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5 ,大小:815.50KB ,
资源ID:6862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8629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人类的秃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表现型如表所示。一对夫妇中,妻子非秃顶,妻子的母亲秃顶;丈夫秃顶,丈夫的父亲非秃顶。则这对夫妇所生的一个女孩秃顶的概率和秃顶男孩的概率分别为() BBBbbb男非秃顶秃顶秃顶女非秃顶非秃顶秃顶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人类的秃顶和非秃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B和b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型为BB的个体表现为非秃顶,基因为bb的个体表现为秃顶;基因为Bb的男性个体表现为秃顶、女性个体表现为非秃顶。【详解】ABCD、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妻子

2、非秃顶,妻子的母亲秃顶,可知妻子Bb;丈夫秃顶,丈夫的父亲非秃顶,可知丈夫也是Bb,因此,所生女孩中1/4BB、1/2Bb、1/4bb,秃顶的概率为1/4;男孩中1/4BB、1/2Bb、1/4bb,但是Bb、bb都会秃顶,概率为3/4,所以秃顶男孩为3/41/2=3/8,A正确,BCD错误。故选A。2.如图所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 和 R、r)控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 4 种B. 植株 DdRr 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1/6C. 植株 Ddrr 与植株 ddRR 杂交,后代中 1

3、/2 为蓝花植株,1/2 为紫花植株D. 植株 DDrr 与植株 ddRr 杂交,后代中 1/2 为蓝花植株,1/2 为紫花植株【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表现型及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相关概率,并准确判断各选项。根据题意可知,D和R同时存在时,表现为蓝色;D或R存在时,表现为紫色;没有D和R时,表现为白色。【详解】A、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DDrr、Ddrr、ddRr、ddRR),A正确;B、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的比例为3/41/42=6

4、/16,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ddRR和DDrr所占的比例是1/3,B错误;C、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C正确;D、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D正确;故选B。【点睛】基因自由组合的变式关键是弄清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基因D能控制酶D的合成,酶D能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1;基因R能控制酶R的合成,酶R能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2;两种紫色物质同时存在时可形成蓝色物质所以蓝色的基因型为D_R_,紫色的基因型为D_rr、ddR_,白色的基因型为ddrr。3.如图是一个含有三对等位基因(用A、a;B、

5、b;C、c表示,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简图。如果细胞的基因型为abc,那么细胞的基因型为()A. aabbccB. ABCC. AaBbCcD. AABBCC【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细胞的基因型为abc,说明与细胞一起形成的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细胞的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cc,因为细胞和是由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基因组成为AaBbCc)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所以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CC,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如

6、图为人类的性染色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同源区存在等位基因,非同源区不存在等位基因。下列关于性染色体上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区段上的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较多B. 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父女可能均患病C. 区段上的遗传病,男女患病概率相同D. 区段上的遗传病,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即伴Y遗

7、传。【详解】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A正确;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父亲必定将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传给女儿,所以父女可能均患病,B正确;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如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C错误;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病,所以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

8、,所以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D正确。【点睛】本题以性染色体为素材,结合性染色体图,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伴X染色体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和X、Y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特别是X、Y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要求学生理解相关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能举例说明,并作出准确的判断。5.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其控制毛色芦花(B)与非芦花(b)的基因仅位于Z染色体上。下列杂交组合能直接通过毛色判断子代性别的是( )A. 芦花雌鸡芦花雄鸡B. 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C. 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D. 非芦花雌鸡杂合芦花雄鸡【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ZW型性别决定类型,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

9、转换能力,难度适中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由于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雌鸡基因型为:ZBW(芦花)、ZbW(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详解】A、芦花雌鸡和芦花雄鸡杂交后,雄鸡和雌鸡均出现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A错误;B、非芦花雌鸡(ZbW)和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后代全为芦花鸡,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B错误;C、芦花雌鸡(ZBW)和非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雄鸡全为芦花鸡,雌鸡全为非芦花,

10、C正确;D、非芦花雌鸡(ZbW)和杂合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Zb、ZBW、ZbW,即后代雄鸡和雌鸡均出现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D错误故选C6.下列有关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格里菲思在小鼠体内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 艾弗里分别提取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通过R型细菌的体外培养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 赫尔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 艾弗里和赫尔希、蔡斯的实验思路都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各自的作用【答案】D【解析】【详

11、解】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A错误;B、艾弗里通过提纯、分离S型细菌的蛋白质、DNA、多糖等物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C、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了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选项中没有指明是分成两组,C错误;D、艾弗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是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相同的,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其作用,D正确。故选D。7.图为DNA分子部分

12、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是一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 表示的化学键是氢键,可被解旋酶催化断开C. DNA分子的多样性与其中碱基对的排列序列有关D. 是磷酸二酯键,复制时由DNA聚合酶催化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中的三个成分不属于同一个脱氧核苷酸,A错误;图中表示氢键,生物体内DNA解旋酶可以断开氢键,B正确;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序列的多种多样,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正确;是磷酸二酯键,复制时由DNA聚合酶催化形成,D正确。8.将某一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用14C充分标记,其同源染色体上的DNA用32P充分标记,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

13、裂(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均含有14C和32PB. 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含14C的染色体可能是含32P染色体的两倍C.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D.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两个有放射性,两个没有放射性【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最终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详解】若进行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会分开,因此四个细胞中有两

14、个细胞都含有14C,另外两个细胞都含有32P,A错误;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可能含14C的染色体和含32P染色体相等,也可能只含14C,也可能只含32P,可能不含14C和32P,B错误;若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分裂两次,DNA复制两次,由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因此,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C正确;若进行减数分裂,DNA只复制一次,但细胞分裂两次,因此,四个细胞中都有放射性,D错误;本题答案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会分离,生殖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分裂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

