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61KB ,
资源ID:687253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8725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宁夏银川六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宁夏银川六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银川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自武王以后,周共灭九十九国,降服六百五十二国。上述国数未必可信,但灭多数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使遵守周朝制度、向周王朝贡,则是事实。这表明西周初年A. 出现新旧并存的政治制度 B. 推行分封制是巩固统治的需要C. 沿袭商朝分封诸侯的传统 D. 实行的政治制度强调血缘关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灭多数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使遵守周朝制度

2、、向周王朝贡,则是事实”可知,材料强调周朝自武王之后分封诸侯,以巩固西周统治,故推行分封制是巩固统治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新旧制度之间的关系,无法推断出现新旧并存的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商朝的政治制度,无法推断出西周沿袭商朝分封诸侯的传统 ,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血缘关系,而是强调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巩固统治的需要,故D项错误。2.从战国时期商鞅管制粮食贸易的“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的政策,反映了A. 国家保护和发展国营商业 B. 官府放宽盐铁和粮食交易C.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战国与汉期经济政策一致【答案】A【解析】材料“使商无得

3、籴,农无得粜”体现了国家控制粮食贸易,“盐铁官营”体现了国家对盐铁的专卖,均输平准政策是为解决贡物运输和物价管理而提出的,都体现了国家保护和发展国营商业。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战国与汉朝在经济政策上有很多不同之处,D排除。3.礼记曲礼中记载:“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此言论旨在强调A. 仁德观念具有深入人心的道德渗透力B. 教育训导和百官立威是形成礼的条件C. 人人都应遵守符合身份和地位的规范D. 政治强制是实现礼乐规范的有力保障【答

4、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礼在社会教化、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等方面的作用,旨在强调“礼”是人人都要遵守的,故选B;A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并未说明礼是如何形成的,排除C;“政治强制”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4.记述出处“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僮”史记平准书“身与同居大功以上亲执工商,家传其业不得仕”唐律疏议诈伪“鬻卤盐三斤者仍坐死”,“私有茶一两笞四十,四十两徒二年”南宋庆元条法事类据此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是A. 严禁私人占有土地是抑商政策的发端B. 允许商人入仕是商业繁荣的主要表现C. 农民在农耕时代文化价值观念中最为尊贵D. 古代统治者固守重农

5、抑商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重农抑商始于商鞅变法,且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制,排除A;由材料“家传其业不得仕”可知,唐代禁止商人入仕,排除B;材料“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 “家传其业不得仕” 、“鬻卤盐三斤者仍坐死”和“私有茶一两笞四十”,均体现了对商人的限制,故选D;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5.有学者指出,中国选择皇位继承人的主要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从而常常把不能胜任君主这一“至圣至明”角色的幼童、白痴和昏庸无能之徒推上皇位。这段话揭示了A. 君主政体的缺陷 B. 宗法制度的桎梏C. 皇位世袭制的弊端 D. 中央集权制的危害【答案】C【解

6、析】【详解】君主政体主要包括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两种政体,可见君主政体也可是民主政治,可以避免“白痴和昏庸无能之徒推上皇位”,故排除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是宗法制核心的写照,但宗法制随着井田制的瓦解而崩溃,排除B;皇帝制的特点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和皇帝独尊,所以难免将“白痴和昏庸无能之徒推上皇位”,故选C;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在封建社会一般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不利于社会进步,排除D。6.宋辽金元史新编中说道:“这一时代(宋代)里中国人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雅与俗的口味

7、。”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国家主要统治思想的转变 B. 士大夫阶层追求大雅意境C. 宋代的审美观发生了变革 D. 理学和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强调宋代雅俗兼备、理想与现实并存的审美情趣,这与宋代理学将求以理统治情、追求高尚的品德、以积极上进的思想修养好人生态度看待问题相关;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世俗文化大放异彩,这些都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现实与理想的看法,利于造就大雅大俗的审美观,故选D;宋代国家主要统治思想仍是儒家思想,排除A;B是对材料现象的描述,而非原因,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宋代审美观发生变革的信息,而是强调理学和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宋代的审美

