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茂名市第四中学高三2012年12月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卷一、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要求的答案。12.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记载了贾府在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这种祭祀活动要追根溯源的话,要追溯到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度13.明太祖朱元璋说:“夫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吸
2、取这一教训,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A.消除地方割据 B.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C.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D.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14.雅典民主政治创造了古代希腊辉煌文明,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主要是因为A.公民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利机构 B.雅典公民享有“观剧津贴”C.雅典草创行政、立法、司法制度 D.十将军委员会由选举产生15.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6.斯
3、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17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世界多
4、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8.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下列诗句反映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开始发生变化的是 A.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C.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D.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19.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不包括A.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海上丝绸之路可通中东
5、 D.商帮兴起,会馆大量出现20.梁启超说过:“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下列史实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有 实业救国口号的提出 维新变法运动的蓬勃展开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A. B. C. D.21.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发行的公私合营股票,对该股票所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以股息发放工资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农业生产贷款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22.据统计,从1929年到1930年,苏联农村中的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6、.余粮收集制 B.农业集体化 C.新经济政策 D.优先发展重工业23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来 B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第卷 非选择题(6题,共16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160分。3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1)依据材料
7、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4分)材料二 “中国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并时时意识到这一点。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我们时常纳闷,西方人何以竟想不到人生的意义在于纯净平安地享受生活。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1934年林语堂中国人(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想。(4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8分)材料三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
8、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3)结合材料一,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4分)材料四(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6分) 3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经文,而
9、必无悖于经文。张之洞劝学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的核心主张并说明其目的。(4分)材料二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1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 (2)材料二反映中国农业生产的变化有哪些?(4分)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分析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材料三: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
10、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回答:(3)试分别概述文中所说的“沉沦”和“上升”的含义。(6分)(4)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推动这一转变的社会因素有哪些?(6分)2013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ABCBADADBBBB38.(1)儒家学说(四书五经)。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2)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想:
11、关注现世生活;追求欢乐的家庭生活、和睦的社会关系。(4分,每点2分。)原因:西周宗法制的影响;儒家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后果;长期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神化君主,使中国缺乏宗教。(8分,每点2分)(3)地主阶级日益堀起(士阶层日益括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 的重用);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每点2分,共4分)(4)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选举。(3分)39.(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4分)(2)变化:生产的丝茶出口大量增加,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而种植桑茶。(4分) 说明: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开始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逐步沦为外国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6分)(3)沉沦:西方列强侵略,清王朝腐败;中国社会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答出其中1个要点,即可得3分)上升:中国人民通过不断探索和斗争,最终赢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答出其中1个要点,即可得3分)(4)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或答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思想上:民主共和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