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1.24MB ,
资源ID:683663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8366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汽车三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2.答题前,在答题卡上填写个人相关信息。3.所必须定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 鸦片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C. 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D. 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

2、知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为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因此A项正确;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品经济不发达。因此B项错误;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从鸦片战争后开始的,不是洋务运动兴起。因此C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在自然经济解体的环境下诞生的,因此D项错误。2. 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唐宋法律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皆在禁杀之列。这一变化表明唐宋时期( )A. 宰杀耕牛现象严重B. 农业经济得到强化C. 社会动荡耕牛锐减D. 尊重民众宗教禁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唐宋法律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皆在禁杀之列”并

3、未表明宰杀耕牛现象严重,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唐宋法律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皆在禁杀之列”中央政府加强对耕牛宰杀的约束表明此时农业经济的强化,故B项正确;社会动荡材料缺乏论据,故C项错误;宗教禁忌材料缺乏论据,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牛耕3.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A. 出现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B.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C. 手工业生产水平提

4、高D. 区域经济分工扩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太湖地区纺织业很发达,苏州震泽镇丝织业很发达,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很发达,景德镇制瓷业很发达,这反映了区域经济分工扩大,故D项正确;项是在明朝中后期;B项是在宋代时期;C本身说法正确,但是和D项比起来,D项更符合题意。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手工业发展的特点4.湖南省博物馆曾复制总重仅为49克的素纱襌衣,但复制品的重量超过80克。后来经过专家研究发现,现在的蚕宝宝比西汉时的要肥胖,吐出的丝明显要粗、重。于是专家们着手培育一种小巧苗条的蚕,再用其丝终于织成了一件4

5、95克的复制品。这个案例不能说明A. 汉代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B. 西汉的素纱襌衣是纺织史上的瑰宝C. 汉代统治者极尽奢靡之能事D. 文物复制是尊重历史的综合性工程【答案】C【解析】素纱襌衣总重仅为49克,这说明汉代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也可说明西汉的素纱襌衣是纺织史上的瑰宝,故A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原来的复制品的重量超过80克,后来“专家们着手培育一种小巧苗条的蚕,再用其丝终于织成了一件495克的复制品”这说明文物的复制是尊重历史的综合工程,故D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专家们培育出一种小巧苗条的蚕后,才用其丝织成了一件495克的复制品,这体现不出汉代统治者极尽奢靡之能事,故C项

6、错误,但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5. 我国古代因为各种因素出现了多次的人口流动,其主要趋势是( )A. 由内地流向边疆B. 由边疆流向内地C. 由北方流向南方D. 由南方流向北方【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自魏晋南北朝时期起,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批人口南迁,至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故本题应选C项。6.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改帝王之制,废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A.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B. 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度C. 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D. 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答案】B【解析】从“改帝王之制

7、,除井田,民得卖买”可知,这一政策是废除了井田制。结合所学知识,秦国废除井田制发生于商鞅变法过程中,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是对土地私有制的一种肯定,肯定了其合法地位,所以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井田制的废除并不代表着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废除;C选项说法错误,这一举措没有对劳动者身份地位产生影响;D选项说法错误,历史证明井田制的废除有利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对封建制度的确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7.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

8、生C.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答案】B【解析】【详解】传统经济模式是指封建经济模式,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又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等变异,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B选项的机工和机户之间的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突出表现,符合题意,正确;明朝中后期在中国手工业领域,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但仍然是封建生产关系下的民营手工业,没有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封建行会在手工业生产中起主导作用,A不正确;江南地区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不是生产关系的新表现,也不能体现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不正确;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是明朝中后期,它只可能

9、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背景条件之一,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D不正确。8.1851年,在英国伦敦一座水晶宫内,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展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成果。下列发明中可能参展的是A. 蒸汽机B. 电灯C. 飞机D. 人造卫星【答案】A【解析】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蒸汽机是可能参展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电灯 、飞机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选项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人造卫星属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明,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9.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到17、18世纪,其殖民扩张活动更加剧烈,并展

10、开了激烈的争夺。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6世纪掌握由印度洋通往大西洋交通咽喉的是A. 葡萄牙B. 西班牙C. 荷兰D. 英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西欧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到17、18世纪,其殖民扩张活动更加剧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掌握由印度洋通往大西洋交通咽喉的是葡萄牙,当时葡萄牙掌握了马六甲,属于由印度洋通往大西洋交通咽喉,故A正确。西班牙,没有掌握马六甲,故B排除。当时荷兰也没有掌握马六甲,故C排除。16世纪的英国也没有掌握马六甲,故D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葡萄牙10.约翰希克斯说:“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的兴起而不是工业本身的兴

