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疆奇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8797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奇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疆奇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疆奇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疆奇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疆奇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新疆奇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新疆奇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新疆奇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新疆奇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新疆奇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新疆奇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新疆奇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新疆奇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新疆奇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新疆奇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新疆奇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新疆奇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年奇台一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指臣服于商朝的方国和部族。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王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与商朝内外服制度相比,西周的分封制( )A. 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统治区域B. 遏制了诸侯间的攻伐战争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 建立起有效的官僚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指臣服于商朝的方国和部族。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王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可得出商朝的内外服

2、之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限,而西周的分封制,是较商朝内外服更进一步发展的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更有利于控制地方,加强对地方的管理,C项正确;材料与区域的扩大无关,排除A项;战争不能停止,排除B项;当时并没有建立官僚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2. 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zhng”“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 中央权力高度集中C.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D. 独断性和随意性【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制度的特征之一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其中避

3、讳制度体现的皇帝独尊,C项正确;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是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之一,排除A项;中央权力高度集中的说法与皇帝制度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独断性和随意性,排除D项。故选C项。3. 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判断方式,董仲舒曾收集整理了232 个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狱比。这表明汉代( )A. 司法受儒学影响B. 关注人情冷暖C. 弱化宗法观念D. 强化法制体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是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判断方式,董仲舒曾收集整理了232 个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狱比。”可

4、得出“经义决狱”体现出儒学义礼对法律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关注人情冷暖,排除B项;从材料可得出宗法观念在强化,排除C项;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4. 羁縻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唐高祖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对“其有力者,还更赐以疆土”。羁縻政策的实施A. 有利于扩大中华民族的统治区域B. 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管辖C. 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D. 激化了边远少数民族与中央的矛盾【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羁縻政策”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所谓“羁縻政策”是历代中央王朝在多民族国家里对社会

5、发展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所采取的一种民族政策,对于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C项正确;材料与扩大中华民族统治区域无关,排除A项;羁縻政策属于间接管理,排除B项;羁縻政策有利于缓和边远少数民族与中央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5. 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订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其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在新中国成立后,移风易俗,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这都说明了( )A. 治国理念改变B. 道德教化的功能C. 治理模式走向成熟D. 削弱了中央政府势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代吕氏乡约”和“新中国成立后,移

6、风易俗,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知材料反映了古今社会中道德教化的作用,B项正确;不同时期教化的内涵发生变化,但都重视道德教化,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治理模式的成熟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削弱中央政府势力,排除D项。故选B项。6. 有学者对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时期的特征进行了如下总结。(3)处应是( )(1)贵族政治让位于君主独裁;(2)农民脱离贵族或国家的束缚,土地等私有得到承认;(3)(4)朋党由贵族核心过渡到政见斗争;(5)货币大量流通,货币经济盛行;(6)儒学由经学义疏转向理学诠释,文学艺术的自由化、平民化色彩加重。A. 丝路开通与中外交往的开启B. 国家分裂与区域经济的开发C. 科举

7、普遍化与官僚政治成熟D. 国家版图奠定与传统科技的总结【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特征“贵族政治让位于君主独裁”、“儒学由经学义疏转向理学诠释,文学艺术的自由化、平民化色彩加重”、“货币大量流通,货币经济盛行”等信息可得,这个时代指的是宋朝,再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科举制有了发展,达到了普遍化,这使得官僚政治走向了成熟,C项正确;丝路开通与中外交往的开启是汉代的特征,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国家分裂与区域经济的开发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排除B项;国家版图奠定与传统科技的总结是明清时期的特征,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 元朝时期,蒙古族的马奶酒为中原所接受,北方传来的胡萝卜

8、、洋葱成为了南方餐桌上的必备之物。中原婚配中出现“频求更嫁,不以为耻”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 南北间经济差距逐步缩小B. 中原生活习俗受到统治者推崇C. 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加强D.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持续上升【答案】C【解析】【详解】蒙古族的马奶酒被中原接受,而北方的食物也出现在南方,这说明南北方的民族交融得到加强,C项正确;这一时期南方是经济重心,而且材料信息无法证实南北方经济差距在缩小,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统治者对于中原生活习俗的态度,排除B项;蒙古族的马奶酒被接受不属于南方的文化影响力,排除D项。故选C项。8. 明代白银货币化来自市场的萌发,但张居正改革却推动了白银由民间自下而上

