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滦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II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卷(选择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计80分。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 史书记载:“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 实行了禅让制B. 建立了奴隶制国家C. 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 确立了皇帝制【答案】C【解析】启杀死欲夺王位的部落首领伯益,顺利继承王
2、位,从此父亡子继的家天下制度便取代了任人唯贤的公天下制度,王位世袭制正式取代禅让制,世袭制从此成为古代中国王位继承的方式流传下来。禅让制自启夺得王位后被世袭制替代,故A项错误。禹建立了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夏,可见启并非建立了奴隶制国家,而是对国家制度的延续,故B项错误。自启夺得王位后,夏朝政治权力从“传贤”转变为“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禅让制逐渐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故C项正确。皇帝制在秦朝才开始确立,故D项错误。2.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是A.
3、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 保证贵族血统C. 强化中央集权制度D. 稳定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题干介绍了宗法制的用意“确立天子为的是不让诸侯有疑,立诸侯为的是不让大夫有疑,立嫡子是为了不让庶子有疑。有疑问则容易生变乱,导致天下秩序混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故D项正确。AB是对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的阐述,而不是材料中宗法制的目的,故排除。中央集权制度始于秦朝,故C项错误。3. 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其中所谓的“周制”是指A. 宗法制B
4、. 分封制C. 郡县制D. 礼乐制【答案】B【解析】材料认为周朝由于实行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最终自取灭亡,所以秦代吸取前代教训实行郡县制,选B;郡县制是秦代取代周制的制度,排除C;宗法制是西周按血缘等级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排除A;礼乐制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文化制度,排除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影响的理解,解题时要联系分封制的内容理解分封制影响的两面性。一方面分封制实现了两周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扩大了两周的统治疆域,另一方面也为地方合理合法壮大为割据势力埋下了隐患。4. “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堙)谷千八百里”,此事发生于A. 战国时期B. 秦始皇时期C. 汉武帝时期D
5、. 贞观时期【答案】B【解析】材料中“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正是对秦“直道”的描述,故排除ACD,选B。5.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 御史B. 郡守C. 巡抚D. 刺史【答案】D【解析】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故选D。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一般指专门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的官职,排除A。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上所属各县,故排除B。巡抚又称抚台,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排除C。点睛:关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第一,着重把握其
6、发展演变历程:开始于秦朝、发展于汉、完善于北宋、强化于明朝;第二,全面理解对监察制度的评价:(1)积极作用: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2)局限性:并不能从根本从解决封建官僚体系集团的腐朽问题,伴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至明清时期,其消极作用越发突出。6.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讨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A. 政事堂不掌
7、握实际权力B. 皇帝权力被严格限制C. 机构设置重叠,官员冗滥D. 宰相权力被分散削弱【答案】D【解析】材料中指出,政事堂是最高的议事机构,是宰相议事的部门,材料没有涉及是否掌握实际权力,故A错误;在封建王朝,专制集权主义在不断的加强,而不是被削弱,故B错误;材料只是描写了政事堂,没有体现机构重叠的含义,故C排除;材料指出在汉代宰相是首长制,权力大,而到了唐朝,则成为委员会制,宰相需要在政事堂议事,这体现了宰相的权力逐渐被削弱,故D正确。7. 从明朝废丞相到清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A. 皇权专制日益强化B. 中央与地方矛盾日益加剧C. 相权重新得以恢复D. 皇权与相权矛盾得以调和【答案】A8.
