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语文试卷一、选择题:(83=24分)1.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他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据说其小说创作有数十种,曾写过十七史演义。B. 三国演义描写了自黄巾起义至东晋末年的近百年历史,集中描绘了各个社会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的斗争,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C. 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水浒传是英雄传奇的经典之篇,其后的隋唐演义则吸取了两者的创作笔法又有一些新意。D. 三国演义塑造了“三绝”的人物形象,但是在艺术方面也有不足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人物塑造中,
2、为突出某一性格的特点而写得太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三国演义内容及相关知识了解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对于要求阅读的作品能够通读。阅读时还要了解识记相关的一些内容。本题要求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B项,“三国演义描写了自黄巾起义至东晋末年的近百年历史”表述错误,应该为:三国演义描写了自黄巾起义至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故选B。2.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A.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产生于元末明初,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施耐庵。它以人物为中心以事件为线索展开全书的发展脉络。B.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富有典型性的艺术概括,通过描写梁山起义军的成长、发展和失败的过程,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真实。C. 水浒传中的108将都是被逼上梁山的,但原因又各不相同。书中正是通过不同阶层的人反上梁山泊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最根本原因“官逼民反”。D. 中国古典小说中,有许多粗人的形象,但李逵的粗却走向了极端,他常常粗到蛮不讲理的地步。他经常是不分好坏,一味蛮杀。他是特定年代里产生的英雄人物
4、。【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水浒传内容及相关知识了解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对于要求阅读的作品能够通读。阅读时还要了解识记相关的一些内容。本题要求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C项,“水浒传中的108将都是被逼上梁山的”说法错误,108将并不是都被逼上梁山的,比如金枪手徐宁、玉麒麟卢俊义就是被骗上梁山的,晁盖、吴用和三阮这些人,因为他们劫了生辰纲,取得了这一大笔不义
5、之财,被官府知道,自己主动地选择要上梁山的;还有黑旋风李逵是为了追随宋江自己主动上梁山的。故选C。3.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的神鬼小说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以搜神记为代表的文言笔记体“志怪小说”;另一类是以西游记封神演义为代表的白话章回体“神魔小说”。B. 西游记的主角是孙悟空,这蕴含了作者很深的用意。作者试图用这部小说宣扬一种精神境界,要求人们摆脱外物的迷惑,收束放纵不羁的“心”以求得回归到“良知”的自觉境界。C. 西游记虽然是一部以佛教徒取经故事为题材的小说,但整部作品却不是弘扬佛法,宣扬宗教;相反,通过一些具体的描写和形象的塑造,揭露了佛教的虚伪本质。D. “神
6、魔小说”成熟于清代,以西游记为龙头,先后出现了近三十部以神仙佛祖降妖斗法为主要题材的作品。这类小说以“虚构”“奇幻”的形态出现。【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西游记内容及相关知识了解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对于要求阅读的作品能够通读。阅读时还要了解识记相关的一些内容。本题要求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D项,“神魔小说成熟于清代”说法错误,“神魔小说”成熟于明代。故选
7、D。4.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人情小说”中的故事,趋于平凡、散漫、没有多少激烈冲突的日常生活图景,因而不能“出奇制胜”。到了清乾隆年间,集人情小说之大成者,也是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终于问世了。B. 红楼梦中有很多细节描写,诸如饮食、服饰、园林、市井、茶楼酒肆,无所不至。这种巨细靡遗的刻画,有时会显得拖沓冗长,但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从而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C. 代表古典小说艺术最高成就的红楼梦,采用了链式结构,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并涉及史、王、薛三个家族,以及官府、市井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全景式地展开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D. 红楼梦中为了突出主要人物的独特
8、性格,作者采用了类似衬托的所谓影子描写术。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幻设,实际上就是写各种人物类型在另一个品位层次的影子。例如,晴雯和袭人就是黛、钗的影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红楼梦内容及相关知识了解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对于要求阅读的作品能够通读。阅读时还要了解识记相关的一些内容。本题要求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C项,“采用了链式结构”说法错误,
9、红楼梦继承了金瓶梅的网状结构特点。故选C。5.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家中觉慧去看望生病的祖父,祖父对他说,冯家的亲事不能不提,要他去把二哥找回来谈这件事,但是觉新等人却把觉民藏了起来。B. 家中,觉慧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C. 巴金的家细致地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既表现了鸣凤对罪恶世界的恨,又表现了她对觉慧的真挚的爱。D. 家贯穿着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浓烈的抒情色彩,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多样的抒情手法的交替使用,增强了作品动人心魄的悲剧效果和
