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38KB ,
资源ID:683734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8373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

1、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水平1、2限时15分钟分值 30分战报得分_一、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1.康乾盛世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新的高度。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名存实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提示:明朝已经废除了丞相制度,故“清朝丞相制度名存实亡”表述有误。【拓展延伸】宰相制度的发展演变秦朝三公九卿制汉朝中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中书门下制(“二府三司制”)元朝一省制明朝内阁制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3.郑成功驱逐西班牙殖民者,收复台湾,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 ()提示:1662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

2、收复台湾。4.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5.清朝政府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事务,地位低于六部。 ()提示:清朝政府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事务,地位与六部等同。二、选择题(共7题,每小题2分,共14分)题组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右图是君臣关系演变图。其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解析】选B。君臣讨论国政,由坐而论道到君坐臣跪,说明君权不断集中,B正确;图片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

3、A;内阁制度始于明成祖时期,与题干图片内容不符,排除C;D是明代的政治机制,与题干图片展示的制度演变趋势不符,排除。2.文字狱自古就有。统治阶级实行文字狱的目的是()A.笼络人才B.选拔官吏C.加强君主专制D.稳定社会秩序【解析】选C。文字狱是指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狱事,是加强思想专制、强化君主专制的重要手段,故C正确;文字狱不是为了笼络人才,排除A;文字狱与选拔官吏无关,排除B;文字狱容易激化矛盾,不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排除D。题组二疆域的奠定3.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A.巩固了雅克萨之战的成果B.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C.用法律手段维护了国家主权D.

4、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我国对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的主权,故C正确;A、B、D不属于最重要的影响,排除。4.(金榜原创题)长城本是阻挡游牧民族侵扰的障碍,但到17世纪,长城逐渐失去其障碍的意义。这主要由于()A.盟旗制度的建立 B.明成祖迁都北京C.岭北行省的设立 D.金瓶掣签制完善【解析】选A。长城失去了障碍的意义,主要原因在于长城以北地区也被纳入了中国版图,盟旗制度是清朝对蒙古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政治制度,A正确;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是元代的行省制,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是对

5、西藏的制度,与长城无关,排除。5.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设置宣政院 B.设立驻藏大臣C.册封达赖 D.册封班禅【解析】选B。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故B正确;元朝设置宣政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排除A;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正式册封五世达赖,1713年清朝康熙帝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题组三统治危机的初显6.清朝中期,白莲教在陕甘一带盛行。该教宣称:“凡是信奉白莲教之人,因有莲花护身,便可度过来日的大灾大难,届时均将得到良田旷土。”据此推知,当时 ()A.商

6、品经济繁荣B.民族矛盾日益激化C.土地兼并严重D.反清复明思想传播【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白莲教宣称信教之人可以度过灾难、得到良田,这与清朝中期封建地主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导致大批农民无地、少地成为流民有关,可以说白莲教的宣言迎合了很多渴望获得土地、减少痛苦的农民的心声,故C正确;A商品经济繁荣和本题无关;B民族矛盾在本题无法体现,应为阶级矛盾;D中的“反清复明”一说在此宣言中没有体现。7.“海禁”是明清两代实行的重要经济政策。下列对“海禁”政策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禁绝中外贸易B.禁止中国人出海经商,限制外国人来华进行贸易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土【解析】选B。结合所学

7、海禁政策的含义可知,海禁政策指的是明清时期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从而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人来华贸易的政策,故选B;海禁并未禁绝一切中外贸易,它保留了一部分对外贸易窗口,排除A;C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与朝鲜等国还保持着宗藩关系,边界并未完全封闭,排除D。三、非选择题(共11分)题组四清朝对外政策的变化8.材料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1)上述材料反映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变化?(7分)(2)这种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

