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234KB ,
资源ID:682989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8298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广东省各地高三名题按考纲分解(世界现代史)0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广东省各地高三名题按考纲分解(世界现代史)0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试题精选从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广东省各地高三历史名题,按照广东省2015年高考文综历史考纲顺序分解而成,去除各地重复考试试题,试题排版工整合理、精美规范,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高考模拟题分解栏目 按考纲顺序分解整理分解整理俄国十月革命1(2015广东增城高三调研19)19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历史链条不是光滑平直的,而是有一个一个环节的,这些环节就是产生重大事件或历史转折的年份。据此判断下面哪一年份可成为世界现代史线索中的重要环节()A1500年 B1840年 C1911年 D1917年【考点】俄

2、国十月革命【解析】1500年是新航路开辟,反映的是世界联系加强,属于世界近代史线索中的重要环节,故A项错误;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开端,故B项错误;1911年辛亥革命属于中国近代史范畴,故C项错误;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事件被看作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3)23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成现实C社会主义革命积极作用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考点】俄国十月革

3、命二月革命 【解析】1917年俄国“取代了专制第一次成为共和国”指的是俄国的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政权,无产阶级没有取得政权,更与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无关,材料只是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进步性的肯定,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3(2015广东深圳宝安区高三第一次调研20)20“一战”后期,农民在村社的组织下不经官方许可自己行使公民权力,86%的乡农民执行委员会自行分配土地不到10%的基层机构听命于政府。”材料描述的可能是()A法国的农村大革命 B俄国的农民运动C中国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 D罗斯福新政下的美国农业改革【考点】俄国十月革命土地法令和告工人、士

4、兵和农民书的颁布【解析】“一战”后期的法国农民基本上没有土地,与题目中的信息“86%的乡农民自行分配土地”不符,故A项错误;1917年11月即“一战”后期,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此次会议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故“不到10%的基层机构听命于政府”,通过了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故“86%的乡农民自行分配土地”,故B项正确;中国大革命开始于1924年、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均与题目中的时间“一战后期”不符,故C、D项错误。【答案】B4(2015广东湛江一模21)21某班黑板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俄历1

5、917年10月,列宁领导工人和革命士兵,在俄国首都彼得格勒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文中史实错误的有() A1处 B2处 C3处 D4处【考点】俄国十月革命【解析】根据题干“俄历1917年10月”的信息,可知该事件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因此文中史实有2处错误,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答案】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2015广东惠州三调21)21“一些革命前的富农重新获得发展,革命后被戏称为“小富农”的那些人也较快地发展为富农,一些

6、中农和个别贫农也发展为富农,富农的人数及其影响由此逐渐扩大。”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一政策的影响()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考点】新经济政策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在这种政策下,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不可能出现“富农重新获得发展”、“中农和贫农发展为富农”的现象,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下,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而且苏维埃政府恢复了商品交换,为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奠定了前提,故B项正确;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实际上是消灭个体农业,不可能出现“富农的人数及其影响逐渐

7、扩大”的情况,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从1978年开始为克服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而进行的,早在建国初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就已经消灭了富农,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广东揭阳高三学业水平考试文综历史21)21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为应对问题,后来政府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体制 D农业集体化【考点】新经济政策 【解析】根据材料中“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可知,“某项政策”指战

8、时共产主义政策,题目问的是后来实施的,故A项错误;为了应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农民不满和反抗,后来政府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斯大林体制正式确立于1936年,以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为特点,使苏联迅速强大,当时没有引发不满和反抗,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1928年斯大林上台后的措施,不是为了解决农民的不满和反抗,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广东汕头高三质量检测21)211930年代上海申报丛书如是描述某经济政策:“解放了个人的商业和个人的工业之束缚,对于农民废止了生活必需量以外的谷物的强制征收。”据此推断,该经济政策() 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 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

9、济迅速发展 C使美国逐步走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 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考点】新经济政策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1930年”和“对于农民废止了生活必需量以外的谷物的强制征收”可以判断出是新经济政策,该政策实施于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废除余粮征集制,允许私人小企业和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苏联的经济政策,对美国没有影响,故C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体制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B4(2015广东韶关高三摸底22)22阅读右边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士兵在革命胜利后可能遇到的现象是(

10、)政府退出一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家里的粮食不能拿到市场上买卖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怪现象沙皇专制统治结束A B C D【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解析】据漫画中“罗曼诺夫王朝完蛋啦”可知所指时间为二月革命后,此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未退出战争,故错误;取消粮食交易是十月革命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错误;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故正确;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C5(2015广东肇庆一模39)39(3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 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

11、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以上材料均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概要评述斯大林时代所形成的经济体制。(12分)【考点】(2)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解析】(2)第一小问列宁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第二小问评价斯大林模式,既要肯定其短期内使苏联实现工业化,同时也要指出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答案】(2)探索:列宁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斯大林模式或