10、艺术感染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家内容及相关知识了解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对于要求阅读的作品能够通读。阅读时还要了解识记相关的一些内容。本题要求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A项,“家中觉慧去看望生病的祖父要他去把二哥找回来谈这件事,但是觉新等人却把觉民藏了起来”说法错误,应该为:祖父要求觉新把觉民找回来,但是觉民自己躲到同学家里。故选A。6.下列各句中加点
11、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李鸿章主张大清国参与世界商品经济往来,利用双边贸易富强自己,制约别人,这样的认识在当时可谓空谷足音。辽宁抚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受灾严重;全省人民毁家纾难,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浓浓乡情给灾区人民带来无限温暖和抚慰。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廖凡自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参演了多部影视剧,2014年凭借白日焰火中不瘟不火的表演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
12、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毅力和才智,成为了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这类题要综合考虑分析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要联系句子语境思考辨析选用。常见的成语错误使用类型有望文生义,对象误用,断词取义,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色彩不明等。本题要求选出“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此处用来形容石刻作品上的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使用对象错误。空谷足音:在空旷的山谷里听到的脚步声。比喻
13、极难得的音讯或言论。符合语境。毁家纾难:纾:缓和。指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危难。词义过大,不符合语境。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根据句子中“国家级出版社”“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可知是对象误用,不符合语境。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此处是说影视剧表演技术,属于对象误用。一文不名: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使用正确。故选B。【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
14、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建设的启动,对道路、交通、媒体、通讯等行业提出
15、了新的要求,与此相关,长沙商业圈无疑也将面对重新洗牌的机会。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汉服是从皇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汉民族风貌特色的服装体系。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纂中得到实施。针对当前医疗卫生市场混乱、药价偏高的现象,国家相关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医药管理部门加大治理整顿医药市场的力度,狠刹药品购销活动中的回扣风。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
16、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本题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句,语序不当,“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语序不当,改为“要求每名学生三个月内完成”。句,不合逻辑和搭配不当,“道路”与“交通”概念有交叉,并列不当;“面对”与“机会”搭配不当,应改为“迎来机会”。句,搭配不当“创业大街”和“启动”搭配不当。句,搭配不当,结构混乱。“将”与“得到”矛盾,属结构混乱,且将带有处
17、置意味,得到带有一定的被动意味。应表述为“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或“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实施”。同时,“实施”和“理论”搭配较为勉强,理论一般为论证。可改为“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纂中论证”。故选D。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面对同一个作文题目,同龄人的观点 是不相上下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拉开差距靠的就是语言了。 语言的锤炼,非一日之功。语言的形成和构建,核心 来源于阅读,实际取决于考生视野的宽度和思维的深度。 语言的锤炼比较难, 只要平时用心,多阅读多积累,提高语言能力 是有路可循的。 A. 应该 而 仍然 尽管 但 也B. 一定 当然 / 因为 所
18、以 就C. 可能 但是 必然 虽然 那么 仍D. 尽量 / 最好 即使 也 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关联词语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整体把握语段的意思,然后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推断具体选用哪个关联词。本题要求选出“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结合语境,“面对同一个作文题目”“想要拉开差距靠的就是语言了”,第一处是“应该”,即常理推测是这样。而“尽量”是指力求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具有主观性,用在处不恰当,故排除D项。第二处“语言的锤炼,非一日之功”表明语言表达能力也并非一日之功,和前文有转折,选用“而”或“但是”。还有处如果选“就”
19、,前句有“只要”,“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转折,可与“但”连接,将项代入语段,语意通顺,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文意,故选A。二、古代诗文部分(33分)(一)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任忠,字奉诚,小名蛮奴,汝阴人也。少孤微,不为乡党所齿。及长,谲诡多计略,膂力过人,尤善骑射,州里少年皆附之。侯景之乱,忠率乡党数百人,随晋熙太守梅伯龙讨景将王贵显于寿春,每战却敌。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王琳立萧庄,署忠为巴陵太守。华皎之举兵也,忠预其谋。及皎平,高宗以忠先
