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原核细胞中噬菌体、支原体等结构相对简单,体积微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代谢B.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边界都是有选择透过性的细胞膜C.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能合成自身细胞代谢所需要的酶D.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基因表达时,翻译场所都是核糖体【答案】A【解析】【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比较项目原 核 细 胞真 核 细 胞大小较小较大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壁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
2、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生物膜系统无生物膜系统有生物膜系统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DNA存在形式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增殖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方式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B、不论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细胞的边界都是细胞膜,而且都有选择透过性,B正确;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能合成自身代谢所需的酶,C正确;D、原核和真核细胞都可以进行基因表达,翻译(蛋白质的合成)的
3、场所都是核糖体,D正确。故选A。2.细胞学说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B. 英国科学家虎克在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C.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D. 19世纪的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细胞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时间科学家重要发展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法国的比夏揭示了人体在组织和器官水平的结构1665年英国的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许多规则的“小室”并命名为细胞17世纪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活细胞19
4、世纪德国的施莱登、施旺细胞是构成动植物提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者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2、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A、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A正确;B、英国科学家虎克在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B正确;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C正确;
5、D、19世纪的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D错误。故选D。3.埃博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RNA),宿主细胞内病毒的增殖过程如图所示,RNA和+RNA的碱基序列是互补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埃博拉病毒的增殖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B. -RNA和+RNA均有聚合酶的结合位点C. 埃博拉病毒核酸彻底水解后可得到五种物质D. 埃博拉病毒的增殖需要宿主细胞提供模板,原料等【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埃博拉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其中表示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表示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表示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详解】A、
6、埃博拉病毒的增殖不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A错误;B、图中既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也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说明-RNA和+RNA均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B正确;C、埃博拉病毒的核酸是RNA,将RNA彻底水解可以得到核糖、磷酸以及四种含氮碱基(A、G、C、U),水解后可得到六种物质,C错误;D、埃博拉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时的模板是埃博拉病毒自身的核酸,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埃博拉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条件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中各过程,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4.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
7、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具有运输功能的蛋白质均存在于细胞膜上B. 无机物在细胞中含量都非常少,但不可或缺C. 细胞吸收的N可作为合成核酸,蛋白质和某些脂质的原料D. 细胞与非生命物质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十分接近【答案】C【解析】【分析】1、组成细胞的化合物:(1)无机化合物:水占80%-90%;无机盐占1%-1.5%。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占7%-10%;脂质占1%-2%;糖类和核酸占1%-1.5%。2、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
8、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详解】A、具有运输功能的蛋白质不都存在于细胞膜上,如血红蛋白,A错误;B、无机物中的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B错误;C、细胞吸收N可作为合成核酸,蛋白质和某些脂质(磷脂)的原料,C正确;D、细胞与非生命物质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相差较大,D错误。故选C。5.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 相对于K来说,Na对于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具有更重要的作用B. 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现象C. 由Fe参与组成的血红蛋白,是内环境的成分之一D. P是磷脂、ATP及核糖等多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答案】B【解析】【分析】无机盐中,K+维持细胞内
9、液渗透压,Na+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详解】K对于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具有重要的作用,A错误;血液中的钙离子能促进肌肉舒张,因此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现象,B正确;由Fe参与组成的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是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磷脂、ATP中含有P,核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含P,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以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意义,明确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下列有关分子与细胞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中DNA一定有氢键,RNA一
10、定没有氢键B. 生物大分子的水解和合成往往伴随着ATP水解C. 人的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形态的差异,动物和植物细胞形态的差异根本原因都是DNA分子的不同D. 原核细胞拟核中DNA也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RNA分子的种类及功能:(1)mRNA:信使RNA;功能: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2)tRNA:转运RNA;功能:mRNA上碱基序列(即遗传密码子)的识别者和氨基酸的转运者;(3)rRNA:核糖体RN
11、A;功能:核糖体的组成成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详解】A、tRNA中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因此含有氢键,A错误;B、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往往伴随着ATP水解,但生物大分子的水解往往不会伴随着ATP的水解,B错误;C、人的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形态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D、原核细胞拟核中DNA也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发挥作用,如DNA复制时,DNA与DNA聚合酶结合,D正确。故选D。7.与下列对糖类的描述对应正确的选项是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 水解后能够形成2个相同单糖的二糖 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A. 核糖、麦芽糖、糖原B. 脱氧核