1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分)评价:积极:短期内取得了巨大成就(2分),如巩固了政权、经济上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等。(2分)消极: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2分)如权力高度集中、片面发展重工业等。(2分)6(2015广东潮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39)39(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着手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件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选自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编:世界

13、现代史论文集(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根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理由,分析这个选择对苏联的影响。(8分)【考点】(2)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解析】(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运动作答;第二小问结合苏联所处的时代背景,由当时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优先发展工业有利于增强国家军事实力以应对战争威胁,保卫国家的角度来作答;第三小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影响,积极方面推动苏联成为工业强国,消极方面造成苏联经济结构严重失调。【答案】(2)探索:列宁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

14、(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分)理由:应对战争、保卫国家。(2分) 影响:苏联迅速成为工业强国,为二战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造成苏联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每点2分,共4分)7(2015广东中山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7)27(17分)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长期存在着“国有化”与“私有化”的争论。“国有”与“私有”,往往被贴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标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移到围攻的方

15、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所有制的角度看,苏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4分)【考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所有制方面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新经济政策实施背景的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变化:由单一的公有制(国有制)到允许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2分)原因: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濒临崩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失败。(2分)“斯大林模式

16、”1(2015广东佛山一模21)21政府职能的发挥,并不是无限制的,正当的职能发挥,能够使国家稳固,社会发展。过度的职权扩大乃至极权,则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难以预计的后果。下列哪一变化符合这一说法()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B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体制C胡佛自由放任到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D斯大林体制确立到二战后的苏联三次改革【考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特定环境下,国家垄断了全部经济,取消自由贸易而实行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是一种

17、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与材料“过度的职权扩大乃至极权,则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难以预计的后果”意思相符,故B项正确;胡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坚信资本主义制度的自行调节功能,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罗斯福新政作为调节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对战后美国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产生深远影响,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苏联三次改革都是以政府主导,国家干预的形式展开,想摆脱斯大林模式带来的弊端,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12月联考22)22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在工业化时期,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把农业

18、作为“殖民地”主要是指()A牺牲农业、农民的利益为工业提价粮食、资金和原料B余粮收集制C取消商品、货币关系,实行供给制D大规模开荒,提高粮食产量【考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由“殖民地”可知题干强调不合理的过度的索取。斯大林的工业化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故A项正确;余粮收集制不属于斯大林执政时期,故B项错误;取消商品、货币关系,实行供给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故C项错误;大规模开荒属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A3(2015广东广州高二调研22)22谈及苏联19321933年饥荒发生的原因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这样说到:“他们(农民)屠宰的牝牛有1500多万头,绵羊和山

19、羊约4000万只,猪700万只、马400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为稳定农产品价格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消极怠工C搞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农民利益被忽视D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消极应对【考点】“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解析】世界性经济危时间为1929年至1933年,主要在欧洲资本主义市场,并未在苏联出现,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间为1919年至1921年,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苏联斯大林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题中没有反映重工业的信息,故C项错误;为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苏联政府加强对农业的管理,

20、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出现了题中消极应对现象,故D项正确。【答案】D4(2015广东珠海一模12)22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 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考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斯大林模式的前期推动了苏联经济发展,使苏联跃居欧洲第一,世

21、界第二,故A项错误;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体现斯大林模式弊端,表述不全面,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子啊工业化方面成绩显著,故C项错误;材料中“工业化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体现了“斯大林模式”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没有改善民生,故D项正确。【答案】D5(2015广东广州高三调研39)39(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西方的社会发展并没有在1945年崩溃,这是因为西方的核心世界如今已经很强大了,即使是最大的战争也不能将其全部毁灭。苏联已经重建了工业,这是德国所不及的,苏联的炸弹差点在美国国土爆炸。与此相反的是,日本对中国开战所造成的破坏及美国对日本的破

22、坏却将东方的核心区域彻底毁灭了。其结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让西方的统治变得越来越强大。毋庸置疑的是,西方的统治地位依旧存在,不过问题在于谁是领导者苏联还是美国。【美】伊恩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1)材料中“西方的核心世界”指哪两个国家?(2分)它们在战争结束前不到20年的时间里,分别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如今已经很强大了”的,并简要评价之。(12分)【考点】(1)“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世界最强大国家是美国和苏联;第二小问分别回答“斯大林模式”和罗斯福新政以及评价。【答案】(1)国家:苏联和美国。(2分)苏联途径:斯大林模式。(2分

23、)评价:它开创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影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4分,任答两点即可)美国途径:罗斯福新政。(2分)评价:减轻了危机对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经济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4分,任答两点即可)6(2015广东四校高三期末联考38)38(26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三个重要概念。历史概念既反映时代特征,又体现了对历史的认识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前八

24、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毛泽东1960年进行十年总结时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讲话(3)材料三中“外国经验”指的是什么?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史实,对比材料三中“路线”与“道路”在后来实践中的不同?(10分)【考点】(3)“斯大林模式”;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解析】(3)第一小问提取“前八年

