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第7讲 东亚日本 中亚考点导航学习目标1.东亚的位置、范围、东西地理特征的差异。2.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工业、农业、经济发展特征及文化特色。3.中亚的位置、范围、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指出东亚、中亚的范围、主要的国家、地形区、主要的河流与湖泊。2.熟知东亚和中亚的气候分布特点,会分析东亚和中亚气候的成因及区域差异。3.能够结合区域地图分析日本、中亚地理环境特点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东亚日本1东亚(1)位置:位于_东部,_西侧。(2)范围:在图中填出除我国外的代表的国家。(3)沿海和内陆的差异亚洲太平洋沿海内陆范围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朝鲜、韩国、日本
2、中国西北和青藏地区、蒙古地形以_、丘陵为主,日本多山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气候_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_气候、高原气候经济工农业发达,人口、城市众多以_为主,经济欠发达平原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畜牧业2日本(1)位置: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25E150E,25N45N之间。海陆位置:在图中填出A、B所代表的水域,以G_海峡为界与韩国为邻。(2)范围:由C_、D_、E_、F_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朝鲜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3)自然地理特征海陆轮廓:海岸线_,多优良海港,有利于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业的发展。地形:以_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气候:海洋性强,北部为_气候,南部为_气候。资源:矿
3、产资源贫乏,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曲折山地和丘陵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4)人文地理特征工业:集中分布于_。主要工业区有a_工业区,b名古屋工业区,c_工业区,d_工业区,e北九州工业区。农业:农作物以_为主,科技水平高;渔业发达。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京滨阪神濑户内海水稻1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1)成因:东亚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东亚季风区。冬季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形成强大的冷高压,太平洋上形成低压,于是寒冷气流从西伯利亚蒙古吹向太平洋,形成西北季风。受此影响下,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夏季亚
4、洲内陆形成热低压,太平洋上气温升高较慢,形成高压,暖湿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即夏季风。此时东亚近海地区降水丰沛,到西北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2日本的工业分布及变化(1)太平洋沿岸工业带的形成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与以下因素有关:地形:日本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仅分布在沿海地区。资源:日本本土矿产资源短缺,为了发展经济需从国外进口矿产资源。经济:日本的对外贸易在经济中的比重较大,这和其国内消费有限,产品依赖出口有关。结合上面的因素,日本将工业布局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可大大节省运输费用,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2)工业分布变化的特点工业向南、北分散。
5、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原有工业带已经发展到饱和状态,供水、用地紧张,而工业化落后地区却由于劳动力丰富、地价便宜、自然环境好,对于新工业建设反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日本工业布局出现了工业分散的倾向。例如,九州岛已成为日本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被称为“硅岛”,就是这种倾向的反映。产业向国外转移。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调整产业结构的设想,从劳动、资源密集型逐步转为知识、技术密集型。进入80年代,加快了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逐渐向东亚其他国家和东南亚国家转移。例1 下图是东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地纬度大致相同。读图,
6、回答(1)(2)题。(1)下列气候特征中,三地差异最明显的是()A气温年较差 B降水量的季节变化C夏季风的风向D高温期与多雨期的时间(2)日本1月0等温线与北纬38纬线基本吻合,而中国东部地区1月0等温线与北纬33纬线基本吻合,说明()A日本地形以山地为主,中国东部以平原为主B日本1月南北温差小,中国东部1月南北温差大C日本受冬季风影响小,中国东部受冬季风影响大D日本1月晴朗天气多,中国1月日照时间短解析:第(1)题,甲、乙、丙纬度大致相同,甲地气候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乙地大陆性较弱,气温年较差较小,丙地是具有海洋性的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最小,三地的气温年较差差异明显,A正确。三地都是季风
7、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差异不大,B错误。都位于东亚地区,夏季风的风向相同,C错误。高温期与多雨期时间相同,D错误。第(2)题,冬季等温线与纬线走向一致,与地形无关,A错误。两国冬季的南北温差大小,与0等温线的分布纬度无关,B错误。日本距冬季风源地远,受冬季风影响小,0等温线分布纬度高;中国东部距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冬季风影响大,0等温线分布纬度较低,C正确。日本冬季降水比中国多,晴朗天气少,日照时间短,D错误。答案:(1)A(2)C读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及富山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富山市的气候类型为()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2关于富山
8、市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降水丰富,处于冬季风迎风坡B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常年受西风影响C夏季降水较少,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D降水总量丰富,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解析:第1题,日本是海洋性的季风气候,由气候类型图可看出,富山受海洋影响,年降水分配较均匀;气温年较差较小,最低气温大于0,是海洋性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第2题,富山市冬季降水多于夏季,主要位于日本岛的西侧,冬季西北风从大陆吹来时经过日本海,携带了大量水汽,在岛屿的西侧形成地形雨,富山市处于冬季风迎风坡。答案:1.D 2.A(2017应城一中模拟)日本鸟取沙丘能实现人们领略沙漠风情的愿望。鸟取沙丘东西长约16千米,南北宽约
9、2.4千米。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该“沙漠”下了很大的力气。据此完成3、4题。3导致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A东北信风B盛行西风C夏季风D冬季风4当地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最有可能是指()A从外地运沙B持续除草C修筑防浪堤D植树种草解析:第3题,日本地处中纬度地区,不受东北信风影响;该国以季风气候为主,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基本不受盛行西风控制;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中部高、两侧低,鸟取沙丘位于山地的北侧,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不是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日本冬季盛行西北风,可以将海边沙滩的沙粒吹向鸟取形成沙丘。第4题,根据日本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结合鸟