12、糖、麦芽糖、乳糖C. 核糖、蔗糖、乳糖D. 核糖、蔗糖、半乳糖【答案】A【解析】【分析】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糖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脱氧核糖 C5H10O4六碳糖 葡萄糖 C6H12O6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糖 蔗糖 C12H22O11植物细胞 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C12H22O11动物细胞 多糖 淀粉 (C6H10O5)n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糖原 动物细胞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详解】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DNA
13、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1分子麦芽糖水解后形成2分子葡萄糖,蔗糖水解后形成果糖和葡萄糖,乳糖水解后形成半乳糖和葡萄糖;糖原和乳糖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A正确。故选A。8.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脂肪与糖类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但各元素的比例不同B. 构成动物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C. 性激素进入细胞的方式和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相同D. 某些脂质参与哺乳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糖类与脂质的比较:比较项目糖类脂质区别元素组成C、H、OC、H、O(N、P)种类单糖、二糖、多糖脂肪、磷脂、固醇合成部位叶绿体(淀粉)、内质网(糖蛋白)、高尔基体(
14、纤维素)、肝脏和肌肉(糖原)主要在内质网生理作用主要的能源物质;构成细胞结构,如糖被、细胞壁;核酸的组成成分,如核糖生物体的储能物质,如脂肪;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如磷脂;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如性激素【详解】A、脂肪与糖类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但各元素的比例不同,其中脂肪中C、H的比例高,而糖类中氧的比例高,A正确;B、构成动物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B正确;C、性激素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而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两者不同,C错误;D、某些脂质参与哺乳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如性激素,D正确。故选C。9.下图表示某油料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15、)A. 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可能会转化为蔗糖和葡萄糖B. 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有机物氧化分解导致种子干重下降C. 种子萌发过程中,结合水/自由水的比例增加,细胞代谢旺盛D. 种子萌发过程中,转化成的葡萄糖可为细胞壁的形成提供原料【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甲为油料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萌发过程中脂肪含量下降,葡萄糖、蔗糖含量上升,可见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转化成葡萄糖、蔗糖。【详解】A、据题图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含量减少,而蔗糖与葡萄糖含量增多,因此在此过程中脂肪可能会转化为蔗糖和葡萄糖,A正确;B、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细胞呼吸,有机物氧化分解导致种子干重
16、下降,B正确;C、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代谢旺盛,结合水向自由水转化,结合水/自由水的比例减小,C错误;D、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中纤维素是葡萄糖聚合而成的,种子萌发过程中,转化成的葡萄糖可为细胞壁的形成提供原料,D正确。故选C。10.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野外发现一种组织颜色为白色的不知名野果,该小组把这些果带回实验室欲鉴定其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对该野果进行脂肪鉴定不一定使用显微镜B. 若对该野果的组织样液检测后出现颜色较深的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野果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C. 进行蛋白质的鉴定时取等体积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先后加入待测样液D. 还原糖鉴
17、定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备用【答案】A【解析】【分析】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2、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详解】A、对该野果组织样液进行脂肪的鉴定实验不需使用显微镜,直接向组织样液中加入苏丹染液即可观察实验现象,A正确;B、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若对该野果的组织样液中
18、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出现较深的砖红色,说明该野果中含有大量的还原糖,但是还原糖不一定是葡萄糖,B错误;C、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是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振荡摇匀后再滴加2-3滴双缩脲试剂B液,C错误;D、斐林试剂应该现配现用,D错误。故选A。11.如图表示某四十九肽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已知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两侧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N2O2)氨基端的肽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B. 该四十九肽分子中共含有3个赖氨酸C. 酶1和酶2分别处理一个该多肽分子共需要8个水分子D. 经酶1和酶2作用后,所有的产物都能与双缩脲试
19、剂反应呈紫色【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抓住题目中两种酶的作用位点,获悉四十九肽中,位点17、31和32是苯丙氨酸;四十九肽中,位点22、23和49是赖氨酸。【详解】A、成年人的人体内必需氨基酸有8种,赖氨酸是其中的一种,A正确;B、该四十九肽中共含有3个赖氨酸,位点为22、23和49,B正确;C、根据分析,该四十九肽经酶1酶2作用分别需要消耗5个H2O和3个H2O,共需要8个水分子,C正确;D、经酶1和酶2作用后,所有的产物中,只有多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而单个的氨基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的结构,需要根据酶切位点判断氨基酸的位置是解答本
20、题的关键。12.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不仅仅与R基团的不同有关B.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C.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不能用3H只标记亮氨酸的羧基D. 细胞膜和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1、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不同,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蛋白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多样性。2、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如结构蛋白;有些蛋白质具有催化作
21、用,如胃蛋白酶;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如血红蛋白;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些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详解】A、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不仅仅与R基团的不同有关,还与空间结构不同,A正确;B、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酶的参与,B正确;C、脱水缩合过程中,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发生反应,脱去一分子水,则羧基中的H进入水中,因此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不能用3H只标记亮氨酸的羧基,C正确;D、细胞膜上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而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D错误;故选D。13.下图是分子甲和分子
22、乙的部分结构以及分子丙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组成分子甲,乙,丙的化学元素不完全相同B. 分子甲,乙,丙均含磷酸二酯键,乙,丙不含氢键C. 如果分子丙中五碳糖是核糖,分子丙连续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可作为乙的单体D. 分子乙碱基排列顺序的特异性均由分子甲决定【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中含有碱基T,为DNA分子一条链的片段;乙中含有碱基U,为RNA链的一段;丙为ATP。【详解】A、组成分子甲、乙、丙的化学元素完全相同,都是C、H、O、N、P,A错误;B、分子甲、乙、丙均含磷酸二酯键,甲含有氢键,乙可能含有氢键(如tRNA中存在局部双链,因此存在氢键),丙不含氢键,B错