15、细胞两极是随机的,再根据题意作答。9.有关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条染色体中含有1或2个DNA分子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在体细胞中一般成对存在C. 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分布的两个基因是等位基因,控制着相对性状D. 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会导致DNA结构改变,引起染色体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

16、呈线性排列。【详解】A、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条染色体中含有1或2个DNA分子,A正确;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在体细胞中一般成对存在,位于同源染色体上,B正确;C、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分布的两个基因是相同的基因或等位基因,C错误;D、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会导致DNA结构改变,引起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正确;故选C。10.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的是A. F2表现型的比为3:1B. 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C. F2基因型的比为1:2:1D. 测交后代比为1:1【

17、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的实质指的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F2表现型的比为3:1,属于实验的结果而不是实质,A错误;B、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所以的产生配子的比为1:1,B正确;C、F2基因型的比为1:2:1,是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属于结果而不是实质,C错误;D、测交后代比为1:1,是检测F1基因型的,不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故选B。11. 如图为脉胞霉体内精

18、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不能从图中得出的结论是( )A. 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B.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C. 若基因不表达,则基因和也不表达D. 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发生突变【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的表达是指控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特定的基因控制特定的性状。基因通过中心法则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还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详解】A、由图可知,精氨酸是由N-乙酸鸟氨酸在4种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的,4种酶是由相应的基因控制合成的,A正确;B、图中信息

19、可知,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正确;C、若基因不表达,导致酶不能合成,与基因和能否表达无关,C错误;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说明脉胞霉体内基因发生突变,不能合成酶,使体内的N-乙酸鸟氨酸不能转化鸟氨酸,D正确。故选C。12. 下列关于生物可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基因重组B. 染色体变异仅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C. 病毒、细菌和小鼠均可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D.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都可以观察到【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重组的类型及意义:基因重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重组的原因特点非同源染色

20、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重组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重组只产生新的基因型,并产生新的基因无新蛋白质无新性状(新性状不同于新性状组合)发生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和遗传中(DNA重组除外)两个亲本杂合性越高遗传物质相差越大基因重组类型越多后代变异越多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组减一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认为导致基因重组(DNA重组)体内重组质粒目的基因经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导致受体细胞中基因重组【详解】交叉互换可以导致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重组,A错误;染色体变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21、,也可以发生在其他代谢过程中,B错误;病毒、细菌和小鼠都具有遗传物质,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而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D错误。故选:C。13.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 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 其中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1与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C. 3与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D. 若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答案】D【解析】【详解】由3和4甲病正常而后代7患甲病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且4不

22、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由此推断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1和2不患乙病而后代1患乙病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用A、a表示甲病致病基因,B、b表示乙病致病基因,则1的基因型为BbXAXa,5的基因型为B_XAX,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1/21/3;B错误;3与4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和bbXAY,理论上其后代共有8种基因型、6种表现型;C错误;若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而亲本有关的染色体组成为XAXa和XAY,因此最可能是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异常;D正确。14.对下列示意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准确的是()A. 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

23、d个体的概率为1/6B. 若只研究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则乙图细胞分裂完成后,可能同时产生2种、3种或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C. 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D. 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该果蝇只能产生AXW、aXW两种基因型的配子【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图甲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图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3、丙图所示家系中,第二代中双亲都患病,所生的女儿却正常,说明是显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显性遗传病,父亲患病则女儿必患病,现女儿正常,所以肯定不是伴

24、X显性遗传病,应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4、丁图细胞中有三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而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和Y。【详解】A、甲图中生物的基因型为AaDd,其自交后代产生Aadd个体的概率为1/21/41/8,A错误;B、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减数分裂可以产生2种配子,根据图中染色体上所标基因,若是发生了基因突变,则该细胞就会产生3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如果是发生了交叉互换,则会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B正确;C、根据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女儿,可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错误;D、丁图果蝇基因型为AaXWY,其产生的配子有AXW、axW、AY、aY四种,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

25、考查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有丝分裂和遗传方式判断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5. 某蛋白质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共含42个氨基酸,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则形成该蛋白质时脱掉的水分子数、该蛋白质的分子量及编码该蛋白质的mRNA的碱基数至少是A. 41、3882、512B. 41、3882、126C. 40、3900、126D. 40、3900、129【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脱掉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42-2=40个;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数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18脱去的水分子数=42110-

26、1840=3900;一个氨基酸由一个mRNA上的密码子决定的,每个密码子含有3个连续的碱基,所以编码该蛋白质的mRNA的碱基数至少为342=126。综上所述,C正确。考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名师点睛】利用形成蛋白质的结构图解完成相应的计算规律肽链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键数目脱去水分子数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数目羧基数目1条mm1m1ma18(m1)至少1个至少1个n条mmnmnma18(mn)至少n个至少n个注: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特别提醒 (1)有时还要考虑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肽链上出现二硫键(SS)时,要再减去2(即两个氢原子),若无特殊说明,不考虑二硫键。(

27、2)若为环状多肽,则可将公式中的肽链数视为零,再进行相关计算。16. 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为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 2和4必须是纯合子B. 1、1和4必须是纯合子C. 2、3、2和3必须是杂合子D. 4、5、1和2必须是杂合子【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图示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用A、a表示),则-1和-3的基因型均为aa,-2、-3、-4、-5的基因型均为Aa,-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28、1/3AA、2/3Aa。【详解】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无论I-2和I-4是否纯合,II-2、II-3、II-4、II-5的基因型均为Aa,A错误;若 II-1、-1纯合,则-2是Aa的概率为1/2,、-1是Aa的概率为1/4;-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若-4纯合,则-2为Aa的概率为2/31/2=1/3,所以代中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1/31/4=1/48,与题意相符,B正确;B、若-2和-3一定是杂合子,则无论-1和-4是同时AA或同时Aa或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1/48,C错误;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与II-5的基因型无关;若

