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班级 )授课题目第一课 孔子与老子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重 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难 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课 型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因材施教【导入新课】2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这些数据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讲授新课】一、孔子及其思想(一)孔子的地位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书本插图(孔子画像、孔子故里牌坊、“万世师表”牌匾),了解孔子的历史地位。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二)孔子的思想学生阅读书本第2页第2、3
3、、4、5段,总结孔子的思想,并结合语文课的论语的句子印证孔子的思想。1、 核心思想:仁、礼2、 政治思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3、 鬼神观:敬而远之4、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论语摘录:(1)与“仁”有关的材料: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因材施教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思考:“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仁,指仁爱,关爱别人。)怎样“爱人”?
4、(孔子说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需求,帮助别人实现其需求。)孔子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仁”的学说的?(春秋之际,战争不断,孔子寄希望于仁爱挽救社会。)统治者心存“仁”的话会怎么做?(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2)展示三则与“礼”有关的材料。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思考: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礼”是什么意思?(礼是指周礼,指西周的等级名
5、分制度,是礼仪规范和良性化的社会秩序)(3)“为政以德”,解读材料: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思考:孔子对执政者的要求是什么?(以德来治理国家,用德教化人民,爱惜民力。)“为政以德”有什么积极作用?(政府有很强的凝聚力,社会稳定、和谐。)(4)展示“鬼神观”的材料: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从材料可知,在鬼神观上,孔子主张敬天地远鬼神,其关注点放在人事和现实社会上。(5)展示教育思想的材料:(可以让学生列举有关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
6、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三)评价:思考:孔子思想中哪些对现在仍有指导意义?哪些思想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1、 积极:反对暴政、构建和谐社会、教育思想;2、 局限: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3、 后世:经过后世的改造,成为主流思想,影响中国及世界。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因材施教二、老子及其思想(一)老子的地位结合教材简要了解老子其人。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二)老子的思想学生活动:一边阅读教材,一边结合出示的老子摘录,归纳老子的基本思想。道可道,非常道。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
7、,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治大国若烹小鲜。思想:1、哲学:道是世界的本源;2、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3、政治思想:无为而治。(三)影响: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春秋时期两位思想家和他们的主张,到了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更是异彩纷呈,儒、墨、道、法、名、兵等家各执一词,自成一派。可以说,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自由、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时代,这些思想家生前或“遑遑然如丧家之犬”;或骑青牛,过函谷,不知所终,然而,他们的思想没有消失,这个伟大时代的不朽精神也不会消失!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