23、误;C、分子丙中五碳糖是核糖,分子丙连续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乙(RNA)的单体,C正确;D、分子乙碱基排列顺序的特异性不都由分子甲决定,如非逆转录型的RNA病毒中的RNA,D错误。故选C。14.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两者结构简式如下图,各氨基酸残基用3个字母缩写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种激素都是由八肽环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类化合物B. 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氢全部来自氨基C. 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无关D. 两种激素间因2个氨基酸种类不同导致生理功能不同【答案】D【解析】
24、【分析】据图分析,催产素和加压素都是由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且都含有一个由6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结构,两种物质的不同点在于环状和链状结构中各有一个氨基酸的种类不同。【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种激素都是由六环肽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化合物,A错误;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的氢分别来自于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B错误;肽链中游离的氨基酸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有关,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种激素在两个氨基酸种类上不同,进而导致两者的功能不同,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以及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并根据图像分析判断两种化合物在结构上的差异,进而
25、判断两者功能差异的原因。15.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B. 是由2层磷脂分子组成的C.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信使RNA、RNA聚合酶、DNA聚合酶、组成染色质的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等物质必须通过核孔才能进出细胞核D. 是产生核糖体的场所【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表示丝状的染色质;表示杆状或圆柱状的染色体(DNA和蛋白质);表示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表示核孔(核膜上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表示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详解
26、】A、表示染色质,表示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前期染色质变为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染色体变为染色质,两者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都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A正确;B、是核膜,具有两层膜,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则核膜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B错误;C、信使RNA、RNA聚合酶、DNA聚合酶、组成染色质的蛋白质等物质必须通过核孔才能进出细胞核,但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不能通过核孔,核孔也具有选择性,C错误;D、表示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错误。故选A。16.为探究矮牵牛原生质体的培养条件和植株再生能力,某研究小组的实验过程如下图。下列叙
27、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获得的原生质体需悬浮在无菌水中B. 过程需提高生长素的比例以促进芽的分化C. 过程需用秋水仙素处理诱导细胞壁再生D. 原生质体虽无细胞壁但仍保持细胞的全能性【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表示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得到原生质体的过程;均表示再分化过程。【详解】A、原生质体在无菌水中会吸水涨破,A错误;B、诱导芽分化时,需要提高细胞分裂素的比例,B错误;C、可以表示诱导根的分化形成幼苗,此时细胞壁已经形成,不需要使用秋水仙素,C错误;D、原生质体无细胞壁,但由于含有一整套的遗传物质,故具有全能性,D正确。故选D。【点睛】植物组织培养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例
28、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适中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较高时,利于根的分化;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较低时,利于芽的分化。17.下列关于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与内质网膜、核膜所含蛋白质种类没有差异B. 小肠黏膜属于生物膜系统,它能分泌促胰液素,促进胰腺分泌胰液C. 内质网膜上含有与脂质合成有关的酶,有利于其参与细胞膜的形成D. 叶绿体内膜上分布着多种光合色素分子和酶,它们参与能量转化的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各种膜所含的蛋白
29、质与脂质的比值同膜的功能有关,机能活动比较旺盛的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较多。2、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共构成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详解】A、细胞膜与内质网膜、核膜功能不同,所含的蛋白质种类也不完全相同,A错误;B、由分析可知,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B错误;C、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其膜上含有与脂质合成有关的酶,有利于其参与细胞膜的形成,C正确;D、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其上分布着多种光合色素分子和酶,参与能量转化的过程,D
30、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联系。18.下列各组物质中组成元素都相同的是( )A. 淀粉和淀粉酶B. 维生素D和葡萄糖C. 丙酮酸和丙氨酸D. 胰岛素和纤维素【答案】B【解析】【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为C、H、O、N,有些还含有P、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为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详解】A、淀粉是多糖,组成元素是C、H、O;淀粉酶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A错误;B、维生素D属于固醇,葡萄糖是糖类,组成元素都是C、H、O,B正确;
31、C、丙酮酸组成元素是C、H、O;丙氨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C错误;D、胰岛素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S;纤维素是多糖,组成元素是C、H、O,D错误。故选B。19.下列有关细胞中的物质与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C. 纤维素构成的细胞骨架能够维持细胞形态D.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2、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3、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4、细胞骨架由蛋白质构成。【详解】A、细胞膜的基
32、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又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A正确;B、DNA分子的稳定性与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相连构成的基本骨架有关,B正确;C、细胞骨架由蛋白质而非纤维素组成,C错误;D、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有核酸、蛋白质及多糖等,它们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为基本骨架,D正确。故选C。【点睛】注意本题中四大“架”:(1)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2)DNA分子的基本骨架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3)细胞骨架蛋白质纤维组成;(4)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基本骨架碳链。20.下列有关由单体连接成多聚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单体葡萄糖连接成的多聚体都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B. 由单体氨基酸连接成的多
33、聚体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C. 由单体脱氧核苷酸连接成的多聚体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D. 由单体甘油和脂肪酸连接成的多聚体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答案】B【解析】【分析】1、多糖(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3、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其中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4、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详解】A、由基本单位葡萄糖组成的生物分子包括纤维素、淀粉和糖原,其中只有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A错误;B、由基本单位氨基酸组成的生物分子是蛋白质,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B正确;C、