8、影响?(4分)【解析】第(1)题变化,据材料可得清政府从实行海禁政策到开放四处口岸,再到只允许开放广州“独口通商”。第(2)题影响,据所学闭关锁国的影响可得出妨碍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答案:(1)变化:清政府从实行海禁政策到开放四处口岸,再到只允许开放广州“独口通商”。(2)影响:妨碍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水平2、3限时30分钟分值 50分战报得分_一、选择题(共13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清朝时期形成的某种制度,它联系方式迅速、机密,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这一制度是 ()A.内阁制

9、度B.奏折制度C.军机处D.金瓶掣签制度【解析】选B。根据“清朝”“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等信息可知这一制度是奏折制度,故选B;内阁制度设立于明代,排除A;军机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咨询机构,属于中枢机构,排除C;金瓶掣签制度是清代确立的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排除D。2.雍正时期的朝廷规定,军机大臣昼夜轮替值班,随时以供召对,军机章京必须每日凌晨五点当值,确保当日谕旨当日发出。这反映出军机处的设立 ()A.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促进了清朝统治吏治清明C.提高了中枢机关行政效率D.强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解析】选C。材料体现的是

10、军机处办事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主要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C正确;A属于军机处的影响,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3.康熙帝曾说:“天下之治乱休咎,皆系于人主之一身一心。政令之设不可用一己偏执之见。采群言以广益,合众志以成城,始为无偏无党之道。”其意在 ()A.强调君权至上 B.谨防决策失误C.肯定谏议制度 D.巩固文官政治【解析】选B。由材料“采群言以广益,合众志以成城,始为无偏无党之道”可见康熙帝此举意在谨防决策失误,故选B;由材料“不可用一己偏执之见”可知主旨不是强调君权至上,故排除A;肯定谏议制度是材料内容而非意图,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4.

11、下表是宋代至清代我国不同类型的书院数量变化简表,由此可知,各类书院的数量发生相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官办%民办%其他%不明%宋代15.2870.69014.03元代17.2361.150.3321.29明代57.2129.840.2412.71清代56.6724.110.5618.66A.经济发展增强了人们求学的积极性B.科举制度改革提高了官办书院的质量C.统治阶级加强对文化思想领域的控制D.活字印刷术的革新推动了书院的普及【解析】选C。从表格可以看出:官办书院数量呈增长趋势。由此可知,清朝更注重对书院(知识分子)思想的控制,故选C;A中“人们求学的积极性”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中“提高了官办

12、书院的质量”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活字印刷术的革新与书院普及没有直接关系,且表格无法体现“书院的普及”,D错误。5.1684年,清政府设立一地方行政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该机构是 ()A.辽东郡 B.伊犁将军C.军机处 D.台湾府【解析】选D。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故选D;辽东郡不可能属于福建省,伊犁将军设在新疆,军机处设在中央,A、B、C都不符合题意,排除。6.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主张“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能体现该主张的是 ()A.设台湾府 B.平定准噶尔叛乱C.册封达赖、班禅 D.设伊犁将军【解析】选C。“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

13、易其宜”意思是沿袭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而不强行改变他们的习俗;虽然政令合并统一,但不变更他们原有的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时期,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故C正确;设台湾府、平定准噶尔叛乱、设伊犁将军与“因其教不易其俗”无关,排除A、B、D。7.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作为中国古代三位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帝王,他们的身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下列属于三位帝王共同之处的是 ()A.文治武功,民族交融B.清除异己,总揽大权C.开科取士,崇儒尊孔D.友好开放,兼收并蓄【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以文治武功开创了统一多民族的局面,唐太宗以文治武功揭

14、开了中华民族关系史的新篇章,康熙以文治武功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故选A;唐太宗选贤任能,并未清除异己,对魏征的重用即是典型的例子,排除B;秦始皇时科举制还未开创,排除C;秦始皇在文化上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不符合兼收并蓄的描述,排除D。8.有学者认为清朝的皇帝是拥有四个面孔的多面体,他是八旗的领袖和汉族儒教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国的继承人,还是藏传佛教的大施主。这一认识反映出清朝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皇权专制的不断强化C.地方管理体制的多元化D.开放包容的宗教政策【解析】选A。清朝皇帝的不同身份涉及汉、满、蒙、藏四个民族对其的认同,这一形象与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相关,