8、观念,排除C。7.明成化年间,湖广按察司佥事尚褫说:“凡钱粮军储等项,洪武、宣德间,应本色者征本色,应折色者征钱钞。顷来凡遇征输,动辄折收银两。然乡里小民,何由得银?不免临时展转易换,以免逋责。”材料反映了明代A. 多数人反对赋役征银制度 B. 农村赋役征银加重了百姓负担C. 商品经济不发达,农民常以物易物 D. 官银量少给民众带来不便【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明代湖广按察司佥事尚褫关于农民以其所有换其所无的赋役征银制度的论述,材料“顷来凡遇征输,动辄折收银两。然乡里小民,何由得银?”,体现了赋役征银制度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故选B;A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明代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已经发展

9、到较高水平,排除C。8.某思想家曾作诗中秋:“吾心自有光明,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由此推知,该思想家主张A. 天人感应限制君权 B. 格物致志在于明道德C. 反省内心恢复良知 D. 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答案】C【解析】陆王心学提出和发展了“心学”的理论,而作为陆王心学代表的王阳明更是结合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观点提出了“心外无物”的观点。故选C。A是董仲舒的思想,排除;B是朱熹的思想,排除B;D是李贽的思想,排除D。9.清初,台湾迎来了两次重要的移民高潮,一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万明朝的遗民移民到那里垦殖,使台湾基本进入农耕社会。第二次是台湾被清朝收复后,

10、“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使台湾有了更大发展。这两次移民高潮A.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 B. 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C. 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 D. 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以台湾为根据地进行反清斗争,A错误。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闭关锁国属于对外政策,D错误。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了荷兰殖民者势力,但台湾被清朝收复不涉及西方殖民势力问题,C错误。两次收复,都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一部分,都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B正确。10.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林则徐认为“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

11、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这一认识A. 是“闭关锁国”政策引起的 B. 说明地主阶级排斥外来文明C. 反映夷兵作战能力的缺陷 D. 说明林则徐关注世界形势【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反映林则徐对“夷兵”的认知的肤浅,这与清朝统治者厉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人闭目塞听有关,故选A;B与材料无关,排除;“夷兵作战能力的缺陷”不符合鸦片战争的实际情况,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林则徐对“夷兵”的认知不足,排除D。11.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梁启超感叹道:“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

12、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A. 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 B. 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C. 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 D.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民众的民族意识觉醒,故C正确;A项是190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题干材料不涉及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故D项错误。12.某学者说:“华夏文明的实力已经消残殆尽没有承担起继承并发扬光大

13、历史文明的责任,甚至对悠悠历史文明予以了不可原谅的打击和破坏,是出现文明断层的根本原因。”这说明A. 要着重研究中华文明辉煌的过去 B. 应该从传承的角度对待历史文明C. 史学只需注重与今天相关的历史 D. 要以探索的精神去理解中华文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没有承担起继承并发扬光大历史文明的责任,甚至对悠悠历史文明予以了不可原谅的打击和破坏”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强调的是我们应该注重传承历史文明,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要着重研究中华文明辉煌的过去,而是应该从传承的角度对待历史文明,A错误;史学研究也需要注重过去的历史,故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探索精神的信息,无法推断出要以探索的

14、精神去理解中华文明,D错误。13.19世纪末,康有为在其论著中提出,“人道进化各有定位。盖自据乱世进而为升平,升平进而为太平,进化有渐,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虽默想太平,世犹未升,乱犹未拔,不能不盈科乃进,循序而行。”这实际上阐明了A. 维新变法方向只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 B. 封建思想正统地位受到猛烈冲击C. 维新变法迈出近代化历程第一步 D. 革命“突变”是现实社会的必然选择【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康有为认为进化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历史进化是有阶段性的,进化的过程有一定规律,并遵循一定的秩序。他认为当前是据乱之世,因此当前维新变法的方向只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故选A;康有为托

