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从铁农具出土的分布范围看,春秋早期仅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中晚期已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这说明此时期A. 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B. 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C. 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D. 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答案】A【解析】铁农具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从材料信息来看,不同地区采用铁农具进行农业生产的时间不同,因此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也有早晚之分,即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兼并战争,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没有反映冶铸技术的进步情况,没有
2、涉及牛耕的工作方法,排除C、D项。2.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A. 旨在扩大宋朝疆域B. 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 打破了市坊的界限D. 有利于避免地方割据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反映了宋代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这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故D正确;宋代路制与扩大宋朝疆域无关,故A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文武分权的特点,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打破市坊的界限的问题,故C错误。故选D。【点睛
3、】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学生可以紧扣材料关键信息“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罗尔纲先生经考证后认为水浒传应分为前后两部分,分别出自不同作者之手,前部分成书于元末明初,后部分成书于明中叶。有此判断的原因之一,是水浒传的主题思想由“替天行道救生民”转变为“替天行道存忠义”。由此可知A. 史家对史料的解读带有强烈主观色彩B. 只有大量的考证才能接近历史的真实C. 理性判断与解释利于历史研究的突破D. 历史研究的深入唯有依赖丰富的史料【答案】C【解析】【详解】罗尔纲先生依据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变化来考证水浒传前后两部分出自不同时代不同作者
4、之手,这属于对历史的理性判断与解释,有利于历史研究的突破,故选C项;材料中罗尔纲先生的解读属于对历史的理性解释与判断,不能体现其强烈的主观色彩,排除A项;大量考证能证实历史,但在史料不足的情况下对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与判断也能接近历史真实,排除B项;丰富的史料能推动历史研究的深入,但理性解释也能推动历史研究,排除D项。4.孝经是闸发儒家伦理的著作,以“孝”为“百行之本”,进而阐述如何以忠孝、孝悌的原则处理君臣、父子、兄弟等各种社会伦理关系,以及立身、处事、齐家、睦邻、治国、垮君等各种社会政治事务。汉魏以来,孝经成为儒学教养的主要文本。至唐代,孝经获得“经典”地位,升格为与“五经”并列的儒家“经书
5、”之一。孝经地位的演变反映了A. 儒学成为官方哲学B. 儒学地位得到强化C. 统治思想趋向保守D. 道德教化受到重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孝经从汉魏以来的儒学教养文本到唐代成为与五经并列的经书之一,说明以孝道为代表的儒家伦理道德受到统治者的重视,D选项符合题意。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使儒学成为官方哲学,A选项排除。儒学地位的强化是为封建统治服务,体现的是统治者对道德教化的重视,B选项排除。孝经地位的提升,不能反映统治思想趋向保守,C选项排除。【点睛】从汉朝开始,儒学就成为统治全国的指导思想,时代愈是往前发展,统治者对他的依赖程度也愈大。为了统治帝国,维系王朝的需要,历代君主无不
6、尊崇儒学,以儒学治天下。5.1903年,清政府颁布铁路简明章程规定:无论华洋官商,均可禀请开办铁路。如“华商请办铁路,集股以华股获占多数”,“附搭洋股,以不逾华股之数为限,洋商请办铁路,无论集股若干,总须留出股额十分之三,任华人随时照原价附股”。由此可知该章程A. 便利列强资本输出B. 主张铁路国有C. 不利民营铁路发展D. 利于救亡图存【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题意可知清末改革中对于铁路的发展控股要求华商必须占一定股份,从而有利于民营铁路发展,对于外来侵略可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有利于救亡图存,故D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抵制外国侵略,不利于外国资本输出,A错误;材料不是主张铁路国有政
7、策,B错误;材料中的主张有利于民营铁路发展,C错误。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中国,胡适是实用主义的主将,他不遗余力地提倡研究和解决具体及实际问题,一点一滴进化式地改善中国。李大钊与在他之后不久的陈独秀,则主张效仿苏俄的形式,进行直接和彻底的政治社会转型。”二者的争论A. 使得近代中国社会完成了转型B. 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学说C.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条件D. 消除了救亡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解析】【详解】“李大钊与他之后不久的陈独秀,则主张效仿苏俄的形式”实质上学习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争论的思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为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C正确;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
