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调研》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2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8392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调研》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调研》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调研》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调研》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调研》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题组层级快练(二)一、单项选择题1.(2015山西省第三次诊断考试)汉书严助传记载,汉武帝得严助、朱买臣等“并在左右”“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义理之文,大臣数诎”。由此看来,汉武帝时 ( )A.增设外朝牵制中朝的权力B.中央机构较之秦代有所调整C.扩大了御史大夫的监察权D.大臣廷议呈现出常态化趋势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汉武帝时期的中央官制。结合所学知识和“严助、朱买臣等并在左右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可知此题考查汉武帝时期的内外朝(中外朝)制度,这是汉武帝创立的新制度,故选B项。应是中朝官员牵制外朝,A项错误;C、D两项说法与题意无

2、关。2.(2015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试题)“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稍有变动而已”。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 )A.秦朝分封制、宋朝宗法制B.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C.秦汉郡县制、宋朝行省制D.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秦汉与唐朝的政治制度变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宗法制主要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A项错;作者认为“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C、D两项与题意不符;B项中的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分别是秦朝和唐

3、朝的制度创新,符合题意。3.(2015广东省揭阳三中月考试题)据钱穆国史大纲记载:“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由此可知当时 ( )A.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得以强化B.君权不断被削弱,相权得以强化C.地方权力削弱,中央权力加强D.相权对君权有制约作用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材料反映了在三省六部制下,敕令须经中书门下审议,而武则天未经中书等省议定,直接发出诏令,故刘袆之拒绝。反映该制度下相权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故选D项。4.(2015沈阳二中期中试题)马克垚

4、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 ( )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C.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D.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较为突出答案 D解析 君主立宪制是近代的民主政体,与中国唐宋的专制政治体制不符,故A项错误;B项能体现出宰相的权力,但在君主专制体制下皇帝是国家实际决策者,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内容,故C项错误;在君主专制体制下皇帝是国家实际决策者,但题干体现出宰相的权力很大,可以得出题干反

5、映的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故D项正确。5.(2015嘉兴一中模拟题)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宋儒于科举制度下发挥以学术领导政治之新精神。尊师相,抑君权,虽亦有流弊,要不失为历史之正趋。明太祖、张居正则皆此潮流下反动也。”钱穆意在强调 ( )A.科举制度具有积极的作用B.宋朝理学洋溢着革新精神C.废除宰相与历史趋势相悖D.宰相制度能有效抑制君权答案 C解析 由“尊师相,抑君权,虽亦有流弊,要不失为历史之正趋”等可知,“尊师相,抑君权”是符合历史趋势的。由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张居正所代表的内阁均强化了君权,均是不符合这一潮流的,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的理解与题意不符;D项中的“有效抑制

6、”夸大了相权的作用,与史实不符。6.(2015鄂州中学模拟题)“办理军机处大臣(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内特简,无定员),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这段史料表明军机处 ( )A.位高权重,办事效率高B.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C.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D.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基础答案 B解析 由材料“无定员”“以赞上治机务”可知,军机大臣秉承皇帝的旨意办理军政事务,即其只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A、C两项与此信息不符;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置没有扩大官吏的来源,D项错误。7.(2015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期中考试)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奖励

7、开荒,以图增加地税收入。许多侯国的户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的增长。这说明 ( )A.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B.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C.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D.地方自主权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散在郡县的侯国”基本可以确定文中记载的是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再据“尽可能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采取一些发展经济的措施,使诸侯国内经济发展、人丁兴旺,说明地方权力的扩大对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根据所学,“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不是准确的结论,根据上述材料得出这一结论未免以偏概全,排除A项;汉代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是汉初政治制度设计

8、上的缺陷,封国权力过大,排除B项。材料没有论及“七国之乱”,排除C项。8.(2015武汉三中模拟题)元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行省处理政务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行省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分化地方权力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 D.提高行政效率答案 A解析 从材料当中“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通过同僚之间的相互制约来防止在行省内一人权力独大,