15、A正确;皇权专制强调的是皇帝的政治地位,与题干中的八旗、儒教、蒙古帝国继承人以及藏传佛教等信息不符,排除B;题干描述的是最高统治者的多重属性,与地方管理体制多元化无直接联系,排除C;宗教政策的开放包容与八旗领袖无关,排除D。【特别提醒】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认识明清时期皇权空前加强,对于粉碎内部分裂和外敌入侵,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反映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9.达赖、班禅及其他大小活佛辞世后,要通过“灵童转世”的方法选择继任者。最初,势力庞大的农奴主,经常操纵“灵童”的人选。为解决这一问题,乾隆帝时期()A.册封五世达赖B.推行金瓶掣签制度C.设立伊犁将军D.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16、解析】选B。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为了解决势力庞大的农奴主操纵“灵通”人选的现象,乾隆帝时期推行了“金瓶掣签”制度,故选B;册封五世达赖的是顺治帝,排除A;设立伊犁将军是在新疆地区,排除C;实行改土归流主要是在西南地区,不包括西藏,排除D。10.1691年,康熙与蒙古各部落首领在多伦会盟,除保留喀尔喀蒙古原有的汗号外,取消蒙古贵族旧的等级名称。会上对首倡来归者、奏请编旗者等进行了表彰和封赏。这反映了 ()A.蒙古族同中央政府的关系加强B.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落实C.蒙古族原有政治传统开始消失D.蒙古族取得了特殊地位【解析】选A。康熙与蒙古各部落首领在多伦会盟,进行了表彰和封赏,行使了中央政府的管理权,

17、这反映了蒙古族同中央政府的关系得到加强,故选A;根据对来归者等的表彰和封赏可知并未实现民族平等,排除B;蒙古族原有的政治传统并未消失,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蒙古族与其他民族的对比,无法体现其特殊地位,排除D。11.读下面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简表。清朝年号年代人均耕地数(亩)康熙二十年168127.92乾隆十八年17536.89乾隆三十一年17663.56判断清朝前期人均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B.人口快速增长C.耕地面积大量减少D.土地兼并严重【解析】选B。材料数据反映了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大幅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当时人口快速增长,故B正确;社会经济发展不一定会导致人口快

18、速增长,故A错误;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缺乏史实依据,故C错误;土地兼并与人均占有耕地数量无关,故D错误。12.18世纪时,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入工业化时代,而古老的中国却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仍处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是清朝在对外政策上实行 ()A.重农抑商B.君主专制C.闭关锁国D.对外开放【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导致清政府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实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故答案为C;A、B是国内政策,不是对外政策表现,排除;清朝对外政策实行的是闭关锁国而不是对外开放,D错误。13.顺治十三年,

19、清廷正式颁布“禁海令”,在平定“三藩之乱”即将结束之际,福建总督及江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这说明 ()A.海禁政策受到质疑B.明清出现进步思想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D.清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解析】选A。根据材料“福建总督及江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可知,部分地区的巡抚要求废除海禁,准许商民出海贸易,说明清朝实行的海禁政策遭到质疑,A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有人要求废除海禁政策,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主要体现在批判封建君主专制,B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有人要求废除海禁政策,没有体现东南沿海地区是否遭到西方侵扰的问题,C错误;清朝君

20、主专制日益强化,但根据材料内容无法得出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的结论,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4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清初为便于统治明代故土,仍沿用明制承宣布政使司,仅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了南京为留都的地位。康熙初,改布政使司为省,因认为全国区划为十五省,其制过大,所以分湖广省为湖南、湖北两省,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分陕西省为陕西、甘肃两省,汉地被析为十八省。在边疆,清朝施行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乃由中央设辖区,委派重臣,如在东北地区设奉天(盛京)、吉林、黑龙江及在外蒙古设乌里雅苏台、在新疆设伊犁5个将军辖区,但伊犁将军一直待在中原,在西藏、西宁设