8、 西南地区存在“土司恐土民向学有知,不便于彼之苛政,不许读书”,“向来土官不容夷人应考,恐其入学,与之抗衡”的情况。后来,清政府派遣官员管理地方,下令废除“禁部中夷人不许读书”的旧规,提倡在各改流地区广设学校,凡有条件办学的地方,均设立学校和教职,还规定取士名额。”由此看见导致西南地区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西南地区文化教育发展B.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进步C. 平定了“三藩之乱”D. 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答案】D【解析】材料“西南地区”、“土司”、“土官”和“各改流地区”,结合所学,材料反映的是为维护国家统一,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故选D;AB是“改土归流”的影响,排
9、除;“三藩之乱”并非限于西南地区,排除C。9. “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文中的“王沔”最应该是A. 汉朝人B. 唐朝人C. 宋朝人D. 清朝人【答案】C【解析】宋朝为了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从题干材料“王沔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可以推断王沔应该是宋朝人,故选C。【点睛】由关键信息“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结合所学可知是宋朝的官职。10. 左图和右图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A. 郡国并行制、行省制B. 分封制、郡县制C. 郡县制、行省制D. 分封
10、制、行省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图一中“北海郡”“胶东国”等名称,可知当时地方上郡县、封国并存,联系西汉初年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图二中“辽阳行省”等名称,联系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故排除BCD,选A。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11.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单元学习结束后,有四位同学分别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权是不断加强不断上升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皇权并不是不断加强不断上升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皇权
11、并不是不断加强不断上升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错在皇权并不是不断加强不断上升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12.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A. 第一次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由材料“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可知,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故选C;鸦片战争是中国和英国的战争,排除A;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和
12、中国的战争,排除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既有西方国家也由东方国家,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甲午战争,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13. 有人说“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里的“礼物”是指A. 南京条约签订B. 提出门户开放C. 马关条约签订D. 辛丑条约签订【答案】D【解析】南京条约是在1842年,鸦片战争后签订,排除A;美国在18999年提出门户开放,排除B;马关条约是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排除C;辛丑条约是在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本题关键信息是“20世纪”,结合知识,
13、20世纪是以1900年为开端,再联系相关知识分析即可。14.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 兴中会B. 同盟会C. 华兴会D. 国民党【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1905年,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故排除ACD,选B。15.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上述歌词反映了A. 国民革命运动B. 辛亥革命C. 抗战胜利D. 新中国成立【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旧邦新造”、“五色旗”、“民国荣光”可知指的是中华民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五色旗为国旗,因此这次历史巨变指
14、的是辛亥革命,故排除BCD,选A。16.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戊戌变法B. 义和团运动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17. 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冬。此时,中国工农红军A. 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 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C. 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D. 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答案】D【解析】1927年10
15、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A项错误。从1931年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故B项错误。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故C项错误。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与中央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故D项正确。18.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行的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A. 九一八事变B. 华北事变C. 七七事变D. 八一三事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
16、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可知范围是东北地区,而且是沦陷了,所以应该是A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九一八事变19. 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各种原因中最主要的是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力支持B. 国共合作与全民族团结抗战C. 中国地大物博、人众兵多D. 美国向日本投掷了原子弹【答案】B【解析】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首先要从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方面考虑,任何外来支援都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辅助条件,故A、D两项不选;地大人多,如果不能团结抗战,是不可能取得战争胜利的,所以答案为B。20. 下列中共召开的会议与内容对应错误的是A. 瓦窑堡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
17、一战线方针B. 遵义会议中共走向成熟C. 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D. 中共一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答案】D【解析】确立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共二大,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均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召开的会议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中共一大、中共二大、遵义会议、洛川会议、瓦窑堡会议内容的识记。21. 下图所示历史事件中,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故排除ABC,选D。22. 中国共产党首次提
18、出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是在A. 中共七大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 中共八大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B【解析】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故选B。1945年中共七大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大会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大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故A错误;1956年中共八大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
