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8378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基础巩固】读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2.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解析:第1题,图甲是岩浆活动造成的,图丙是地壳运动造成的,都属于内力作用的表现。第2题,图乙为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造成的,图丁为流水的机械侵蚀作用造成的。答案:1.D2.C3.下列地

2、理事物不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是()A.东非大裂谷 B.富士山C.喜马拉雅山脉 D.马里亚纳海沟解析:东非大裂谷主要是板块张裂导致岩层断裂并分离而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主要是板块碰撞运动导致岩层褶皱隆起而形成的;马里亚纳海沟主要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在俯冲交界处形成的。以上三种地理事物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而富士山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形成的火山,是岩浆活动的结果。答案:B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相继被印在了它们的背面。读图,完成45题。甲(南天一柱) 乙(桂林山水)丙(巫峡) 丁(珠穆朗玛峰)4.图示四个

3、景观中,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5.图丙中雄伟壮丽的景观是由()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而成的B.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C.地壳运动和风力侵蚀作用共同形成的D.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解析:图甲是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柱。图乙为广西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由流水溶蚀作用而成。图丙是地壳抬升与流水向下侵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峡谷,即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图丁是珠穆朗玛峰,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答案:4.B5.B下图中,图甲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为五种外力作用相互联系示意图,其中a为风化作用。读图,完成67题。 甲 乙6.下列四种地貌中,由类岩石经

4、a、b作用形成的是()A BC D7.黄土高原及其地表形态的形成,分别与图乙中的哪个作用有关()A.d、b B.a、b C.d、c D.b、d解析:根据图甲可知,为岩浆岩,为沉积岩或变质岩,为变质岩或沉积岩,为岩浆。根据图乙可知,a为风化,b为侵蚀,c为搬运,d为堆积,e为压实、固结。第6题,图甲中的为岩浆岩,图乙中的a、b分别为风化和侵蚀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选项C中的“花岗岩风化”地貌主要是由风化、侵蚀作用而形成的。第7题,黄土高原是由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主要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二者分别对应于图乙中的d和b。答案:6.C7.A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处地貌

5、主要是由作用形成的,该地貌在我国地区分布较广。(2)图中C为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而形成的花岗岩,图中的D层在E处产生的断裂是C(岩浆)的侵入造成的,那么B、C、D代表的三种岩石由老到新的顺序是,可能含有化石的有。(3)若图中F处为流动沙丘,请在F处的短线上画出风向。下面沙丘剖面结构示意图中表示正确的是。(4)该图示反映了哪些地质作用?解析:第(1)题,A处地貌为风蚀蘑菇, 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 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较广。第(2)题,由图可知,岩层B、D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且岩层B覆盖在岩层D上, 故岩层B比岩层D新,“图中的D层在E处产生的断裂是C(岩浆)的侵入造成的”,断

6、层两侧均有岩层B和D,而右侧没有C,说明C形成在岩层B、D之后。含有化石的岩层是具有层理结构的沉积岩, 即图中的岩层B和D。第(3)题,流动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因沙丘产生移动,在其剖面结构示意图中常用斜层理表示。第(4)题,图中反映的地质作用既有岩浆活动等内力作用, 又有风力侵蚀、风力堆积、风化作用等外力作用。答案:(1)风力侵蚀西北(2)D、 B、 CB、D(3)画图略(从图的右侧指向左侧) (4)岩浆活动、风力侵蚀、 风力堆积、 风化作用等。【拓展提高】贝壳堤是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

7、完成911题。9.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相对稳定 D.反复进退10.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11.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解析:第9题,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才

8、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形成贝壳堤。第10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贝壳堤外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方向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第11题,由图可知,该地区自西向东形成了多条贝壳堤,且南北方向位置有变化,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同时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位置发生多次变动。答案:9.C10.B11.D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1213题。12.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岩浆冷却较快岩浆冷

9、却较慢在地表形成在地下形成A. B. C. D.13.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作为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解析:第12题,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缓慢冷却形成的,在冷却过程中矿物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较大,无气孔。第13题,喷出岩往往质地疏松多孔,如玄武岩;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物质不坚硬;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答案:12.D13.D【挑战创新】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玛瑙石

10、,也称文石、观赏石、幸运石,美丽的雨花石中常呈现各种山水、人物、鸟兽、树木等景象,使人遐想联翩。雨花石主要产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及仪征市月塘镇一带。材料二一般认为雨花石是由岩浆的残余热液,填充在火山岩(如玄武岩、流纹岩)的空隙中,因空隙的形状不同,或成玛瑙球,或成玛瑙脉,后经过外力作用,原生玛瑙脱落而出,再经过山洪冲击,流水搬运,磨成卵石状。(1)结合材料二可知,雨花石属于三大类岩石中中的。(2)材料一中美丽的雨花石是在哪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3)随着历史的发展,暴露在户外的雨花石,数万年后还会保持现在的美丽外表吗?为什么?解析:本题结合雨花石考查岩石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据材料可知,雨花石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型岩浆岩,其形成过程与内力作用中的岩浆活动,外力作用中的风化、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有关。暴露在户外的岩石都会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雨花石也不例外。答案:(1)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2)内力作用中的岩浆活动,外力作用中的风化、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3)不会。暴露在户外的雨花石会受到各种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