9、以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A项符合题意。易出错的是B项,分化地方权力,这一项是措施而非目的。C项,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与题干无关;D项,提高行政效率,说法错误。故应选A项。9.(2015广东省执信中学期中考试)“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关于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三幅图共同反映了君主专制在逐步加强B.三幅图共同反映了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C.三幅图共同反映了封建国家的发展D.三幅图反映了地方政权的自主性逐步提高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项错误,D项错误;郡县制和行省制均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B项符合

10、题意;西周是奴隶制社会,C项错误。10.(2015湖南师大附中期中考试)据旧唐书杜正伦传:“杜正伦,相州洹水也,隋仁寿(文帝年号)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第。隋世重举秀才,天下止十余人,正伦一门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由此判断 ( )A.科举制已经正式形成 B.隋代很少举行秀才科C.杜正伦出身世家大族 D.杜正伦可以直接做官答案 B解析 由“隋代举秀才止十余人”可知隋代很少举行秀才科,故B项正确。A、D两项说法错误,C项不能从材料中体现。11.(2015山西省康杰中学调研试题)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

11、薄于其间。”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D.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科举制的发展,糊名、誊录使主司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目的就是防止考试舞弊,弄虚作假,反映了宋代科举考试的程序更加的完善,从而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故选C项。12.(2015武汉三中模拟题)作为党内监督主要手段之一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巡视制度,在建立十余年之后,伴随着中共十八大之后的反腐高潮,成为中央反腐行动的利剑。我国古代真正用制度监督、管理地方主要官员开始于 ( )A.西周时的宗法

12、制度 B.汉武帝创设的刺史制度C.秦朝设置的御史大夫 D.明朝的特务机构答案 B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古代监察制度的准确理解。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宗法制度是加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内部关系的制度;秦朝的御史大夫协助丞相管理监察事务,但其并不是专门监督、管理地方官员的制度;特务机构是一种在正常制度之外的极端措施,由此排除A、C、D三项。故答案为B项。二、材料分析题13.(2015河北省保定市摸底考试)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10分)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对图中两人对话内容进行阐释。答案 古代中国长期存在相对稳定的宰相制度;宰相职责是总领行政,参与决策

13、,有属官,且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性。正因如此,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为解决由此带来的沉重政务负担,明成祖设立内阁,但内阁的权力来自皇帝个人的信任,其职责以侍从咨询为主,无属官,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趋势:皇权与相权长期存在矛盾,总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取消。14.(2015山东省日照市一中模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是最早建立监察制度的国家之一。监察机构在国家体制中处于制衡的地位,对上可以谏诤以拾遗补缺,对下有权进行监察和纠举不法。早在尧舜时期就有“谋于四岳”的拾遗补缺制度。对重大政务,尧舜都要咨询四岳的意见。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专门从事谏诤

14、的官员。东汉末年,出现了专门的谏诤机构。而到宋朝,谏院的功能逐渐从谏诤转向监察官员。明清时期,谏诤机构的职能基本消除。材料二 在监察制度中,比较能够持久执行的是对下监督弹劾的职能。对下监督弹劾的范围非常广泛,“自皇太子以下,无所不纠”。君主授予监察官很大的权限,并制定特殊而严肃的礼仪。自武则天下诏“许谏官、御史得以风闻言事”,历代援引为故事,清代则明文规定:都察院弹劾贝勒等贵族大臣,“即所奏涉虚,亦不坐罪”。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谏议制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原因。(6分)答案 (1)特点:建立谏议制度较早,尧舜时期就开始出现,春秋到东汉时期不断完善,宋朝以后谏议机构逐渐取消。(6分)(2)主要变化:在宋朝以前,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既包括谏议制度也包括监察制度。在宋朝以后,专门的谏议机构逐渐取消,监察制度日渐完善。原因:君主专制的加强,中央集权的强化。(6分)-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