20、有密启于朝廷,释而不问。五年,陈军北伐,忠将兵出西道,击走齐历阳王高景安于大岘,逐北至东关,克其东西二城。进军蕲、谯,并拔之。径袭合肥,入其郛。进克霍州。以功授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复县侯,邑五百户。十一年,加北讨前军事,进号平北将军,率众步骑趣淮南路。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入为领军将军,加侍中,改封梁信郡公,邑三千户。出为吴兴内史,加秩中二千石。及隋兵济江,忠自吴兴入赴,屯军朱雀门。后主召萧摩诃以下于内殿定议,忠执议曰:“兵家称客主异势,客贵速战,主贵持重。宜且益兵坚守宫城,遣水军分向南豫州及京口道,断寇粮运。待春水长,上江周罗殉等众军,必沿
21、流赴援,此良计矣。”众议不同,因遂出战。及败,忠云:“陛下唯当具舟楫,就上流众军,臣以死奉卫。”后主信之,敕忠出部分。忠辞云:“臣处分讫,即当奉迎。”后主令宫人装束以待忠,久望不至。隋将韩擒虎自新林进军,忠乃率数骑往石子岗降之,仍引擒虎军共入南掖门。台城陷,其年入长安,隋授开府仪同三司。卒,时年七十七。(选自陈书任忠传,有删节)9.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B. 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C. 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
22、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D. 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B. 路,中国古代一种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或地区;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烽火扬州路”的“路”就是这个意思。C. “邑”和“秩”都是古代帝王对有功的臣子的赏赐,其中“邑”属于赏赐给臣子的禄米粮食,“秩”是分封给臣子的封地。D. 太守,官名,秦置郡守,汉景帝时改名太守,为一郡最
23、高的行政长官,隋初以州刺史为郡长官,宋只用作知府、知州的别称,明清时专指知府。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侯景作乱,任忠随主帅击败叛军和土匪的攻击,为坚守国土、收复京城立下汗马功劳,被皇帝授予荡寇将军的头衔。B. 陈朝军队北伐,任忠从西路出击,击败历阳王高景安,将其追赶到东关,因为有功被授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复县侯,邑五百户。C. 隋军渡江南侵,任忠主张坚守,不宜出击,等待敌人粮断援尽,我军后援到达,一定会打败敌军。但众人没有采纳任忠的建议,仓促出战,导致失败。D. 任忠向后主表示出城部署好军队后就立即迎接后主,结果任忠向隋将韩擒虎投降,并带领韩擒虎的军队一
24、起进入南掖门。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少孤微,不为乡党所齿。及长,谲诡多计略,膂力过人。忠云:“陛下唯当具舟楫,就上流众军,臣以死奉卫。”后主信之,敕忠出部分。【答案】9. B 10. C 11. C 12. (1)任忠小时候失去父亲,低微贫贱,不被乡里人所看重。等到长大了,他狡诈多变,有许多计划谋略,体力过人。(2)任忠说:“陛下只有准备船只,向上游人马靠拢,我誓死侍奉保卫陛下。”后主相信了任忠,命令他出宫部署安排。【解析】【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
25、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土人”“胡通”“众”“忠”“主帅梅思立”“军”“京城”“忠坚”“晋熙”“京”,虚词“与”“之”,“忠与主帅梅思立”作“讨平之”的主语,意思是“任忠与主帅梅思立合力讨伐平定胡通”,意思完整,结构独立,前后断开,再结合本句意思:当地人胡通聚众入侵抢劫,任忠与主帅梅思立合力讨伐平定胡通。恰逢京师陷落,任忠坚守晋熙,不久光复京师。侯景之乱平定后,(任忠)被皇帝授予汤寇将军。句子可以断开为: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故选B。【10题详解】此
26、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邑属于赏赐给臣子的禄米粮食,秩是分封给臣子的封地”说法错误,“邑”是赏赐给臣子的封地,“秩”是禄米。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
27、正确的一项”,C项,“等待敌人粮断援尽”说法错误,原文是“断寇粮运”,不是等待敌人粮食断绝,是我军主动截断敌军粮道。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少孤微”省略主语“任忠”,翻译时补齐;“少”,小时候;“孤微”,失去父亲,低微贫贱;“为所”,表被动;“不为乡党所齿”,不被乡里人所看重;“及长”,等到成年,等到长大;“谲诡”,狡诈多变;“膂力”,体力,力
28、气。(2)中的“唯”,只有;“具”,准备;“就”,向靠拢;“上流”,指上游;“敕”,命令;“部分”,部署安排。【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任忠,字奉诚,小名蛮奴,是汝阴人。任忠小时候失去父亲,低微贫贱,不被乡里人所看重,长大后,
29、他狡诈多变,有许多计划谋略,体力过人,尤其擅长骑射,州中少年都归附他。侯景作乱,任忠率领同乡数百人,随晋熙太守梅伯龙在寿春讨伐侯景大将王贵显,每次战役都击败敌人。当地人胡通聚众入侵抢劫,任忠与主帅梅思立合力讨伐平定胡通。恰逢京师陷落,任忠坚守晋熙,不久光复京师。侯景之乱平定后,(任忠)被皇帝授予汤寇将军。王琳立萧庄,命任忠为巴陵太守。华皎起兵,任忠参与策谋。华皎之乱平后,高宗因为任忠在华皎起兵之前密告朝廷,便放而不治罪。五年,陈朝军队北伐,任忠率领兵马从西道出发,在大岘击退齐历阳王高景安,追击败军直到东关,攻克他东西两座城,进军蕲谯,将它们都攻下了。径直偷袭合肥并攻进外城。又进军攻占了霍州。凭
30、借功劳被授予员外散骑常侍(并)被封为安复县侯,赏邑五百户。十一年,任忠被加封为北讨前军事,并封号为平北将军,率领各路步兵和骑兵前往淮南路。周朝派遣王延贵率领军队为援军,任忠大破敌军,生擒延贵。后主即位,加封任忠为镇南将军,供给一部鼓吹乐队。后入朝担任领军将军,加封为侍中,又改封为梁信郡公,赏赐采邑三千户。后来出京做吴兴内史,加封为秩中俸禄二千石。等到隋兵渡过长江,任忠从吴兴入朝,屯军在朱雀门。后主召见萧摩诃以下大臣在内殿议事。任忠坚持说:“兵家认为客方与主方形势是不同的,客方看重速战,主方更着力稳重。我方应该暂且增加兵力坚守宫城,派遣水军分别向南豫州和京口道,断绝敌人运输粮食的通道。等到春天江
31、水涨起来,敌人的后援一定丧失,上游周罗殉等各路人马沿江来援助,那时出击一定获胜。”大家商议不赞同他的意见,于是出战。等到失败,任忠说:“陛下只有准备船只,向上游靠拢,我誓死侍奉保卫陛下。”后主相信了任忠,命令他出宫部署安排,任忠推辞说:“等我把事情处理完毕,立即迎接陛下。”后主命令宫人准备好行装等待任忠,等了很长时间没到。此时,隋将韩擒虎从新林进军,任忠就率领几个骑兵去石子岗投降他,并带领韩擒虎的军队一起进入南掖门。皇城被攻陷,这一年任忠又攻入长安,隋朝授予他开府仪同三司。不久病逝,享年七十七岁。(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之二)李商隐浪笑榴花不及