15、古改制,主张变革,后来的新文化运动使封建正统思想地位受到猛烈冲击,排除B;迈出近代化历程第一步的是洋务运动,排除C;由“进化有渐”“循序而行”可知,康有为反对革命“突变”,排除D。14.下表是陈独秀和李大钊的部分思想主张。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思想主张出处“中国欲求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君与民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李大钊民彝与政治A. 都反对封建 B. 都倡导政治革命 C. 都否定儒家思想 D. 都提倡民主政治【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

16、国民政治”“专制活则自由亡”可知,陈独秀和李大钊都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民主政治,故C项正确。“反对封建迷信”“否定儒家思想”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排除A、D两项;材料中未涉及“政治革命”,故B项错误。15.蒋介石曾在某战区作战计划中指出:“该战区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为作战指导之基本原则。”该战役的历史作用是A.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 B. 奠定了持久抗战基础C. 扭转了抗战初期局势 D. 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可知,该战役是淞沪会战;由材料“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

17、包围行动之敌”,结合所学,可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故选A;淞沪会战时国民政府“以时间换空间”的持久抗战意图不明显,业余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淞沪会战后中国军队仍处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排除C;D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意义,排除。16.和谈既已破裂,任务终了,别人不回去可以,作为首席代表的张治中坚持回南京复命。周恩来得到消息后当即赴六国饭店和张治中谈话。此史实发生的背景是A.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呼声高涨 B.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C. 国民党撕毁了政治协商会议决议 D. 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发生扭转【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和谈既已破裂,首席代表的

18、张治中坚持回南京复命。周恩来得到消息后当即赴六国饭店和张治中谈话”反映的的是1949年初,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败局已定。李宗仁为拖延战事,派张治中往北平同中共代表谈判,故选D。.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抗日战争期间的人民的愿望,排除A;B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排除B;1946年,国民党内战工作充分,悍然反动内战,撕毁了撕毁了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排除C。17.21世纪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形式主要包括:转包、转让、租赁、互换、入股合作五种,租赁这种保留承包权而将使用权有偿转移给第三方的形式的流转约占总流转的70%,同时转包在现存的农村土地流转中也比较重要。这一

19、现象A. 体现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 B. 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 说明农村放弃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D. 说明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化【答案】D【解析】【详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之后,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材料中21世纪以来中国许多地方农民新型经营方式的出现,指的就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化,故选D;土地流转没有改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排除C;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而材料的改革反映了农业经济的商业化和市场化特点,排除B; 我国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农村改革不是农村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排除A。18.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新

20、年贺词中说:“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以下对改革开放以来“40年”历程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A. 废除土地私有以实行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B.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标志着沿海开放地带形成D. 国家给海南等第一批经济特区较大经济管理权限【答案】B【解析】【详解】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农业改造的完成,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废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于20世纪70年代,排除 A;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面临严重困境,改革进入关键时期。1992年十四大才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

21、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B;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后,又开辟了长江三角洲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故C表述不准确,排除;第一批经济特区不包括海南,排行D。19.在雅典,法院审判官都是普通公民,多数人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加之当时法律很不完善,许多案例并无现成的法律条文可资援引,只能依靠个人的判断,难免夹杂个人的恩怨和偏见。这主要揭示了A. 城邦民主陷入危机 B. 奴隶主专制的阶级性C. 司法过程的随意性 D. 城邦政治的落后性【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反映雅典司法过程因大多数审判官法律知识的缺乏及当时法律的不

22、完善,使得审判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故选C;材料没有反映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排除B;材料只是涉及司法,而且雅典城邦政治具有一定的民主性,排除AD。20.有西方学者以演说术为切入点,探讨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持久稳定的原因,在于民众与精英之间存在持续不断的对话,正是这种对话使得雅典民众相信集体智慧比个人伟大。这一观点反映了该西方学者A. 赞美雅典居民集体统治的权力B. 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持久稳定的根源C. 肯定雅典民众的民主政治权利D. 认识到雅典演说术利于稳定封建政体【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持久稳定的原因,在于民众与精英之间存在持续不断的对话”,可见材料是在肯定雅典民众的民主政

