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纲要求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国际联盟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3)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知识主线本
2、讲主要讲述20世纪爆发的世界大战及局部战争与和平发展的主题,内容有: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改变了世界格局,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着法西斯的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被打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随着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期间虽局部战争不断,但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知识主线本讲主要讲述20世纪爆发的世界大战及局部战争与和平发展的主题,内容有: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改变了世界格局,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着法西斯的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被打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随着苏联解体,雅
3、尔塔体系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期间虽局部战争不断,但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要点一 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2)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3)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国际关系日渐紧张,德、意、日三国选择法西斯道路,对外侵略扩张。(3)各国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1938年的慕尼黑阴谋使绥靖政
4、策达到顶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也促使了世界大战的爆发过程(1)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2)第二阶段:19151916年,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以及日德兰海战。(3)第三阶段:19171918年。1917年,美国和中国等国加入协约国作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德国被迫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1)爆发:1939年9月1日爆发。(2)初期:1940年5月,德军入侵西欧,连连得手。(3)扩大: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4)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1942年,26个国家签署
5、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5)转折: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和阿拉曼战役。(6)胜利:1943年,德黑兰会议;1944年,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德国投降;1945年9月,日本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赢得最后胜利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总体上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其中也有许多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影响(1)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2)削弱了欧洲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美日两国迅速崛起。(3)引发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高潮,俄国无产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4)对人类社会
6、的影响:成为新技术的催化剂,促使政府职能的改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1)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2)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战争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3)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4)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要点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含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调整在欧洲、亚太地区的关系,形成了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新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精神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而建立的国际关系格局内容(1)巴黎和会签署与战败国的条约:成立国际联盟、处置战败的
7、德国(领土、军事、赔偿、殖民地等)、处置其他战败国。(2)华盛顿会议签署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3)签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力图维护和平,抑制战争(1)冷战: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成为“冷战”的序曲;“杜鲁门主义”成为“冷战”正式打响的标志;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对抗。北约与华约对抗;(2)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美苏争霸局面形成;20世纪70年代,随着苏联实力的增强,开始采取积极进攻战略;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开始实行新“遏制”战略评价(1)是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新安排。(2)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战胜国之间、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矛盾重重(1)原则上倡导和
8、平与民主,对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2)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要点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局部战争主要原因简况影响朝鲜战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扼杀社会主义国家19501953年,中朝并肩作战,取得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是“冷战”的产物越南战争美国出于称霸世界的需要干涉越南内政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经历“特种战争”“局部战争”,美国战败美苏两国和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是美国战后陷得最深、拖得最久、代价最大的战争中东战争中东民族、宗教矛盾,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1948年、1956年、1967年、197
9、3年发生四次中东战争造成中东地区长期的动荡不安,严重危害了世界和平两伊战争边界争端、宗教问题1980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两伊经济全面倒退,造成中东分裂海湾战争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战争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要点四 为和平与发展的努力努力概况国际组织国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政治组织,国际联盟宣称它的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联合国(1)1945年,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同年10月,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2)联合国成立后,为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
10、治经济新秩序作出许多努力国际条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力图维护和平,抑制战争,但由于缺少约束力和执行力,最终没有能够遏制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要点突破1通史视角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1)政治上互相协作: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经常进行双边或多边的高级会谈,特别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之间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战争期间共召开四次三国首脑会议,协调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对当时和战后的形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经济上互相支持:为了充分发挥盟国的经济优势,保证战争的胜利进行,盟国在经济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如美国租借法的通过等。这种经济上的联系与合作,对提高盟军的
11、作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军事上互相配合中国战场是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战场,在战略上拖住日本陆军的主力,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使日本无力和德、意做战略上的配合。中国修建了滇缅公路,并出兵协同英军作战,支援了英军东南亚战场,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苏德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主战场,为了减轻苏联的压力,英、美盟军在西欧和北非采取军事行动予以配合。在北非战争和西西里岛登陆战中,英、美盟军密切合作,获得重大胜利;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盟军攻入德国境内时,苏军攻克柏林,美、苏、英、法等盟军相互协作,迫使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在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中、美、英相互协作,苏联也参加对
12、日作战,迫使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2海湾战争与以往局部战争的不同(1)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与以往局部战争仍属传统意义上的战争不同,空中力量在战争中具有决定作用,空袭和反空袭既是主要的作战方式,也是战争最重要的阶段。(2)信息战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争夺信息优势成为双方作战行动的先导。(3)战场向大纵深、立体化方向发展,前方与后方的区别趋于消失。战争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巨大,需要有更雄厚的经济力量支持。(4)海湾战争改变了人们的战争观念,它向传统的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在各国军事界引起了震动。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热战”原因(1)根本原因:美苏“冷战”的重点在欧洲,两国没有直接发生战争,但在