25、照抄外国的经验”可知这八年指的是1949到1956年中国学习苏联建设的经验斯大林模式。第二小问考查对斯大林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同点的认识,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情况和成果。应从所有制、经济体制、理论认识、政治条件、最终结果等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力求完备。【答案】(3)经验: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1分)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前者在单一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下进行建设;(1分)后者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2分)实践结果不同:前者在建设中犯了“左”倾错误,片面追求高速,脱离生产力实际水平,以“阶级斗争为纲”,建设道路曲折,人民生活水平整

26、体不高;(2分)后者改革开放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快速提高;(1分)外部条件不同:前者建设长期孤立于西方国际社会以外,侧重与社会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往来;(1分)后者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引进西方资金、技术、人才建设现代化。(2分)(答到3个方面,满分为9分。答下列角度也可得分。理论认识不同:前者对中国国情、社会主义本质等问题上缺少科学系统的认识;后者在思想解放中,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2分)政治条件不同:前者民主法制遭到破坏;(1分)后者是在民主法制重建的过程中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制度化、法律化加强。(2分)7(2015广东五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38)38阅

27、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摘自斯大林选集(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考点】(1)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解析】(1)从材料一中“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此分析需要比较两者的不同点且属于斯大林经济政策的

28、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经济体制的改变主要体现在理论路线上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所有制形式上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公有制;管理体制上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1)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2分)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公有制;(2分)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分)8(2015广东肇庆一模39)39(3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 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

29、,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以上材料均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概要评述斯大林时代所形成的经济体制。(12分)【考点】(2)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解析】(2)第一小问列宁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第二小问评价斯大林模式,既要肯定其短期内使苏联实现工业化,同时也要指出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答案】(2)探索:列宁

30、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分)评价:积极:短期内取得了巨大成就(2分),如巩固了政权、经济上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等。(2分)消极: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2分)如权力高度集中、片面发展重工业等。(2分)9(2015广东潮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39)39(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着手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件

31、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选自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编:世界现代史论文集(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根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理由,分析这个选择对苏联的影响。(8分)【考点】(2)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解析】(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运动作答;第二小问结合苏联所处的时代背景,由当时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优先发展工业有利于增强国家军事实力以应对战争威胁,保卫国家的角度来作答;第三小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影响,积极方面推动苏联成为工业强国,消极方面造成苏联经济结构严重失调。【答案】

32、(2)探索:列宁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分)理由:应对战争、保卫国家。(2分) 影响:苏联迅速成为工业强国,为二战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造成苏联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每点2分,共4分)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2015广东清远一模12)22苏联经济在“八五计划”到“十一五计划”期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比较简表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社会总产值74%64%42%33%国民收入77%57%38%32%工业总产值84%74%44%37%农业总产值41%25%17%11%国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主

33、要原因()A赫鲁晓夫提出“20年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B勃列日涅夫时期注重发展重工业,与美国搞军备竞赛C戈尔巴乔夫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D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考点】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解析】表格反映出,从19711985年,苏联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速都在放慢。赫鲁晓夫改革时间是19531964年,表格中的时间里,赫鲁晓夫早已下台,故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19641982年在位,他注重发展重工业,与美国搞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的经济,故B项正确;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才上台,故C项错误;材料与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无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答案】

34、B2(2015广东江门一模38)38(26分)近代以来大国的崛起与衰落,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材料三 为增强自己的军事积累而由美国发动的技术革命已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的技术发展到了巅峰。但对苏联来说,技术革命证明是一场噩梦,因为技术革命没有任何方面增强中央计划经济的实力。1991年的海湾战争表现了苏联在竞争中被拉下的距离为赶上美国而展开的竞争最终搞垮了苏联的士气和经济。(美)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经济、体制和科技等方面分析“苏联在竞争中被拉下的距离”的原因?(8分)(4)当前中国正在迅速发展,结合上述材料,请您对正在崛起的中国提出建议?(2分)【考点】(3)

35、“斯大林模式”;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4)对中国崛起的建议【解析】(3)注意该问的提示,从经济、体制和科技以及军备竞赛等角度进行分析。经济上可以结合苏联的改革结果,体制上可以结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科技上可以结合材料三“对苏联来说,技术革命证明是一场噩梦,因为技术革命没有任何方面增强中央计划经济的实力”看出其没有能够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另外从材料三“为赶上美国而展开的竞争最终搞垮了苏联的士气和经济”可看出军备竞赛对苏联的负面影响。(4)该问结合以上材料以及问题提示进行回答。如从英国崛起可以得出抓住机遇、进行指导创新的结论;从美国崛起可以得出利用科技革命成果,后来居上;从苏联的失败里面可以得出进行体制改革、与时俱进,防止恶性军备竞争等结论。该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答案】(3)原因:苏联没有抓住没能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经济发展;(2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2分)苏联领导人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失败。(2分)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拖跨了苏联的经济(2分)(4)言之有理,皆可给分。(2分)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