34、由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组成的生物分子是DN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C错误;D、由基本单位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生物分子是脂肪,脂肪不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D错误;故选B。【点睛】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21.图1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生物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图2表示磷脂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分布的百分比。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1所示生物膜上全部磷脂分子和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B. 物质通过离子通道不需要消耗ATPC
35、. 若丁是受体,则能通过丁传递的信息分子可以是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等D. 由图1和图2可知,膜脂和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答案】C【解析】【分析】图1中:甲是磷脂双分子层,乙、丙是蛋白质。【详解】A、生物膜上的磷脂分子和大多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故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正确;B、物质通过离子通道是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激素、神经递质可能通过与细胞上的受体丁结合传递信息,抗体不能,C错误;D、由图可知,磷脂和蛋白质在膜内外的分布均是不对称的,D正确。故选C。22.下列有关生物工程技术图解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基因工程除了需要包括图一所示的工具外,还需要两种工具酶B. 图二中
36、2、3、4可分别表示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C. 图三中将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有利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D. 图四中动物细胞A和B到细胞C的过程中,可用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答案】C【解析】【分析】图一表示质粒的结构,质粒是双链环状结构。图二中:1为精子;2表示体外受精过程;3表示早期胚胎体外培养;4表示胚胎移植。图三表示胚胎分割,注意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图四表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可用电激、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等方法。【详解】图一为质粒,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此外基因工程还需要两种工具酶,即限制酶和DNA连接酶,A正确;图二中2、3、4分别表示体外受精、早期胚胎体
37、外培养和胚胎移植,B正确;图三中胚胎分割时,需将囊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有利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C错误;图四中,常用灭活的病毒或聚乙二醇做诱导剂,诱导动物细胞A和B融合,形成细胞C,D正确。故选C。23.下列关于高等哺乳动物受精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获能的精子穿越透明带的同时释放顶体酶水解卵细胞膜B. 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是阻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C. 精子被卵细胞膜表面的微绒毛抱合后立即发生卵细胞膜反应D. 精子入卵后立即与卵细胞核发生融合并马上开始有丝分裂【答案】B【解析】在受精作用过程中,获能的精子头部的顶体首先释放顶体酶,发生顶体反应,然后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A错误;透
38、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是阻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B正确;精子与卵黄膜接触后,被其表面大量的微绒毛抱合,随后,精子外膜与卵黄膜发生融合,精子的尾脱落,细胞核进入卵细胞。精子入卵后,卵细胞随即发生卵细胞膜反应,C错误;精子入卵后,核膜破裂形成雄原核,再与雌原核结合,D错误。24.下列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获得的性状或基因不会遗传给后代的是( )A. 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棉花叶肉细胞,获得抗虫棉B. 人的凝血因子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启动子结合导入山羊的受精卵,特异性表达相关产物C. 通过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使小鼠膀胱上皮细胞中表达出人的生长激素D. 将腺苷酸脱氨酶基因转入淋巴
39、细胞,再输送给复合型免疫缺陷症患者,患者病情好转【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或植物的体细胞,然后将其培养成个体,则转基因生物的每个细胞均含有目的基因,该目的基因可遗传给后代。【详解】A、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棉花叶肉细胞,获得抗虫棉,获得的性状或基因会遗传给后代,A正确;B、人的凝血因子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启动子结合导入山羊的受精卵,特异性表达相关产物,获得的性状或基因会遗传给后代,B正确;C、通过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使小鼠膀胱上皮细胞中表达出人的生长激素,获得的性状或基因会遗传给后代,C正确;D、将腺苷酸脱氨酶基因转入淋巴
40、细胞,再输送给复合型免疫缺陷症患者,患者病情好转,该过程只改造了患者的部分体细胞基因组成,生殖细胞中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所以获得的性状或基因不会遗传给后代,D错误。故选D。25.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B. 对蛋白质的改造是通过直接改造相应的mRNA来实现的C. 蛋白质工程能产生出自然界中不曾存在过的新型蛋白质分子D. 蛋白质工程的流程和天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相同的【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
41、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蛋白质工程能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而基因工程原则上能生产自然界已有的蛋白质。【详解】A、蛋白质工程指对DNA直接进行的操作,A错误;B、对蛋白质的改造是通过直接改造现有蛋白质的基因来实现的,B错误;C、蛋白质工程可以生产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蛋白质,C正确;D、蛋白质工程的流程和天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不完全相同的,D错误。故选C。26. 下图为通过DNA分子杂交鉴定含有某特定DNA的细菌克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可以准确计算样品中含有的活菌实际数目B. 外源DNA必须位于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进行复制C. 重组质粒与探
42、针能进行分子杂交是因为DNA分子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D. 放射自显影结果可以显示原培养皿中含有特定DNA的细菌菌落位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只能估算样品中含有的活菌实际数目,并不能准确,A错误;外源DNA必须位于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表达,复制需要有复制原点,B错误;重组质粒与探针能进行分子杂交是因为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错误;放射自显影结果可以显示原培养皿中含有特定DNA的细菌菌落位置,因为菌落附着在膜上的位置是固定的,放射自显影后可以一一对应起来,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菌培养和基因工程等有关知识,考查DNA复制、转录以及DNA分子杂交技术
43、,将选修与必修巧妙结合,难度适中。27.若要利用某目的基因(见图甲)和P1噬菌体载体(见图乙)构建重组DNA(见图丙),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是Bgl(AGATCT)、EcoR(GAATTC)和Sau3A(GATC)。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用EcoR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B. 用Bgl和EcoR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C. 用Bgl和Sau3A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D. 用EcoR和Sau3A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答案】D【解析】【详解】A、用EcoR 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用DNA连接酶连接时可能会发生反向连接,故A项错误;B、
44、用Bgl和EcoR切割目的基因会产生两种DNA片段,一种含有目的基因,一种不含目的基因(该片段相当于只用EcoR切割),故B项错误;C、用Bgl和Sau3A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也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可能会发生反向连接,故C项错误;D、只有用EcoR和Sau3A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才能产生不同的黏性末端,防止发生反向连接,这样目的基因插入运载体后,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肯定与图丙相同,故D项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看准切割后目的基因插入的方向,只有用EcoR和Sau3A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构建的重组DNA中RNA聚合酶在插入的目的基因上的移动方向才