13、亚洲,美国控制能力较低,苏联的势力也不能直接控制,于是为了确保该地区的利益,在“冷战”中出现了“热战”。局部“热战”是“冷战”格局在某一具体地区的集中体现,地区上的矛盾被双方所利用,导致局部战争发生。美国对华“扶蒋反共”失败后,对东亚、东南亚特别戒备。(2)直接原因在朝鲜:美国一直视北朝鲜为眼中钉,希望能有机会铲除朝鲜半岛的社会主义力量。朝鲜内战一爆发,美国政府出于“冷战”意识,认为这是社会主义阵营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于是立即做出反应。在越南:美国担心越南革命会在东南亚引起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力量的普遍增长,所以在法国撤出越南后,美国立即开始向越南渗透。(3)结果中国和苏联在这两场战争中,都给予朝鲜
14、、越南人民以大力支持,中国甚至还直接出兵抗美援朝。美国在这两场战争中都以失败而告终。420世纪六七十年代局部战争出现原因(1)地区资源及其种族、宗教、领土纷争等矛盾交织在一起。(2)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的影响,争夺世界霸权、大国插手、干涉别国内政。(3)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矛盾和冲突。520世纪90年代初的国际关系格局对局部战争的影响(1)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苏联经济的衰退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战略、国际“冷战”格局开始降温,呈现美攻苏守的特点,局部战争增多。(2)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格局消失,原来
15、抑而未发的各地民族和领土等争端在国际力量失衡状态下爆发。6正确认识20世纪国际格局的变动(1)三次变动及原因第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了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在实力均等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规定的
16、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雅尔塔体系。第三次: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随之结束;而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必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2)认识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世界经济的发展,打破旧的力量对比,推动新的政治力量平衡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综合国力的对比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直接原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
17、虑以及对外政策的调整。1(2018全国新课标卷)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在欧洲方面,德意志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材料二 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
18、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答案:(1)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义战争)。(2)帝国主义战争:英法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2(2018全国新课标卷)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
19、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14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
20、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答案:(1)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2)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作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3(2018全国新课标卷)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
21、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
22、(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答案:(1)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2)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1(2016全国新课标卷)(15分)材料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
23、受阻。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7分)答案:(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2)原因: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2(15分)材料 1932年5月法国议会选举中上台的“左翼联盟”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付危机,加之在国际事务方面,胡佛的延缓偿付欠款法
24、案以及赔款的取消,都在法国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在这种形势下,法国的法西斯组织纷纷出现。1934年初,法国报界披露了白俄侨民斯塔维斯基搞金融投机的丑闻,涉及大批政界要人、警察和司法部门的头目共1 200多人。“火十字团”等法西斯组织利用这一丑闻事件阴谋夺权。面对法西斯势力的日益猖獗,法国左翼政党空前团结,组成了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勃鲁姆政府促使法国雇主协会和法国总工会达成了马提翁协议,规定工人有权利与资本家进行集体谈判,协调矛盾;勃鲁姆政府还加强了对法兰西银行的控制,对严重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法国通过了工人带薪休假制度、每周40小时工作制法案。人民阵线政府对法西斯主
25、义进行了有效的抵制,从而避免了法国成为“下一个德国”。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法西斯势力猖獗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翼政党为避免法国成为“下一个德国”而采取的措施。(9分)答案:(1)背景: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左翼联盟”无力解决危机;对美国胡佛政府在国际事务方面的做法不满;政府丑闻事件的影响。(2)措施:组建人民阵线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通过立法调节劳资关系,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3(2017全国新课标卷)(15分)材料 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
26、)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7分)答案:(1)“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
27、,侵占中国东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东亚新秩序”的口号;“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2)服务于侵略战争需要;掩盖侵略战争本质;蛊惑本国民众;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4(15分)材料一 海湾战争是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材料二 美国以伊拉
28、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未经联合国授权而发动单方面军事行动(20032011年)。下表是各国对美国参战邀请的反应:国别态度俄罗斯普京警告布什切勿自行对伊宣战德国反对军事打击,拒绝派兵援美伊朗不允许利用其领海攻击任何国家英国再次威胁可能对伊动武法国反对动武,拒绝派兵日本间接支持对伊施压阿拉伯国家官方立场是一致反对文天尧中东战争史全传(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战争的异同。(8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战争对国际局势的影响。(7分)答案:(1)相同:两次战争都是在美国主导下对伊拉克的战争;两次战争都是高科技战争;都基本实现了美国的主要目标。(任答两点即可)不同
29、:第一次是在联合国授权之下,第二次是美国绕开联合国而进行的;第一次是在多国支持下,第二次以美英两国为主;第一次持续时间短而效果显著,第二次变成了持久战并付出了巨大代价;第一次美军参战带有正义性,第二次美军参战是非正义的。(任答两点即可)(2)影响:第一次战争强化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第二次战争使西方国家之间的分歧加剧,削弱了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两次战争都导致中东地区形势更加复杂化。5(15分)图1、图2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同时期德国局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分别说明图1、图2所示局势形成的主要原因。(10分)(2)概括指出图2所示局势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
30、分)答案:(1)图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根除德国法西斯主义,分割战后利益,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定,英、法、美、苏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图2: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日益尖锐,美、英、法合并占领区,与苏占区对峙。(2)影响:导致德国分裂;“冷战”加剧。6(15分)材料 1945年12月,杜鲁门正式提出“以实力求和平”的主题,明确提出外交与军事力量一致的原则。战后美苏之间展开的军备竞赛主要是核军备,根据形势制定“核战略”也就成了美国历届总统题中之议。美国于1961年专门成立了“美国军备控制与裁军总署”,负责有关军备控制的政策、研究以及宣传事宜。美国认为经济萧条和贫困是动乱和革
31、命的根源,也是滋生“共产主义”的土壤。1949年通过的“共同防御计划”,确立了美国外援的基本原则,对盟国或友国的大规模经济和军事援助成为重要手段。利用国际组织、军事同盟,支持亲美政权,附有条件的贸易和技术转让等加强美国的渗透。随着美国势力在全球扩张,文化宣传工作正式成为经过国会立法的官方政策。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因素对国际关系的作用似乎比军事和意识形态更为重要,这对美国的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资中筠略论美国战后外交的若干特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战后外交政策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因素对国际关系影响力上升的原因。(6分)答案:(1)特点:以实力为后盾的强权政治;军备竞赛和裁军谈判相交替;援助和借助其他国家;避免与苏联直接冲突;重视意识形态宣传。(2)原因: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西欧、日本的崛起);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反战和平意识的影响;两极格局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