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课程标准说出辛亥革命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一、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1袁世凯专权(1)1913年,于上海火车站刺杀_。(2)向英、_、德、_、俄五国银行团进行“_”。2二次革命(1)背景:袁世凯武力镇压_。(2)过程:战事主要在_和_进行,革命党失败。(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1“洪宪帝制”(1)解除议会制对帝制的束缚1913年10月,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_、取消_。1914年,炮制出_,将责任内阁制改为_。炮制_,规定总统可_。(2)寻求帝国主义支持:1
2、915年,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_”。(3)大造帝制舆论组织复辟帝制的“_”和“_”。帝国主义的代言人大造舆论。(4)操纵国体投票:获得“全票拥护”_的结果。(5)建立帝制袁世凯下令将1916年改为“_”,准备元旦登基。“洪宪帝制”的出笼,标志着袁世凯_的逆流达到高潮。2护国运动(1)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孙中山发表_,号召人民起来维护_。(2)经过1915年底,蔡锷宣布_独立,组织“_”。_、_等省相继宣布独立。(3)结果: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_,最终忧惧而死。三、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1张勋复辟(1)原因:“_”,政局混乱。(2)经过:_借“调停”为名,拥_复辟。(3)
3、反复辟斗争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段祺瑞组织“_”进攻北京。(4)结果:段祺瑞重新执政,对内_,对外卖国。2护法运动(1)原因:段祺瑞拒绝恢复_和_。(2)经过孙中山举起“_”旗帜,在广州组织_。宣布段祺瑞为民国叛逆,举兵北伐。(3)结果:护法运动失败。(4)评价显示了孙中山坚持为_而斗争的决心和勇气。_并没有真正恢复起来,中国仍处于列强支持下的_局面。知识点1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11913年4月26日,英、法、俄、德、日五国银行团正式同北洋政府签订了善后借款合同(如右图)。“善后”说明袁世凯借款的主要目的是()A为其复辟帝制奠定物质基础B筹措镇压国民党和敌对者的经费C履行对清室的优待条件D解决就
4、职前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2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该党赢得国会选举,但未能组阁,直接原因是()A宋教仁遇刺身亡 B临时约法被废止C国民党被解散 D军阀割据混战3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说:“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全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上述材料反映出袁世凯复辟帝制导致其()A众叛亲离,陷于孤立 B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反对C被迫向革命党人屈服 D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4二次革命是反对袁世凯专权的斗争,将其称为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从哪一方面来说的()A领导力量 B革命任务C革命性质 D斗争方式知识点2护国
5、运动与护法运动5“府院之争”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黎元洪和段祺瑞的斗争B是否参加一战的斗争C美日对中国的争夺D段祺瑞重掌北京政权的斗争6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相同的结局是()A帝制复辟失败B中国重新统一C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D革命派掌握政权7张勋复辟引起了极大反响,下列关于反对张勋复辟的斗争,叙述不正确的是()A全国人民一致强烈反对B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C段祺瑞组织“讨逆军”,捍卫共和D斗争结果是张勋逃跑,溥仪退位8孙中山在护法运动失败后指出:“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武人之争雄”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军阀混战,社会动荡 B客观上加强了中央集权C人民痛苦,民不聊
6、生 D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加强题号12345678答案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盖责任内阁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议会负责任是也。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词材料二我现在不怕国民党用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袁世凯请回答:(1)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大的政治愿望是什么?(2)宋教仁主张的责任内阁能否把袁世凯“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3)袁世凯用什么手段解决了他害怕出现的情况?袁世凯下一步又干了什么?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段祺瑞的支持下拟定了共和的三策:运动亲贵,由内廷降旨,自行宣布共和。由各军队联名要求共和。用武力胁迫要求共和。段祺瑞
7、与皖系军阀材料二段祺瑞说:“项城(袁世凯)帝制自为之迹,已渐显露,我当年曾发采取共和之电。如今又拥项城登基,国人其谓我何?且恐二十四史中,亦再找不出此等人物!所以论公,我宁死亦不参与;论私,我从此只有退休,决不多发一言。”天津文史资料选材料三今日民智日开、民气日倡之世,而欲从一姓之威严驯服亿兆,尤为总理所万不能致。祺瑞罢斥以来,本不敢与闻国事只是既已久服务于民国,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分裂而不一援。 段祺瑞反对张勋复辟通电请回答:(1)材料一中段祺瑞联名要求共和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中“决不多发一言”又说明了什么?(2)材料三中段祺瑞被“罢斥”的原因是什么?“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的目的又是什么?(3
