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年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检测: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8684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检测: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年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检测: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年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检测: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年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检测: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人民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年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检测: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人民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4年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检测: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人民版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4年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检测: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人民版必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4年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检测: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人民版必修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4年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检测: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人民版必修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此“隆中三策”被提炼为党的理论的会议是()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材料“停止批邓”、“冤案一理”等信息可知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2(2013河北省重点中学联考)有经济学者认为:“三十年前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政治改革的一部分。”对材料中“政治改革”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扩大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B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C是

2、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演变的表现D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废除了公社体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凸显了政府在农村经济管理政策的转变,故选C项。A、D两项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关系。B项属于纯经济范畴。答案:C3某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农村的新变化”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A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中国举办博鳌论坛 D2010年上海世博会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将四个选项与题干栏目进行对比,B、C、D三项可归为“开

3、放格局形成”栏目,A项内容可以单列。答案:A4(2013广东六校联考)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A保护了农民利益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改变了经营方式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解析:人民公社运动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三者都改变了经营方式。答案:C5(2013江西诊断考)下表是19531980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对该增长率变化分析正确的是()时间19531957195819621963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年均增长率4.5%4.3%11.1%3.9%4.0%

4、5.1%A.两次下降都受国家政策影响最大B最低值出现缘于计划经济的弊端C最高值出现得益于分配制度改革D增长率高低与农业总产值成正比解析:两次下降分别是在19581962年、19661970年,分别是“大跃进”时期及“文革”时期,故选A项。答案:A6(2013东北师大附中月考)20世纪5070年代,人们衣着朴素,食物比较单一,家具陈设简单,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服装的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百姓的餐桌也日益丰富起来。以上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A社会生活的变化与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B中国人越来越追求物质享受C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外来因素影

5、响明显D中国人的生活品味不断提高 解析:抓住题干关键词“根本上”,B、C、D三项都是表面现象,故排除。答案:A7下图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图表材料分析能力。通过两幅图中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对比,可判断正确。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还在继续深化和扩大,排除含的选项,故选B项。答案:B8(2014广东百校联考)从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共实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

6、了11.1%。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共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2%。利改税初步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A所有制改革的尝试B分配关系的调整C企业经营权的独立D农村改革的支撑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1983年国营企业留利比1982年增长,这说明国家对企业在利润分配上有所调整,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所有制改革,故A项错误;企业经营权的独立是在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之后,故C项错误;农村改革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是支撑,故D项错误。答案:B9“中国加入世贸,就好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 000亿美

7、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就好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片面夸大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消极影响,而没有看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影响。答案:C10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理解

8、能力。从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和国有企业主动“找米下锅”可以判断企业自主权扩大,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故选 C项。 答案:C11(2014惠州第二次调研)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喜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甚至有的认为改革开放是对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照搬照抄。关于以上两者论述错误的是()A改革前都面临经济困难、社会动荡B都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C都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斯大林模式推动的原因,故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故选D项。A项是两者实施的共同背景;B项是两者共有的特点;C项是两者改革内容的

9、共同点。答案:D12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解析:抓住“1992年”这一关键信息,华而诚的讲述是指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答案:B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参加

10、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汪东兴出席了会议。各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农业合作化以后,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农业生产力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这种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对农业的巨大投入,致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都比较缓慢。1978年,还有一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材料三邓小平指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

11、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农村在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管理机构等三方面的变化。(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12、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什么?(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实质和根本目的。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学生要能从宏观的国内外背景和微观的具体措施去把握相关的知识点。还应该把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答案:(1)政治背景:“文革”结束。经济背景:经济徘徊不前,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改善。文化背景: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2)经营方式:从集体经营到分户经营。分配方式:从平均主义到按劳分配。管理机构:从人民公社到乡、镇政府,从生产大队到村民委员

13、会。(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积极作用:通过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4)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63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二五”规划,富民强国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二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

14、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十二五”(20112015):包容性增长幸福、转型问题:(1)“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2)“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对外开放取得了哪些新进展?(3)“九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又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答案:(1)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新进展:开放沿海14个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3)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w.w.w.k.s.5.u.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