10、取沙丘所处位置可知,鸟取沙丘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保护该“沙漠”必须持续除草,人们才能领略沙漠风情。答案:3.D 4.B1中亚自然地理概况中亚地区(1)地理位置:大体位于35N55N,属于北温带;地处_中部。(2)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3)河流与湖泊:内流河主要有A_、B_,外流河主要有C_河;湖泊主要有D里海、E_、F_,均为内流湖。亚欧大陆阿姆河锡尔河额尔齐斯咸海巴尔喀什湖2中亚人文地理概况(1)主要国家:除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_外,还有土库曼斯坦、_、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2)农作物分布: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平原,如小麦主要分布在_北部,棉花主要分布
11、在图兰平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这里是世界第三大产棉地,乌兹别克斯坦有“_”之称。(3)矿产分布:石油主要分布在_沿岸,煤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北部、吉尔吉斯斯坦,铁、铜主要分布在_中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白金之国里海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4)亚欧大陆桥:东起B_,西至A_。连云港鹿特丹东西部意义加强了我国_的联系加强了我国同_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友好往来中亚1中亚干旱气候特征的成因(1)位置因素:中亚深居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内部,海洋上的水汽难以到达。所以中亚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常年干燥,使当地呈现出一片干旱、半干旱的环境。(2)地形因素:中亚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平坦开阔。
12、这种地形特征有利于地面吸热、辐射,并导致蒸发量增大,所以地形助长了旱情。(3)周边气候环境:中亚深居内陆,处在北有温带草原气候,南有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的环抱中,正南还靠近亚热带草原气候和沙漠气候,所以周边气候环境对中亚调温调湿不利,加剧了干旱性。(4)中亚的植被:中亚的植被特点是林木稀少,以温带草原、荒漠为主,所以中亚植被涵养水源、调温调湿的功能十分微弱。(5)中亚的水资源:干旱气候条件下,旱情的缓解全靠地面水资源。而中亚地区水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现有水资源日趋减少,常年闹“水荒”。若没有相应的措施,中亚的旱情会越来越严重。2中亚的油气资源及其对我国的影响(1)中亚油气资源的现状中亚蕴藏着丰富
13、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据能源专家估计,即使不把里海石油计算在内,中亚也是仅次于中东和西伯利亚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储积区。中亚大部分的油气资源蕴藏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和临近里海水域。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能源需求不大,因而出口潜力巨大。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的90%、土库曼斯坦油气生产的90%供出口。(2)与中亚能源合作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丰富并且出口潜力巨大,获取这一地区的油气资源可以增加我国能源安全的系数,保证能源供给来源的地缘多样化,降低运输成本,获得稳定而丰富的能源供给,也能加强与中亚地区的经济联系。因此,加强与
14、中亚的能源合作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例2 下图中的巴尔喀什湖,以湖水东部咸西部淡著称于世。读图回答(1)(2)题。(1)不属于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起的作用的是()A东部农业发展的重要灌溉水源B缩小周边地区的气温变化C阻碍沙漠扩展的重要屏障D提供较为丰富的鱼类产品(2)甲河入湖口的三角洲比乙河入湖口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A甲河下游地势平坦B乙河沿途植被覆盖良好C甲河流量更大D乙河入湖口较深解析:第(1)题,巴尔喀什湖东部水咸,不能作为灌溉水源;水域面积较大,对于调节当地气候、阻碍沙漠扩展有重要作用;该湖水质条件的差异为多样鱼类生存提供了条件。第(2)题,甲河为伊犁河,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天山阻
15、挡,使得伊犁河上游降水较多,比乙河流量大,更利于三角洲的形成。答案:(1)A(2)C中亚地区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措施荒漠化人为原因过度农耕、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规定合理载畜量,合理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构筑防护林体系过度用水导致湖泊减少,一些绿洲废弃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加重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大风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5、6题。5甲、乙、丙三地的典型植被依次是()A荒漠、草原、荒漠B森林、草原、荒漠C森林、高山草甸、荒漠D草原、草原荒漠、荒漠6丁地降水量及主要水汽来源组合,正确的是()A大于300 mm;大西洋B大于300 mm;印度洋C
16、小于300 mm;北冰洋D小于300 mm;印度洋解析:第5题,根据图的相关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为中亚地区,气候干旱是其基本特征。从图中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来看,甲地降水在300毫米左右,乙、丙的降水量都在300毫米以下,而且丙地比乙地更少,故甲、乙、丙三地的典型植被依次是草原、草原荒漠、荒漠。第6题,丁的东南方向是海拔较高的山地,正处在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上,降水相对较多。再从图上的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来看,丁的降水量处在300毫米以上。答案:5.D 6.A下图示意某湖7000年来的湖面变迁状况,该湖多年平均降水量95 mm,蒸发量1315 mm。读图完成7、8题。7图中信息反映出()A古湖泊
17、地势北缓南陡,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荒漠B湖泊变迁最快的时期是距今7000距今5700年C湖泊含盐量增大,对周围环境调节作用减弱D距今7000年时,湖泊南北最大距离约为150千米8该地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 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引水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沿湖围垦导致降水量减少A BC D解析:第7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区为中亚地区,植被为温带荒漠,据湖面变化情况可判断古湖泊地势北陡南缓,湖泊变迁最快的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湖泊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大,对环境调节作用减弱。距今7000年时,湖泊南北最大距离不到110千米(纬度相差不到1)。第8题,该地森林较少,降水较少,水土流失较弱。湖泊多为咸水湖,不能围垦发展种植业。而不合理的农业活动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答案:7.C 8.B点击进入WORD链接课时提升作业(七)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