9、发展到国家事实认可,并自上而下推行全国,这种趋势与全球同步,促进了中国与世界互动。此观点意在强调,明朝( )A. 有意识融入世界市场B. 具有向近代转型趋势C. 实行单一的货币体制D. 成为世界贸易的核心【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得知,明朝白银货币化是市场、国家和社会互动的必然结果,这反映了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已出现与传统模式不同的趋势,同时白银货币化促进了明朝与世界发生互动关系,并且这也有利于后来中国确立银本位制,这体现了明代时期已具有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趋势,B项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明朝更多的是被动地融入,排除A项;明朝时期还有铜钱流通,排除C项;当时西欧成为世界贸易的核心,排除

10、D项。故选B项。9. 维新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提倡女子教育,把它视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并创办了第一所国人自办女学经正女学。随后,社会上兴起了办女学运动。这表明维新变法( )A. 动摇了孔子思想地位B. 使女子享有更多权利C. 使新式学堂广泛建立D. 冲击了封建传统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传统思想认为女子不必接受教育,而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提倡女子教育,表明维新变法冲击了封建传统思想,D项正确;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女子教育并不会动摇孔子思想地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女子享有更多权利,排除B项;“广泛建立”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0. 从1905年到1911年

11、,关于留学生的洋科举,清朝举办了6次,录取了1388人。被录取者除了有老的科举称号外,还会因所学专业被冠以新的称号,比如“工科举人”“商科进士”等。这说明这一时期的清朝选官( )A. 保留乡试殿试模式B. 采取有序方式推进C. 侧重选拔留学人才D. 具有新旧并存的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05年清廷诏命废除科举,兴办学堂。但同时科举影响仍然深入人心,为了吸收归国的海外留学生透过考试进入政府,清朝举办了针对留学生的洋科举,仍然采取科举制分科考试的基本办法,被录取者被授予老的科举称号,但考试内容是新式的西学,还会因所学专业被冠以新的称号,这说明这一时期的清朝选官具

12、有新旧并存的特点,D项正确;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后,不再举行乡试、会试,排除A项;洋科举只是当时选拔官员的方式之一,仅凭此不能得出选官采取有序方式推进,排除B项;科举制被废除后,清朝选官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学堂选官,二是留学毕业生选官,材料无法体现侧重选拔留学人才,排除C项。故选D项。11. 刘仲谦,年38岁,男性,河南省开封县公民,应甲种公职候选人考试,经检及格。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这是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颁发的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及相关信息。它反映了()A. 文官选拔制度比较规范B. 选官采用甄别审查措施C. 官员文化素质相对落后D. 地方自治制度较

13、为发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选拔公职候选人考试时有一定的法律依据,而且是公开选拔,经过考试合格后选用,这说明当时文官选拔制度较为规范,A项正确;“甄别审查”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通过题干无法看出文官官员的文化素质,排除C项;该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2. 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经分配区域,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主的债权,惟须减低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家则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债务人须向债主缴纳一定的利息。”这一规定( )A. 纠正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4、B. 反映了中共土地改革的重视C. 根据地是民主革命中心内容D.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范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债务人须向债主缴纳一定的利息”,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双减”土地政策,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实行土地改革,排除B项;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重要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13. 1952年12月12日,在给西北各族人民抗美援朝代表会议的复电中,毛泽东主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国各民

15、族就开始团结成为友爱合作的大家庭,足以战胜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且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繁荣强盛的国家。”这主要表明了( )A. 参加抗美援朝的重要目的B. 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想C. 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D. 制定民族政策的基本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毛泽东在复电中指出: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为战胜外来侵略、建设富强国家提供了力量。其中“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点明了制定民族政策的基本精神,D项正确;材料未能说明参加抗美援朝的目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想,排除B项;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动力,但并非根本动力,排除C项。故选D项。14. 1962

16、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指出:“高级干部要过党的生活,结合讨论工作;做点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一般党员、干部,则应该经常过支部生活,过小组生活,接受党的监督。”邓小平意在强调( )A. 中央应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B. 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 中共中央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D. 公务员队伍政治素质亟须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可知邓小平说“一般党员、干部”,应该“接受党的监督”,反映了邓小平意在强调中共中央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C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干部人事制度问题,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党领导干部,与宗旨无关,排除B项;加强党对干部的领导并非是因为公务员素质不足的原因,排

17、除D项。故选C项。15. 1987年12月深圳首次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修改宪法草案,删除原宪法中禁止土地“出租”两字,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这说明( )A. 土地所有权性质发生了变化B. 宪法修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D. 我国正式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结合所学可知,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适应了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的需要,B项正确;土地的所有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集体土地所有制,排除A

18、项;题中并没有提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排除C项;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且与题中描述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B项。16. 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A. 致力于加强与周边邻国合作B. 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C. 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D. 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系列外交活动体现了我国新时期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D项正确;材料中的外交活动并

