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井田制和分封制日益瓦解士阶层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学术下移,私学兴起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交流和传播A B C D答案A解析促使“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因素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政治方面的因素有士阶层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和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经济方面的因素则是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文化方面的因素表现为私学的兴起。2春秋战国时期,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的思想家属于()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答案B解析“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出
2、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统治者若真能行仁政,将无敌于天下。B项正确。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体现了()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老子思想主张的理解能力。老子学说的精华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4有人阅读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道德经后,总结了以下内容,你认为可信的是()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C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
3、所恶也D若是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A项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B项是儒家思想,C项是法家思想,D项是墨家思想。故选A。5中国人民大学冷成金教授在他的专著读史有智慧中说:“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_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_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_的一页,道家智慧则是最_的一页。”结合所学知识,下列选项中最适合的应该是()A刻毒冷峻深刻聪明B深刻聪明刻毒冷峻C刻毒聪明冷峻深刻D深刻刻毒聪明冷峻答案A解析法家对下层百姓实行的严刑峻法,体现其刻毒;兵家智慧应用于战争,体现其冷峻;儒家思想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体现其深刻;
4、道家的辩证思想和哲学观点,体现其聪明。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有教无类”,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材料二“有”和“无”、“难”和“易”、“美”和“丑”、“福”和“祸”都是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的。材料三“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提倡节俭,反对浪费。请回答:(1)提出材料一、二、三思想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分别创立了什么学派?(2)这些思想和学派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他们之间的争论形成的局面称之为什么?(3)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谈一谈这一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答案(1)材料一:孔子,儒家学派;材料二:老子,道家学派;材料三:墨子,墨家学派。(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3)中国古代许多思想流派的基础开始形成(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是中华民族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为充实人类思想宝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回答出两点即可)解析第(1)问要对材料给出的主张进行辨识和分析。第(2)问在第(1)问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出,应该是指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3)问,进一步回答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