8、半封建社会,并没有完成社会转型,A错误;材料中争论的实质不是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B错误;中的消除说法绝对,排除。7.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A. 体现了中共当时的工作重心B. 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 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D. 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答案】D【解析】【详解】“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表明毛泽东对传统的革命理论进行了补充,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故选D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的重心是工人运动,排除A项;
9、“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没有“工农武装割据”,排除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与“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时空上不符合,排除C项。8.1956年2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社论。这些社论旨在A. 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B. 宣传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就C. 重申“一五”计划的意义D. 强调平稳推进工商业改造【答案】D【解析】【详解】“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生产和经营制度”强调改造的稳定性,故选D项;“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无法判断改革的
10、成果,排除A项;“1956年”是三大改造的末期,排除B项;“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体现了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9.雅典人认为,无视法律的专制政体是坏的政体,因为它剥夺了人民的自治权,抛开公认的法律,依自己的主观任性行使权力。这种权力是任性的、不负责任的、小受制约、不受监督的。这反映出古代雅典主张A. 法律至上,杜绝人情B. 平民政体,中央集权C. 实行法治,防止人治D. 权力平等,社会契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抛开公认的法律,依自己的主观任性行使权力。这种权力是任性的、不负责任的、小受制约、不
11、受监督的”可知雅典人主张依据法律对权力进行制约,实行法治,故选C项;雅典人主张实行法制的目的是制约权力,而不是杜绝人情,故排除A项;古代雅典没有实现中央集权,也没有实行社会契约,B、D项不符合古代雅典的史实,故排除。10.下表为17、18世纪英国议会集会期和立法效率统计表。据此可知1624-16411660-16851689-17131714-17601760-1800年均召开天数4243122100天以上100天以上年均通过法令5156777209A. 社会转型条件渐趋成熟B. 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日益激化C. 中央行政体系不断调整D. 国王授权不再具有法律效力【答案】A【解析】表格显示议会召开
12、天数、年均通过法令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联系英国的社会变迁特别是工业革命等知识,故A项正确;国王与议会矛盾的时间段为16401688年,且材料反映不出,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议会立法情况,非中央行政体系变化,故C项错误;国王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虽然统而不治,但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程序,故D项错误。11.随着西方宗教文化的衰落,西方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不再是体现人与神之间的宗教关系,服饰的目的只剩下服务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这一变化A. 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B. 推动了宗教改革开展C. 体现了科技革命的成就D. 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分析,西方服饰经历了从体现宗教关系
13、到日益突出功能性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实现、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了西方服饰的这种变化,故D项正确,AC项错误;宗教改革仍然以宗教为信仰,故B项错误。点睛:材料“服饰的目的只剩下服务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反映出服饰的改变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12.读图,从中可以看出(注:图中每组柱状圈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美国、德国、英国、法国)A. 美国资本主义世界中处于主导地位B. 二战前后科学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C. 科技的创新与进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D. 二十世纪以来科学中心集中欧洲【答案】B【解析】【详解】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处于主导地位的说法不符合19011925年间的史实,故排除A
14、项;根据表格内容可知,1926年后,美国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数量不断增加,且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说明二战前后科学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故选B项;表格内容无法体现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故排除C项;二十世纪以来科学中心集中在欧洲的说法不符合1926年后的史实,故排除D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到了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耕地和整地的农具有代耕架、秧马等。“代耕架”从现代机械角度来看,虽有些简单笨拙,但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农具,的确是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一项创造。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明清尤然。据统计,明代兴修
