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建议用时20分钟)一、选择题(2021株洲高二检测)读贵州省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危险度评价图,据此完成1、2题。1.关于贵州省石漠化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起伏越大,石漠化越严重B.石漠化的成因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C.植被覆盖率越高,石漠化越严重D.石漠化的成因与气候条件关系不大2.有关贵州省石漠化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石漠化地区分布比较均匀B.东部地区石漠化危险程度最低,因该地降水量小C.中度危险以上石漠化面积占绝大部分D.石漠化地区分布主要呈东南西北走向【解析】1选A,2选C。第1题,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起伏越
2、大,石漠化越严重;人类破坏地表植被加剧了石漠化的发展;植被覆盖率越高,石漠化程度越轻;石漠化的成因与流水作用、植被生长状况有关,因此与气候有关。第2题,贵州省石漠化地区分布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根据图例可以看出,贵州的石漠化分布不均,主要在中度危险以上。【知识拓展】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人类的生产活动强度过大或活动方式不合理,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具体如下表所示:人为因素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林地、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
3、展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渍化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2021重庆高二检测)机械防沙措施(包括尼龙网方格沙障固沙等)特别适用于无灌溉条件的流动沙丘地区,在工程防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据此完成3、4题。3.相对于生物措施,机械防沙措施在流动沙丘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优势是()A.固沙速度快B.对环境适应性强C.治理成本低D.需要劳动量较小4.机械防沙的原理是()A.增加降水B.提高地下水位C.削减风力D.增强光合作用【解析】3选A,4选C。第3题,生物防沙固沙措施是通过生物的生长繁殖来削弱风力、固定沙土,
4、生物的播种、成活、生长需要较长过程,而通过挡沙墙、拦沙网、石方格、草方格、尼龙网方格等机械防沙措施固沙效果见效快;相对生物措施,机械防沙措施在流动沙丘地区对环境适应性强,也是机械固沙的优势之一,但只要有充足的时间周期,生物固沙和防沙也能在当地见效,因此环境适应性强不是机械防沙措施的主要优势;机械防沙措施的防沙工程建设成本也较高;许多机械防沙措施的固沙工程要耗费大量劳动力。第4题,机械防沙是通过挡沙墙、拦沙网、石方格、草方格、尼龙网方格等工程措施防沙固沙,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工程措施固定松动的泥沙,通过阻挡、增加地面粗糙度削减风力,从而达到固沙防沙的作用;机械防沙对增加降水、提高地下水位和增强光合作
5、用影响不大。(2021益阳高二检测)下图为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57题。5.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6.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水分C.坡度D.温度7.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解析】5选D,6选B,7选C。第5题,地势低平的平原,由于地下水位高,更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甲、乙、丙、丁四地区代表不同的河段,丁地在河流下游,靠近湖泊沿岸平原,地下水位浅,地表蒸发旺盛,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第6题,丙地区位于山前的平原区,是农业生产的集中分布区域
6、。根据信息判断,该区域位于内陆干旱气候区,因此,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第7题,本区域的河流为内流河,径流量小,在中上游地区大量引水灌溉必然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植被减少,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现象。甲地区位于乙地上游,乙地引水灌溉对其没有影响;乙地区可能出现土壤盐渍化现象;丙、丁两地区位于乙地下游河段,水量减少,植被减少、退化,产生荒漠化。(2021海口高二检测)冻融荒漠化发生在昼夜或季节性温差较大的地区,其表现为植被衰退、土壤退化、地表裸露化、破碎化的土地退化过程,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冻融荒漠化问题日益凸显。据此完成810题。8.我国冻融荒漠化集中分布于()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C.云
7、贵高原 D.华北平原9.下列高山雪线附近地区的自然现象或人类活动有可能加剧冻融荒漠化的是()A.寒潮 B.水稻种植C.工程开发 D.砍伐森林10.下列措施中,可防治冻融荒漠化的有()提高低海拔地区的碳排放量采取保护措施,改善生态环境 减少高寒地区草地植被面积合理开发,协调发展A. B.C. D.【解析】8选A,9选C,10选D。第8题,据材料可知,冻融荒漠化发生在昼夜或季节性温差较大的地区,青藏高原因海拔高,气温低,大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昼夜温差大,易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或质量的退化,全球变暖、气候异常加上过度放牧等加剧了冻融荒漠化。第9题,根据山地
8、垂直地带性的分异规律,高山雪线附近地区不能种植水稻也没有森林;寒潮是一种偶发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不能加剧冻融荒漠化;工程开发不当,破坏地表植被,可能加剧冻融荒漠化。第10题,提高低海拔地区的碳排放量,会使大气污染增加,对环境造成破坏,并不会改变高寒的气候特点;采取保护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对植被的破坏,能防治荒漠化;减少高寒地区草地植被面积会使荒漠化加剧;合理开发,协调发展,在开发的同时注意对生态的保护,是防治冻融荒漠化的主要措施。【补偿训练】 马莲河是泾河的支流,位于陇东黄土高原,流域内地表支离破碎。读马莲河流域19772010年植被覆盖情况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图示区
9、域目前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盐渍化D.石漠化(2)关于马莲河流域19772010年植被覆盖情况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面积增加最多的是农作物B.阔叶林面积逐年减少C.前期马莲河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D.近期马莲河流域退耕还草面积多(3)根据马莲河流域植被覆盖情况的变化,下列推断最可能的是()A.前期耕地增加导致森林面积减少B.中期马莲河径流量变化幅度逐渐减小C.近期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在逐渐恢复D.三个时期生态环境经历退化恶化持续恶化的过程【解析】(1)选B,(2)选C,(3)选C。第(1)题,据材料可知,马莲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受流水
10、侵蚀作用的影响,本区域目前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面积增加最多的是草原;阔叶林面积前期和中期减少,后期增加;前期林草覆盖率提高,中期降低,近期又增加;近期马莲河流域农作物和草原面积都减少,灌丛、森林面积增加。第(3)题,读图可知,前期耕地面积减少,草地面积不断增加;中期森林、草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增多,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会逐渐增大;近期耕地面积减少,森林面积增加,说明在退耕还林,所以生物多样性可能在恢复过程中;三个时期生态环境经历优化退化好转的过程。二、非选择题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
