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选择题(2012年广东深圳)读2008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均产粮和人口数量坐标图,完成12题。1按照分类,我国上海市属于()A类省区 B类省区C类省区 D类省区解析:据图例做出判断,人均产粮和人口数量坐标图得出上海属于类省区。答案:D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最多B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是造成广东省人均产粮低的主要原因C类省区粮食生产自然条件最好,人均产粮最高D类省区粮食生产自然条件最差,人均产粮最低解析:黑龙江省人均粮食产量最多,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非农产业占用耕地,造成广东省人均产粮低;类省区人均产粮最高,主要是地广人稀;类省区人均产粮最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主要是
2、耕地面积少。答案:B(2012年课标全国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35题。3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B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解析:由题干可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耕地减少,而粮食总产量增加,主要原因是科技进步。科技投入使农业产量增加是现代粮食增产的主要手段。答案:A4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成都平原 B江汉平原C洞庭湖平原 D太湖平原解析:四个地区在改革开放后,太湖平原由于经济发达,人口
3、众多,城市化速度最快,耕地数量减少最快,农业主要发展外向型农业,因此商品粮生产的地位下降。答案:D5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较少 B耕地面积广C生产规模大 D机械化水平高解析:由于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也是粮食消费大省,因此粮食商品率低,而黑龙江省正好相反,粮食商品率高。答案:A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67题。6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热量丰富,生长期长地广人稀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A BC D解析:东北玉米带纬度较高,热量不丰富。地广人稀不属自然
4、条件。答案:D7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劳动力充足机械化程度高市场广大复种指数高交通运输便利A BC D解析:两地都属地广人稀地区,且纬度较高,冬季时间长,复种指数低。答案:C(2012年合肥模拟)读图,完成89题。8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图中标注的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的是()A混交林 B针叶林C水稻 D冬小麦9在图示季节,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河出现春汛 B地一年中气温最低C地小麦黄熟 D城一年中人影最短解析:本题组考查东北区域地理特征,难度不大。图中显示的是东北平原的北部地区,该地不能生长冬小麦。关键是看懂地球绕日运行图,此图注意地轴方向一直不变,同时自转方向
5、与公转方向一致,可据此移动图中地球位置,再依据太阳直射点变化判断季节。该图显示的是北半球的春季。答案:8.D9.A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据此回答第10题。10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A BC D解析:粮食作物的质量与机械化程度关系不大。答案:C(2012年泰州调研)读下图,完成1112题。1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解析:由图示可知甲、乙、丙分别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部、松嫩平
6、原地区和大兴安岭北部,其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草原、耕地和林地。答案:D12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解析:东北地区因开发历史晚,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答案:D(2012年福建卷)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315题。13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14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A10积温 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15对东北
7、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A计算机网络 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解析:图中甲处为东北平原,其等值线向北凸出的原因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的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日照时数也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太阳辐射量的多少多与纬度相关,玉米的种植受积温的影响,故10积温的变化规律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相一致。对空间变化的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答案:13.C14.A15.B二、综合题16(2012年南京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我国目前部分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
8、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1)比较甲、乙两个商品粮基地,并填表。地区优势条件限制性因素甲乙旱涝灾害频繁(2)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自然原因是_;社会原因是_。(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解析:第(1)题,甲为松嫩平原,优势是地广人稀,由于纬度高,故发展粮食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乙为江淮地区,纬度较低,降水较多,光热、水源充足。第(2)题,南方部分地区商品粮地位下降,一是河网密布,地块小,不利于机械化耕作,二是城市发展,占用大量耕地,且城市周边发展面向城市市场的花卉蔬菜等导致农业结构调整。第(3)题,中粮西运,一方面缓
9、解西部地区粮食紧张的压力,利于西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另一方面也减轻了西部生态压力,有利于退耕还林还草。答案:(1)地区优势条件限制性因素甲人均耕地多热量不足乙光热、水源充足(2)地块小、河网密布人口稠密、城市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农业结构调整(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障,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西部地区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该区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地区优势。17(2012年河北保定模拟)素有“中国粮仓”美誉的河南省做出决定,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河南建设成全国粮食核心区,力争到2020年实现粮食年产量在目前500亿千克的基础上再增加150亿千克,达到650亿千克。读河南省地图
10、回答以下问题。(1)判断河南省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判断依据。(2)下列属于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的是(多选)()A地跨暖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优越B地形相对平坦,耕地面积广阔C劳动力资源丰富D政府大力支持E中低产田比重大(3)为实现上述目标,你认为河南应采取哪些措施?(4)让粮农丰收又增收,才是实现粮食可持续生产的保障,为此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本题以“中国粮仓”河南为背景,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第(1)题,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判断出河南省的地势特点。笫(2)题,认真审题,E项为不利条件。第(3)题,要实现粮食增产的目标,首先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水平,同时还要推动农业产业化和保障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第(4)题,要增加粮农的收入,除了提高产量和加大补贴外,还要实现粮食的深加工。答案:(1)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流。(2)ABCD(3)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单产;发展循环农业,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以工促农发展格局等。(4)加大对粮农的补贴;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的产量与质量;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提高农民的收入。高考资源网()来源: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