32、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注】回中:在今甘肃固原县。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这年因有人作祟,诗人应博学宏词科不第,从京都回到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中。“前溪”句:前溪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声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首联,诗人将石榴花拿来作比: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春季怒放,它“先期凋落”更使人愁。B. 颔联,诗人直接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由暴雨惊梦想到牡丹的凋谢,使人惨不忍睹。“伤心”“破梦”均就牡丹
33、言,而牡丹之伤心破梦亦即作者之情怀遭遇。C. 颈联,诗人写环境与花败后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曲江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D. 尾联,“前溪舞”一典的运用,拓出了一番新境,“并觉今朝粉态新”,他日雨过,牡丹落尽,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尚觉新艳动人,言外之意诗人对未来前途充满信心。E. 本诗借牡丹寄慨身世,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融进物中,物我一体。把感伤情绪注入朦胧瑰丽的诗境,用哀婉的情调、美丽的形象和词采,写出了自己的心境和感受。14. 与李商隐的另一首诗锦瑟相比,本诗“锦瑟”意象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3. BD 14. 锦瑟诗中,锦瑟
34、既是诗人年华易逝兴感的凭借,又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本诗的锦瑟,主要是渲染气氛,营造萧萧风雨阵阵袭来,好似锦瑟哀弦惊梦的意境,为下文抒情张本。【解析】【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B项,“诗人直接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错误,诗人用“玉盘”“锦瑟”等典故渲染风雨摧残娇花的气氛,而没有对眼前的残败景象作直接描绘;D项,“言外之意诗人对未来前途充满信心”错误,应该是“言外之意是今天的零落还不算什么,他年的摧残将远甚于今日。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前途黯淡之感更加深沉”。故选BD。【1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与李商隐的另一首诗
35、锦瑟相比,本诗锦瑟意象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诗歌比较鉴赏能力。比较鉴赏,答题时,要看清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对诗歌进行比较,指出异同。本题要求指出本诗与李商隐另一首诗锦瑟中意象“锦瑟”的作用有什么不同。锦瑟诗中,诗人年华易逝的兴感因睹锦瑟之形(五十弦),闻锦瑟之声(弦弦柱柱所发的悲声)而生。所以下句“一弦一柱思华年”,既摹写锦瑟所奏的迷幻、哀怨、清幽、缥缈的音乐意境,又借助于描摹音乐意境的象征性图景对年华所历所感作概括而形象的反映。关键在于“年华”二字,意为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本诗颔联两句紧承首联,进一步描绘赏花人与落花的情牵意连:那点点水珠滴满
36、花冠,如同泪洒玉盘,令人伤感;那萧萧风雨阵阵袭来,好似锦瑟哀弦,惊人睡梦。颔联无限怜惜的哀叹就由此而生:衰红满地的园圃笼罩着重重阴霾,今非昔比,一年一年的蓬勃生机化为尘埃,万事皆空。(三)默写(8分)15.补写空缺部分,错一个字,整句不得分。(1)在离骚中,面对污浊、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忧愁烦闷,感到走投无路,他发出了痛苦无奈的感叹:_(2)杜甫的登高中,诗人用_直接抒发自己的多重愁苦,被宋代学者罗大经认为“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_。(4)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在战前准备上“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
37、句话是_(5)次北固山下中,与“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一样写得波澜壮阔的句子是_(6)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7)离骚中书写了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相似境遇的诗句是_(8)曹刿论战中曹刿请求觐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_【答案】 (1).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
38、日边。 (7).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8).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忳郁、侘傺、常、作、蓬、雁、察、悬、钓、姱、鞿、羁、謇、谇、间。【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
39、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6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洗澡王安忆行李房前的马上路上没有一颗大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的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的推了推车,车却要倒,
40、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推退了半步,然后说:“师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他说:“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他要再争,这个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的,浑身没劲,小伙子跃下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地说:“恩。”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
41、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用,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心,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要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到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浴缸是大还是小?”他不得已地说:“很小。”“怎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那你就把水放满,泡在里边