21、办事大臣辖区,蒙古则采取其民族的盟旗制,连同内地18省,全国共为26个政区,为中国现代省的政区划分奠定了基础。 清代省以下的各级行政区划单位基本上是沿用明制,省下辖府和直隶州,府下领散州和县。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行政区划设置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行政区划的历史影响。(14分)【解析】第(1)题清代行政区划设置的特点,由“仍沿用明制承宣布政使司,仅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得出清承明制,略有损益;由“汉地被析为十八省”得出分化汉地为十八省;由“在边疆,清朝施行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得出边疆因俗而治;由“蒙古则采取其民族的盟旗

22、制”得出具有民族特色;由“乃由中央设辖区,委派重臣,如在东北地区设奉天(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辖区”得出突出满洲地位。第(2)题清代行政区划的历史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为中国现代省的政区划分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行政区划、国家统一、民族关系、文明多样性等方面来回答。答案:(1)特点:清承明制,略有损益;分化汉地为十八省;边疆因俗而治;具有民族特色;突出满洲地位。(2)影响:奠定现代中国行政区划基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交流;保持中华民族文明多样性。水平1至4限时10分钟分值 15分战报得分_1.(3分)(学习情境)清朝入关前,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其所通过的决议,

23、“虽至尊(皇帝)无如之何”。军机处设立后,它的权力日渐式微,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被撤销。这一变化是由于议政王大臣会议 ()A.遭到汉族地主官僚的反对B.在和平时期失去其作用C.与专制皇权的强化相抵触D.不谙国家重大事务管理【解析】选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入关后之所以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因为其控制军国大事,其所通过的决议,“虽至尊(皇帝)无如之何”,即大大削弱了皇权,也就是与专制皇权的强化相抵触,故C正确;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撤销不是因为汉族地主官僚的反对,故A错误;“在和平时期失去其作用”不是其撤销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不谙国家重大事务管理”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2.(12分)(开放

24、式命题)“两个聋子之间的对话”1793年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摘编自清实录有学者认为,双方的此次交涉是“两个聋子之间的对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2分)【解析】“理解”,依据所学知识从双方对彼此缺乏理解,甚至是误解的角度分析。如,乾隆认为英国

25、是“蛮夷”,具有浓厚的天朝意识,对中国文化和国力充满自信;而马戛尔尼则认为中国对英国开放市场理所当然,自恃英国实力,态度傲慢。答案:层次1:能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深刻理解其内涵,并能流畅表达。说明双方对彼此缺乏理解,甚至是误解。乾隆认为英国是“蛮夷”,其对中华文化充满景仰;而马戛尔尼则认为中国对英国开放市场理所当然,其要求具有合理性和正当性。表明双方都极其固执而自信,导致双方沟通无果而终;乾隆具有浓厚的天朝意识,对中国文化和国力充满自信;而马戛尔尼自恃英国实力,态度傲慢,提出了对方难以接受的要求。层次2:能对这句话的内涵做出初步的解释。如指出由于中英两国经济文化的差异导致彼此互不理解。英国工业革命进入尾声,商业扩张成为其基本国策;中国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并不重视对外贸易。微点拨(1)素养考查:体现历史解释,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日渐式微军机处设立,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2)关键信息:清朝入关前,议政王大臣会议通过的决议“虽至尊(皇帝)无如之何”到“日渐式微,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被撤销”,反映出议政王大臣会议与专制皇权的强化相抵触。微点拨(1)非选择性试题选材特点:史料实证,考查历史认识。(2)设问方式:体现新高考对历史材料的论证与解读。(3)解题思路:发现问题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分析问题运用材料及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