15、水利共2270余处,清代3500余然:形或排灌网络.明朝中后期以后,原产于美洲等地的一些农作物相继传入我国。18世纪中叶以后,北方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较为普遍地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的多熟耕作制,并出现以畜力牵引的大型化的深耕细作和以自给性的饲料栽培、家富饲养并提供肥料的集约化大规模经营。摘编自谭黎明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二 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作物的栽培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十六、七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展,从其他国家引进了优良的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的玉米和土豆对英国农业产量的增加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英国在
16、采用新耕作技术方面走在其他欧洲国家的前面,17世纪开始英国就出现了轮作制度,到18世纪中期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在改良农具方面英国也走在前列,18世纪铁犁取代了木犁,新式农具不断出现,1784年,脱粒机出现,先用人力,后改为马力、水力和蒸汽力推动。早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上半期,英国东部就开始兴修大规模的排水工程,工程由个人和排水公司投资,吸引本国和荷兰有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他们开掘渠道,疏浚河流,修筑提坝、桥梁和道路,排干沼泽和洼地积水,将其变成可耕地,扩大了耕地面积。16世纪以来,英国出版了大量有关农业的著作。1793年英国建立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业委员会,提供了大量有关农业生产的信息
17、。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7、18世纪中、英农业技术发展的异同,并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l)(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英两国农业技术发展对社会转型所起的不同作用。(3)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哪些启示?【答案】(1)相同:采用新式农具;实行新的耕作制度;栽培新的农作物品种;排水灌溉技术的进步;农学著作的大量出现;集约型农业进一步发展。不同:中国,传统农业技术基础上的改良;英国,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过渡。原因: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小农经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农业科技处于总结阶段;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重商
18、主义政策;圈地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思想;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发展。(2)作用:中国,未突破旧体制框架而成为推动社会转型的动力;英国,推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启示: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环境。【解析】(1)第一小问,关于相同之处,根据材料 “耕地和整地的农具有代耕架、匐蓑、秧马等” “英国在采用新耕作技术方面走在其他欧洲国家的前面,17世纪开始英国就出现了轮作制度,到18世纪中期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 “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著作大量出现,有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清朝官修的授时通考等”“英国东部就开始兴修大规模的排水工程,工程由个人和排水公司投资,吸引本国和荷兰有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出
19、现以蓄力牵引的大型化的深耕细作和以自给性的饲料栽培、家畜饲养并提供肥料的集约化大规模经营”等信息可从采用新式农具、实行新的耕作制度、栽培新的农作物品种、排水灌溉技术的进步、农学著作的大量出现、集约型农业进一步发展等方面概括17、18世纪中、英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同之处。第二小问,关于不同之处,可从传统农业技术基础上的改良方面回答中国的农业技术;可从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过渡方面回答英国的农业技术。关于原因,中国和英国方面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政府政策等方面思考。(2)关于中、英两国农业技术发展对社会转型所起的不同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未突破旧体制框架、没有推动社会转型方面回答中国的农业技术发
20、展的作用;可从推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方面回答英国的农业技术发展的作用。关于启示,本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环境等方面回答启示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12年4月12日,被誉为“永不沉没的轮船”的泰坦尼克号沉没,导致1500余人丧生,这是和平时期最为惨重的海难。1997年,美国导演詹姆卡梅隆将其改编成电影上映,引起世界的巨大轰动。电影梗概如下:1902年,英国白星航运公司与美国美国国际海运公司合并,为了在与对手英国卡纳德航运公司激烈竞争中赢得先机,建造了当时世界最大的轮船泰坦尼克号。它耗费巨量钢铁,长269米,宽28米,高32米,以蒸汽
21、机为动力,首航从英国南安普顿至美圆纽约。没落的贵族女露丝随其依靠钢铁制造大发横财的新贵未婚夫搭乘该船前往美国。船上还本自欧洲各国怀着美国梦的各阶层的人们,其中就有穷画家杰克。露丝与杰克抛弃世俗的偏见坠入爱河。他们亲眼目睹了轮船撞上冰山。在无力回天之时,船长向周边船只发出无线电求救。此时,泰坦尼克号上一片混乱,危急之中,有遵循“妇孺优先”的善良与高贵,也有着“金钱至上”的丑恶与卑劣。最后,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爱人露丝,自己则在冰海中被冻死。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电影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