42、;或者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没再想下去,这时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的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澡洗。”小伙子告诉他。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在哪里。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太阳将他烤干了。望了望眼前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了哪里。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那人也像是渴了,不再
43、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链条吱吱地响,他们默默地骑了一段。他终于看见了一个冷饮店,冰箱轰隆隆地开着。他看到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为了鼓舞那人,他说:“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一条弄堂,穿过去就是。”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这样的天气,你一般是洗热水澡,还是冷水澡?”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冷水洗澡的时候舒服,热水洗过以后舒服。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是真要在他家洗澡了。洗就洗吧,然而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边,就没搭话。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他付了钱,又从冰箱里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小伙子很好奇地打
44、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就走。”这一回,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人坐了一会儿,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可以洗澡了。”(有删改)16.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又后退了半步,表明他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B. 文中使用的“黄鱼车”、“弄堂”等字眼所体现出来的地域色彩,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C. 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就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
45、子洗澡的问题如此犹豫。D. 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呈现主人公曲折微秒、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这是本文最突出的手法。E. 本文以写实的笔法,在貌似琐碎的叙述中,塑造了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传达出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情感。17. 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18. 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答案】16. BD 17. 不招呼用车、讨价还价、不卖冷饮的、自制橘子水,体现了主人公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的特点;对小伙子的问话的想法及应答,体现了主人公敏感,细腻,谨慎,多虑的性格特征;因天热不忍心再还价、想买两瓶冷饮、
46、给小伙子橘子水喝,体现了主人公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的特点。 18.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解析】【16题详解】试题分析:A项,骑黄鱼车的小伙子骑车迎上前,是希望主人公“他”主动招呼用车;后退半步是因为“他”没有主动招呼,只好自己揽生意。C项,这样说有一定道理,但是从上海的小市民文化角度考虑,即便“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也有极大可能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问题如此犹豫,这是由其性格决定的。E项,作者对两个人物没作明显的褒贬,意在揭示一种市民习性和地域文化。【17题详解】试题分析:不招呼用车、讨价还价、不
47、买冷饮、自制橘子水,体现了主人公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的特点;对小伙子的问话的想法及应答,体现了主人公敏感,细腻,谨慎,多虑的性格特征;因天热不忍心再还价、想买两瓶冷饮、给小伙子橘子水喝,体现了主人公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的特点。点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他”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
48、出来。【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小说的重要要素,其作用一般有:交代人物活动背景,如本文中多次写到“太阳”,就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环境是室外;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节令)、地点,如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突出了夏季的季节特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本文中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突出天气炎热,使话题围绕“洗澡”展开显得更加自然合理;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境,如本文中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渲染了炎热的气氛,对“他”的心理和个性起到了衬托作用。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我的悲哀的面孔德海伯尔我站在港口看海鸥时,我的悲哀的面