11、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土坑,形如鱼鳞,故称鱼鳞坑。鱼鳞坑具有一定蓄水能力,在坑内栽树,可保土保水保肥,但修建鱼鳞坑需避开79月,否则会加剧水土流失。左图为鱼鳞坑示意图, 右图为黄土高原气温和降水示意图。(1)鱼鳞坑主要影响水循环的_环节和_环节。(2)黄土高原上修建鱼鳞坑工作的最主要目的是_。鱼鳞坑工程建成后对坡下河流有一定影响,会使坡下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_,含沙量_,河流洪涝灾情_。(3)根据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说明鱼鳞坑如何进行保土、保水、保肥作用。(4)说明修建鱼鳞坑需避开79月的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分析,鱼鳞坑可以拦截坡面径流,增加下渗,保持水土,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和下
12、渗环节。第(2)题,鱼鳞坑可以拦截坡面径流和泥沙,有利于保持水土。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可以拦截径流和泥沙,会使坡下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河流的洪涝灾情减轻。第(3)题,结合材料分析,鱼鳞坑可以拦截坡面径流,增加下渗,从而起到保水的作用;坡面径流减弱,径流对表层土壤的侵蚀作用减弱,从而起到保土的作用;鱼鳞坑可以拦截山坡上流失的有机物质,从而起到保肥的作用。第(4)题,读右图可知,黄土高原每年7-9月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径流侵蚀作用强;修建鱼鳞坑会破坏原有地表植被和土层,地表有大量松散易冲刷的物质,易引发水土流失;刚在坑内种植的树种保持水土的能力较弱。因此,修建鱼鳞坑需避开79月
13、,否则会加剧水土流失。答案:(1)地表径流下渗(2)保持水土变小减少减轻 (3)鱼鳞坑能拦截坡面径流,使下渗增加,起到保水作用;随地表径流减小,土壤侵蚀减弱,起到保土作用;拦截山坡上流下来的有机物质,起到保肥的作用。 (4)黄土高原每年7-9月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修建鱼鳞坑会破坏原有地表植被和土层,地表有大量松散易冲刷的物质;刚在坑内种植的树种尚未长大,保持水土能力较弱。所以,7-9月雨季时,修建鱼鳞坑会加剧水土流失。 (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2021潍坊高二检测)读下面两流域图,完成12、13题。12.据图推断,M、N两流域共同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C.大气污染 D
14、.酸雨危害13.M、N两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别是()A.工业排污、生活废水 B.围湖造田、毁林开荒C.乱砍滥伐、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矿产开发【解析】12选B,13选D。据经纬度判断,M地位于西北地区,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该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的荒漠化。N地位于东北地区,当地的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土地沙化。(2021浙江6月选考)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独流入海河流径流量较大,流程较短。此类河流所在小流域的生态、农业、城镇等要素多形成上游-中游-下游-滨海的四段式空间分布序列。下图为独流入海河流小流域生态、农业景观示意图。完成14、15题。14.该类
15、型小流域内()A.上游人口密集小城镇广布B.中游城镇均为河运集散地C.下游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D.滨海城镇职能以商业为主15.该类型小流域在国土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上游洪水威胁严重B.中游地质灾害频发C.下游水体污染加剧D.滨海滩涂湿地锐减【解析】14选C,15选D。第14题,上游以生态景观和农业景观为主,主要是丘陵山区,人口稀疏,小城镇分布数量较少。中游城镇部分是河运集散地,并不是全部;读图分析,下游地势平坦,水运交通便利,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滨海城镇多湿地滩涂,商业并不发达。第15题,上游地区地势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洪水威胁并不严重;中游地区地势较上游平坦,地质灾害发生频
16、率较小;河流下游地区湿地、水网良田多,水体污染不严重;滨海滩涂围垦养殖,随着生态环境恶化,滨海滩涂湿地面积锐减。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国家之一。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区及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加强生态脆弱区保护,增强生态环境监管力度,促进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1)图中A地区日照时数不及B地区,而积温却高于B地区,试分析其原因。(2)B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试分析造成该
17、地区生态脆弱的原因。(3)请为B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经纬度及河流形状判断,A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所以日照时数少。A地区阴雨天多,云层厚,大气保温作用强,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所以积温高。B地区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所以日照时数多。海拔高,云层薄,大气保温作用弱,高原地形散热快,所以积温较低。第(2)题,结合前面分析,B地区是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该地全年降水量大,溶蚀作用强;土层薄,过度砍伐山体林木资源,植被覆盖率低,石漠化严重;降水量大,植被覆盖率低,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所以生态环境脆弱。第(3)题,针对B地区的环境特征,从生物
18、措施、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保护、监测预警等方面回答。答案:(1)A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少;云层厚,大气保温作用强,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积温高。B地区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日照时数多;海拔高,云层薄,大气保温作用弱,积温较低。(2)石灰岩广布,全年降水量大,溶蚀作用强;土层薄,过度砍伐山体林木资源,植被覆盖率低,石漠化严重;降水量大,植被覆盖率低,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3)开展山体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提高山体林草植被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以林果业、立体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特色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力度,加强区域生态监测与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