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怀集一中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2.10.13一、本大题七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选出下列词语中注音全对的一组 ( )A.谒(y) 濡(r) 变徵(zh) B.踞(j) 忤(w) 叱(ch)C.箕(j) 揕(chn) 袒(tn) D.拊 (f) 瞋(chn) 樊於(y)期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三亚房价已赶超迪拜,海南楼市泡沫已然存在,但投机者还期盼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细则的出台,却不想泡沫可能会破灭,这真是痴人说梦。B在狂欢节里,如今已没有多少人坚守大斋期之类的清规戒律,但传统的狂欢活动却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人们送旧迎新活动中的重
2、要内容。C导演王全安以团圆获得第60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至此,他在柏林电影节上的获奖数与张艺谋等量齐观,仅逊于华人影坛翘楚李安。D有人常在各种媒体上表达自己被他人的善举感动,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冷漠公益之事,这样的口惠而实不至真是一种可怕的社会病。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卫生部近日通报,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趋势,存在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如不从长计议,后果不堪设想。B随着公众对政府行为和社会事务的关注与参与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地方已开始征收卡拉OK版权费,这对著作权人来说是大快人心的好事。C为了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计划”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即将呼之
3、欲出。D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转向固然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了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组成。B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相信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C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所以,天下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D我先来到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4、。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B50米手枪项目比赛结束后,安徽“神枪手”娄祥武备受瞩目的不仅是他的冠军头衔,还有他不同于其他参赛选手的警察身份。C审计局的同志几天来都在查阅紫阳分校基建部分账目。D一些物业公司为追求利润,擅自改变小区用地规划,这种侵犯业主公共权益的违法侵权行为,业主委员会应该有权维护。6将下列六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江苏省的无锡梅园始建于1912年,_,_,_,_,_,_,独具特色。遥临太湖 依山植梅 背倚龙山翠屏 以梅
5、饰山 山因梅而幽梅以山而秀A B C D7、选出对下边句子成分分析正确的一项。( ) 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A. 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情景”,谓语中心语是“出现”,宾语是“在眼前”。B. 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延安机场”,谓语中心语是“出现”,补语是“在眼前”。C. 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情景”,谓语中心语是“出现”,补语是“在眼前”。D. 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十几年来”,谓语是“延安机场送行的情景常常出现在眼前”。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6、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B. 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9、.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 敢
7、以烦执事 又欲肆其西封A.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B.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C.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D.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邻之厚,君之薄也今老矣,无能为也已A B C D11.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古汉语句式相同的是( )例句:邻之厚,君之薄也。A. 以乱易整,不武B. 夫晋,何厌之有?C. 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D.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也12.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
8、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D. 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II.翻译下列句子(三小题,共10分)13.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3分)_1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3分)_1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而送之。(4分)_16.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小题,共7分)泊歙浦宋方 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