29、的两个个体都是杂合子,则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推断出图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代入各选项进行计算,看后代患病概率是否为1/48即可选出正确的答案。17.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及染色体组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内都无同源染色体B.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C. 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 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后,芽尖的细胞中都有含4个染色体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单倍体是体

30、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有三条,两个染色体组,B错误;C、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基因已经复制,如果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则在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C正确;D、多倍体通常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但不一定均加倍,另外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则含有8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C18.下图表示的是三种黏性末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丙黏性末端是由两种限制酶作用产生的B. 若甲中的G处发生

31、突变,限制酶可能无法识别该切割位点C. 乙中的酶切位点在A与G之间D. 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几类原核生物【答案】B【解析】【分析】关于限制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2)特异性: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3)结果: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详解】A切割甲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GAATTC-,切割乙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CAATTG-,切割丙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CTTAAG-,故甲、乙。丙的黏性末端是由三种限制酶催化产生的,A错误;B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

32、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如果甲中的G发生突变,限制酶可能不识别该切割位点,B正确;C图乙中的酶切位点在C与A之间,C错误; D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是细菌中环状DNA,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是病毒,D错误。19.孟德尔的实验中,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所产生的F1,通过连续自交直到Fn,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F1中杂合子Yy的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基因重组B. F2中重组类型的比例为6/16C. 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每代都在变化D. R和r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

33、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YR:Yr:yR:yr=1:1: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Y_R_:Y_rr:yyR_:yyrr=9:3:3:1,分别表现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详解】A、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子一代产生Yy,是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Yy出现是因为分离定律,A错误;B、子二代的重组类型是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占后代的比例是3/16+3/16=6/16,B正确;C、随着自交代数增加,纯合子比例增加,杂合子比例减少,C正确;D、

34、由于没有选择和变异,自交后代R、r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都是50%,D正确。故选A。20.在下列关于现在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 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C. 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D. 所有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答案】A【解析】【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1)过度繁殖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2)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

35、件(包括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3)遗传和变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4)适者生存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应环境的生物(或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的生物被淘汰,这就是适者生存。【详解】A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A正确,B错误;C、环境的改变对生物的性状进行选择,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D、可遗传变异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故选A。21. 已知某

36、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而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1。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 3:1B. 1:3C. 3:2D. 1:1【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题意分析可知,aa纯合致死,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让AA和Aa作为亲本随机交配,且其比例为1:1,则A的基因频率为3/4,a的基因频率为1/4,其后代AA的基因频率为3/43/4=9/16,Aa的基因频率是23/41/4=6/16,aa的基因频率为1/4

37、1/4=1/16,又因为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所以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个体,且两者比例为9:6,即3:2,故选:C。22. 香豌豆中,只有当A、B两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一株红花植株与aaBb杂交,子代中有3/4开红花;求此红花植株的基因型,若此红花植株自交,其红花后代中杂合子占A. AaBb 8/9B. AABb 2/3C. AaBB 2/3D. AABB 1/2【答案】B【解析】【分析】只有当A、B两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一株红花植株(A_B_)与aaBb杂交,后代中开红花植株(A_B_)所占的比例为有3/4,即13/4,说明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

38、ABb。【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此类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为AABB(开红花):AABb(开红花):AAbb(不开红花)=1:2:1。因此,自交后代的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占2/3。故选B。23.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性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红花植株的比例为A. 1/4B. 1/6C. 3/8D. 5/6【答案】D【解析】【分

39、析】【详解】设红白花基因为A和a,高茎和矮茎基因为B和b。F1为AaBb,自交得到F2,其中白花植株占1/4,红花植株占3/4。这红花植株中有1/3AA,2/3Aa。这些红花植株自交后,只有基因型为Aa自交会产生白花(aa)植株,所占比例为2/31/4=1/6,所以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红花植株的比例为1-1/6=5/6,D正确。24.如图为某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着丝点分裂最可能发生在A. CD段B. BC段和FG段C. AB段和FG段D. BC段和HI段【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CDE属于有丝分裂,CD段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

40、FGHI属于减数分裂,FG区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区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阶段。【详解】根据曲线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可以判断: CD段同源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由于BC段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FI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图中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HI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故着丝点分裂最可能发生在BC段和HI段,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特点可以判断,有丝分裂全过程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并且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加倍,因此同源染色体的对数也加倍

41、;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裂,导致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25.某家族中有白化病致病基因(a)和色盲致病基因(Xh),基因型为AaXBXb个体产生的一个异常卵细胞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细胞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 该细胞的产生是由于次级卵母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而致C. 若该卵细胞与一正常精子受精,则后代患21-三体综合征D. 若该卵细胞与一表现型正常男子产生的精子受精,后代患色盲的概率为0【答案】D【解析】【详解】A、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不存在等位基因,而该卵细胞中XB和Xb这对等位基因同时出现,这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属于染

42、色体数目变异,A错误;B、XB和Xb这对等位基因存在的同源染色体应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此图中没有分离,说明该细胞是由于初级卵母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而产生的,B错误;C、21-三体综合征是常染色体上数目异常导致的,而该卵细胞是性染色体异常导致的,C错误;D、若该卵细胞与一表现型正常男子产生的精子受精,由于肯定含有XB,所以后代患色盲的概率为0,D正确。故选D。【点睛】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及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能根据题中及图中基因型推断该卵细胞形成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6.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一对同源