45、一定与图丙相同。28.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B. 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C. 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D. 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答案】B【解析】【分析】制作果酒的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制作酸奶的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繁殖,制作果醋的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养型;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发达的白色菌丝。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以蛋白酶为主各种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
46、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详解】乳酸菌是一种严格的厌氧菌,有氧气存在时,其发酵会受到抑制,因此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应一致处于密闭状态,否则会导致发酵失败,A错误;家庭制作果酒、果醋与腐乳过程中所用的菌种均来源于自然环境,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过程,因此均不是纯种发酵,B正确;果醋制作过程中,醋酸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与酒精,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pH逐渐降低,因此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溶液的pH都是逐渐降低,
47、C错误;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参与腐乳发酵,D错误。29.在分离、纯化大肠杆菌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培养结果(乙)如下图。叙述错误的是A. 接种前应对培养基进行髙压蒸汽灭菌B. 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C. 接种过程中至少需要对接种环灼烧5次D. 甲中a区域为划线的起始位置【答案】D【解析】详解】A、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A项正确;B、菌液经过连续划线,菌液中的菌体会越来越少,最终会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B项正确;C、每次划线前后都需要将接种环灼烧灭菌,因此按照图中划线顺序(dcba),整个划线过程需要对接种环灼浇5次,C项正确;D、每次划线的菌种来
48、自上一区域的末端,因此划线的起始区域菌落最多,由图乙可推知,图甲中的d区域菌落多,为划线的起始位置,D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0.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形成卵子及早期胚胎的过程(N表示染色体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需要激素调节B. 卵子的形成过程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C. 当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时,说明卵子已经受精D. 培育转基因动物通常选择细
49、胞作为受体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精子的形成场所在睾丸,卵子的形成场所在卵巢。前者的形成需要经过变形,后者不需要。【详解】A、由图示可知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需要促性腺激素调节,A正确;B、动物卵子的形成过程在时间上不具有连续性,B错误;C、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间隙观察到两个极体时,是卵细胞受精的标志,C正确;D、培育转基因动物通常选择细胞IV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D正确。故选B。31.材料1 实施沼气工程,是我国政府为改善农村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推广的一种生态工程。材料2 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都不能正常生长。材料3 居住在林区的农民,“靠山吃山”是他们生活的根
50、本。当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考虑林区农民的生活问题,使改善生态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造林护林。上述材料依据下列哪些生态工程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1、实施沼气工程,主要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即;材料2、地衣中的真菌和蓝藻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都不能正常生长,即“1+12”,主要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系统整体性原理,即;材料3、居住在林区的农民,“靠山吃山”是他们生活的根本。当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
51、一方面考虑林区农民的生活问题,使改善生态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造林护林。说明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所依据的是整体性原理,即。故选A。32.如图表示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过程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乙、丙分别代表脱分化、再分化B. 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积累有害物质,因而需加抗生素加以中和C. 若培养细胞为杂交瘤细胞,则无需破碎细胞即可提取单克隆抗体D. 若培养细胞为成纤维细胞,则可为基因工程和核移植提供受体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乙表示原代培养,丙表示传代培养。【详解】A、
52、甲过程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形成单个细胞;乙表示原代培养,丙表示传代培养,A错误;B、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积累有害物质,因而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B错误;C、培养细胞为杂交瘤细胞,则无需破碎细胞即可提取单克隆抗体,因为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可在培养液中提取,C正确;D、基因工程中,导入目的基因的动物细胞一般是受精卵,胚胎工程中,核移植的受体细胞一般是去核的卵母细胞,D错误。故选C。二不定项选择题33.农杆菌中的Ti质粒是植物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Ti质粒是能够自主复制的双链环状DNAB. Ti质粒中磷酸基团都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接C. 重组Ti质粒的受体细胞只能是植物愈伤组织
53、细胞D. Ti质粒上的基因可全部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答案】AB【解析】【分析】基因工程常用的工具有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载体。【详解】A、Ti质粒是能够自主复制的环形双链DNA分子,A正确;B、Ti质粒是环状DNA分子,其分子内部的磷酸基团都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接,B正确;C、重组Ti质粒的受体细胞可以是植物愈伤组织细胞,也可以是其他的植物细胞,如植物的受精卵细胞,C错误;D、农杆菌有Ti质粒,Ti质粒上有一段T-DNA。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上的T-DNA中,导入农杆菌,让农杆菌侵染植物,农杆菌的Ti质粒上的T-DNA片段(内有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因此只有Ti质粒上的T-DN
54、A片段(内有目的基因)而不是Ti质粒上的全部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AB。34.下列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B. 转抗虫基因的植物,不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C. 原核生物的基因转入真核细胞后不能表达D. 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答案】A【解析】【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包括生物安全、环境安全和食物安全。【详解】A、转入到油菜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A正确;B、由于植物与害虫间是相互选择的,转抗虫基因植物可使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B错误;C、由于不同生物共用一套遗传
55、密码,所以动物生长素基因转入植物后也能表达,C错误;D、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要通过验证才能得到证实,D错误。故选A。35.如图所示,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叶绿体分别起源于一种原始的好氧细菌和蓝藻类原核细胞,它们最早被先祖厌氧真核生物吞噬后未被消化,而是与宿主进行长期共生,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根据线粒体功能,推测图中需氧菌的有氧呼吸酶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B.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膜结构不同于细胞膜和其他细胞器膜,不支持此假说C. 根据此假说,线粒体的外膜是从原始的真核细胞的细胞膜衍生而来D. 先祖厌氧真核生物吞噬需氧菌后使其解体,解体后的物质组装成线粒体【答案