9、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 (2)“雁落客愁边”是公认的名句,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简要赏析。(3分) 17.补充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6小题,共6分)(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2)、 ,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3)、携来百侣曾游, 。(4)、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5)、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小题。咏花诗词的鉴赏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人们对花
10、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的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这种创作心态,粗略地看有两大类,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动;另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前者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后者则已进入感情世界了,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后者在咏花诗词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诗境)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首先是表现感官感受的“物境”(王昌龄所作诗格中语)。着眼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是即目即景、直接感知的形象
11、。在创作上表现为“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花卉)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如白居易的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云:“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真是“吟之未终,皎然在目”。又如章质夫的水龙吟状杨花飘飞,同样妙到毫颠,云:“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这些创作,是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亚里斯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时认为,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确实是这样。不过这种“似”,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也
12、一样,故需要再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作者)感官而产生的某种特殊感受,以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如韦庄写白牡丹,全然撇开其形态,只说“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表现素花溶化在月色中,不见其花,惟闻其香的特别感受,唤起人们固有的审美体验,那么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便可思而得之。在这里,并不仅仅直接诉之感官,同时要通过联想来意会。范成大霜天晓角咏梅云:“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也是舍其形而摹其神,皆有画笔难到的效果。这正像唐人戴叔伦所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无疑我们欣赏这类诗词作品,需要有一番沉潜涵咏的功夫,甚至
13、要通过想象,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去补充、生发。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欣赏也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18下面各项是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5分,多选不给分,对一项给2分)A文中所说的“趣味”是指咏花诗词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 B中国咏花诗词反映人生,但它是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直接表现的。 C表现主观感情的创作是欣赏自然的活动,不过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 D“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属于“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花卉)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E因为创作中“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的规律,故而我们欣赏那些状景诗词时,较容易得到美的享受,如
14、食雅梨,入口便化。F创作的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符合人们欣赏时直接感知形象的需要。19不属于“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项是:( )(3分)A白居易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产生了“吟之未终,皎然在目”的艺术效果。B韦庄写白牡丹,不见其花,惟闻其香,便可知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C范成大舍其形而摹其神的霜天晓角“脉脉花蔬天淡,云来去,数枝雪”。D戴叔伦的“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20本文作者把中国咏花诗词大致分成两类,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两类诗词的特点,并依据文意简要说明读者在欣赏这两类诗词时的不同方法。(4分)21、下面两句写花的诗词分别属于文中所说
15、的哪一种创作层次,请简要分析。(4分)(1)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杨显志临江驿潇湘秋雨杂剧(2分)(2)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陈与义春寒(2分)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小题。精神之树张栓固 走过古柏掩映的神路,已感到无形的凉意扑面,世事的喧闹在思绪里一点点地远离。 在神路的引导下,我们走向这向往已久的老祖宗的庭院,跨越过青石牌坊,走过石桥,我和人们一道虔诚地扑进了千年智者老人的怀抱,充分地享受着那种心灵阳光的沐浴,实质上那是一种慈祥,一种抚摸,一种虔诚。 千年庭院,青砖绿瓦,斗拱檐壁,更显出了它的厚重和深不可测,阳光透过森森古柏,稀疏的枝叶斑斑驳驳,