11、起。”“现代工业”与以手工工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的本质区别是A. 榨取工人剩余价值B. 雇佣自由劳动力C. 使用机器进行生产D. 分工协作的形成【答案】C【解析】“工厂”泛指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即使用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资本主义工业。工厂和手工工场相比,虽然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但它采用了机械化大生产,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故答案选C。ABD是二者的相同点,排除。点睛:手工工厂和机器大工厂的区别生产规模:手工工厂规模小,机器大工厂规模大。生产技术:手工工厂局限于手工技术,机器大工厂技术成熟。生产方法:手工工厂分工少,机器大工厂采用标准化流水线作业,分

12、工细致。管理制度:手工工厂以家庭为单位生产,没有现代管理制度,机器大工厂恰好相反。11.下列所示为反映近代德国城市化进程的“18711910年德国城乡人口变化对比表”。造成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历史原因有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电力逐渐应用于城市公用事业信息技术在城市中的普及农业的技术变革减少了农业所需人口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表格可知,从1871年1910年,德国农村人口比重在下降,城市人口比重在上升,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结合所学可知,德意志与1871年统一,有力推动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从而促使人口猛增,工业城市从农村获得了大量劳动力,正确;由于19世纪70

13、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由于电力的广泛应用,大量需要人力维持的城市公共事业逐步被电力供应所取代,城市人口容量相较于农村大量增加,从而使德国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正确;信息技术的应用于城市化增加无关,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使有机化肥等农业科技的发展,使传统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增加,从而减少了农业生产所需人力,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深城市化程度,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以数字表格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特征、变化规律以及内在联系。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变化,根据表格中“城乡人口变化”,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结论。

14、12.对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原因的理解,比较准确的是A. 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追求黄金的美梦B.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需求的增加C. 商业危机-东西方通商要道断绝-商品价格猛涨D. 西欧生产力发展-航海造船技术发达-商品价格猛涨【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西欧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对制造货币的贵金属需求量大增,而把东方描绘成黄金遍地的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行,刺激了西欧人对于东方的向往,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故答案为B项。A项,在14、15世纪的欧洲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最终促使自然经济不断地瓦解,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东西方商路被奥斯曼土耳

15、其帝国阻挡,继而引发了西欧的商业危机,排除;D项商品价格猛涨与航海造船技术发达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13.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段话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 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展B. 蒸汽机的发明C. 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D. 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市场扩大是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而市场扩大使得原来的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要求了。14.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有害物质去除法;l87

16、6年,河流防污法。其主要背景是A. 工业革命造成严重污染B. 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C. 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D. 英国社会普遍重视立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上污染,题干时间19世纪中期和材料中“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有害物质去除法,河流防污法”说明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污染,故本题选择A项。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15.1912年初,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写道:“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无效”的原因是A. 科技落后的制约B. 封

17、建专制制度的阻碍C. 官僚资本的垄断D. 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指的是实业救国思想,根据所学,实业救国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它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难以获得独立发展,B正确;AD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出现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故排除。点睛: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因为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16.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其发展的最主要原因A.

18、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奖励发展实业B. 自强不息的实业救国精神C.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D. 一战爆发,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答案】D【解析】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侵略程度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一战爆发,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故选D。ABC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17. 阅读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可以发现,“马上”“马甲”“马头”“马褂”“马蹄”“马前卒”“马到成功”“马革裹尸”“马首是瞻”等有关“马”的用语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机器”“机舱”“机车”“机电”“机工”“机构”“微机”“机械”“机帆船”“机关枪”等关

19、于“机”的词汇比较多。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生态恶化,物种消失B. 农业文明转变到工业文明C. 传统文明的逐渐消失D. 古代文字发展到近代文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马”代表的是农业文明;“机器”“机舱”“机车”“机电”“机工”“机构”“微机”“机械”“机帆船”“机关枪”都是工业文明的产物。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18.1873年,唐廷枢辞去待遇极厚的买办,担任困难重重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郑观应致张振勋信解释其原因称“观应前闻唐君景星云,伊昔年由沪返港,其船避风,(洋)船主限每客水一铁壳