19、未局限于周边国家,排除A项;材料中并非只有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排除B项;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并非“主导”,排除C项。故选D项。17. 梭伦改革中真正被赋予权力的,只有拥有土地财产的人;雅典的反僭主斗争也以贵族群体为主体;然而希波战争让更多的雅典平民在捍卫自己自由的过程中站到了历史前台,波斯人被赶走后,民主的雅典被视为希腊世界“最自由”的城邦。这说明,雅典民主制( )A. 植根于奴隶制商品经济B. 在斗争中不断深入发展C. 孕育了崇尚自由的风气D. 捍卫了公民的个人自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梭伦改革使得拥有土地财产的人被赋予权力,雅典的反僭主斗争以贵族群体为主,而希波战争后

20、,“雅典平民在捍卫自己自由的过程中站到了历史前台”,体现了雅典平民权力的扩大,进而推动雅典民主制黄金时代的到来,这说明雅典民主制在斗争中不断深入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主制的根源,涉及的是民主制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民主制的深入发展,未涉及崇尚自由的风气,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主制对公民个人自由的捍卫,排除D项。故选B项。18.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一些将军在军饷不足时,会在未得到公民大会允许的情况下请求雅典盟友的支持。这种行为常常受到公民大会的攻击,有些公民表示,“军事指挥官们觉得他们自己就是法律”。由此可见,在当时的雅典( )A. 外部势力影响政治决策B. 公民大会主导城邦事务

21、C. 独裁统治破坏法律传统D. 权力滥用导致政局动荡【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雅典的一些将军在军饷不足时,会在未得到公民大会允许的情况下请求雅典盟友的支持。这种行为常常受到公民大会的攻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可以各抒己见,部分公民在公民大会针对将军的行为提出质疑进行攻击,B项正确;盟友是在军饷不足时应将军的要求而对雅典进行支持,材料仅涉及雅典内部纠纷,而没有明确外部势力对于决策的干预,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到雅典内部纠纷,没有明确独裁统治对雅典原有法律传统的破坏,故“独裁统治破坏法律传统”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到雅典内部纠纷,内部存在纠纷不等

22、于社会政局动荡,故“政局动荡”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9. 罗马共和国后期,万民法逐渐兴起。罗马帝国初期,以盖尤斯为代表的法学主流思想往往将自然法与万民法并列,在他们对法的分类里仅有自然法(万民法)与公民法之分,并认为“自然法(万民法)是自然教导一切动物(包括人)的法律”。这说明( )A. 罗马居民地位趋于平等B. 罗马社会的危机不断暴露C. 法律发展折射社会变迁D. 自然法与公民法存在冲突【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发展的过程中,兴起了万民法和自然法,法学家们将自然法与万民法当作不同于原有公民法的法律,说明法律发展折射社会变迁,C项正确;罗马文明

23、属于奴隶制文明,居民地位并未趋于平等,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罗马社会危机的不断暴露,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自然法与公民法并存而非冲突,排除D项。故选C项。20. 在基督教会的控制下,违背基督教伦理的行为往往为社会所不容。教会不允许任何质疑声音的存在,甚至为此建立了宗教法庭或宗教裁判所。1480年,西班牙建立了国王控制的宗教法庭,以此来打击异己。到1820年,西班牙宗教法庭审判的“异端”有30多万人,其中10多万人被判处火刑。材料表明,宗教法庭的设立( )A. 使基督教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B. 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思想控制C. 有利于人们遵从基督教的教义D. 使基督教的教义具有法律效力【答案】B【解析

24、】【详解】依据材料“在基督教会的控制下,违背基督教伦理的行为往往为社会所不容。教会不允许任何质疑声音的存在,甚至为此建立了宗教法庭或宗教裁判所”可知,宗教法庭的设立是教会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因此它的建立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思想控制,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教化功能,排除A项;宗教法庭的设立是为了便于教会控制人们的思想,不仅仅是使人们遵从基督教的教义,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教会的立法行为,不能体现基督教的教义具有法律效力,排除D项。故选B项。21. “为国捐躯是一种奉献和牺牲,如果国家受到灭亡或被占领的威胁,那么为之而死也是心甘情愿的。”这是法国民族英雄在百年战争(13371453年)中留下的豪言壮

25、语,它反映了( )A. 百年战争的惨烈B. 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C. 民族意识的觉醒D. 法国已经成为了民族国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百年战争中涌现出民族英雄及其甘心为国捐躯,以为国家做奉献而自豪等,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觉醒,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百年战争惨烈,排除A项;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足以说明法国已经成为了民族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22.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本主义民主的关键和核心( )A. 全体公民的参与

