若邪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5)屈原在离骚中声明“_”表达了诗人嫉恶如仇,宁可遭遇死亡或者流放,也决不愿意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志。【答案】 (1). 女也不爽 , 士贰其行 。 (2).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

53、3). 青青子衿 , 悠悠我心 (4). 狗吠深巷中 , 鸡鸣桑树颠 (5). 宁溘死以流亡兮 , 余不忍为此态也【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爽”“贰”“衿”“吠”“颠”“溘”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五.写作 34.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唐王维田园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蝶恋花)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但愿

54、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瑕)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中有美景,诗中有田园,诗中有画意,诗中有哲理,诗中有怀想,诗中有思念,诗中有友情,诗中有志趣,诗中有追求,诗中有人生,诗中有生命.读了上面六句,你又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寻找内在联系,确定立意并在写作时合理引用你所选诗句。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你可以写景状物,可以写人记事,可以议论抒情,也可以假想虚构,把你对自然、社会、人生或生命的感悟、情感写进去。【答案】渴望那种归隐田园生活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生活向来

55、情有独钟。虽然为了生活出了农村,但是对农村的生活情景到现在还历历在目。喜欢那里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高楼大厦,更喜欢有着自然的山水草木、鸟虫蝉鸣,有着春华秋实、农户人家!和城市相比,优点实在太多了。 我喜欢那里的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清,树是那么绿,山是连绵不断的青;还喜欢那里夜晚的寂静;晚上除了几声狗叫,很少听到其他的噪杂声;那里的夜晚月亮是那么亮,星星也比城市的多、亮。久居都市,厌倦了那经久的喧嚣与浮躁,心里总是渴望着归隐田园!人毕竟来源于自然,是自然之子,崇尚自然之情尚存、亲近自然之心难泯,或许这就是我向往归隐山林的缘故吧。田园,宁静,恬淡而优美。阳光明媚,星月璀璨,落英缤纷;百鸟

56、齐鸣。湖水纯洁透明,山林茂密翠绿。在田园里,作家们种豆、生火、做饭,阅读、倾听、孤独。享受一片安静,寻觅生命真谛;洞察自然,感悟人生。我来自于大山,我是大山的儿子,我爱那里所有的一切!乡村里,早上炊烟四起,晚上牧童回归,在他们的脸上和眸子里,都放射出那心底善良、待人宽厚的光芒!从他们带有灰尘、早已过时的服饰和外表上可以看出,他们对生活的需求不多,对人类奉献的不少!艰苦朴素、勤劳肯干的父老乡亲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打造了田园生活的一片天地;辛勤地耕耘着大片的土地,使荒芜的黄土地变成了秋后的累累硕果;他们种出的麦薯稻粮,养育了无数的城市市民。他们的忠厚老实,他们的默默奉献,他那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

57、神,不值得我们感谢吗?不值得我们钦佩吗?我很想像陶渊明一样,找个世外桃源度过自己的下半生!在那样的环境下,悠闲的生活,该多好呀!每天早上随着第一声鸟鸣而起床,到院子里呼吸带着泥土芳香地新鲜空气,到园子里采摘带着露水的蔬菜,给鸡鸭鹅狗们喂食,听它们嘴里唱着不同的歌。然后去林子里聆听各种鸟的叫声,享受那份散淡的放松;白天可以找一些事来做,可以弹弹吉他,吹吹啸,让生活可以自给自足;傍晚,先要喊鸡鸭鹅狗们回窝,饭后与爱人在院子里依偎着看万家炊烟,听鸟儿们归巢的啁啾,听不知名的虫儿们合奏的交响乐倦了,伴着潺潺的流水声,枕着风吹树叶的萧萧声香甜地入睡【解析】试题分析: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古代名句组成,

58、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文化传统,增强个人道德意识和家国责任感。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寻找内在联系,确定立意并在写作时合理引用你所选诗句”,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为基础探讨山水田园生活,享受自然;以为基础探讨坚持与追求;以为基础探讨情思或感悟人生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考生也可能更看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带给他的感触与思考,而由此出发立意行文,对名句作者及其时代进行历史分析,个性化地阐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讲述中华名句化育后世的精彩故事,论说名言警句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点睛:从作文题目类型角度看,六句古诗或名言任选两三句,自定立意,属于给材料作文,且是多则材料。从材料的选取角度看,选择多则古诗或名句或现代名言(且都是中国的)作为命题素材,无疑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导向,同时极大地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提供的材料既有形象鲜明的,也有思想深刻的,不同风格适合不同需求和水平的考生,这是很人性化的命题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