56、】BD【解析】【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真核细胞内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线粒体是由好氧细菌被原始的真核细胞吞噬后未被消化而形成的,说明线粒体的外膜是从原始的真核细胞的细胞膜衍生而来,再结合线粒体功能,可推测图中需氧菌的有氧呼吸酶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A正确; B、线粒体、叶绿体的外膜成分与细胞的其他内膜系统相似,内膜与细菌、蓝藻的细胞膜相似,这能为内共生假说提供了依据,B错误; C、结合图中假说内容可推测,线粒体的外膜是从原始的真核细胞的细胞膜衍生而来,C正确; D、结合题意可知,线粒体的产生是先祖厌氧真核生物
57、将原始的好氧细菌吞噬后未被消化,然后与宿主进行长期共生,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D错误。故选BD。36.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细胞及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遗传物质,都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B.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C. 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也阐明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D. 细胞学说的建立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显微镜的使用【答案】AC【解析】【分析】从胡克看到细胞(实际上是死细胞的细胞壁),人们对生物的研究开始进入细胞水平。经过观察和总结,德国施莱登提出“所
58、有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德国人施旺提出“所有的动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另一位德国人菲尔肖作出另一个重要的论断: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于已存在的细胞。至此,完整的细胞学说应包括: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是所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详解】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遗传物质,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结构,A错误;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正确;C、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统
59、一性,没有阐明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C错误;D、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看到了细胞结构,细胞学说的建立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显微镜的使用,D正确。故选AC。37.如图为HIV和T4噬菌体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组成两种病毒遗传物质的元素种类完全相同B. 与HIV相比较,T4噬菌体发生变异的可能性更大C. 两种病毒中由G,C,A,T,U组成的核苷酸都有5种D. 用含有放射性尿嘧啶的培养基培养HIV可获得带有放射性的HIV【答案】BCD【解析】【分析】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分为DNA病毒、RNA病毒和朊病毒(蛋白质)。RNA病毒的成分为RNA和蛋白质,遗传物质为R
60、NA。DNA病毒的成分为DNA和蛋白质,遗传物质为DNA。【详解】A、组成HIV的遗传物质是RNA,R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A正确;B、RNA为单链,发生变异的概率更大,因此HIV病毒的变异概率比噬菌体大,B错误;C、两种病毒都有G,C,A,HIV病毒含有U,噬菌体中含有T,C错误;D、不能用培养基培养病毒,病毒依赖于宿主细胞,因此用含有放射性尿嘧啶的培养基培养HIV不可获得带有放射性的HIV,D错误。故选BCD。38.验证镁是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验材料可用生长健壮的小麦幼苗B
61、. 对照组用含镁的蒸馏水培养C. 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D. 实验组出现缺镁症状后加镁可缓解症状【答案】BC【解析】【分析】镁是叶绿素的合成成分之一。缺乏镁,叶绿素即不能合成,叶脉仍绿而叶脉之间变黄,有时呈红紫色。若缺镁严重,则形成褐斑坏死。在植物体内以离子或有机物结合的形式存在。镁是叶绿素的组分,也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在光合磷酸化中是氢离子的主要对应离子。【详解】A、实验材料可用生长健壮的小麦幼苗,实验现象明显,A正确;B、对照组用不含镁的完全培养液的培养,自变量是镁元素的有无,实验组用完全培养液培养,B错误;C、实验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以适应不同发育阶段的需要,C错误;D、实验
62、组出现缺镁症状后加镁可缓解症状,镁是小麦生长的必需元素,D正确。故选BC。39.下图表示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各种有机物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可溶性糖和淀粉转化成脂肪后,氧的含量将减少B. 第40天,可用苏丹染液对种子脂肪进行检测C. 可推测,在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能转化成可溶性糖D. 将成熟油菜种子磨成匀浆并加入双缩脲试剂不会出现紫色反应【答案】ABC【解析】【分析】生物大分子(糖类、脂质、核酸、蛋白质)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这些小分子称为结构单元。糖类的结构单元是单糖,如多糖的结构单元是葡萄糖,核酸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能源物质
63、,如淀粉是植物的能源物质,而糖原是动物的贮能物质。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的不同,而具有多种功能,如催化、免疫、运输、识别等。核酸包括DNA和RNA,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RNA与基因的表达有关。脂质包括磷脂(细胞膜的成分)、油脂(贮能物质)、植物蜡(保护细胞)、胆固醇、性激素等。【详解】A、同等质量的糖比脂肪的氧含量高,A正确;B、第40天,可用苏丹染液对种子脂肪进行检测,呈橘黄色,B正确;C、可推测,在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高,说明脂肪能转化成可溶性糖含量,C正确;D、将成熟油菜种子磨成匀浆,匀浆中也含有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会出现紫色反应,D
64、错误。故选ABC。40.下图表示细胞内的部分生物膜之间的结构和功能联系,与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肽链在内质网加工后,转运到高尔基体,最后分泌到细胞外,其间穿过4层生物膜B. 图中乙和甲,乙和细胞膜结构上的间接联系与囊泡、生物膜的结构特点都有关C. 溶酶体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还能分解自身的成分D. 图中的核膜,结构甲乙的膜,溶酶体膜及细胞膜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但囊泡不属于【答案】AD【解析】【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
65、提供能量。2、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共构成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分析图示可知,甲为内质网,乙为高尔基体。【详解】A、肽链在内质网加工后,通过囊泡转运到高尔基体,最后胞吐分泌到细胞外,穿过0层生物膜,A错误;B、由分析可知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之间通过囊泡间接联系,都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有关,B正确;C、溶酶体除了吞噬、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外,也能分解自身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C正确;D、由分析可知,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
66、结构,共构成的生物膜系统,囊泡也属于生物膜系统,D错误。故选AD。【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掌握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再结合选项准确分析。41.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冲洗葡萄时不能次数过多,否则果酒的制作会失败B. 利用葡萄制作果醋时,必须按照图1所示先进行酒精发酵然后再进行果醋发酵C. 图2中的装置中排气口弯曲可防止发酵液被空气中的杂菌污染D. 制作果酒要关闭充气口、打开排气口,制作果醋时充气口和排气口都要打开【答案】AC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
67、分析可知:图1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酒精发酵后还可以进行果醋发酵;图2是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其中排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检测;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氧气的;排气孔是排气,其弯弯曲曲的好处是防止杂菌和浮尘的污染。【详解】A、果酒制作过程中,应先冲洗,后除去葡萄枝梗,而且冲洗时不能反复冲洗,防止菌种流失,从而导致果酒制作的失败,A正确;B、根据图1可知,利用葡萄制作果醋时,可以先进行酒精发酵然后再进行果醋发酵;也可以直接制作果醋,当氧气、糖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B错误;C、图2中的装置中排气口弯曲可形成液封,防止被空气中的杂菌污染,C正确;D、果酒发酵是在无氧环境
68、中进行的,而果醋制作是在有氧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制作果酒要关闭充气口、打开排气口,排出二氧化碳,制作果醋时充气口和排气口都要打开,D正确。故选ACD。【点睛】本题结合果酒和果醋制作流程及实验装置图,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的特点、发酵装置及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三非选择题4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重要技术。下图甲表示以大肠杆菌为受体细胞的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1)质粒中的复制原点是_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2)体外重组的质粒可通过_离子参与的_方法导入大肠杆菌细胞(3)为了筛选获得含有上图所示重组质粒的大