23、治权利,故选C;在雅典,公民要比居民范围狭小很多,排除A;雅典民主政治持久稳定的根源是奴隶制商品经济的繁荣,排除B;古希腊处于奴隶社会而非封建社会,排除D。21.康德曾经指出,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可是我却听到从四面八方都发出这样的叫喊:不许争辩!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康德旨在说明A. 现实社会对自由的限制 B. 社会发展决定思想文化C. 启蒙运动脱离社会实际 D. 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可见康德认为自由是启蒙运动的核心。而材料“四面八方都发

24、出这样的叫喊:不许争辩!”说明现实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故选A;启蒙运动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排除C;社会发展决定思想文化与材料主旨关系不大,排除B;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2.2018年1月20日,特朗普政府因面临无钱可用状态而启动“关门”程序。“无钱可用”的原因是国会两党恶斗导致政府预算法案搁浅。由此可知,特朗普政府关门的制度根源是A. 总统无权任命政府高官 B. 三权分立原则的确立C. 州政府制订本州法律 D. 总统需要对国会负责【答案】B【解析】【详解】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有权任命政府高官,排除A;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制衡原则,由于国会没有批准政府预算法案,政府“无钱可

25、用”而启动“关门”程序,体现了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衡,故选B;C与材料无关,排除;总统受国会的制衡,总统向宪法和选民负责,排除D。23.斯大林时期,苏联农民以仅有的3%5%的私有土地生产出苏联25%30%的农产品,而同期美国的农场则是以苏联集体农庄50%的土地和10%的劳动力生产出相当于苏联130%的农产品,但苏联依然坚定不移地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集体农庄是苏联配合工业化的农业政策B. 集体农庄有利于维护工人与农民的关系C. 土地公有制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 集体农庄制度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答案】A【解析】【详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国家通过种种办法从农民手中拿走粮食,

26、同时粮食收购的价格又远远低于成本,征购数量逐年提高,它是以牺牲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来发展工业,故选A;苏联农业集体化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引发一系列矛盾,故排除BD;苏联农业集体化,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排除C。24.杜鲁门在其回忆录中说:“我相信目前全世界已经认识到,如果没有马歇尔计划,西欧是很难避免共产主义专制统治的。”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A. 推动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和实现 B. 公开地叫嚣 “遏制共产主义”C. 提出缘于经互会的成立 D. 使美国在两极格局中占据主动【答案】D【解析】【详解】马歇尔计划出台晚于杜鲁门主义,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应

27、用,排除A;杜鲁门主义公叫嚣 “遏制共产主义”,排除B;经互会的成立于1949年,晚于马歇尔计划出台的1947年,排除C;由材料“如果没有马歇尔计划西欧是很难避免共产主义专制统治的”,可见马歇尔计划利用经济手段稳定了西欧,遏制了共产主义,从而使美国在两极格局中占据主动,故选D。25.有专家认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美国领导下的单极格局,这是美国一直凭借其“超强”的地位而谋求的;二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希望的多极化格局。对其最准确的解读是A. 世界格局朝“一超独霸”发展 B.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政治多极化C. 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 D. 政治多极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答案】C

28、【解析】【详解】美国试图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不符合多数国家的意愿,排除A;材料没有揭示政治多极化的根源问题,排除B;由材料“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希望的多极化格局”,说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故选C;材料只是提到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方向,没有涉及趋势问题,排除D。第卷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0分。第26题第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8题第30题为选考题,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有多个,比如徐闻(今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

29、浦)、广州、泉州、宁波等,但史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则是徐闻。汉武帝曾派人招募海员从徐闻、合浦港出海,经过日南(今越南)沿海岸线西行,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不程国(今斯里兰卡),随船带去的主要有丝绸和黄金等物。这些丝绸再通过印度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 摘编自早期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 到了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西班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绕过南美洲自东而西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最终都与早已存在于亚洲海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从而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 摘编自龚缨晏全球史视野下的海