19、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故C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排除D。23. 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那么后一个是指A. 开国大典B. 1949年北平政协会议C. 北京和平解放D. 一届人大【答案】A【解析】1949年10月1日,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这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20、宣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故排除BCD,选A。24. 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A. 1949年B. 1954年C. 1956年D. 1978年【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权,排除A;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选B;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重申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1978召开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25. 1978年邓小平曾说:“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
21、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出A. 干部队伍官僚主义严重B. 我国尚未制定社会主义法律C. 党员干部法律意识淡薄D. 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题干强调“法”,这也是题干问题的症结所在,故D项正确;ABC项都有所体现,但不符题干“主要反映”,排除。点睛: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
22、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26. 我国之所以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最主要的原因是A. 改革开放使中国国力大大增强B.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 中国早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D. 英、葡接受“一国两制”的构想【答案】A【解析】本题四个备选项都是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因素,但综合国力的增强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因素,故选A。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无法阻挡,在这样的环境下,英国和葡萄牙顺应潮流接受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排除BCD。 点睛:祖国统一是历史的潮流,在国家强盛、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成功的收回了对香港、澳门的主权,
23、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也在迅速的发展。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27. 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A. 两岸直接实现三通B. 最早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C. 国共两党实现第三次合作D.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答案】D【解析】两岸直接实现三通是在2008年,排除A;邓小平于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排除B;国共两党进行第三次合作,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尚未最终实现,排除C;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排除D。28. 某国际会议刚刚结束
24、,有些报刊即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次会议A. 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 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D. 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答案】D【解析】材料“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比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指的是日内瓦会议上中国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促进了会议的成功,故C正确;中、印两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时间不符合,A错误;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是1971年,不符合史实,B错误;1955年中国参见的在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排除
25、C。29. 1971年3月,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比赛结束时,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的班车,中国著名乒乓球国手庄则栋主动上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这一举动A. 是卖国的,美国是中国的头号敌人B. 是可笑的,置民族利益尊严于不顾C. 是正常的,中美关系已开始正常化D. 是得体的,有利于两国关系的改善【答案】D【解析】民间外交是国家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乒乓外交正是民间外交的表现形式。1971年的乒乓外交是以小球影响大球,轰动了世界,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故排除ABC,选D。30. 以下是一组关于新中国外交的历史图片,这些珍贵的历史镜头所反映的外交大事发
26、生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反映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第26届联大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55年,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1950年,中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故排除ACD,选B。 点睛: (1)从纵向方面看,要从宏观上概括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四个阶段,从背景、政策、成就、特征等层面把握外交关系及其成就。(2)从横向方面看,要运用比较法比较中华民国成立初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异同、中国近代以来历史上的两次封闭和两次开放的异同,要比较不同阶段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苏(俄)关系、中欧
27、关系、中非关系的状况及其原因。31.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的是争取世界和平”。邓小平的这段讲话反映了新时期的中国对外政策是A. “一边倒”B.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D. 不结盟【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不打美国牌”、“不打苏联牌”、“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可以判断这是不结盟政策的表现,故选D。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32. 依据古雅典民主制度,以下具有公民大会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是A. 在雅典的波斯商人B. 公民克里昂C. 公民克里昂的妻子D. 贵族布达拉斯的奴隶【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古希腊雅典
28、,外邦人、奴隶、妇女不享有公民资格,不具有公民大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排除ACD,选B。33. 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是指A. 梭伦时期B. 克利斯提尼时期C. 伯利克里时期D. 贵族垄断政治时期【答案】C【解析】梭伦改革动摇了旧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故AD错误;克利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故B错误;伯里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故C正确。 点睛: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历程中三个关键性改革家的改革措施应该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记忆,避免混淆。34. 十
29、二铜表法的诞生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这主要是因为它A. 是第一部罗马万民法B. 完全由平民代表制定C. 平民地位发生根本变化D. 有利于平民维护自身权利【答案】D【解析】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与习惯法相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有利于平民维护自身权利,故选D。A是十二铜表法的地位,排除;十二铜表法是由古罗马元老院通过,从根本上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除BC。35. 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A. 英国权利法案B. 美国1787年宪法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成文宪法”是指:国家规定的各项根本制度
30、集中于一部专门法典,这个法律文件被称为“宪法”或“根本法”。 英、美、法、德,其革命成果则分别有: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及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在这之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早,革命经历了反复与曲折。资产阶级每夺得一些权力,就用法律文件形式确定下来,英国宪法就是由各个时期颁布的宪法性文件和宪法惯例构成的,并没有一部集中完整的宪法典。例如1215年自由大宪章,1701年王位继承法等。权利法案只不过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宪法性文件,它们都不是“成文宪法”。所以,1689年权利法案不能作为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而美国1787年宪法是
