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班级 )授课题目第10课 梨园春秋拟 课时第 课时明确目标1、知识与能力A、了解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说明其艺术成就,理解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与戏剧文化盛衰的关系。B、通过材料阅读和观察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本班是美术班,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基本功不扎实,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所以本课通过播放相关影片资料,展示图片等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掌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A、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
2、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B、通过启发学生分析戏曲艺术的发展现状及思考未 来发展之路,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让学生去思考如何在新时代对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活力并传承下去,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戏曲产生发展的原因和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成就难点:1、戏剧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2、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成就课型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教 学 内 容 设 计师生活动设计第10课 梨园春秋导入:从课题当中的“梨园”二字,我们可以知道,这节课我们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艺术。为什么我们把戏曲歌舞叫做梨园呢?其得名与唐代的一位皇帝有关:唐
3、玄宗。(图片:唐代华清宫梨园;唐玄宗像) “梨园”是盛唐时期华清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唐玄宗李隆基提出把 “梨园”作为音乐、舞蹈和戏剧的活动中心,并以教习和演出戏曲为重点,这样,确立了“梨园”作为最高皇家音乐舞蹈学府的地位。因此,后世将唐明皇奉为梨园鼻祖。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皇帝梨园弟子)。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仪1产生的背景为祈福免灾、避病除疫,原始人就戴起凶猛狰狞的面具,发出“傩、傩”的狂喊之声,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2戏曲的萌芽在相比其他促成戏曲形成的因素而言,傩仪在年代上要显得更为久远,因而是“最古老的”;然而,
4、它在戏剧的诸多源头中只居其一,所以说是“源头之一”。然而傩仪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戏曲形式相差甚远,仅仅是蕴含着古代戏曲的萌芽。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1产生背景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发展促进中国古代城市格局发生变化。原先城市中封闭的坊市制格局在宋代遭到废弛。出现许多集市,还出现了大型综合娱乐场所瓦舍(北宋都城汴梁最大的瓦舍可容纳数千人,而南宋都城临安城内有瓦舍20多处)。各种通俗文化,尤其是戏曲便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很大发展。2流行区域浙江的温州、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地图,明确方位)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代杂剧1表演形式和特点多种表演形式的结合、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配合元杂剧在体制
5、的规整性和程式化,表明其在艺术上已经成熟和完备,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走向真正的成熟。2兴盛原因经济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壮大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在蒙古族统治者的统治下,大量知识分子尤其是汉族文人仕进无门,许多才气出众,一腔才情宣泄在戏剧的创作中,其中最为著名是“元曲四大家”。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他们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四、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京剧1产生背景外部因素:北京成为休闲文化一大中心内部因素:徽班进京(发端的契机)2京剧的形成四大徽班入京后,采取了兼容并蓄、为我所用的开放姿态,吸取了昆曲、梆子腔、秦腔、楚腔、汉调(在京剧形
6、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大量融进了北京语汇。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所用词汇、词组为“官话”和“京白”,而且又诞生于北京,得称)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北京市民承认,成为人民最喜爱的舞台艺术,并很快风靡全国,迎来了第一个繁盛期,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取得辉煌的成就。京剧成为我国戏曲中最具有全国性、典型性的剧种之一,它的剧目最丰富、表演最精细、流行最广泛、观众最普遍,影响也最大,被公认为“国剧”。板书设计:梨园春秋一、戏曲起源傩戏1.产生背景2.傩的发展二、戏曲形成南戏1.产生背景2.流行区域3.特色三、戏曲繁盛元杂剧1.元杂剧创作繁荣原因2.流行区域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四、百戏之祖昆曲五、戏曲繁盛京剧1.产生背景2.艺术特征因材施教:教学后记:本课通过大量的相关图片等资料的展示,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反馈良好。但是因为材料比较多,授课时要注意时间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