43、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对同源染色体上共存在4对等位基因B. 图示所有等位基因在遗传时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 图中茎高和花色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 甲染色体上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该生物体内可全部观察到【答案】B【解析】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这对同源染色体上存在4对以上的等位基因,A项错误;基因的分离定律是研究一对等位基因在传种接代中的传递规律,所以图示所有等位基因在遗传时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项正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研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传种接代中的传递规律,因此图中茎高和花色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44、C项错误;由于在有显性基因存在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所以甲染色体上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该生物体内不能全部观察到,D项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问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前者研究的是一对等位基因的传递规律,后者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传递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与图示分析作答。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因忽略了题意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而错选A。27.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B. 通过测交试验,孟德尔

45、统计测交子代的两种表现型之比接近1:1C.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之比接近1:1D. 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答案】C【解析】【详解】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是假说,A错误;通过测交试验,孟德尔统计测交子代的两种表现型之比接近1:1属于实验验证,B错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之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C正确;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D错误。故选C。28.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

46、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 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C. 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D. 新型冠状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

47、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T2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所以不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不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需要借助宿主细胞来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C、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复制及表达需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所以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正确;D、新型冠状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不相同,前者是RNA病毒,后者是DNA病毒,D错误。故选

48、C。29.在双链DNA分子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一条链中的 =0.6,则另一条链上的 =0.6B. 一条链中 =3:5,则另一条链上的 =5:3C. 一条链中的G与C的数量比为2:1,则另一条链中G与C的比为2:1D. 一条链中的G与T的数量比为2:1,则另一条链中C与A的比为2:1【答案】D【解析】【详解】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 G =T+C,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

49、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详解:DNA双链间有A=T、G=C,所以一条链中的(A+C)/(T+G)=0.6,则另一条链上的(A+C)/(T+G) =1/0.6=5/3,A错误;一条链中的(A+T)/(C+G)=3:5,则另一条链上的(A+T)/(C+G)=3:5,B错误;一条链中的G与C的数量比为2:1,则另一条链中G与C的比为1:2,C错误;一条链中的G与T的数量比为2:1,则另一

50、条链中C与A的比为2:1,D正确。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熟悉双链DNA中四种碱基之间存在的数量规律。30.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甲乙生物可能是( )A. 蓝藻变形虫B. T2噬菌体硝化细菌C. 硝化细菌绵羊D. 肺炎双球菌烟草花叶病毒【答案】D【解析】【分析】DNA与RNA的判定方法:(1)若核酸分子中有脱氧核糖,一定为DNA;有核糖一定为RNA。(2)若含“T”,一定为DNA或其单位;若含“U”,一定为RNA或其单位。因而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或“U”可探知DNA或RNA,若细胞中大量利用“T”,可认为进

51、行DNA的复制;若大量利用“U”,可认为进行RNA的合成。(3)但T不等于A或嘌呤不等于嘧啶,则为单链DNA,因双链DNA分子中A=T、G=C、嘌呤(A+G)=嘧啶(C+T)。(4)若嘌呤不等于嘧啶,则肯定不是双链DNA(可能为单链DNA,也可能为RNA)。甲生物核酸中嘌呤不等于嘧啶,说明该生物含有两种核酸或只含RNA,即甲生物是细胞类生物或RNA病毒;乙生物遗传物质中嘌呤数不等于嘧啶数,说明乙的遗传物质是RNA,可能是RNA病毒。【详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都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B、甲生物核酸中嘌呤嘧啶,一定不是T2噬菌体,因为T2噬菌体只含有

52、DNA一种核酸,嘌呤=嘧啶;乙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嘌呤嘧啶,一定不是硝化细菌,因为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嘌呤=嘧啶,B错误;C、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绵羊属于真核生物,都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D、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细胞,含有DNA和RNA,则嘌呤嘧啶;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为单链结构,其嘌呤嘧啶,D正确。故选D。31.孟德尔遗传实验中,F1(Dd)由于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D和d),导致F2出现性状分离,下列哪项不是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A. 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B. 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C. 统计子代样本的数目足够

53、多D. F1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中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是:(1)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2)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性状遗传,(3)细胞核遗传,(4)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5)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6)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7)供试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详解】F1形成的雌雄配子数目不相等,一般情况下,雄配子的数目远多于雌配子的数目,A错误;F2各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必须相等是出现该分离比的前提条件,B正确;统计子代样本的数目足够

54、多是出现该分离比的前提条件,C正确;F1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是出现该分离比的前提条件,D正确。故选A。32.基因和基因在某动物染色体DNA上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基因和基因可以是一对等位基因B. 基因的表达产物不可能影响基因的表达C. 基因和基因转录的模板链一定在同一条DNA链上D. 基因和基因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基因和基因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遗传信息就储存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详解】A.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而基因和基因位于

55、同一条染色体上,所以不是一对等位基因,A错误;B. 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影响基因的表达,B错误;C.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和基因,它们转录的模板链可能不在同一条DNA链上,C错误;D.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和基因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33.一般情况下,下列关于“一对多”或“一对一”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个密码子决定 一种表现型可对应多种基因型 一种性状可由多个基因调控 1种密码子对应1个tRNA上的反密码子 一种tRNA可运载多种氨基酸 一个mRNA可以控制合成多种多肽链

56、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详解】由于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所以一种氨基酸可有多种对应的密码子,正确;不同基因型可以表现同一种表现型,如DD和Dd都表现为高茎,正确;一种性状可由多个基因调控,如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红色,AABb和AaBB表现为粉红色,AaBb、AAbb和aaBB表现为淡粉色,正确;终止密码子不对应tRNA上的反密码子,错误;一种tRNA只能运载一种氨基酸,错误;一个mRNA只能控制合成一种多肽链,错误。综上,正确,即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4.下列关于