31、由各州代表组成的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并于1789年3月由第一届联邦国会宣布生效的,因此,我们说美国的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因此选B.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36. 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国家元首的权力地位不同都是民主政治制度均体现了权力分立制衡的原则A. B. C. D. 【答案】A【解析】国总统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点为本题主要考查点。符合史实,故选A。点睛: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不同点美国总统制英国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总统国王国家元首产生方式选举世袭国家元首任期任期制终身制国家元首有无实权有
32、无政府首脑总统首相政府官员产生方式总统任命议会选举国家权力中心总统议会(内阁)立法权国会议会政府与议会的关系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独立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37.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 市民的整体素质C. 限制魔鬼的胡作非为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答案】D【解析】“两个魔鬼”指的是两个政党,两个政党相互制约,执政党自然不敢违反民意为所欲为,D正确。代议制的含义就是不可能让全体公民都参与,因此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不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
33、键和核心,A项错误;市民的整体素质是决定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功能发挥优劣的重要因素而非关键,排除B;C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38.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三权”是指A. 立法、司法、行政B. 立法、司法、监察C. 立法、监察、行政D. 立法、监察、外交【答案】A【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最高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分别由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行使,有利于权力相互牵制,故排除BCD,选A。39. 1832年,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富有农民和城市有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大大增加,而被大贵族控制的代表席位相应减少。这种变化说明A. 工业革命改变了阶级力量对比B. 英国
34、实现了完全的普选权C. 英国形成了“内阁专横”局面D. 英国建立了民主共和体制【答案】A【解析】工业革命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所以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席位增加,所以大贵族控制的代表席位减少,故选A。当时英国没有实现了完全的普选权,排除B;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形成了“内阁专横”局面,排除C;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D。40. 近代以来,在英美法德等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体现的本质特征是A. 建立民主共和制B. 走向法制化C. 实行两党政治D. 实行责任内阁制【答案】B【解析】英美法德等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并非都是民主共和制,排除A;并非英美法德等国都实行两党
35、政治,排除C;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排除D。英美法德等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都颁布了法律文献,都具有向法制化国家过渡的本质特征,故选择B。第卷(非选择题,共20分)41. 民主化、法制化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材料一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1)列举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组织机构,并简要说明其发展的三个阶段。材料二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1912年3月中华
36、民国临时约法(2)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政治原则。材料三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以争取国会选举改革;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法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英国选民增加了22万人。19世纪中叶,英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再次掀起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1884年自由党格莱斯顿内阁使选民人数从255万增加到450万。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原
37、因。【答案】(1)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阶段:梭伦是奠基时期;克里斯提尼是形成时期;伯里克利是黄金时期。(2)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3)内容:降低选民资格,增加选民人数;重新分配议会席位。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工业资产阶级的积极斗争;工人阶级斗争的高涨;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解析】(1)结合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机构有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梭伦是奠基时期;克里斯提尼是形成时期;伯里克利是黄金时期。(2)由材料“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
38、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可归纳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政治原则是:主权在民;三权分立。(3)由材料“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英国选民增加了22万人。1884年自由党格莱斯顿内阁使选民人数从255万增加到450万。”,可归纳出:降低选民资格,增加选民人数;重新分配议会席位。原因可以从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争取,工人阶级斗争和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等方面归纳。42. 中美关系始终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国际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
39、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中美联合公报(即1972年上海公报)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8年12月)材料三二、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七、上海合作组织
40、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愿与其他国家及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吸收认同该组织框架内合作宗旨和任务、本宣言第六条阐述的原则及其他各项条款,其加入能促进实现这一合作的国家为该组织新成员上海合作组织宣言(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走向缓和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新变化。(3)通过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说明各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案】(1)美苏争霸威胁世界和平;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霸主地位受到冲击。(2)对世界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新变化,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实行对外开放政策。(4)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社会制度等。【解析】(1)结合所学,20世纪70年代中美走向缓和符合中美双方的国家利益,就时代背景而言,美苏争霸威胁世界和平;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霸主地位受到冲击。(2)由材料“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可见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结合所学,邓小平对世界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新变化,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3)结合所学,影响各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主要因素是: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社会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