16、交织出冥冥的云烟氤氲。头脑里蓦地没有了时常缠绕的世俗的浮躁,哪怕是一时的忘却+心灵也算是在这里寻找到了宁静,如同寻找到一座小憩的港湾。心不再有往时的漂泊和游离。我慢慢地移动着脚步,在一块块青砖绿瓦的瞩目中,在一棵棵古柏的身影下,但我无法走出它们的目光,也无法远离开这大山般的身影。我细细地翻阅着这目光这身姿,这部智慧的巨书,真正地发现了自己的贫乏和渺小。 一种思想,一种学说,一种精神在生活中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且成为规范人生的尺度,又在千百年中被发扬光大,它的伟大是显然的,是超越时空的,不是一代帝王,几个英雄所能包含得了的;反而,它却包含了一切帝王和英雄。 硕大的孔庙,几座庭院,除却座座巍峨的古
17、老建筑,占据庭院世界的要属这一棵棵参天古柏。古柏相伴着岁月,相伴着历史走进了今天。它们老态龙钟了,却从没有自傲,没有以功臣者自居。岁月的沉重中,它们仍挺拔昂首;满身挂满了斑斑 龙鳞,枝头却永远喷吐出青春的翠绿。庭院每一棵古柏都如一幅生动的画,一首浓郁的诗,它们舒展身姿,或低眉浅唱,或浓荫如盖,或风骨遒劲。每一棵树下,我都不由自主地停步,细细地品读这枝叶,品读这风雨留下的无尽沧桑。我想我是在翻阅着历史。翻阅着波澜壮阔的民族的历史,那般的浑埠那般的莫测。那般的沉重,那般不屈不挠的意志,都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面有种精神,这精神是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它平凡里有着伟大,简朴却耐人寻味。我站在树下
18、,古柏作为背景。按下相机快门。留一个纪念。其实。何止是纪念,在这里我们已经领悟到一点什么。 大约从明朝开始,那些帝王们除了不断地来这里拜谒,还大兴土木,扩修庭院,建筑宫殿,每每都要立碑纪念。一座空林立的石碑后面,香火缭绕中,宏大的典礼下,虔诚的祈祷声里,究竟有几多的真诚呢? 更多的平民百姓来到这里,是要沾上文化的味道,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生活中一个文雅文明的人,希望走出愚昧,走出无知,让自身多一点高尚。 而且这种意识正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接受。孔子这位儒文化的祖先,在他生前,并不那久富有,并不那么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却使身后的岁月辉煌了。 万世师表,这一座无形却巍峨的丰碑永远地伫立在
19、我们面前。22“世事的喧闹”在文中有什么含义?(4分)23从文中看,“岁月的沉重中,它们仍挺拔昂首;满身挂满了斑斑龙鳞。枝头却永远喷吐出青春的翠绿”这句话意在赞颂什么?(5分)24你认为可否将本文的标题换成“孔庙游记”?请简述理由。 (6分) 五、本大题1题,60分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时光荏苒,人也匆匆,物也茫茫。水滴石会穿,水在石头上留下了它的印记;风吹叶会动,叶子记录了风的印记;人大情会牵,人在成长中留下了印记。请结合自己的成长体验,以“成长印记”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要求: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2012-2013学年度高一语文月考答案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
20、A2B【解析】A痴人说梦:原指对傻子说梦话而傻子信以为真。比喻凭妄想说不可靠或根本办不到的话。B. 清规戒律: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 C.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王全安与张艺谋不是有差别的。D.口惠而实不至: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别人却得不到。表示感动并不是“口惠”。3D【解析】A项“从长计议”意思是慢慢地商量,不马上作决定,与语境不合。B项“大快人心”意思是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C项“呼之欲出”与“即将”语义重复。D项“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符合语境) 4. C【解析】A项,“包括了所组成”句式杂糅,可改为“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
21、河以及浙东运河”或“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组成”。 B. 主谓搭配不当,“审美体验”的陈述主体应为人,而句中承前主语为“野鸭子”;成分残缺,“让”前面缺主语,可在其前面加“它”。D项,语序不当,应为“是一个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巨大的覆斗形上盖”。5答案【B】【解析】A单谓语与双宾语搭配不当,“效率”不能用“完善”,应用“提高”。C表意不明,“基建部分账目”,根据不同停顿有不同理解。D搭配不当,“违法行为”不能“维护”。6. B7. C8. C 【解析】(行李:出使的人)9. B【解析】第一个“以”,目的连词,来;后一个为介词,拿。前一个“封”为“使成为疆界”,后一个为“疆界”。1
22、0. D【解析】都能表明烛之武的机智善辩。重在表现郑伯自责,是烛之武的牢骚话。11. A12. C13.燕王在朝廷对他拜叩后将它送出,派遣使者来把这些告诉大王。一切听大王您吩咐。(状语后置句式1分,闻,使动用法1分,句意1分。)14.事情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想活捉你,然后要你同我们订下誓约来回报太子呀!(所以,译成“的原因”1分,乃,译成“是”1分,句意1分。)15.太子及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全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送他。(定于后置句式1分,皆,译成“全、都”1分,白衣冠,译成“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1分,句意1分。)16(1)诗中描写了“丹枫”“秋雁”“霜月”“夜船”“孤城”等意象,营造
23、出了凄清孤寂的氛围。(4分,意象答出4个,得2分;“凄清”“孤寂”各1分)(2)羁旅漂泊,举目无亲,只有南归的大雁好似同情旅人的孤寂,暂时停下相伴。(1分)“雁落客愁边”是景语,也是情语。羁旅之愁是无形的,抽象的,秋雁是有形的实物。(1分)诗人说雁落到了“客愁边”,把具体的形象与抽象的情感结合起来,情景交融,使抽象的客愁也好像可触可及了。(1分)17橘子洲头怅寥廓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风萧萧兮易水寒18. DF【解析】A搞错了主体对象(不应是咏花诗词)。文中所说的“趣味”是指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时产生的艺术审美情趣。B 不是直接表现,是曲折表现。C不是“欣赏自然”,而是“感情物
24、化”E因果不当。19. A【解析】 A项属于“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并非“传神地再现”。20(1)物境(形似)/ 传神(神似)(2分)(2)直接感知形象/通过联想来意会(需要沉潜涵咏,想象,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去补充、生发)(2分)21(1)句属“物境”,直接描写菊花的色彩、形状,读者可以直接感受到菊花的形象;(2分) (2)句属神似,诗人用拟人手法写海棠不惜胭脂妆容,独立雨中,读者可以想象海棠在雨中卓然独立,婀娜多姿的形态。(2分)22答案:“世事的喧闹”一指外界环境的嘈杂(2分),二指现实社会生活中浮躁的心态(2分)。23答案:赞颂了孔子思想(1分),孔子学说的超越时空而历久弥新的生命力(2分)和影响力(2分)。24答案:不可以,因为本文不重在记游(2分),而重在强调孔子精神、思想、学说历久弥新(2分),以“精神之树”为题,可以更加凸显本文的主旨(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