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读某地景观演变示意图,完成12题。1图示景观演变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搬运作用 B侵蚀作用C风化作用 D堆积作用2图中、所示的演变,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照强弱 B风力作用C温度变化 D生物活动解析:1.C2.C第1题,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和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第2题,图中白天岩石表面温度高于内部,夜晚岩石内部温度高于表面,温度变化是、所示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的主要原因。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读图,回答34题。3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运动 B断裂下陷C流水作
2、用 D风力作用4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解析:3.C4.A第3题,图中河流呈弯曲形态,主要是由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第4题,甲处为凹岸,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乙处为凸岸,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下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56题。5含金刚石的堆积物的成因是()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6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A BC D解析:5.B6.B第5题,由图可知,含金刚石的堆积物主要沿
3、河分布,且分布在易沉积的河流凸岸;根据右下角堆积物的棱角并不分明可知,其成因属于流水沉积。第6题,金刚石矿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可能在地的岩浆岩中找到。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面两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图a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堆积形成 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侵蚀残留 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8图b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A陡坡,迎风坡侵蚀
4、而成 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解析:7.B8.A第7题,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然后经历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了这种顶部平坦的平顶山状雅丹,故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流水沉积作用。第8题,鲸背状雅丹地貌分布区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吹蚀,导致迎风坡的岩石受侵蚀比较严重,因此坡度较陡,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坡度相对和缓。9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
5、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A_,以_作用为主;B_,以_作用为主;C_,以_作用为主。(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_深,_大,多_,水能资源_;C处河段特征:_慢,泥沙_,江面宽广,利于_。(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下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A槽形谷 B喀斯特溶洞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解析:第(1)、(2)题,从剖面图上看,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乙、甲、丙。河流的上游靠近发源地,该处因落差大,水流急,故侵蚀作用为溯源侵蚀、下蚀。中游河段因落差小,水流缓,故侵蚀作用为侧蚀。下游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第(3)题,A河段因岩石的质地不同而发生了差异性侵蚀,容
6、易形成瀑布景观。答案:(1)乙溯源侵蚀、下切甲流水侧蚀丙流水沉积(2)下切落差峡谷丰富流速沉积航行(3)C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12题。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流水 C冰川D风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解析:1.B2.C第1题,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度减慢,从上游携带的泥沙、碎石在
7、此堆积形成山前平原(冲积扇),因此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是流水;山前平原地势平坦,构造运动常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该地纬度较低且大兴安岭海拔较低,山前地带没有大规模的冰川活动;修建水库前,山前地区因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丰富,气候较湿润,受风力侵蚀、沉积等作用影响小。第2题,山前平原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带,因河流断流使气候逐渐变得干旱,风力作用增强,风力的侵蚀作用使在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搬运,形成风蚀洼地,随着风力的不断侵蚀,洼地不断增多、增大;地面沉降通常规模较大、发生的速度快,并且塌陷是从地下向地面传播,与该地洼地慢慢由地表向地下不断侵蚀、加深的特征不符;此时河
8、流断流,流水侵蚀作用极微弱;地下冻土冻融塌陷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气温高,地面冻融塌陷,冬季气温低,土壤结冰则不再冻融塌陷,并不会使洼地一直变大、变深。下图为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均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下列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A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B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C年降水量与年均温呈正相关D岩石的风化深度与气温年较差呈正相关4若图中有甲、乙、丙、丁四地,其对应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分别为(3 ,800 mm)、(15 ,900 mm)、(7 ,5 mm)、(23 ,2 900 mm),则岩石风化深度大致相同的是()A甲和
9、乙 B乙和丙C甲和丁 D丙和丁解析:3.A4.A第3题,据图中曲线变化可知,年降水量越多,岩石风化深度越深;年均温与岩石风化深度不呈负相关;年降水量与年均温不相关;题目中未给出气温年较差,无法判断其与岩石风化深度的关系。第4题,据上题可知,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甲、乙两地的年降水量最接近,故A正确。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如图是某年6月份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风蚀状况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读图,完成56题。5图示沙丘风蚀、风积的变
10、化说明()A沙丘顶的高度不断升高B6月11日沙丘东坡是迎风坡C6月26日沙丘西坡是迎风坡D6月2126日风向发生变化66月521日,该地沙丘的移动趋势是()A向东 B向西C向南 D向北解析:5.D6.A第5题,图示6月2126日,东坡风蚀深度由正值变为负值,说明东坡由风积作用变为风蚀作用;同时西坡风蚀深度由负值变为正值,说明西坡由风蚀作用变为风积作用。又因“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则说明这期间风向发生了变化。图示沙丘顶的风蚀深度一直为负值,说明风蚀作用明显而高度不断降低;6月11日东坡风蚀深度为正值,说明风积作用明显,而沙丘的迎风坡主要受到风力侵蚀、背风坡受到风
11、力堆积,则东坡为背风坡。第6题,图示6月521日,沙丘东坡风蚀深度为正值、西坡风蚀深度为负值,说明东坡为风积作用、西坡为风蚀作用;则该时间段内盛行西风,则沙丘向东移动。7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冲积扇和三角洲的位置差异。(2)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分布特征。(3)分析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严重的原因,并简述盐碱化的季节差异。(4)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同时有学者研究还发现,农耕文明时期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试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第(2)题,冲积扇是
12、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随着流速的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黄河自西向东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沉积厚度逐渐变小。第(3)题,黄淮海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气温高,蒸发旺盛;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埋藏浅;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导致土地盐碱化加重。季节差异的影响因素是降水,春季和秋季盐碱化严重,夏季降水多,为淋盐季节,盐碱化有所缓解。第(4)题,冲积扇的成因是泥沙堆积,黄河冲积扇的泥沙物质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农耕文明时期,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
13、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该区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答案:(1)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2)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变小,自西向东沉积厚度逐渐变小(或者说由多变少)。(3)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水位高(埋藏浅,高于临界水位);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季节差异:春季和秋季盐碱化严重,夏季为淋盐季节,盐碱化有所缓解。(4)形成黄河冲积扇的泥沙物质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该区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在出山口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进入农耕文明时期,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