30、上丝绸之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异同,并说明不同之处的成因。【答案】(1)特点:官府主管和组织人员前往;始发港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航程已远达南亚,物品远销歐洲;伴随看经济、文化交流。影响:提升了汉朝的海外影响力;加虽了中国与南亚地区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汉代对外交往的渠道。(2)同:都是以海上交往为主;所到之处涉及亚洲;存在商业方面的交流。异:涉及的苑围,西汉海上丝绸之路范围局限于亚洲,新航路涉及全球;方式上,西汉海上丝绸之路伴随的是和平交流,新航路开辟则和殖民扩张相结合。(其他

31、角度言之成理亦可)成因:对外交往的目的不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政府的对外政策不同。【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要紧扣材料一从官府作用、航程范围等角度来概括;第二小问可从对汉代的影响力、对中外交流渠道和程度的影响来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可从对外交流途径、涉及地区和领域等方面来分析相同点;不同点从涉及范围、交流方式等方面来说明;第二小问可结合中西方对外交往的目的、经济发展的程度、政府的对外政策等来说明。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近代中国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大致经历了四次民族意识觉醒的过程,每一次觉醒都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时间节点,并由最开始的民族意识萌发逐级深化,这成

32、为了近代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不竭动力,为中华民族实现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一系列战败到抗战全面胜利的浴火重生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郭金鑫浅论近代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何以浴火重生依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1 论题:鸦片战争后国人民族意识萌发。阐释:古代中国只有“天下”概念而没有世界概念。在“天下”慨念体系中,其他因家非藩属即蛮夷, 中国处于无可取代的中心地位,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入侵和西方文明的传播从根本上动摇了这种“自我中心”观念,国人开始被迫“向外看”并逐步意识到了“世界”的存在和民族危亡的境地。列强通过发

33、动两次鸦片战争,割占领土,索取赔款,攫取利益。这刺激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促使了民族危机意识的产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民族意识仅限于部分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社会精英,大部分普通国民对此并没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示例 2 论题: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民族意识初步觉醒。阐释:甲午战争和 马关条约 的签订,使中国遭受了空前的民族灾难。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甲午战争之前,只有少数先进分子开始有所觉察。甲午战败、马关之辱以及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使中国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亡国灭种的危机感。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向日本学习,进行变法,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动革命运动,

34、以期改革政治制度,挽救民族危亡。示例 3 论题:五四运动时期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阐释: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民进一步认识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篷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期间中民族竞识空前觉醒。示例 4 沦题: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意识空前高涨。阐释:20 世纪30年代,日本相继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亡国灭种的绝境之中,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实现第二次合作,同事得到国内其他爱国党派的全力支持。国共两党合作满足了全

35、国人民共御外辱的心理要求,是国人民族意识觉醒背景下的必然结果。强敌的入侵促使中华民族真正凝聚成为一个战斗的整体,国人的民族意识于此时展现出巨大且具有决定性的力量。【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认真解读材料,围绕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提炼出一个观点。首先,结合材料明确“四次民族意识觉醒”的内涵。然后,结合其中一次民族觉醒自拟论题。最后,结合论题对应的阶段背景及典型事例来分析。2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元朝的赋税,“大抵,江淮之北赋役求诸户口,其南则取诸土田”。北方征收的税粮分为地税和丁税两种。地税是白地每亩三升,水地每亩五升。以后一律改为每亩输三升。丁税每丁二