22、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示例一:情节:英国白星航运公司与美国美国国际海运公司合并,与卡纳德航运公司展开激烈竞争。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20世纪初垄断企业的诞生。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生产和资本逐渐集中,产生了跨国性大企业和垄断性企业,使企业竞争更趋激烈。评价:垄断企业的产生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减少了市场竞争的无计划性,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革新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但大企业对市场的垄断,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对外加紧殖民扩张,使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示例二:情节:耗费巨量高铁建造超级巨轮,采用蒸汽机为动力,
23、遇难时用无线电求救。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概述:19世纪以来,随着市场、制度、劳动力、资本等因素的推动,西方国家的科技迅速发展,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评价: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工业化时代来临。工业革命还推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和思想观念的改变,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但工业革命也引起了贫富差距的扩大、阶级矛盾的激化,引起了环境的恶化。对外关系上,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示例三:情节:贵族女的没落与新贵的兴起,贵族女与穷画家的相爱历史现象:工业革命后阶级关系的变动概述评价: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四:情节
24、:船上还有来自欧洲各国怀着美国梦的各阶层的人们历史现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崛起概述评价: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五:情节:危难之中,很多乘客“金钱至上”的丑恶与卑劣历史现象:工业革命后金钱至上、人文精神缺失概述评价: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02年,英国白星航运公司与美国美国国际海运公司合并,为了在与对手英国卡纳德航运公司激烈竞争中赢得先机,建造了当时世界最大的轮船泰坦尼克号。”可知反映的第二工业革命期间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产物,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
25、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革新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但大企业对市场的垄断,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对外加紧殖民扩张,使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根据材料“它耗费巨量钢铁,长269米,宽28米,高32米,以蒸汽机为动力,首航从英国南安普顿至美国纽约。”可知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成果。工业革命出现是制度、市场、劳动力、资金等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和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和思想观念的改变。但工业革命也引起了贫富差距的扩大、阶级矛盾的激化,引起了环境的恶化等问题。对外关系上,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深重
26、的灾难。根据材料“没落的贵族女露丝随其依靠钢铁制造大发横财的新贵未婚夫搭乘该船前往美国”可知工业革命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动。这一现象需要结合工业革命对传统政治的冲击及对工业资产阶级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即可。根据材料“还有来自欧洲各国怀着美国梦的各阶层的人们,其中就有穷画家杰克。露丝与杰克抛弃世俗的偏见坠入爱河。”可知美国的强大与移民的关系,结合美国的移民历史及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人才的引进论证美国的强大与移民之间的关系即可。根据材料“泰坦尼克号上一片混乱,危急之中,有遵循“妇孺优先”的善良与高贵,也有着“金钱至上”的丑恶与卑劣”可知工业革命引起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结合工业革命造成金钱至上、人文精神缺失
27、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即可。【点睛】本题题型为论述题,解答论述题的关键在于论点或者现象的准确提炼,然后用相关知识进行论证论点的合理性,本题可提炼的论点主要和工业革命的组织形式、成就、阶级关系的变化、移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密切相关,通过论述相关现象产生的原因,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评价即可得分。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五代十国(907960年)时,众多百姓遁入空门,不事稼穑的僧尼越来越多。显德二年(955)后周世宗柴荣诏令限佛,相较之前的“三武灭佛”,此次限佛没有大量毁寺院、屠僧尼、焚经书,而是通过整肃佛教以除弊兴利。诏令无朝廷批准敕额的寺院一概废止,僧尼及佛像经卷可到有敕额的寺院安置
28、。凡有僧尼私自建寺院,或为他人剃头受戒,举报或自行捕捉可获优赏。僧尼中有罪者,依法科刑,勒令还俗。禁止舍身、烧臂等伤害肢体之行仪,如有此类,强制还俗配流边远。造妖言妖书者,量罪科刑。每年造僧账,藉内无名者均令还俗;身死、逃亡、还俗者,次年改账削籍,出家须得父母及祖父母许可,若是父母祖父母无其他侍养之人者、刑罚在身者、贼盗、逃兵等均不得出家,违者重罪本人及师主。出家还须由官府检验背诵一定页数的经文,受戒则须通过经业考试,才能获得度牒,此外,除军、政、民、教正常使用之外,收缴铜质佛像以铸钱,官府按质论价收购。据吴枫隋唐五代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周世宗限佛措施的特点。(2)根据材料