20、,约重一磅,日中解渴洗面均在内。唯船中有羊百余头,自然满桶水任其饮,待人不如羊,殊为可恨”。材料反映出洋务派的形成A. 为了抵御西方文化入侵B. 为了与洋人争夺权益C. 得益于买办阶级转化D. 因民族自尊受到伤害【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唐廷枢辞去待遇丰厚的洋行买办,任职于困难重重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其原因在于其乘船经历中看到洋人“待人不如羊,殊为可恨”即不满洋人对同胞的欺压,因此投身于创办民用工业的行列,故可知D项正确。题干强调洋务派的形成与民族自尊受到伤害有关,而不是为了抵御西方文化入侵,排除A。题干体现洋务派的形成不是为了与洋人争夺权益,而是民族自尊受到伤害的影响,排除D。C项得益于

21、表述错误,买办阶级的转化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19.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表明洋务运动A. 增强了封建统治力量B.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 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D. 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B项正确。兴办洋务运动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不是“柳”的体现,排除A。兴办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不是“柳”的体现,排除C。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经济侵略,但与设问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B。20.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

22、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A. 工业结构不合理B. 地区分布不平衡C. 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 军阀割据混战【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由于列强忙于战争,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快速发展,但随着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中国的民族工业又快速下滑,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一直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故答案为C项。A项,工业结构不合理是民族工业的分布特点,是民族工业所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的,排除;B项,地区分布不平衡是民族工业的分布特点,是民族工业所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3、导致的,排除;D项军阀割据混是近代中国社会环境的具体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结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及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的相关内容即可回答。21.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画中题诗:“藕产大跃进,一条四百斤。抬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这反映了当时A. 农业生产中的浮夸行为B.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C. 农业科技取得突出成就D. 农业合作化的丰硕成果【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画中题诗:“藕产大跃进,一条四百斤。抬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可知,这是大跃进时期的农业生产中的浮夸行为,结合所学,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

24、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图片漫画和漫画中的诗句正是浮夸风的表现,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浮夸风,并非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农业科技取得突出成就、农业合作化的丰硕成果,BC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藕产大跃进,一条四百斤。抬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联系所学“大跃进”运动中出现的浮夸风的知识分析解答。22.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做法从根本上表明 ()。A. 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B.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能并存C.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D. 市场经济体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答案】C【解析】经济体制改革即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

25、产力发展的环节。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正体现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故选C。23.建国后,政府发动了一次农村生产关系改革,其宗旨是提高农业产量、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对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A. 消灭农村封建土地关系B. 主要服务于工业化建设C. 对农民实行军事化管理D. 土地经营权下放到农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防止富农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可知此次生产关系改革是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农村封建土地关系是建国后土地改革的影响,故A项错误;1953年在实行三大改造同时进行的是优先发展

26、重工业的一五计划,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个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以便于为工业生产提供服务,故B项正确;对农民实行军事化管理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中改革宗旨不符,故C项错误;土地经营权下放到农户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内容,宗旨是改变计划经济的弊端,故D项错误。24.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地动员劳力,实现了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两个时期改变组织的方式分别是A. 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合作化运动和家

27、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大跃进”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利用人民公社化运动,试图以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邓小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B项正确。A项符合毛泽东探索农业生产发展的史实,与邓小平主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排除。合作化运动不是以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与题意不符,排除C。“大跃进”运动是指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与材料强调“通过大规模地动员劳力,实现了农业奇迹”不符,排除D。25.下列表述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A. 把关系国计民生的轻工业放在首B. 重点抓好农

28、业,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 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D. 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进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由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可以得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BD项排除,进而判断出只有C符合“一五”计划的基本精神。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26.“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反映了农村经营权发生变化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A. B. C

29、. D. 【答案】A【解析】“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反映的农民积极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该制度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活跃了农村经济,但是土地仍然归集体所。由此可知,正确,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BC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定错误的项目,然后排除含有该项目的选项即可。本题中错误,由此排除含有的选项。27.2013年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换届后,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了与他们有关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著作及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A. 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B. 对外开放的辉煌成就C. 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与

30、发展D. 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并分析理解的能力。目录中没有提到文革的背景,故A项与之不符;材料主要涉及的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是对外开放,故B项错误;目录中也未谈到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故C项错误;D项符合目录中探讨经济体制改革的主题,正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28.经济学家厉以宁1959年作诗:“高炉余火映红霞,农舍停炊社即家。岂止城中遭苦雨,溪头荠菜不开花。”该诗体现了他对A. 经济体制改革弊端的深入反思B.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赞美C. 城乡