69、肠杆菌,实验人员首先将经转化处理过的大肠杆菌接种在含_(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并出现菌落(图乙),然后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的一枚“印章”,将图乙所示培养基上的菌落印到含_(抗生素)的另一培养基上,培养后形成菌落(图丙)。图丙中,_(填能正常生长繁殖或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菌落已导入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4)基因工程中,某些噬菌体经改造后可以作为载体。而体外重组的噬菌体DNA通常需与_组装成完整噬菌体后,才能通过侵染的方法将重组的噬菌体DNA导入宿主细胞。在细菌、心肌细胞、叶肉细胞中,可作为重组噬菌体宿主细胞的是_。噬菌体载体与质粒载体相比,其优点是_ 。(5)1967年,罗思和海林斯基发现
70、细菌染色体DNA之外的质粒有自我复制能力,并可以在细菌细胞之间转移,这一发现对于当时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_(6)若某DNA分子片段用两种限制酶酶切成不同长度的片段(结果如下表所示)。酶酶切结果(1kb=1000对碱基)BamHI四个片段:80kb,75kb,45kb,29kbBglII三个片段:13kb,6kb,39kbBamHI+ BglII六个片段:75kb,6kb,35kb,29kb,2kb,1kb75kb、29kb和6kb三个片段中不存在BamHI和BglII两种酶的酶切位点,请根据上述酶切结果说明判断依据:_。【答案】 (1). DNA聚合 (2). 钙 (3). 转化
71、 (4). 氨苄青霉素 (5). 四环素 (6). 不能正常生长繁殖 (7). 外壳蛋白(噬菌体蛋白) (8). 细菌 (9). 噬菌体载体能更有效地侵染受体细胞 (噬菌体载体的转化效率更高) (10). 为基因转移找到了一种运载工程(质粒可以作为目的基因的运载工具) (11). 在进行BamHI+ BglII酶切时,这三个片段没有进一步被切成更小的片段【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
72、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质粒中的复制原点是D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2)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其转化方法是:
73、先用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3)由图可知,重组质粒中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未被破坏,所以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能抗氨苄青霉素,但不能抗四环素。为了筛选获得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首先将经转化处理过的大肠杆菌接种在含氨苄青毒素的培养基中,然后用影印法将该培养基上的菌落按原来的方向印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以筛选获得含重组质粒的细菌。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而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中不能生长繁殖的是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4)基因工程中,某些噬菌体经改造后可以作为载体。
74、而体外重组的噬菌体DNA通常需与外壳蛋白组装成完整噬菌体后,才能通过侵染的方法将重组的噬菌体DNA导入宿主细胞。可作为重组噬菌体宿主细胞的是细菌。噬菌体载体与质粒载体相比,其优点是噬菌体载体能更有效地侵染受体细胞。(5)发现质粒有自我复制能力,并可以在细菌细胞之间转移,这可以为基因转移找到了一种运载工程。(6)表格数据可知:7.5kb、2.9kb和6kb三个片段中不存在BamHI和Bgl II两种酶的酶切位点,说明在进行BamHI+Bgl II酶切时,这三个片段没有进一步被切成更小的片段。【点睛】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75、,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43.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流程如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所需的酶是_。(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除了用PEG诱导融合,还有_(至少写2项)等方法。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其作用是_。原生质体经过_再生,进而分裂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3)
76、过程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_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4)将生长良好的愈伤组织转接到_培养基上,培养基中由于含有不同的_成分,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为胚状体或_,进而形成完整的小植株。(5)若分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应剪取再生植株和_植株的根尖,制成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6)对杂种植株进行_接种实验,可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答案】 (1).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 离心,振荡,电刺激 (3). 保持原生质体完整性 (4). 细胞壁 (5). 叶绿体 (6). 分化 (7). 植物激素 (8). 丛芽 (9). 双亲
77、(或花椰菜和黑芥) (10). 黑腐病菌【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过程表示原生质体的制备,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过程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将杂种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详解】(1)过程为原生质体的制备,需要去掉细胞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酶具有专一性等特点,故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荡,电刺激等,化学法一般用聚乙二醇(PEG)诱导融合;原生质体没有细胞壁的保护,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证渗透压的稳定,
78、以避免原生质体吸水或失水破坏原生质体的完整性;原生质体通过细胞壁再生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形成愈伤组织。(3)用于融合的两个细胞,一个是黑芥苗的叶肉细胞,一个是花椰菜的根部细胞,其中供体细胞特有的结构是叶绿体,可通过观察叶绿体的有无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4)杂种细胞具有全能性,在一定的营养和激素条件下,可以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有不同激素成分的培养基上,就可以诱导其再分化生成胚状体或丛芽,进而形成完整植株。(5)分析再生植株染色体变异类型,需要将再生植株细胞染色体和黑芥苗与花椰菜细胞中的染色体制片观察进行比较,制片的基本程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6)对杂种植株接种黑腐
79、病菌,能正常生长的即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点睛】本题以抗黑腐病花椰菜的培育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了植物细胞工程、细胞分裂装片的制作观察等相关内容,同时也考查了考生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难度。44.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具有高度耐盐性的微生物,可引起人类肺炎、肠炎等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血液)上生长时,可破坏菌落周围的红细胞,使其褪色。如图为定性检测鲜牛奶中是否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操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按细胞结构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_生物,从培养过程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进行_呼吸。(2) 7.5NaCl肉汤培养基可为微生物提供的营养成分包括_,用该
80、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的主要目的是_。(3)操作中在血平板上的接种方法是_,接种操作前后需要对接种工具进行_ 灭菌。(4)在制备血平板时需将pH调节至_(“微酸性”或“微碱性”)后灭菌,待培养基_后,再加入适量血液。按培养基功能分类,血平板属于_培养基。(5)经多次规范操作、重复实验,血平板上均出现_的菌落,初步证明鲜牛奶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但鲜牛奶供应商仍认为此菌并非鲜牛奶所携带,因此,要对本操作进行完善,完善的方案是_ 。【答案】 (1). 原核 (2). 有氧 (3). 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4). 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量 (5). 平板划线法 (6). 灼烧 (7). 微碱性 (8
81、). 冷却 (9). 鉴别 (10). 周围存在透明圈 (11). 设置不加鲜牛奶其他操作均相同的对照组【解析】【分析】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有5类,分别是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及生长因子。培养基按功能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生长,培养、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如培养酵母菌和霉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食盐);鉴别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可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别饮用水或乳制品中是否有大肠杆菌(若有,