57、DNA复制、转录与翻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一个双链含15N的DNA分子在含14N的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占2/2nB. 活细胞需要不断合成蛋白质,其细胞核中应存在有活性的RNA聚合酶C. 翻译时,一条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D. 某基因替换了几个碱基对后,其遗传信息一定改变,其表达的蛋白质一定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翻译指游离在细胞质内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一

58、个双链含15N的DNA分子在含14N的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DNA分子共有2n个,只有2个DNA含15N,故比例为2/2n,A正确;B、活细胞需要不断合成蛋白质,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故细胞核中应存在有活性的RNA聚合酶,B正确;C、翻译时,一条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提高翻译效率,C正确;D、某基因替换了几个碱基对后,其遗传信息一定改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其表达的蛋白质不一定改变,D错误。故选D。【点睛】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35.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是转录过

59、程,它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B. 过程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RNA聚合酶、ATP等C. 白化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而间接控制性状的实例D. 过程中共有64个密码子对应着20种氨基酸【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基因的作用与性状表现的流程示意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等基础知识;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方式,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为转录过程,该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扳、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A错误。过程是翻译不需要RNA聚合酶,B错误.白化病是基因

60、通过控制酪氨酸酶的合成,进而催化黑色素的合成而间接控制性状的实例,C正确.终止密码不决定氨基酸,所以过程中共有61种密码子对应着20种氨基酸,D错误.【点睛】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表示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图中显示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36.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是以棉铃虫专一宿主的病原微生物。该病毒被呈多面体的外壳包裹形成多角体。多角体随食物进入棉铃虫的中肠,中肠的碱性环境和蛋白酶迅

61、速将其外壳溶解,病毒释放,危害宿主。人们利用NPV制作病毒型生物农药防治棉铃虫,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病毒型生物农药的使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B. 该病毒的使用会影响棉铃虫种群基因频率C. 多角体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对病毒起到保护作用D. 长期使用该农药,可能诱导棉铃虫产生抗性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利用NPV制作的病毒型农药是环保型的生物农药,可以减弱棉铃虫的抗药性,防止环境污染。【详解】A. 病毒型生物农药的使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A正确;B. 该病毒的使用会杀灭棉铃虫,进而影响棉铃虫种群基因频率,B正确;C. 多角体外壳由蛋白质构成,能对病毒粒子起到保护作用,保护病毒颗

62、粒免受外界各种不良环境的破坏,对病毒起到保护作用,C正确;D. 棉铃虫产生抗性突变的原因并不是长期使用农药引起的,而是变异引起的,D错误。37.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基因型GGyy与ggYY的豌豆植株杂交,再让F1自交得F2。下列相关结论,不正确的是( )A. F1植株上所结的种子,种皮细胞的基因组成是GgYyB. F1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子叶颜色的分离比为1: 3C. 若F2自交,F2植株上所结的种子,种皮颜色的分离比为5 : 3D. 若F2自交,F2植株上所结的种子,灰种皮绿子叶与白种皮黄子叶的比为9 : 5【答案】C【

63、解析】【详解】A、F1代上结的种子的种皮取决于母本,F1代植株的基因型是GgYy,所以F1代上所结种子的种皮细胞的基因型都是GgYy,A正确;B、F1代上结的种子,子叶的颜色取决于父母本,由于F1代是杂合子(Yy)自交以后的基因型为及表现型的比例为YY:Yy:yy=1:2:1,所以F1代所结种子的黄子叶:绿子叶接近3:1,B正确;C、关于种皮,取决于母本,所以F2植株上所结的种子,种皮颜色的分离比为3: 1,C错误;D、若F2自交,F2植株上所结的种子,灰种皮绿子叶与白种皮黄子叶的比=(3/43/8):(1/45/8)=95,D正确。故选C。【点睛】子代个体发育的最初分段,即种子的形成(胚和胚

64、乳的发育)阶段完成于母本体内,相当于母本豌豆的“怀孕”阶段;胚(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是该母本豌豆的“孩子”,其基因来自于父本和母本双方;种皮、果皮等则是母本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特意经发育成的结构,其基因仅来自母本一方;Fn代种子结在Fn-1代的植株上,Fn代种子的种皮性状是由Fn-1代种子的基因型决定。38.在一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如果出现一个如下图所示的细胞(图中、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 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B. 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C. 该细胞产生的各种变异

65、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D. 该细胞的变异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aa的细胞,说明根尖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另外号染色体有三条,说明根尖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所以a基因的出现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A正确;B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二倍体,而号染色体细胞中有三条,说明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同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根尖细胞中只能发生有丝分裂,不能发生减数分裂,B正确;C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

66、看不见,C错误;D体细胞发生的突变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D正确。故选C。39.人类的一个染色体组和人类的基因组的研究对象各包括()46条染色体 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或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22常染色体X、Y染色体 44条常染色体X、Y染色体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详解】人类精子或卵细胞所含全部染色体为一个染色体组,即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或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即;人体细胞共有23对染色体,前122对为常染色体,

67、每对常染色体所含的基因种类一般相同,只需测定其中一条染色体即可;第23对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Y,这两条性染色体具有不同的基因和碱基序列,因此都需要测定所以,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对象为22条常染色体+X、Y染色体,即;故选B。40. 关于几种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多倍体育种中,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B. 单倍体育种中,常先筛选F1的花粉再进行花药离体培养C. 诱变育种中,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D. 杂交育种中,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都是纯合子【答案】A【解析】【分析】常见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比较如下: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

68、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1)杂交自交选优(2)杂交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优点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缺点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技术复杂,成本高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在动物中难以实现【详解】A、多倍体育种过程中,为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

