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145.50KB ,
资源ID:679745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7974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理科化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蔡燕清 质检人:苏志通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C:12 H:1 O:16 N:14 S:32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 A参加反应物的性质 B加入催化剂 C温度和压强 D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2已知反应A(g)+3B(g)=2C(g)+D(g)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1min-1,则此段时间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A05molL-1min-1 B1mo

2、lLmin-1 C2 molL-1min-1 D3molL-1min-13对于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的下列反应:C(s)+O2 (g)=CO2(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木炭粉成粉末状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增加压强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增加木炭的量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4可逆反应A(g)+2B(g) 2C(g) O在达到平衡时,要使C的浓度达到最大值,最适宜的条件是( ) A低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高温、高压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5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P(g)+Q(g)=R(g)+S(g)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

3、状态的是( ) A P、Q、R、S的浓度相等 BP 、Q、R、S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C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 D用P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速率与用Q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质燃烧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B放热反应不需要从外界吸收任何能量就能发生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D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7在1 105 Pa ,298 K条件下,2 mol H2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H2(g) + O2(g) = 2H2O(g ) H = 484 kJmol-1

4、B H2O(g) = H2(g) + 1/2O2(g) H = 242 kJmol-1 CH2(g) + 1/2O2(g) = H2O(g) H = +242 kJmol-1 D2H2(g) + O2(g) = 2H2O(g) H = +484 kJmol-1 8在2A+B=3C+4D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v(A)=0.5mol/(L.s) Bv(B)=0.3mol/(L.s) Cv(C)=0.8mol/(L.s) Dv(D)=1mol/(L.s)9下列表示戊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5H12(l)+8O2(g)5CO2(g) +6H2O(l)H=-3 540 k

5、Jmol-1B.C5H12(l)+8O2(g)5CO2(g)+6H2O(g)H=-3 540 kJmol-1C.C5H12(l)+8O2(g)5CO2(g)+6H2O(g)H=+3 540 kJmol-1D.C5H12(l)+8O2(g)5CO2(g)+6H2O(l)H=+3 540 kJmol-110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 AH2(气)I2(气) 2HI(气) B 3H2(气)N2(气) 2NH3(气) C2SO2(气)O2(气) 2SO3(气) D C(固)CO2(气) 2CO(气)11在N2(g)+3H2(g) 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平衡体系中

6、,在t1时刻只改变某一条件,其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根据图像能得出的结论是At1时刻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t1时刻后,逆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Ct1时刻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了体系的压强Dt1时刻时,正反应速率增大12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利用潮汐能发电 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13在下列等温恒容中建立起平衡体系3NO2(g)+ H2O(l) 2HNO3(aq) + NO(g)中加入O2 ,则化学平衡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移动 D、无法判断14已知反应: 2C(s)O2(g)2CO(g) H221 kJmol 稀溶

7、液中,H(aq)OH(aq)H2O(l) H57.3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是110.5 kJmol B的反应热为221 kJ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D稀醋酸(电离吸热)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 热量15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16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

8、反应2SO2+O2 2SO3如果温度保持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增加SO2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B增加SO2的浓度,逆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C增加SO2的浓度,平衡常数增大 D增加SO2的浓度,平衡常数不变17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Zn(s)+O2(g)ZnO(s) H351.1 kJ/mol Hg(l)+O2(g)HgO(s) H90.7 kJ/mol由此可知反应Zn(s) + HgO(s) ZnO(s) + Hg(l) H3 ;其中H3的值为 ( )A441.8 kJ/mol B254.6 kJ/mol C438.9 kJ/mol D260.4 kJ/mol18对于

9、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N2(g)+3H2 (g) 2NH3(g) 0下列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B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降低温度,平衡混合物里NH3的浓度减小 D增大压强,不利于氨的生成19一定释放能量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分子拆成原子 D原子组成分子 20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B合成氨工厂通常采用20MPa50MPa压强,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C对2HI(g)H2(g)+I2(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D反应CO+NO2CO2+NO H ”、“”、“(2)

10、b24、(1)、 ; (2)、 (3)、 (4)、吸热 25、 (1)6 (2)N2 (4)小于;减小 (5)逆 26、(1)环形玻璃搅拌棒 (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偏小 (4)相等;相等 27、(1)(2)解:设CO的转化浓度为xFeO(s) + CO(g) Fe(s) + CO2(g) (1分)c0/molL-1 0.05 0.01c/ molL-1 x xc(平)/ molL-1 0.05 - x 0.01 + x (1分) 解得:x = 0.01 molL-1 (1分)则c (CO) = 0.05 molL-1 - 0.01 molL-1 = 0.04 molL-1 (1分)c (CO2) = 0.01 molL-1 + 0.01 molL-1 = 0.02 molL-1 (1分)(3)20(2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