82、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详解】(1)如何判断细菌:带“菌”字的生物中,“菌”字前有“杆”“球”“弧”“螺旋”等表示形态的字的都是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是细菌,葡萄球菌属于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在培养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密闭培养,所以葡萄球菌属于有氧呼吸的菌种。(2)7.5%NaCl肉汤培养基中含有蛋白质,所以可以提供氮源和碳源,又含有水分和氯化钠,所以提供的营养物质为碳源、氮源、水
83、和无机盐;高浓度的盐溶液可以对微生物进行选择,而葡萄球菌可以生存在高浓度的盐溶液中。(3)题图中的接种过程使用接种环进行接种,此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操作前后对接种环的灭菌方式是灼烧灭菌。(4)血液是微碱性的,为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在制备血平板时需将pH调节至微碱性后灭菌,为防止高温破坏血细胞,灭菌后的培养基应在冷却后,再加入适量血液;由于该培养基能够鉴别是否含有葡萄球菌,所以属于鉴别培养基。(5)由题干“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血液)上生长时,可破坏菌落周围的红细胞,使其褪色”,所以如果经多次规范操作、重复实验,血平板上均出现透明圈的菌落,说明初步证明鲜牛奶中存在金黄色葡萄
84、球菌;要进一步证明金黄色葡萄球菌来自鲜牛奶,需要对本实验进行完善,即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对照组实验的设计是在培养基中不加鲜牛奶而其它操作均相同。【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明确图中过程使用接种环接种,从而确定接种的方法是什么。45.(1)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在植物细胞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的有机物是_,在细胞核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_(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细胞内具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需要正确的氨基酸序列和_结构,变性的蛋白质易被蛋白酶水解,原因是_。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经过高尔基体,高尔基体的功能_(3)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
85、式有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已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NH4和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4和NO3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某同学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请补充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实验思路:配制营养液(以_为唯一氮源),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_。预期结果和结论:若_,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O3;若_,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H4。【答案】 (1). 蛋白质(多肽) (2). 核酸 (3). 叶绿素 (4). 空间 (5). 蛋白质变性使肽键暴露,暴露的肽键易与蛋白酶接触,使蛋白质降解 (6). 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
86、类和包装,发送 (7). 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 (8). 营养液中NH4和NO3剩余量 (9). 营养液中NO3剩余量小于NH4剩余量 (10). 营养液中NH4剩余量小于NO3剩余量【解析】【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详解】(1)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在植物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中都含有氮元素,其中蛋白质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核酸是在细胞核中经过复制或转录过程合成的,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中也含有氮元素。(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细胞内的蛋白质需要有正确的氨基酸序
87、列和空间结构才能行使其正常功能,蛋白质变性后空间结构改变,表现为肽键暴露,暴露的肽键易与蛋白酶接触,从而使蛋白质更易被蛋白酶水解。由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过程可知,高尔基体在其中的作用为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并发送。(3)为验证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中NH4和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需要配制两种离子都存在的溶液,这里配制的硝酸铵溶液保证了最初两种离子数量的一致性,然后将该植物置于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检查溶液中两种离子的浓度变化,从而的得出结论。具体做法为:实验思路:配制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的营养液,根据分子式可知,营养液中含有的两种含氮离子的数量是相等的,然后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
88、一段时间后,检测营养液中NH4和NO3剩余量。预期结果和结论:若营养液中NO3剩余量小于NH4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O3;若营养液中NH4剩余量小于NO3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H4。【点睛】熟知含氮的有机物的种类及其合成场所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实验设计能力是本题的考查能力之一。46.胆固醇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脂质,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胆固醇的来源及调节过程。(1)细胞中的胆固醇可以来源于血浆。人体血浆中含有的某种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转运到肝脏以外的组织细胞(靶细胞)中,以满足这些细胞对胆固醇的需要。与构
89、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相比,LDL膜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_。LDL能够将包裹的胆固醇准确转运至靶细胞中,与其结构中的_与靶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直接相关。LDL通过途径_方式进入靶细胞,形成网格蛋白包被的囊泡,经过脱包被作用后与胞内体(膜包裹的囊泡结构)融合。由于胞内体内部酸性较强,LDL与受体分离,胞内体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含有受体的小囊泡,通过途径回到细胞膜被重新利用。含有LDL的胞内体通过途径被转运到_中,被其中的水解酶降解,胆固醇被释放进入细胞质基质。(2)细胞将乙酰CoA合成胆固醇的场所是_(细胞器)。(3)当细胞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时,会抑制LDL受体基因表达以及_,从而使游离胆固醇的含量维
90、持在正常水平。(4)胆固醇是构成_的重要成分。下图为不同温度下胆固醇对人工膜(人工合成的脂质膜)微粘度(与流动性负相关)影响的曲线。据图分析胆固醇对膜流动性的作用:_。【答案】 (1). 只有单层磷脂分子 (2). 载脂蛋白B (3). 胞吞 (4). 溶酶体 (5). 内质网 (6). 抑制乙酰CoA还原酶的活性,促进胆固醇的储存 (7). 细胞膜 (8). 在温度较高时,胆固醇可以降低膜的流动性;在温度较低时,又可以提高膜的流动性。胆固醇使细胞膜的流动性在较大温度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是指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
91、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组成,有的含有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生物膜的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详解】(1)据图可知:与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相比,由于胆固醇为小分子脂类,故LDL膜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单层磷脂分子。LDL能够将包裹的胆固醇准确转运至靶细胞中,与其结构中的载脂蛋白B与靶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直接相关。LDL通过途径胞吞方式进入靶细胞,形成网格蛋白包被的囊泡,经过脱包被作用后与胞内体(膜包裹的囊泡结构)融合。由于胞内体内部酸性较强,LDL与受体分离,胞内体以出芽
92、的方式形成含有受体的小囊泡,通过途径回到细胞膜被重新利用。含有LDL的胞内体通过途径被转运到溶酶体中,被其中的水解酶降解,胆固醇被释放进入细胞质基质。(2)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故细胞将乙酰CoA合成胆固醇的场所是内质网(细胞器)。(3)用机体稳态的理念来解答本题,故当细胞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时,会抑制LDL受体基因表达以及抑制乙酰CoA还原酶的活性,促进胆固醇的储存,从而使游离胆固醇的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4)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图中显示不同温度下胆固醇对人工膜(人工合成的脂质膜)微粘度(与流动性负相关)影响的曲线。图中显示胆固醇能抵抗因为温度的改变而导致的细胞膜微粘度的改变,故可总结为:在温度较高时,胆固醇可以降低膜的流动性;在温度较低时,又可以提高膜的流动性。胆固醇使细胞膜的流动性在较大温度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点睛】认真读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点,最后一空是本题的难点。突破微粘度的含义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