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的思想主张和主要活动(1)思想主张:提出“_”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_”,推行“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教育思想上主张“_”。(2)主要活动: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曾周游列国;晚年专注于教育,开_之风,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编订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被称做“_”。 孔子的言论被编纂成_,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2孟子的思想主张(1)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
2、。(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并提倡“_”学说。(3)提出“_”原则,成为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二、老庄之学1老子:哲学上,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永恒不变;具有朴素的_思想;政治上,幻想回到“_”的社会。2庄子:哲学上也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_”的概念,修养上追求与天地万物为一的精神境界。3影响:老庄崇尚_,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三、法家思想1产生以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等人为代表,其中_最有名。2发展(1)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又吸收_,将法家理论系统化。(2)思想主张:主张加强_,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根据现实需要进行
3、变革。3影响:法家的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起到了重大作用。汉代以来,法家的法治思想被吸收到_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四、墨家的主张墨家学说的主旨是“_”;提出了_、_、尚同、节用等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_”法,在逻辑学方面也作出了贡献。知识点1孔子和早期儒学12010年3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突出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孔子的下列哪一观点,体现了上述规定()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2“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下列对这一学说
4、的理解正确的是()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君轻民贵”,实行仁政A BC D3孔子曾对鲁国大夫季氏设置天子才能使用的64人大型舞乐队十分不满,因为按照西周规定,大夫只能使用32人的乐队。这说明孔子政治思想中的“礼”是指()A等级名分制度 B君主专制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 D嫡长子继承制度知识点2老庄之学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这种观点的是()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5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
5、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的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统一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6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在于他们二人()A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知识点3法家思想7下列言论属于战国时期韩非思想主张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B
6、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8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知识点4墨家的主张9“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10战国时期,“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是哪一学派的主张()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题号12345678910答案11阅读下列有关孔子的材料:材料一
7、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梁启超世界伟人传
8、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诸子百家考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根据材料概括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历程中的地位。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材料二古者圣王
9、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请完成:(1)上述材料探讨的中心问题是什么?试指出不同材料所提出的核心主张。(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主张?(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材料一、四中核心主张的影响和演变情况。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知识清单一、1.(1)仁克己复礼有教无类(2)私人讲
10、学 六经论语2.(2)仁政(3)民贵君轻二、1.辩证法小国寡民2.齐物3.自然三、1.商鞅2.(1)道家思想(2)君主集权3.儒学四、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三表对点训练1B2C本题主要考查孔子思想主张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内容之一就是实行“德治”,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具有鲜明的人道主义倾向,故C项符合题意;“君轻民贵”作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最早是由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的。3A4A材料中提到了“美”、“恶”、“善”、“不善”、“有”、“无”、“难”、“易”四组对立的概念,并讲到了对立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与道家老子的观点一致。5B甲主
11、张顺应自然,属于道家思想;乙主张贵贱有序,属于儒家思想;丙主张节俭,属于墨家思想;丁主张“大一统”,属于法家思想。6B孔墨两人分别代表奴隶主贵族和小生产者的利益,“爱有差等”的主张反映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爱无差等”的思想则是小生产者的要求,不同阶级属性是他们不同主张的根源。7B8D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曾在变法法令中明确规定“燔诗书,明法令”,禁止游学游仕,主张“以吏为师”,故D项符合题意;战国时期,儒家主张实行“德治”,道家推崇“无为而治”,墨家的主张以“兼相爱、交相利”为核心,均与题干材料中“以法为教”等信息不符,故排除A、B、C三项。9A抓住关键词“贤者举而上之”再联想到墨家的“尚
12、贤”思想,可知正确选项为A项。10A这段材料表明该学派的主张是“兼爱”,由此可知该学派为墨家。11(1)主张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民。(2)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的限制。(3)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思想及其历史影响这一知识点,要求学生能按照相关知识整体性地思考材料,并能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问题进行叙述。12(1)中心问题:治理国家和巩固统治的方式。核心主张:材料一主张“仁”和“德”,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而治”
13、,材料四主张严刑重罚。(2)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的剧烈变化,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代表人物提出不同的治国主张。(3)影响和演变:材料四的主张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解析第(1)问中的“中心问题”可依据材料中“王道之始”等信息进行判断,“核心主张”可结合材料中“列德而尚贤”等信息逐一进行说明;第(2)问应联系材料中“国安而暴乱不起”等信息,从社会变革、各自利益等方面进行思考;第(3)问应紧扣“影响”和“演变”的求答条件,从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等
14、方面进行分析。教材问题解答学习思考1法家是如何论述改革的意义的?我们应当怎样认识这种思想的价值? 解答法家主张根据现实需要进行改革,而不必遵循古代传统。这种改革思想适应了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确立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推动社会进步,体现了进步的历史观。2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么在这一阶段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解答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衰微,诸侯国迅速发展,出现了争霸的局面。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转变成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为了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国诸侯争用客卿,采取礼贤下士的态度。政治上的宽松,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学在民间,大批知识分子脱颖而出
15、,站在各自的利益上发表言论,传播著述,以求他们的政治理想得以实现,于是中国思想史上出现了一个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自我测评“六经”包括哪些典籍?解答诗、书、礼、乐、易、春秋。材料阅读与思考1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对于推行改革有怎样的意义?2商鞅既然批评效法古人,为什么在论辩时仍然要以古人事迹作为驳斥对方的依据?解答1.商鞅认为如能利国利民,可以不必法古,反对循礼守旧,主张破除传统的禁锢,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促使秦王下定了变法的决心。2以商汤、周武王不拘泥于古法而兴和夏桀、殷纣不改革旧制而亡的史实来说明其主张,更有说服力。说明依据实际改革是古圣王的传统做法,同时也说明我们民族尊古的传统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即使改革家也难以彻底摆脱这种影响。而论辩中用古人事迹说明问题,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也是一种有利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