69、的种子或幼苗,A正确;B、单倍体育种中,取F1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后,根据性状筛选植株,B错误;C、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所以在诱变育种中,获得的突变体少数表现出优良性状,C错误;D、杂交育种中,杂交水稻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不一定都是纯合子,D错误。故选A。41.某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4条,基因型为AaBbCCDd,这4对基因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产生的花粉基因型有8种B. 是指用秋水仙素处理,则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48条染色体C. 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8,重组类型占37/64D. 若要尽快获得优良纯种aaBBCCd

70、d,则应采用图中过程进行育种【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表示减数分裂,表示花药离体培养,表示受精作用。【详解】A、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CCDd,且4对基因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该植物体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花粉)的过程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的种类为种,A正确;B、如果该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4条,则B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染色体数目为12条),C过程一般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则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B错误;C、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自交产生的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即纯合子的概

71、率为1=,亲本类型占1=,则重组类型占1-=,C正确;D、图中的表示单倍体育种过程,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故若要尽快获得优良纯种aaBBCCdd,则应采用图中的过程进行育种,D正确。故选B。42.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b基因使花粉致死。现用等量的宽叶、窄叶雄株与杂合雌株杂交,所得子代个体中b基因的频率为( )A. 25B. 333C. 375D. 4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宽叶(B)对狭叶(b)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等量的宽叶、窄叶雄株与杂合雌株杂交,其基因型为X

72、BY、XbY和XBXb杂交。【详解】据上分析可以知道,等量的宽叶、窄叶雄株即XBY:XbY=1:1,因为b基因使花粉致死,所以XB:Y:Xb(致死)=1:2,即雄配子XB=1/3,Y=2/3;杂合雌株为XBXb,XB=Xb=1/2,所以子代基因型为1/6XBXB,1/3XBY,1/6XBXb,1/3XbY,故Xb的概率= Xb/(Xb+XB)=(1/6+1/3)/(1/62+1/3+1/62+1/3)=3/8,C正确,ABD错误。故选C。43.如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A. 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B. 解旋酶、限制酶、DNA酶C. DNA

73、酶、限制酶、DNA聚合酶D. DNA酶、DNA连接酶、限制酶【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表示氢键,表示磷酸二酯键【详解】解旋酶可以破坏氢键,处的磷酸二酯键可以被限制酶破坏,处磷酸二酯键的形成需要DNA连接酶的催化。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作用的化学键都是磷酸二酯键,解旋酶作用于氢键。44.研究小组对某公园的金鱼草种群进行调查及基因鉴定,得知红花(CC)金鱼草35株、粉红花(Cc)40株、白花(cc)25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金鱼草种群中全部C和c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B. 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由适应环

74、境的变异造成的C. 基因重组产生的粉红花为自然选择提供选择材料D. 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答案】D【解析】【分析】、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在种群中,某一个等位基因数目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即为基因频率。、每种基因型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就叫做基因型频率。【详解】金鱼草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C和c基因构成基因库,A错误;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产生粉红花不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35240)(352540)2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352540)40%,D正确。故选

75、D。45.下列各项说法中,与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的有几条?( )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使种群出现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环境改变可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突变和重组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A. 3B. 4C. 5D. 6【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正确;

76、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正确;变异本来就存在,环境改变选择了适应性变异,错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正确;综上共4项正确。故选B。46.下图中图1、图2表示雌性动物(AABb)细胞内的染色体行为变化,图3为该个体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1可表示初级卵母细胞中一条染色体的行为变化B. 图1中ea表示在分裂后期发生的染色体复制过程C. 图3细胞中CD段所处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 图2含一个染色体组,其中a基因来自于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1

77、中,过程b表示染色体复制,可以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过程c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过程d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过程e表示着丝点分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过程a表示末期(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图2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散乱分布,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图中a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染色体上同时出现B和b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的结果。图3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详解】A、初级卵母细胞中不会发生着丝点分裂,A错误;B、图1中ea表示在分裂后期发生的染色体的着

78、丝点分裂的过程,B错误;C、图3细胞中CD段所处的时期可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D、图2没有同源染色体,含一个染色体组,由于该雌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因此其中a基因来自于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D。【点睛】细胞分裂图像中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细胞图像的判定方法:(1)若图甲为减数分裂图像,图乙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则染色体上出现B、b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若要确定还需要结合其他信息,如体细胞基因型、其他染色体上基因情况等。(2)图甲若为有丝分裂图像,则B、b不同的原因只能是基因突变,这是因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等现象。(3)若

79、细胞图像中的四分体时期体现出交叉互换现象,则一定发生了基因重组。47. 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子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B.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C.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

80、全为野生性状D.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各有一半野生性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YA和XX,子代中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故A正确。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AY和XaXa,子代中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故B正确。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亲本中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根据题中信息“突变性状是由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则该株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a或XaYA,若该株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a,则后代雄株全为野生性

81、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若该株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A,则后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故C错误。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子代中雌雄植株都有一半是野生性状,一半是突变性状,故D正确。故选C。48.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除草剂不敏感型的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不敏感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B. 突变体若为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该不敏感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C. 突变体若为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D. 不敏感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

82、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不敏感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一定不变【答案】B【解析】【分析】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多,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敏感基因可以突变成为抗性基因,抗性基因也可以突变为敏感基因,A错误;B、突变体若为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该不敏

83、感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B正确;C、突变体若为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片段缺失所致,即该部位的基因已经缺失,则再经诱变也不可恢复为敏感型,C错误;D、不敏感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若替换部位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则该不敏感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变短,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发生时期、类型及意义等;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能结合两者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有一定难度。49.某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内的同一条染色体上有M基因和R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起始密码子