26、程度B.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 市民的整体素质D. 革命的彻底性【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又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可知,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宪政的分权和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监督和平衡,这说明资本主义民主的关键和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项正确; 资本主义民主是间接民主,并不强调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是直接民主的体现,排除A项;市民的整体素质、革命的彻底性对资本主义民主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资本主义民主的关键和核心,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排除CD两项。故选B项。23. 16世纪,随着新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法国遂成为复兴研究罗马法

27、的中心。这一转移对罗马法的“世界征服”是至关重要的。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自由、平等”之大旗,以自然法理论为武器,同中世纪以来占据统治地位之神学政治论相抗衡。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为保住大革命胜利果实,在拿破仑直接领导下,法国民法典终于诞生了。据此推断,法国民法典( )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法国民法典贯彻了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正确;“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为保住大革命胜利果实,在拿破仑直接领导下,法国民法

28、典终于诞生了”可知,法国民法典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正确,B项正确;英美国家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而法国是大陆法系,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24. 有学者研究西方法律制度发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从陪审团审判到刑事诉讼确立了诸多原则,如法官中立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不告不理原则等。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在于( )A. 维护公民权利B. 坚持权力制衡C. 遵循民主程序D. 保护私有财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陪审团审判到刑事诉讼确立了诸多原则,如法官中立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不告不理原则等”,可知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公民的

29、合法权利,A项正确;材料与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特点权力制衡无关,排除B项;遵循民主程序是手段,不是目标,排除C项;财产权只是公民权利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25. 19世纪初,随着英国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竞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此时想做官的多是庸碌无能之辈能进到政府里做官的人大概都同大臣有关系”。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 公民的政治素质较低B. 议会君主制度尚不完善C. 政党分肥制弊端突出D. 文官集团垄断政府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此时想做官的多是庸碌无能之辈能进到政府里做官的人大概都同大臣有关系”,可知19世纪初,英国官员的选拔体制仍存在许多问题,任人唯亲、卖官鬻

30、爵等政治乱象频发,官员素质得不到保证,结合所学,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出现了所谓的“政党分肥制”,执政党一般会把官职分给党内同僚,C项正确;当时官员并非通过选举或考试产生,因此官员素质问题并非由于公民的政治素质较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选官制度尚不完善,当时内阁制和两党制日益成熟,议会君主制度已经比较完善,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文官集团的权力情况,不能得出文官集团垄断政府权力,排除D项。故选C项。26.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

31、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这反映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A. 确立了国家主权的概念B. 将宗教排除在国家治理之外C. 建立起了近代外交制度D. 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强调,所有罗马帝国选侯、邦君和各邦“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明确了国家主权、领土、平等和独立等原则,确立了国家主权的概念,A项正确;将宗教排除在国家治理之外与和约内容不符,排除B项;仅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具体规定,不能说明近代外交制度得以确立,排除C项;

32、奠定国际法基础的是1625年荷兰人格劳秀斯发表的战争与和平法,排除D项。故选A项。27. 有学者认为近代某国际体系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另一方面在该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该体系是( )A.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B. 维也纳体系C.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 雅尔塔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协商打败拿破仑的战后事宜)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维护和平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

33、。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国际社会还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同时,维也纳体系是欧洲专制君主们企图采用的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B项正确;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结束了长达30年的欧洲混战,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它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与材料内容不符

34、,排除A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因主要战胜国在巴黎和会(1919)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和在华盛顿会议(19211922)签订的系列条约标志这一体系的形成而得名。它是一战后对于世界格局的重新安排,是战胜国对战败国遗产的重新分赃,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重新奴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该体系的特点是:以美国和前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8.

3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在其所订立的盟约中规定了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权具有重要的意义;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 )A. 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已实现B. 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C. 集体安全机制的完全确立D. 国际安全机制的不断强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在其所订立的盟约中规定了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权具有重要的意义;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可知,一战后,规定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废弃战争权,1945年的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说明对于战争的爆

36、发的遏制,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国际安全机制不断强化,D项正确;国际关系民主化已实现,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在材料中说明的信息不足,排除B项;集体安全机制的完全确立,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29. 联合国宪章把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交给以五大国为核心的安全理事会。联合国宪章取消了国联的一致通过原则,把大国地位和大国一致的内容明文载入有关条款。由此可知,联合国( )A. 是具有强制性的国际政治组织B. 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政治工具C. 具有明显的帝国主义强权色彩。D. 处理国际事务更具可操作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联合国宪章取消了国联的一致通过原

