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新知识预习探索新知预习 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清朝君臣对英国闭目塞听,一无所知。2代表(1)林则徐活动: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2)魏源活动:编撰出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作用: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思想解放有启迪作用。思考讨论1海国图志书影海国图志序中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根据材料说明,作者著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提示:(1)学习西方科技,抵御列强侵略。(2)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
2、要启迪作用。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2代表:11曾国藩、李鸿章、12左宗棠。3主张:“13中学为体,14西学为用”“15师夷长技以自强”。4目的:挽救16封建统治。5实验:创办17近代企业,开设18新式学堂,迈出中国19近代化历程第一步。思考讨论2铁厂选址标准(1)漫画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该事件最终结局如何?(3)漫画揭示了导致该事件最终结局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洋务运动。(2)破产。(3)原因: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和洋务派自身认识的缺陷。三、维新变法思想1产生(1)背景:随着 20 洋务运动的展开和 21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
3、生。(2)代表:22王韬、23郑观应等。(3)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24工商业,与外国进行25商战。文化上:兴办26学校,学习西方27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28革新,实行29君主立宪制度。(4)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2发展(1)康有为著作:撰写30新学伪经考、31孔子改制考。特点:借助32经学,否定33君主专制统治,宣传变法。作用:有力抨击了封建 34 顽固势力,被称为“35 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2)梁启超著作:36变法通议。思想:宣传37伸民权、38设议院、变法图存。(3)严复:主张国家属于 39 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 40 公仆。3实践: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发
4、动41戊戌变法。4意义:起到42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一次43思想解放潮流。思考讨论3阅读下列人物图片:魏源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1)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的是谁?(2)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提示:(1)梁启超。(2)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2新课堂互动探究主题一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探究讨论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方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
5、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材料三 李鸿章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等。”请分析:(1)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出什么样的主张?(2)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是否有道理?说明理由。(3)材料三对比材料一,李鸿章思想有无变化?对李鸿章的行动进行评价。【答案】(1)李鸿章提出学习西方重在学“器”、学技,郑观应提出学习西方重在学习制度。(2)对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进行了
6、批评,郑观应的“此其体也”就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道理。因为当时先进发达的国家都运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中国必须追赶世界潮流。(3)没有变化。开始举办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要点归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核心、实质和评价1核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的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不能混为一谈。2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3评价:(1)积极性:“中
7、体西用”的思想继承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起到了承上启下和促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2)局限性:对这一思想中的“中学”与“西学”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加之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多年“欲富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19世纪末,它还与触及封建制度“体”“本”的更具现代意义的维新变法思想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抵触,最终被维新变法思想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它所起到的承上启下和推进中国近代化的
8、作用是不容抹杀的。我来试试1 鲁迅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固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答案】B主题二 康、梁的维新思想探究讨论材料一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材料二 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
9、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请分析:(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梁启超比魏源、洋务派的进步体现在哪里。为此,他是怎样实践他的主张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政治设想。(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态度,这说明了什么。
10、【答案】(1)进步体现:他认为除了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教育制度,更需要学习政治制度。实践:同康有为一起掀起维新变法运动。(2)提出建立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3)态度: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说明: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要点归纳要点1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1)特点将西学中有关政治的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为变法披上了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2)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
11、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现在文化上是康有为借助古代思想文化来表达自己的新思想。让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的阻力。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水平较低,特别是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康有为本人是一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家思想有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要点2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视野,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2)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3)戊戌变法运动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
12、思想和民族精神,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4)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政治运动的开展,政治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在原有体制下实行改革的道路行不通。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最后清朝覆亡,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我来试试2 康有为曾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下列对材料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康有为认识到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是技术落后B康有为主张政治变革,实现民族富强C康有为主张变法图强,建立民主共和制度D康有为仍然没有突破“中体西用”
13、思想【答案】B3新思维随堂自测基础巩固1右图是中国近代一部著名的思想文著。它()A编者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体现了中国草书的传统艺术特色C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口号D迈出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解析】据图片信息可知该书是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故D项正确;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为林则徐,故A项错误;图中文字体现的是中国篆书的传统艺术特色,故B项错误;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口号的是洋务派,魏源提出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C项错误。【答案】D2“(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
14、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但终究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这一时期,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并开始交融,使中国僵化的封建文化出现新景象。这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评述。“中体西用”思想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故选B项。A项与中西文化结合不符,C、D两项晚于B项。【答案】B3一位晚清官员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见右图)。下列表述内容与该图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A“遗其体而求其用”B“然欲自强必先理
15、财”C“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解读和获取图文材料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看出,清朝官员试图将“西方先进技术”直接嫁接在“封建专制制度”上,依据所学可知体现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4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所讲的“新观念”是指()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体西用”C“立宪代议”D“三民主义”【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信息“败给日本”“其后
16、十年之内”“现代化运动”可知应该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选C项。【答案】C5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在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走上了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走上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故选D项。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项。当
17、时中国的最主要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故B项错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发生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答案】D同步真题1(2015新课标全国卷)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解析】新学伪经考将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斥为伪经,其目的是摧毁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理论依据,为维新变法扫清障碍,因而遭到清政府的禁毁,C项符合题意。【答案】C2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
18、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中国人()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答案】D3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答案】B4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美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时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
19、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答案】A5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答案】A6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亲八旗以是教,艰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A四洲志 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资政新篇【答案】B8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