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言一、预习准备。在理解本诗之前首先要对相关背景有所了解,揣摩本诗的创作意图;默读全诗,理清思路。二、整体感知,反复诵读、品味。1讨论诗的抒情思路。(1)第一节诗人引领我们进入美好的梦境,“年轻的神”脚步渐近,将与诗人相遇。(2)第二节诗人描绘“年轻的神”生活的美丽的地方。(3)第三、四、五节写诗人对“年轻的神”的接待、倾诉与挽留。(4)最后一节写“年轻的神”离诗人而去,给他留下无限的怅惘与眷恋。2“年轻的神”是诗中的抒情对象,让学生结合诗句谈谈对这一意象的理解。“年轻的神”生活在“温郁的南方”,那里春花开放,燕子痴恋着绿杨。注意到这些意象,有的学生会认为神是春的使者。“年轻的神”脚步匆匆,一
2、刻不停,不会为诗人深情的挽留而停下脚步。围绕这些特点,学生也可以理解神是飞逝的时光。以上两种理解都是合理的,但教师要点拨学生结合本诗的相关背景来考虑,学生也可以认同神是诗人梦想中的爱人。这份爱情缥缈、美好,但又短暂,令人怅惘。这几种认识都是合理的,可以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引导学生认可最后一种理解。3诗人对这“年轻的神”抱着怎样的情感态度?当梦中的爱人来临时,诗人带着渴望、期盼,缠绵地依恋、倾诉;当爱情弃他而去时,诗人充满了怅惘与无奈。三、探究艺术手法。讨论思考:为表现“年轻的神”的美好,以及诗人对她的期待,诗人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在第一节中诗人调动读者的听觉感官,渲染爱神即将来临时神秘氛围。爱神的足音如同夜的叹息,爱神的歌声似银铃。这些听觉的感受既神秘、美好又缥缈。第二节中诗人描绘神生活的环境,那里是温郁的南方,百花开放,燕子痴恋绿杨,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感官感受被调动出来,营造出一种美好和谐的氛围,神生活的环境如此美好,怎不让人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