37、则,把大国地位和大国一致的内容明文载入有关条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借鉴了国联的经验教训,采用大国一致的原则,更有利于其处理国际事务,D项正确;A项错在强制性,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联合国的原则,未体现美国用联合国来称霸世界,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联合国的运行原则,没有体现帝国主义强权色彩,排除C项。故选D项。30. 在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世界经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背景下,2018年G20领导人第13次峰会通过了G20领导人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宣言,为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凝聚共识。G20这次峰会( )A. 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B. 推动了国际法制化贸易体系的建立C. 加速

38、了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 旨在打击少数国家的经济霸权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在世界和地区范围内有着重要影响力的20个国家召开峰会,就公平与可持续发展达成共识,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A项正确;国际法制化贸易体系在1995年已建立,排除B项;仅强调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足以加速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排除C项;G20峰会的宗旨并非打击少数国家的经济霸权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31. 法律作为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个更替嬗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

39、,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律延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材料二 从法经到大清律例,中国封建法典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素有中华法系之称。中国古代“法自君出”,君主

40、始终掌握国家的最高立法权,皇帝的诏书往往成为法律。中国古代法律,强调遵行礼教,强调纲纪伦常,礼的许多内容被直接写进法律。 叶孝信中国法制史材料三:由于礼的侵入,法律思想的德化,法律制度的儒化,使道德高于一切,法律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在人们的意识中道德的标准高于一切,道德意识较强,法律意识是服从于道德意识的。另外,由于德礼为先,属主导,将法的作用限制到一个极小的范围即罚以内,人们对于法的认识仅在于是镇压、惩罚,这样一来,人们避犹不及,更谈不上运用和掌握。郑永流 萧伯符再议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如何看待治国过程中“礼法结合”这一特点?材料四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

41、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3)依据材料四,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原因。【答案】(1)特点:源远流长

42、;重视“例”的作用;吸收儒家思想。标志:唐律疏议。 (2)消极性:礼法结合,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模糊化,使判案有相当主观性及随意性;不利于人民法治意识的形成,法治意识淡薄。积极性:推动中华法系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弘扬了儒家传统道德伦理;以礼入法,以仁为本,慎用刑罚,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3)历程: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年代,向社会主义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世纪后,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原因:制定民法典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行依法治国战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解析】【小问1

43、详解】特点:根据“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干春秋时期”得出源远流长;根据“律为正文,例为附注”得出重视“例”的作用;根据“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得出吸收儒家思想。标志:根据所学可知,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小问2详解】消极性:根据“强调遵行礼教,强调纲纪伦常,礼的许多内容被直接写进法律”,分析得出礼法结合,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模糊化,使判案有相当主观性及随意性;根据“在人们的意识中道德的标准高于一切,道德意识较强,法律意识是服从于道德意识的”,得出不利于人民法治意识的形成,法治意识淡薄。积极性:根据“中国封建法典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素有中华法系之称”“法

44、律制度的儒化,使道德高于一切”,得出推动中华法系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弘扬了儒家传统道德伦理;根据“道德意识较强,法律意识是服从于道德意识的”,分析得出以礼入法,以仁为本,慎用刑罚,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小问3详解】历程:根据“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得出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根据“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得出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根据“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得出90年代,向社会主义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根据“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得出21

45、世纪后,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原因:根据“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得出制定民法典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所学,还可从实行依法治国战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需要等角度分析总结。32.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

46、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

47、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材料二 美国一向敌视中国共产党,即使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政府仍没有改变对华态度,拒绝承认新中国。面对美国错误的对华政策,中国共产党除了联合以苏联为代表的一切反帝力量奋起反击外,别无选择。总之,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在综合考虑了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后所做出的明智选择。(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作用。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

48、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下图)(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分析形成1972年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特点:以天朝上国自居,热衷于形式上的朝贡礼仪;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军事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历史影响: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外交屈辱局面;促进了近代中国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近代外交转型加速了西学东渐进程。 (2)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于孤立;有利于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为战后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的恢

49、复和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3) 因素: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国家统一,国家独立;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军事力量的发展;国家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得出以天朝上国自居,热衷于形式上的朝贡礼仪;根据“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得出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军事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历史影响:根据“没有能够指导晚

50、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得出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外交屈辱局面;根据“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得出促进了近代中国外交理念的转变;根据“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得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根据所学,还可从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近代外交转型加速了西学东渐进程等角度总结回答。【小问2详解】作用: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一边倒”外交政策,有利于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小问3详解】因素:根据所学,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等方面进行总结。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可从国家独立、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角度总结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