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政治试卷(理科)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60分。1.“生活处处有哲学”是指( )A自古就有哲学 B人人都懂哲学 C生活就是哲学 D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下列关于世界观认识正确的是( )A. 世界观人人都有 B. 世界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 世界观都是科学的 D. 世界观就是哲学3.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 )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4.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依据 ( )A.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
2、答 B. 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5.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 体现的观点是(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6.“我思固我在”的观点属于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天地之变 阴阳之化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运动 B. 静止 C. 客观实在 D. 客观存在 8.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
3、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 )A意识活动缺乏主动创造性 B人们的意识无法预见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人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9.“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句话表明 ( )A.每一时期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这种认识又总在扩展、加深B. 有的事物人们能够认识,有的事物人们不能认识C. 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靠先天的聪明D. 有的人能正确地认识事物,有些人永远不能 10.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荀子的这句话主要表明( )A事物运动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B.事物都是不变的C.规律是普遍的 D.人可以认识,
4、利用规律 11.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我国北方农民总结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C规律具有条件性 D规律具有主观性12.某同学在作文里这样写到:“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意识能够直接反作用于物质世界 B主观世界决定客观世界C意识活动可以独立于物质之外 D意识活动可以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13.下列表述,能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是( )A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14.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
5、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这主要是因为实践具有( )A社会历史性 B.客观物质性 C.能动性 D.主体差异性15.“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告诉我们(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C.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主观的、多种多样的16.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决定的。A内部矛盾 B主要矛盾C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D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17.“刻舟求剑”的故事错误在于( )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C.否认了客观世界是可知的 D.否认了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18.“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
6、小而为之。”其哲学寓意是( )A.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B.任何量变必然引起质变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量变比质变更重要,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19.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同时又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指(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C.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D.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20.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 )A.创新 B.扬弃 C.否定一切 D.事物自身的否定2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社会形态的更替 B.生产关系的变革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生产力的发展22.下列属于发展的是( )A社
7、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 B张三体重由54公斤增加为56公斤C汽车由起点站到终点站 D气温由10度上升到15度23.农民在种田时要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才能做到效果显著。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24.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不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这里所讲的行是指( )A对事情要有耳闻 B对事情要亲眼见之 C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要亲身实践25.手机、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通讯传播手段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
8、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困扰,如“信息焦虑症”。上述材料表明 ( )A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B矛盾具有必然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26.离开了身体的手就失去了手的作用。这段话反映的哲学原理是 (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局部和整体不可分割 C事物是绝对运动的 D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27.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广大人民群众与极少数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A. B. C. D.28.人的价值在于( )A临危不惧,敢于牺牲 B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 C对社会做出贡献 D受到人们的
9、敬仰29.“村子富不富,关键在干部。”这说明在认识和解决复杂问题时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C.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D.要首先抓住主要矛盾30.我们想事情、做工作的最高价值标准是( )A.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B.人民群众的利益C.个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利益 D.单位或部门利益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
10、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20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做到:第一,尊重客观规律。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第二,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承载更多产业和人口,发挥价值创造作用;生态功能强的地区要得到有效保护,创造更多生态产品。第三,完善空间治理。要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
11、区战略,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相关知识,分析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的哲学依据。(20分)高二政治试卷(理科)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DAACCCDCACADBCC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CBCCBCADDABBCDB二、非选择题31.【参考答案】(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5分)(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5分)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的再次
12、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分) (4)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5分)32.【参考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从京津冀的客观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建设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经济区域。(7分)(2)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7分)(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