29、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后周世宗限佛的意义。【答案】(1)特点:政府管管控与民众监督结合;注重整肃舆论、严正法纪;措施设设周密,针对性强;强调儒家孝道;相对温和、文明。(2)意义:抑制了佛教势力膨胀,整肃了社会风气,巩固了统治;在经济上和人力上有效集中了资源,支持了统一战争;提高了普通僧尼的宗教修养,保存和延续了宗教文化。【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诏令无朝廷批准敕额的寺院一概废止”可知政府管管控与民众监督结合;依据材料“举报或自行捕捉可获优赏。僧尼中有罪者,依法科刑,勒令还俗”可知注重整肃舆论、严正法纪;依据材料“出家须得父母及祖父母许可”可知强调儒家孝道;依据材料“限佛没有大量毁寺院
30、、屠僧尼、焚经书,而是通过整肃佛教以除弊兴利”可知措施相对温和。(2)依据材料中“凡有僧尼私自建寺院,或为他人剃头受戒,举报或自行捕捉可获优赏”可知抑制了佛教势力膨胀,整肃了社会风气,巩固了统治;依据材料“除军、政、民、教正常使用之外,收缴铜质佛像以铸钱,官府按质论价收购”和所学可知经济上和人力上有效集中了资源,支持了统一战争;依据材料“出家还须由官府检验背诵一定页数的经文,受戒则须通过经业考试,才能获得度牒”可知提高了普通僧尼的宗教修养,保存和延续了宗教文化。【点睛】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的改革题一般都由两问组成。第(1)问基本上都是归纳改革的措施,第(2)问大都是分析改革的作用、影响。归纳措施
31、时主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分析影响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在德国进攻苏联的第二天,美国发表声明,支持苏联.罗斯福在这个援苏声明上加了一句结来语:“在今天,对美洲各地的主要危险是希特勒的军队。”1942年6月,美苏签订美苏租借协定。整个二战期间美国援助了苏联111.41亿美元的物责,其中包括飞机、想克、冲锋枪、舰艇、石油、小麦等。摘编自从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研究材料二 在战争期间,苏联对美国的援助以各种形式表示感谢。斯大林在1944年说“.美国和英国.供给我们极宝贵的战略原料和式器.”但是战争结束后苏联在对待美国援助上
32、作出了与战时不同的评价。1948年苏联国家计委主任沃兹涅夫斯基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军事经济书中对战时类类援助只有两句话:“如果把这一时期盟国向苏联提供的工业品数量同苏联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工业品数量作一比较,就能看出,在实行战时经济体制期间,这些供应品只占本国产品的4%。”摘编自单云浅析二战期间美国对苏援助政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援苏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美国援苏问题上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答案】(1)背景: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2)变化:由肯定到贬低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美苏“冷战”。【解析
33、】【详解】(1)根据材料“1942年6月,美苏签订美苏租借协定。”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可知,美国援苏的背景是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2)根据材料“在战争期间,苏联对美国的援助以各种形式表示感谢”到材料“就能看出,在实行战时经济体制期间,美国这些供应品只占本国产品的4%”可知,苏联对美国的态度是由肯定到贬低。苏联对美国的态度体现了美苏之间由合作转向对抗,两国对抗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和美苏冷战的影响。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1917年,范旭东开始筹备永利碱厂至1920年,成厂仅募集到34.6万元,对于当时的中国,制成属于技术含量很高的工
34、业,被西方掌控,中国国内,屡有人投入试验却以失败而终,至1924年耗资160余万元终于试产,产出的却是红黑相间的红碱,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6年都在投入而没有一分钱产出,范旭东的压力不问自知。而在这种情况下,范旭东抵制住了外国公司高价收购的诱惑。又经过2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生产出了雪白纯碱,并获得了当年费城博览会金类,成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随之,通过与国外产品的殊死竞争,不仅争得了国内市场主要份额,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正当范旭东的化工王国高歌猛进之际,抗战爆发。日本多次派人与范旭东接洽,想以保全工厂为条件与范合作,但范既拒绝悬挂美国旗以自保,又不与日本人合作,最终被日本人强占;范旭
35、东毅然带领他的团队西迁,在重庆附近建立起永利川厂、自贡模范精盐厂,继续为民族工业奔波奋斗。摘编自张吾愚范旭东和他的化工王国(1)根据材料,指出范旭东在经营“化工王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范旭东经营“化工王国”的历史功绩。【答案】(1)筹资融资艰难;技术基础溥弱;外资利诱打压;市场竞负激烈;日本的侵略。(2)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设略;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的持久抗战;实践了实业救国的理念。【解析】【详解】(1)由材料“1917年,范旭东开始筹备永利碱厂。至1920年,碱厂仅募集到346万元”可知筹资融资艰难;由材料“对于当时的中国,制碱属于技
36、术含量很高的工业,被西方掌控,中国国内屡有人投入试验却以失败而终”可知技术基础薄弱;由材料“这种情况下,范旭东抵制住了外国公司高价收购的诱惑”可知外资利诱打压;由材料“通过与国外产品的殊死竞争,不仅争得了国内市场主要份额,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诸国”可知市场竞争激烈;由材料“日本多次派人与范旭东接洽,想以保全工厂为条件与范合作,但范既拒绝悬挂美国旗以自保,又不与日本人合作,最终被日本人强占”可知日本的侵略。 (2)由材料“旭东终于生产出了雪白纯碱,并获得了当年费城博览会金奖,成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随之,通过与国外产品的殊死竞争,不仅争得了国内市场主要份额,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诸国”可知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由材料“范旭东毅然带领他的团队西迁,在重庆附近建立起永利川厂、自贡模范精盐厂,继续为民族工业奔波奋斗”可知有利于中国的持久抗战;同时范旭东也实践了实业救国的理念。【点睛】对于归纳材料要点类的主观题,最基本的要求实际上就是两个字:“全”和“变”。“全”就是指要点全,即把材料中所有的有效信息都提炼出来,不遗漏任何一个要点。“变”即变通,也可以说是归纳概括,要求将材料中的原文换一种更为专业的表述方式。在变通时既要简明扼要,又不能曲解原意,尽量做到专业而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