84、均为AU 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M在该二倍体植物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两个B. 基因R转录时以a链为模板在细胞核中合成RNAC. 若箭头处的碱基替换为G,则对应密码子变为GAGD. 若基因M缺失,则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某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内的同一条染色体上有M基因和R基因,都含有两条链,由于两个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上的起始密码都是AUG,说明其模板链上的碱基都是TAC,则基因M的模板链是b链,基因R的模板链是a链。【详解】A、当该二倍体植株基因型为MM时,基因M在该二倍体植物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4个(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后),A错误;B、由于

85、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在细胞核中基因R在转录时只有以a链为模板合成的RNA中才出现起始密码子AUG,B正确;C、基因M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若箭头处的碱基替换为G,则对应密码子由GUC变为CUC,C错误;D、若基因M缺失,则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D错误。故选B。50.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遗传物质改变会患遗传病,所以一个人体内没有致病基因,这个人就不会患遗传病B. 把二倍体西瓜的花粉人工授粉给四倍体西瓜,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C. 细菌在接触到抗生素后,会产生抗药性变异,所以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下降D. 圆粒豌豆的淀粉分支酶基因内部插

86、入一段外来DNA序列导致种子皱缩,属于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详解】A、一个人体内没有致病基因,也可能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错误;B、把二倍体西瓜的花粉人工授粉给四倍体西瓜,四倍体植株上结的西瓜有种子,B错误;C、变异在先,选择在后,所以细菌并不是在接触到抗生素后,才会产生抗药性变异,C错误;D、圆粒豌豆的淀粉分支酶基因内部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导致种子皱缩,属于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D。51.为判断显隐性状,现有如下两组实验,甲组:玉米糯性与非糯为一对相对性状,将糯性玉米与非糯玉米间行种植,结果糯性植株上有糯性籽粒和非糯性

87、籽粒,而非糯植株上均为非糯籽粒。(2)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从一自然繁殖牛群中选出一头有角公牛与12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共生出12头小牛,其中6头有角,6头无角。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甲组中可判断玉米糯性为显性,乙组中可判牛有角为显性B. 甲组中可判断玉米非糯性为显性,乙组中可判断牛无角为显性C. 甲组中不能判断糯性与非糯的显隐关系,乙组中可判断牛的有角为显性D. 甲组中可判断玉米非糯性为显性,乙组中不能判断有角与无角的显隐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糯性植株上结的有非糯性籽粒和糯性籽粒,而非糯植株上均为非糯籽粒可知,非糯性为显性性状,糯性为隐性性状。【详解】A、甲组中可判

88、断玉米非糯性为显性,乙组中不能判断有角与无角的显隐关系,A错误;B、甲组中可判断玉米非糯性为显性,乙组中不能判断有角与无角的显隐关系,B错误;C、甲组中可判断玉米非糯性为显性,乙组中不能判断有角与无角的显隐关系,C错误; D、甲组中可判断玉米非糯性为显性,乙组中不能判断有角与无角的显隐关系,D正确。故选D。52.某植物的花色是由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D和d)控制,且只有三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会开红花,其余均开白花,某红花品种自交,后代红花与白花之比是27:37,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红花品种测交,后代性状红花:白花=1:1B. 白花品种与白花品种杂交,不可能产生红花品种的子

89、代C. 某AABbDd的品种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9:3:3:1D. 该红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Dd,能产生8种雄配子和8种雌配子【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植物的花色是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红花品种自交,后代红花与白花之比是27:37,说明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只有三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会开红花,所以其基因型为A B D ,自交后代红花与白花之比是27:37,说明红花占27/64=3/43/43/4。因此,该红花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详解】A、该红花品种测交,后代中红花品种占,所以红花:白花=1:7,A错误;B、白花品种与白花品种杂交,能产生红花品种的子代

90、,如AAbbdd与aaBBDD杂交等,B错误;C、某AABbDd的品种自交,后代红花与白花之比是9:7,C错误;D、该红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Dd,由于含有三对等位基因,所以能产生8种雄配子和8种雌配子,D正确。故选D。53.基因H能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UUC,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H在突变前后所含有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B. 基因H转录时由RNA聚合酶将游离的核苷酸通过氢键连接成链C. 突变前后基因H编码的两条肽链中,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D. 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答案】

91、C【解析】【分析】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和RNA中,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核苷酸链。3、关于tRNA,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2)种类:61种(3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tRNA);(3)特点: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4)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详解】A、基因中密啶数与嘌呤数始终相同,因此基因H突变后,所含有的嘌呤核苷酸比例不变,A错误;B、基因H转录时,核糖核苷

92、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成链,B错误;C、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UUC,这最多会导致2个密码子发生改变,因此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C正确;D、由于转运氨基酸的tRNA只有61种,因此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1个tRNA参与,D错误。故选C。54.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B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 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 形

93、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D.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果蝇为例,考查了减数分裂的过程与变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等物质的行为变化规律,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A、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进行减数分裂时,由于染色体复制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复制,即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是AAaaXBXBYY,而基因型为AAXBXb的细胞基因数目是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说明其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即该细胞不是初级精母细胞,而属于次级精母细胞,

94、A错误;B、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经过了间期的DNA复制(核DNA加倍)和减一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核DNA减半),该细胞内DNA的含量与体细胞相同,B错误;C、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A与a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D、该细胞的亲本AaXBY没有无节律的基因,而该细胞却出现了无节律的基因,说明在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节律的基因发生了突变,D正确。故选D。【点睛】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影响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者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进而产生异常的细胞,考生要能够根据所给细胞的基因型或者染色体组成,判断出现异常细胞的原因。

95、55.某与外界隔离的岛屿上,经调查该地区居民中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a,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b,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c,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正常个体中白化病携带者所占的概率为2a/(1+a)B. 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bC. 不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个体占全部个体的(1c)2/2D. 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占bc【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a,正常基因的频率为1a,则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1a)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2a(1a),则正常个体中白化病携带者所占的概率为,A正确;男性的基因型有XBY、X