49、孔引起在这个区巡逻的一名警察的注意。我注视着鸥群,此刻,我最向往有一块面包,把它掰成碎块,来喂海鸥。可是,我同它们一样饥饿,一样疲乏。不过,我心中虽然悲楚,却仍感到快乐,因为站在那儿,放眼群鸥,默默饮悲,确乎美不可言。突然,一只警官的手搭在我的肩上,一个声音说道跟我走!同时,这只手使劲扳我的肩膀。我稳稳站定,甩掉那只手,镇静地说:“你发疯了。”“同志。”一直还看不见的那个人对我说,“你当心点。”“先生。”我答道。“这里没有什么先生。”他怒气冲天地喝到,“我们都是同志。”此时,他跨前一步,站到我身旁,从侧面打量我,严肃得像一头牛。“什么道理”我要和他理论理论。“理由很充分”他说,“你悲哀的面孔。
50、”我笑了。“你别笑!”他当真发火了。方才我还以为,或许没有小偷或逃犯好让他逮捕,他因此感到百无聊赖。可是,此刻我看出这是千真万确:他要逮捕我。“跟我走!”“为什么?”我镇静地问。一不留神,我的左腕已经被套上一条细铁链。就在这一瞬间,我知道,我又完蛋了。“为什么?”我又问道。“有条法令是要高高兴兴的。“我蛮高兴么!”我喊叫起来。“你的悲哀的面孔”他摇了摇头。“这条法律可是新的呀!”我说。“它已经存在三十六个小时了,你必定知道,所有法律都是在宣布之后二十四小时生效的。”“我真的不知道有这条法律。”“逃避惩罚是徒劳的。这条法律是前天颁布的,通过所有的扩音器播送。所有的报刊上都发表了。帝国全境一切街道
51、、公路上,统统撒了传单。”他牵着我走了。此刻,我才感到天气寒冷,才感到委实饥饿难当。想起自己一身污垢,没刮胡子,衣衫褴褛,才想起有法律规定:人人都要干干净净,胡子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模样。我被推到他前面走着,像一个被证实了盗窃罪而被抓走的稻草人似的。街道空荡荡,到警察局路不远,我已料到他们很快又会找理由逮捕我,不过话虽如此,但仍然心情沉重。我一路走,一路看到凡是我所碰到的人,无不贴上那种欢乐表情,因为有命令要高高兴兴的。我们很快到了警局。此时汽笛长鸣,鸣笛表示离下班还有十分钟,这是肯定无疑的,因为按照当时国家元首提出的“幸福与肥皂”的口号,每个人下班前都必须洗澡十分钟。我们穿过警局空
52、空荡荡的过道,接着,一扇门自动打开,因为在此期间,门卫已向里头通报我们来了。在那些日子里,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太平盛世,秩序井然,人人努力在白天洗完规定的一磅肥皂,以遵守法律的规定人人都要干干净净,胡子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模样。因而一个被捕者的到来,便是一件大事。我们走进一问房间,静悄悄的。我感到,我的脸越发消瘦了。我又累又饿,那种悲哀的幸福感的最后痕迹此时烟消云散,因为,我知道,我完蛋了。数秒钟之后,一个穿一身预审员的浅褐色制服的高个子,一声不吭地走进来坐了下来,两眼紧盯着我。“职业?”“普通同志。”我答道。“被捕前干什么?”“囚犯。”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什么时候?从哪里放出来的?
53、”“昨天,十二号监狱,十三号牢房。”“当时的罪行?”“高兴的面孔。”两人互相看了一眼。“讲明白!”预审员说。“当时。”我说,“我的高兴的面孔引起一位警察的注意,那天命令全国要悲哀。是首长去世的日子。”“刑期多久?”“五年。”“表现?”“不好。”“原因?”“服劳役太少。”预审员站起身子,狠狠地给了我一拳,走出了房间。接着是审讯员,审讯官,初审法官,终审法官,他们一一进来,一一打我,又一一走出房间。最后,由于我的悲哀的面孔,他们判了我十年徒刑,这回的情形,同先前由于我的高兴的面孔判我五年徒刑如出一辙。如果在“幸福与肥皂”的口号下,我能熬过此后的十年。我真得想办法什么面孔也别再要了(潘子立译,有删改
54、)19.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假装不知道“要你高高兴兴的”的法令,百般抵赖,想要寻求逃脱的机会,因为“我”是一个惯犯,有和警察打交道的经验。B. “不过,我心中虽然悲楚,却仍感到快乐”,话中有话,既写出了“我”悲欣交集复杂的表情,又为故事后面“我”的被捕作了铺垫。C. 警察看到“我”在港口的样子,就注意到“我”有违反法律的行为,还表情严肃、冲冲地逮捕了“我”,说明警察是主张正义的人。D. 小说中“幸福与肥皂”口号下人们的表现,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暗示了新政策对百姓生活的改善。20.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
55、什么?请简要分析。21. 小说为什么以“我真得想办法什么面孔也别再要了”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9. B 20. 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以“我”的心理活动贯穿全文,通过“我”在事件中的不同心理活动的细致表述,集中体现了“我”的遭遇的荒唐、可笑;推动情节:“我”的遭遇是故事的主要情节,由于“我”的“面孔”的“悲哀”,情节得以发展变化;衬托人物:小说中“我”的无辜与弱小,更加衬托出警察及政府高压统治的无理与强暴,寄予了作者对“我”深切的同情。 21. 艺术结构上,通过“我”不想要面孔这一戏剧性情节,增强了小说的讽刺力量,耐人寻味;人物形象上,直接吐露出“我”的内心充满悲凉,“面孔”
56、是无法选择的,但却因此获罪,足见“我”的现实痛苦之深,写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无所适从的境遇;思想内容上,揭示了悲剧产生的根源是“我”的面孔,表现了“我”两次被判刑的荒唐,批判了高压统治对弱小者的伤害,深化了文章的主旨。【解析】【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A选项中“我”假装不知道“要高高兴兴”的法令,属无中生有。文中“我”不知道法令的原因是因为昨天刚从牢里被释放出来。且“我”是一个惯犯在文中没有理论依据。C选项中警察因“我”没有笑而不由分说逮捕我,体现出警察的专横与粗野,并没有体现警察的正义感。D选项中“百姓生活改善”有误。【2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
57、说人物的作用,解答时主要从对情节(推动情节)、人物(衬托人物)、以及人称的作用(讲述故事)几个方面来分析。从文中看,“我”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一般考虑其对情节是否有推动作用、是否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表现人物的性格等方面的作用。另外,第一人称“我”的言行、心理、遭遇,给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得到读者的同情,从而更有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2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探究小说结尾的艺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作答:(1)是否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是否使得情节更加完整,使得叙事更加合理。(2)是否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是否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3)是否揭示了主题或深化了主旨。(4)是否使环境更加