36、石。各色户计分别按照不同的规定输纳丁税、地税之中的一种。官吏、商贾纳丁税;工匠、僧、道、儒户等验地交地税;军户、站户占田四顷以内者免税,逾此数者纳地税。一般民户大多数交纳丁税。灭南宋后,“民田之税二十而取一,仍宋之额也。商税之征三十而取一”。在南方,基本承袭南宋旧制,继续征收夏、秋两税。两税之中,以秋税为主,所征为粮食,也有一部分折钞征收。盐由国家垄断,盐商向政府纳课换取盐引,到盐场支盐,再运到规定的地区贩卖。除北方的地税、丁税和南方的秋、夏二税外,盐课收入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财赋来源之一。 摘编自元朝的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元朝赋税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2)依据材

37、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赋税制度的影响。【答案】(1)特点:实行南北两种不同的赋税制:对军户、匠户、站户实行优待,有一定限度的免税权:注重盐税征收,工商业税率较低。原因:元代疆域辽阔,南北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统治者对各族、各地人民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元代统治者重视商业的发展(2)影响: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保证了国家税收来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剧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北方征收的税粮分为地税和丁税两种”“在南方,基本承袭南宋旧制,继续征收夏、秋两税”,可见实行南北两种不同的赋税制;由材料“工匠、僧、道、儒户等验地交地税;军户、站户占田四

38、顷以内者免税,逾此数者纳地税。”说明对军户、匠户、站户实行优待,有一定限度的免税权;由材料“商税之征三十而取一盐课收入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财赋来源之一”说明注重盐税征收,工商业税率较低。第二小问,从元代疆域统治者的民族政策和重视商业发展的角度分析。(2)本题可以从维护统治、增加税收及引发的社会问题来分析,要一分为二,积极方面是政治上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经济上保证了国家税收来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是,分而治之的政策容易将一般问题上升到民族矛盾的高度,从而引发了农民起义。29.(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50年6月25日,在中国东邻朝鲜半岛上发生了一场

39、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给半岛的南北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西方的习惯观念认为,在战争中打败大国军队的国家才具备公认大国的条件。就这个意义说,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大国地位和中华民族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之战。中国在这场战争爆发四个月后“以志愿军名义”派兵参战,确是迫不得已,不过最终还是达到了维护我国安全和履行国际义务的双重目标。斯大林等人在朝鲜战争前的决策虽有重大错误,毛泽东在战时的决策还是高明的。朝鲜战争是以平局结束的,抗美援朝战争却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近些年来国内出现一些否定抗美援朝的论调(不论是出于无知或是别有用心)

40、,都是十分荒谬的。 朝鲜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一盘没有下完的棋(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美援朝的认识。【答案】(1)造成朝鲜半岛南北经济的巨大损失和朝鲜的分裂:扩大了美苏冷战范围:加剧了东亚局势的紧张。(2)认识:抗美援朝是当时中国政府迫不得已而做岀的决策:巩固了新生的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美国的霸杈主义政策:抗美援朝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解析】(1)结合材料“给半岛的南北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分析,可以答为:造成朝鲜半岛南北经济的巨大损失和朝鲜的分裂;扩大了美苏冷战

41、范围;加剧了东亚局势的紧张。(2)结合材料“派兵参战,确是迫不得已,不过最终还是达到了维护我国安全和履行国际义务的双重目标”及所学知识,从抗美援朝的背景、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打击等方面来分析。30.(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1947年他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赴美学习。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

42、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的设计方案。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最后制成了氢弹并试验成功。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摘编自邓稼先的光辉一生(1)根据材料,概括邓稼先取得的突出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邓稼先。【答案】(1)贡献:研究核武器理论和发射核武器主要技术,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试验成功立下了卓越功勋。时代背景:建国初期我国处于经济困

43、难时期:美、苏等国垄断核武器和间技术,严重威胁我国国防安全。(2)评价:他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他积极参加抗口斗争和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体现了爱国主文精神;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国献身于核武器研究事业,体现了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舍己为国的爱国情怀。【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信息“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投入对氢弹的研究”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经济状况及国际状况来分析。(2)结合其个人经历,从对科技方面贡献及爱国精神方面分析,可以答为:他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他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和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国献身于核武器研究事业,体现了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舍己为国的爱国情怀。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