96、bY,而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b,因此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b,B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c,则正常基因频率为(1c),因此不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个体占全部个体的,C正确;D、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占b2(2cc2),D错误【考点定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二、非选择题56.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III-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回答问题:(1)甲遗传

97、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X,Y,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X,Y,常)染色体上。(2)若-3和-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3)-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_。【答案】 (1). 常 (2). X (3). (4). 【解析】【分析】根据-1-2-2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3-4-2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乙两种病都是隐性遗传病。又-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

98、病基因,说明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根据2患甲病可知,-1和-2甲病的基因型为Aa,故-3甲病的基因型为1/3AA、2/3Aa,又因为-2患乙病,故-3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故-3基因型为AaXBXb,由题意和遗传系谱图可知-4的基因型是AaXBY,他们的后代为同时患两病男孩的概率是。(3)III-3的基因型AAXBXb、AaXBXb和III-4的基因型为AaXBY,二者关于甲病的基因型组合为(1/3AA、2/3Aa)Aa,所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2:3:1,二者关于乙病的基因型组合为XBXbXBY,所生女儿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

99、BXb=1:1,IV-1是表现型正常的女性,故其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3/51/2=3/10。【点睛】本题的关键在于判断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然后再推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进而进行相关的计算。57.研究人员在柑橘中发现一棵具有明显早熟特性的变异株,决定以此为基础培育早熟柑橘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要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_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2)在选择育种方法时,需要判断该变异株的变异类型。如果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可采用育种方法,使早熟基因逐渐纯合,培育成新品种1。为了加快这一进程,还可以采集变异株的_进行处理,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选育成新品种2,这种方

100、法称为_育种。(3)如果该早熟植株属于染色体组变异株,可以推测该变异株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有多种联会方式,由此造成不规则的_,产生染色体数目不等、生活力很低的_,因而得不到足量的种子。即使得到少量后代,早熟性状也很难稳定遗传这种情况下,可考虑选择育种方法。【答案】 (1). 遗传 (2). 花药 (3). 单倍体 (4). 染色体分离 (5). 配子【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该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结合题意可知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其中的柑橘苗为单倍体幼苗,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育种方法采用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101、详解】(1)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两者的根本区别是看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因此,要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2)如果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该突变体为杂合体,则可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种方法),使早熟基因逐渐纯合,培育成新品种1。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因此为了加快这一进程,应该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即采集变异株的花药进行处理,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选育成新品种2。(3)如果该早熟植株属于染色体组变异株,可以推测该变异株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有多种联会方式,由此造成不规则的染色体分离,产生染色体数目不等、生活力很低的配子,因而得不到足量的种

102、子。即使得到少量后代,早熟性状也很难稳定遗传。这种情况下,应该采用无性生殖的方式繁育后代,因此可考虑选择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育种方法)。【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物变异及其应用,重点考查几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及实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58.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一般只有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发生突变,而经过辐射处理后,突变频率大大提高,甚至可使两个基因同时发生突变。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残翅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红眼和白眼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果蝇精子仍携带有线粒体,受精作用时,判断线粒体是否进入卵

103、细胞的方法是_。果蝇的翅型和眼色基因表达过程中,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有_个tRNA的结合位点。一个基因在不同条件下可能突变形成多种不同的等位基因,即复等位基因,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性。(2)若基因型为AAXBXb的长翅红眼雌果蝇与纯合的残翅红眼雄果蝇个体杂交,使其F1中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的F2中长翅白眼雌果蝇的比例为_。(3)若经辐射处理的纯合子长翅雄果蝇个体(生殖细胞已发生基因突变)与纯合子长翅雌果蝇个体杂交全为长翅果蝇,某研究小组为确定果蝇翅型的基因是1个基因发生了突变,还是2个基因同时发生了突变,让所得到的F1个体间进行随机交配,并通过F2的表现型及比例确定翅型基因突变的情况

104、:若F2中_,则纯合子长翅雄果蝇个体一个A基因突变为a基因;若F2中_,则纯合子长翅雄果蝇个体两个A基因均突变为a基因。【答案】 (1). 用同位素示踪法(或健那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2). 2 (3). 不定向 (4). 3/64 (5). 长翅:残翅=15:1 (6). 长翅:残翅=3:1【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果蝇的长翅和残翅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则长翅基因型为AA或Aa残翅基因型为aa;红眼和白眼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则红眼基因型为XBXB、XBXb、XBY,白眼基因型为XbXb、XbY。【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已知果蝇精子仍携带有线

105、粒体,可以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精子的线粒体,以判断精子的线粒体是否进入了卵细胞。核糖体与mRNA上6个碱基结合,因此有2个tRNA的结合位点。一个基因可以可能突变形成多种不同的等位基因,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2)基因型为AAXBXb的长翅红眼雌果蝇与纯合的残翅红眼雄果蝇(aaXBY)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为AaXBXB、AaXBXb、AaXBY、AaXbY,让子一代中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的F2中长翅白眼雌果蝇(A_XbXb)的比例=3/41/21/21/4=3/64。(3)根据题意分析,纯合雌性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其发生突变可能是一个A突变,有可能是两个A都发生了突变,让其与雄果蝇纯合长翅AA杂交,后代都是长翅,再让后代随机交配:若纯合子长翅雄果蝇个体一个A基因突变为a基因,则子一代基因型为及其比例为AA:Aa=1: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a=3:1,因此子二代中残翅占1/41/4=1/16,即子二代中长翅:残翅=15:1。若纯合子长翅雄果蝇个体两个A基因均突变为a基因,则子一代为Aa,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二代为AA:Aa:aa=1:2:1,即子二代中长翅:残翅=3:1。【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的相关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进而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相关的概率计算。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