58、典型。(5)是否使用了写作手法。(6)是否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以“我真得想办法什么面孔也别再要了”为结尾,首先考虑为什么“我真得想办法什么面孔也别再要了”,然后考虑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或效果。如增强了小说的讽刺力量,写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无所适从的境遇,揭示了悲剧产生的根源,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旨。点睛:(一)小说结尾的分类:(1)小说的结局如果如果出人意料(欧亨利式结尾)。答题角度为: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2)小说的结局如果是
59、令人伤感的悲剧。答题角度为: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小说的结局如果是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答题角度为: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4)小说的结局如果是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答题角度为: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二)小说结尾的作用:(1)表现手法上,与前文伏笔
60、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与前文形成对比,升华主题,发人深思;(2)主旨上, 深化(升华)主旨,含蓄点明主旨,揭示小说主题;(3)人物形象塑造,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品质、经历、命运、能力、成绩。(4)故事情节上,小说的结尾照应了标题和开头,使小说结构紧凑、脉络清晰,合情合理。四、语言表达(共8分)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记者采访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时,_。六小龄童说,目前还没有遇到可以培养的人才。_,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找到适合的徒弟,难度很大。学猴戏还需要一定的心理条
61、件和一定的身体条件,需要瘦长的身材,窄脸,大眼睛,这样,_。演猴戏演得最好的不一定是六小龄童,但是一定是中国人。所从,希望我们的传统孙悟空文化能够代代传承。【答案】 (1). 问其是否收了徒弟 (2). 学猴戏需要巨大的付出 (3). 才比较容易表现猴子的灵气【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语句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应根据上下文逻辑来填写。第一处,后句中说“目前还没有遇到可以培养的人才”,可推断此处为“发问”;第二处,从后文中“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可判断;第三处,从前句的条件,推导结果即可。【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
62、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二轮复习中,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具体来说有效的答题技巧如下:(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
63、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名著家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23.请简述瑞珏之死的起因和经过。【答案】为了避开高老太爷的灵柩,免得有血光之灾,高家长辈要求觉新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去住。觉新没有反抗,到城外找了一处房子。觉新来看瑞珏,听到瑞珏在房里凄惨叫痛,想冲进去,但被拒之门外,瑞珏在惨叫声中死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家的阅读与识记能力。家是“课标”推荐必读的文学名著,只要认真阅读,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解答此类问题较为容易。本题要求简述瑞珏之死的起因和经过。答题时,首先看清题目要求,比如本题有两个问,第一问,瑞珏之死的起因,
64、作答时,要答清楚瑞珏之死是因为当时瑞珏就要生产了,而为了避开高老太爷的灵柩,免得有血光之灾,被高家的长辈要求送到城外。而作为丈夫的觉新没有反抗,就把瑞珏送到城外。这里要注意说明瑞珏被送到城外的原因及瑞珏当时的情况,还有就是作为丈夫的觉新没有反抗,而是按长辈的荒谬要求就把要生产的瑞珏送到城外。第二问,瑞珏之死的经过。作答时要写清楚瑞珏是怎么死的,谁来看瑞珏,当时发生了什么情况。24.你认为家中哪个人物性格最复杂,请简述理由。【答案】觉新是一个新旧参半的人物,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怯弱忍让、逆来顺
65、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名著内容了解分析记忆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家内容了解分析记忆情况。只要考生对家这本名著,认真读过,并对其内容及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和记忆,回答本题还是比较容易的。本题题目是:你认为家中哪个人物性格最复杂,请简述理由。答题时,首先根据自己的阅读,确定第一问的答案家中哪个人物性格最复杂,只要考生读过家,还是比较容易确定家中性格最复杂的是觉
66、新。答出第一问之后,然后回答第二问,结合具体内容指出为什么说其性格最为复杂,复杂在哪里。觉新的性格复杂主要是其性格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觉新作为年轻一代的老大,受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斗争,另一方面觉新是年轻一代老大,是长房长孙,以及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怯弱忍让、逆来顺受,扮演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比如他明知道老太爷让他找回觉民与冯家联姻,他在心里也是反对的,可是作为长房长孙以及他逆来顺受的性格,又使他不得不去按照老太爷的要求去找觉民。【点睛】考纲要求“了解有关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但分析近几年的考题,我们会发现,考查的内容越来越细致、具体,包括重要的形象、情节、主题、艺
67、术特色、个人感受等。应对方法:一要点面结合,范读与精读相结合,既要了解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把握全篇的主题思想与语言风格。又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精读其中重要的章节(回),例如名著中最能体现重要人物性格的主要情节;名著中最能体现作品思想意义的情节;名著中最能体现艺术特色的章节,名著中对全书思想内容的展开最具意义的章节。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技法、语言风格、作品主题等多个侧面作读、写、议结合的专题训练。如进行复述、评点、批注、讨论交流等。二要化整为零,强化记忆、落实到位。名著考查的内容明显记忆性特征较突出,因此要细水长流,不间断的复习记忆。教师可以帮学生整理出一些重要