31、经济均衡发展的热切期待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刻忧虑【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1959年作诗:高炉余火映红霞,农舍停炊社即家。岂止城中遭苦雨,溪头荠菜不开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述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并且说明的是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不良影响。故答案为D项。A项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发生在1953-1957,并且取得良好的成就,排除;C项材料表述的是对城乡经济的忧虑,而非热切期待,排除。29.1978年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1992年比1978年增长比1949年增长国民生产总值24000亿元7.18倍国民

32、收入17400亿元5.78倍48.6倍以上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A. 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B.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 国民经济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状态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表格内容来看,199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教1978、1949年都有大幅度地增长,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故答案为B项。A项只通过数据不能说明我国实现了现代化,排除;C项表格内容无法体现国民经济的高度繁荣状态,排除;D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只是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30. 1975年2月,邓小平开始整顿铁路,要求全国铁路必须由铁道部统一管理,铁

33、路运输必须由铁道部集中指挥,铁路职工必须由铁道部统一调配。对制造事故、杀人抢劫、煽动停工停产、煽动哄抢物资的人员依法打击。到4月份,全国20个铁路局除南昌外都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由此可以看出,邓小平整顿铁路的目的是( )A. 彻底否定“文革”B.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 加快铁路建设步伐D. 恢复遭到破坏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中材料“要求全国铁路必须由铁道部统一管理,铁路运输必须由铁道部集中指挥,铁路职工必须由铁道部统一调配”可知,当时对铁路实行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本题选D。A项与材料没有关系。B项在当时还没有提出。C项不符合材料意思。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

34、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对铁路建设的整顿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1.某中学高二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同学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围绕“经济政策”,做了几张资料卡片。卡片一:卡片二:卡片三:卡片四:(1)根据卡一并结合所学,归纳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根据卡二并结合所学,解读卡片二中的三个历史事件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3)根据卡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共八大的正确性体现在哪里,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八大正确决策没有贯彻执行后,经济政策的变化?(4)根据卡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社会主义两种经济政策的认识?【答案】(1)政策:重农

35、抑商。影响:促进了农业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伍。(2)洋务运动促使民族资本的产生;甲午中日战争使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辛亥革命促使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3)正确性: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内环境及主要矛盾做出了正确的分析,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变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4)计划经济,对恢复经济和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后来束缚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放弃计划,而是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机制结合起来。【解析】【详解】(1)政策:依据材料“颁令实行矿禁卖船弃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期

36、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最后落后于西方国家。(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创办了大批近代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获得大量钱财赔偿日本军费,允许民间开设工厂,促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辛亥革命时期,民国政府实行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策,而且由于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使得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快速发展。(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八大上对于国内外形势以及国内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发展方针,为国民经济建设指明了道路;变化:结合所学知识

37、可知,虽然中共八大制定了正确的方针,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最终在中国兴起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最终使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看,材料涉及的经济政策是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建国初期对国民经济的恢复以及工业化的进行奠定了基础,但后期由于国家政府对经济管理过多,造成了企业、人民积极性不高,最终束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没有放弃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也允许国家政府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宏观调控的作用,适应了经济发展规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2.“社会史”是人类全部历史的浓缩,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社会史范式也逐渐进入了高考命题人的视野。请回答下列

38、有关中国近代社会史的几个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的服饰也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1)材料一的三幅图片是重庆市游自国先生家族先人的老照片,深刻地反映了民国初期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指出其变化及并分析其成因。(2)有人说“流行的服饰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请你结合材料二的两幅图片阐述这个说法。(3)综合以上认识,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化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案】(1)变化(分两个层次赋分)第一层次:民国初期人们的服饰、生活风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若答具体表现“穿旗袍”“剪辫子”“禁缠足”等亦可。)第二层次:民众观念发生了变化、中西合璧(或中西文化开始冲突碰撞)妇女地位得

39、到改善等。原因:辛亥革命带来了社会风气的进步,西方思想文化传入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2)20世纪50年代流行列宁装,反映了当时中苏关系的亲密(或: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生活水平低,高度集中的社会体制导致了服装的单调。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富足,审美观念提高导致了服饰的多样化。(3)物质生活、思想开放程度、社会政治气氛。【解析】【详解】(1)变化:通过材料的图片,可以看出民国初期人们在服装、生活习俗上发生了变化,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受到了西方的冲击;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变人们的生活习俗,而且此时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思想的传入,导致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通过第一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实行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而且此时中苏关系较为密切,导致列宁装在此时较为流行;通过第二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的进行,人民生活逐渐富足,促使人民的审美观念提高导致服饰变得多样化,(3)结合上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来看,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思想的开放程度以及政治气氛都会对人们的服饰产生影响,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