8、)根据以上材料,有人说段祺瑞是“三造共和的功臣”,对此你是否赞同?并阐述理由。【答案解析】知识清单一、1.(1)宋教仁(2)法日善后大借款2(1)革命党(2)江西南京二、1.(1)国民党国会中华民国约法总统制总统选举法连选连任(2)二十一条(3)筹安会请愿团(4)君主制(5)洪宪元年复辟帝制2.(1)讨袁宣言共和制度(2)云南护国军贵州广西(3)帝制三、1.(1)府院之争(2)张勋溥仪(3)讨逆军(4)独裁2.(1)国会临时约法(2)护法中华民国军政府(4)民主共和共和制军阀纷争对点训练1D“善后”,按照字面意思就是处理遗留问题。袁世凯就职后,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财政支持。袁世
9、凯向列强借款的目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以稳固其统治。2A本题的关键词是直接原因,根据历史知识可知,宋教仁案是其直接原因。3A“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说明袁世凯统治集团内部已四分五裂。“卖不了票了”说明社会各阶层都加入了反对袁世凯的行列,袁世凯已成为众矢之的。4B辛亥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确立共和制;二次革命的任务则是反对袁世凯重建专制政权,巩固共和制度,从革命任务上二者一脉相承。5CA项反映“府院之争”矛盾斗争的双方;B项为斗争的焦点;C项反映的是矛盾的本质;D项则是斗争的结局。6C护国运动及护法运动都没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7C
10、段祺瑞组织“讨逆军”是正确的,但捍卫共和就不符合历史史实了,他在此后不断破坏民主共和制度,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8B20世纪初的中国,由于军阀混战,中国实际上处于军阀割据的状态,因此,B项不正确。综合提升9(1)实行议会政治,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不能。因为袁世凯代表着北洋封建军阀的利益,掌握了政府的实权,中国的封建势力仍然强大。(3)派人刺杀了宋教仁。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公开复辟帝制。10(1)逼迫清帝退位,为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铺平道路。在袁世凯复辟帝制问题上,段“决不多发一言”,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逆历史潮流,不得人心,导致了众叛亲离。(2
11、)段祺瑞被“罢斥”是因为他和黎元洪在是否参加一战的问题上矛盾激化,被黎元洪免职。“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的实际目的是伺机东山再起,重新掌握大权。(3)不赞同。段祺瑞绝非真心拥护共和。材料一中的目的是逼迫清帝退位,为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铺平道路;材料二中对袁世凯复辟“决不多发一言”是因为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他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材料三中的目的是伺机东山再起,重新掌握大权。他重掌大权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就充分暴露了他以共和之名行专制之实的丑恶嘴脸。解析本题主要选择了辛亥革命前后在共和问题上与段祺瑞有关的三段材料。主要考查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
12、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要求透过历史表象看问题的本质。教材问题解答学思之窗1想一想,这样的投票能够真正代表民意吗?你对此有何感触?答案不能。因为“国民代表”投票是袁世凯进行复辟活动猖獗时,由他操纵进行的;在投票时又采用贿赂的手段,验票也是由袁世凯指使成立的参政院负责。感触:从头到尾都是骗局,民主、民意已成为一种摆设。2读了孙中山的这段话,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答案感触最深的是“南与北(军阀)如一丘之貉”。孙中山认为失败的原因是西南军阀的排挤。而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护法”没有多大号召力,缺少群众基础;二是孙中山没有自己的武装,而是借助西南军阀的实力;三是西南军阀勾结,排挤孙中山。本
13、课测评1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复辟帝制,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是怎样进行斗争的?答案(1)1913年发起了“二次革命”,但很快被袁世凯镇压。(2)19151916年,孙中山两次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并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蔡锷等策划了武力讨袁的护国运动。2张勋复辟失败之后,孙中山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护法”?答案张勋复辟帝制失败后,段祺瑞重新掌权,实行对内独裁,对外卖国的政策,继续破坏民主共和制度,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学习延伸1制表对比孙中山和袁世凯的出身、教育背景、主要经历和政治主张等方面。思考:一向提倡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西方列强,从逻辑上讲,在辛亥革命的紧要关头,应当更倾
14、向于支持孙中山还是袁世凯?他们最终支持了谁?为什么?答案图表略。孙中山。袁世凯。因为从二人的出身、教育背景、主要经历等方面看,孙中山代表中下层资产阶级和广大贫苦人民的利益;而袁世凯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更有利于维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因此,帝国主义积极扶植袁世凯为其代理人,作为统治中国、维护其在华利益的工具。2阅读材料,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你怎么理解孙中山晚年时说的这番话?答案孙中山这段话是关于如何正确对待(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和技术。对于民主政治不能完全照搬,应该结合国情去改造它、学习它。对西方的机器,有的可以直接仿效。现实生活中,我们学习新鲜事物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