68、信息,节省学生的时间,印成讲义,供学生记诵。每周学生之间可抽点时间互相交流提问本周记诵的内容,以便强化。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每周一练,这样,通过记诵、检查、练习再到记诵,达到巩固记忆效果的目的。三要留下个人的思考。2010年的考题:老人与海中,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结合人物形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14年的考题:鲁迅故乡的结尾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因为希望不过是“自己手制的偶像” 接着,“我”又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两个想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了作家什么样的心态?2015年的考题:
69、边城中,端午赛龙舟,二老失足落水,上岸后迎面碰上翠翠。翠翠没有说话,到处找黄狗。黄狗泅水而来,翠翠说:“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翠翠对黄狗说话这一情节,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如2017年“阿Q正传中,未庄谣传革命党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祝福里,鲁四老爷一见我就大骂其新党,但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这两个细节共同传达出鲁迅什么样的观点”,如2018年“巴金的家中,梅表姐因躲避炮火再次来到高家,她在花园里看见觉新站在树下,她嘴唇微微动一下,像要说话,最终还是转过身默默地走了。请说明梅表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类似的题型需要平时阅读及记诵时融入个人的思考及看法,并在笔记上写下来
70、,这对作文素材的积累也大有裨益。五、写作(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我愿站在高处,因为那里能听到上帝的声音。托尔斯泰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维特根斯坦这两句表达形象、寓意深刻的名言,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答案】缩小你的梦想难以衡量的是梦想的重量,如果梦想太过沉重,那就试着缩小你的梦想。题记於陵子人间中有这样一则寓意深刻的故事:中州有一只蜗牛,想振奋起来干一番大事,却又时时责备自己软弱无能。想向东攀登泰山,计算一下,却要走三千多年;又想向南去涉长江汉水,计算一下,也要走三千多年。再想
71、想自己的寿命,不过朝暮之间而已。于是,不胜悲痛,枯死在蓬蒿杆上,而被蚂蚁嘲笑。蜗牛的梦想可谓高远矣,然而最终一无所成,原因何在呢?原来是它不懂得缩小梦想,步步为营,循序渐进。蜗牛遗憾地死去令人痛心,也让我们得到诸多启示。英国古老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有一块墓碑,上面刻了一段非常著名的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了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自己;然后,我可能会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
72、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这是一段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啊!它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适当缩小梦想,从实际出发,让自己的心灵注入永久的激情与活力,这样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世界著名撑杆跳高名将布勃卡有一个绰号叫“1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将成绩提高微小的1厘米。他在成功地跃过6.25米时,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把训练目标定在6.2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是啊,一个人最伟大之处在于他懂得如何有步骤地迈向成功,然后为之付出努力。梦想的成功没有捷径,当有一天,你回首过往,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去
73、面对回忆,你会发现,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不是头顶上的光环,而是你洒在一个个脚印上的汗珠与泪水,是它们见证了你的成功,让你明白实现梦想首先要缩小自己的梦想。当红影星王宝强在未成名之前,经常在剧场旁边等戏,无论遇上什么角色,卑微的,危险的,他都会欣然接受,终于,在16岁时被导演李扬挑中,主演独立电影盲井,从此真正打开了演员生涯的大门。此后,陆续在天下无贼暗算士兵突击等电影亮相,赢得观众一阵阵喝彩。如果当初他看不上小角色,别说主演影视大片,就是一般的影片他都未必能演好。生活中,多数人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并不是因为完成梦想的难度过大,而是梦想太大,让自己觉得太遥远。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
74、都有一架天平,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命的趋于成熟,砝码会不停地调换。生命有限,梦想无穷。我们不是蒙田,做不到“凭时间的有效利用”;我们不是笛卡儿,无法在每天沉睡了十几个小时后,还可以成为最伟大的数学家;我们也不是爱因斯坦,不能够心无旁骛地专心研究我们只是平凡的人,明白梦想的路途艰辛难行,惟有缩小自己的梦想,才能体验梦的飞翔。【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名言类材料作文,这两句名言是两种不同思想的碰撞,反映了两位名人不同的人生感悟和思想认识。“站在高处”,“在云端跳舞”,可以理解为远大的抱负、追求与梦想,也可以理解为很高的思想、境界与地位;“上帝的声音”可以理解为对真理的接近,以及有
75、利于自己走向辉煌的外部条件与环境,也可以理解为荣誉、掌声、赞语与鲜花;而“贴在地面步行”则是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前行,不虚飘,不好高骛远。当然,还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行文时在准确把握两句话含意的基础上,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自己的认识和思想出发,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非简单套路化的议论,力求以真信人,以理服人,以新怡人。点睛: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
76、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立论的切入点。名言警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