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南昌起义1南昌起义的功绩与存在的问题“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武装起来给以蒋介石为首的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以有力反击,高举起中国革命斗争鲜明的军帜,坚决进行武装斗争。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陈独秀右派机会主义斗争的胜利。“八一”南昌起义仅是我们党认识武装斗争的开始。对于毛主席的武装斗争的思想,例如在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农民战争,革命军队应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发展工农武装,创立农村的革命根据地,以积蓄壮大自己的力量,去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对于上述中国革命武装斗争中的基本问题,我们当时还是不了解或了解得十分肤浅的。南昌起义之后,军队往哪里去
2、的问题,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我们当时对于创造革命根据地与进行长期游击战争的思想与认识十分微弱,所以南昌起义的军队没有与湘、赣的农民运动相结合,而南下向广东进发。同时又缺乏适合当时当地情况的具体行动方针,在长途的进军中,部队本身没有很好地建立政治工作,加上在客观上敌人的力量强大,而主观上的指导又缺乏经验,因而南昌起义的部队大部分遭受损失,仅留了一部分力量与毛主席所领导的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在井冈山会师,才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贺龙回忆“八一”南昌起义(1951年8月1日)【解读】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北伐军三万多人,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3、周恩来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起义军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南昌城。起义胜利后,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公布了八一起义宣言八一起义宣传大纲。国民党反动派急忙调集军队包围南昌。8月5日,起义军按原定计划撤出南昌,南下广东。10月初,在潮汕地区遭到敌人的围攻而失败。随后,一部分起义军转移到北江和海陆丰地区,继续坚持斗争;另一部分起义军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经过艰苦转战,于1928年4月下旬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贺龙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亲历南昌起义,在起义中任总指挥。回忆“八一”南昌起义写于1951年八一建军节。对南昌起义的功绩和问题他有深刻的认识: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
4、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立革命军队的开始。它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武装斗争的开始,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由于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南昌起义作为武装斗争的一面旗帜,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在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在井冈山会师之后。随着中国工农红军的正式成立,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才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摆脱了困境。土地革命2土地法的实施材料一(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农民个别耕种。(二)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三)分
5、配土地之后,除老幼疾病没有耕种能力及服务公众勤务者以外,其余的人均须强制劳动。(四)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五)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材料二(一)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农民耕种使用。(二)一切化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经工农兵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三)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解读】随着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地开展起来。实行土地革命,这是中国亿万农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在根据地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最主要的社会变革,就是土地
6、革命,即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井冈山土地法制定后的4个月,1929年4月毛泽东在江西兴国县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这两部土地法均为土地革命的指导性文件。资料显示:兴国土地法的内容较之井冈山土地法有一点重要的变更,就是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的改正。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内容的变化,表明了党对土地斗争认识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在短时间内的变化,表明土地革命的基本思想是随着革命的实践发展的,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土地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农民对土地的权利以及土地分配的原则,在很短的时间里,福建的长汀、连城
7、、上杭、龙岩、永定等县纵横三百多里的地区内,解决了五十多个区、五百多个乡的土地问题,使六十多万人得到了土地。1930年赣西南地区即全面开展了分田运动。到1930年的上半年,江西省的安福、莲花、永新、宁冈、吉安、古水、兴国全县以及永丰、泰和、万安等县的部分地区都分配了土地。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步摸索了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的路线、政策和方法,如: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等等。这使农村根据地的面貌得到改变,使农民迅速分清了国共两党和两个政权的优劣,极大地调动了他们支援革命战
8、争、保卫和建设根据地的积极性。3中国的红色政权存在的原因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不但全世界帝国主义国家没有一国有这种现象,就是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也没有一处有这种现象,仅仅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中国这样的国家才有这种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即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则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不但没有疑义,而且必然地要作为取
9、得全国政权的许多力量中间的一个力量。全国革命形势若不是继续地向前发展,而有一个比较长期的停顿,则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是不可能的。现在中国革命形势是跟着国内买办豪绅阶级和国际资产阶级的继续的分裂和战争,而继续地向前发展的。所以,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5日)【解读】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低潮。1927年秋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农民发动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至1928年底,全国先后发动了一百多次武装起义,开辟了大小根据地15
10、块,然而面对敌强我弱,“白色政权”包围“红色政权”的严峻现实,党内有一些人怀疑革命根据地的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对此,1928年10月,毛泽东在宁冈茅坪主持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其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中进一步总结了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展的原因、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资料显示: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是以中国特殊国情为依据的。中国国情的特点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政治上,中国当时并没有真正实现政治的统一,帝国主义及其支持下的新旧军阀主要力量控制城市,广
11、大农村是敌人力量的薄弱地区。各地军阀称霸一方,造成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分裂和斗争,削弱了反革命统治,这使得“红色政权”得以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存在和坚持下来。经济上,中国的城市已出现了近代化的工业,而广大农村还处于落后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这就使某一地区可以脱离其他地区而独立存在,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经济基础。在中国,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压迫长期存在,引起革命的矛盾都没有解决,而且随着帝国主义之间和各派军阀间的矛盾以及它们与广大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因而红色政权必然能长期存在和发展。随着红色政权的扩大,革命根据地的范围会越来越大,最终会夺取全国政权。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与红色政权
12、的思想,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十分重要,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学说,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航向,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空前创举,对世界落后国家和地区也有重要意义。4革命根据地的基层政权建设为了更好的动员群众,区苏在党区委总的领导之下应该同各种群众团体经过各种会议或各种委员会发生密切的关系并经常召集那些没有独立组织系统的群众组织,如乡的贫农团主任或代表会议,女工农妇代表会议,合作社主任或代表会议,犁牛合作社或劳动互助社主任或代表会议等开会,经过他们来动员群众与推动全乡的工作。张闻天区苏维埃怎样工作?【解读】中央革命根据地形成,毛泽
13、东和张闻天都很重视苏维埃政权的建设。毛泽东在1933年进行了长岗乡和才溪乡调查之后,在瑞金又召开了几个乡的调查会,在调查基础上,撰写了乡苏维埃怎样工作?一文。张闻天觉得开调查会的办法很好,于是也召集了几个区的同志开调查会,于同年4月6日写出了区苏维埃怎样工作?。资料强调了根据地基层政权一些要点:区苏领导要深刻了解下面的实际情况,与基层群众密切接触。区乡要成立各种群众性组织,如贫农团等,基层政权的工作可以通过他们得以推行。1934年中央苏区出版了毛泽东、张闻天合著区乡苏维埃怎样工作?一书,该书既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基层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进一步完善政权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它为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继续开
14、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进一步动员群众投入到“反围剿”和“扩红”运动中去。区乡苏维埃政权建设模式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拘泥于苏联的政权模式,根据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逐步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政权制度的一个内容,至今仍有指导意义。【注释】区苏:区苏维埃。红军长征5遵义会议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一切企图拿党的正确路线来为军事领导上的错误路线做辩护(如同志的报告华夫同志的发言)是劳而无功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这种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一种具体的右倾机会主义的表现。他的来源
15、是由于对敌人的力量估计不足,是由于对客观的困难特别是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困难有了过分的估计,是由于对自己主观的力量特别是苏区与红军的力量估计不足,是由于对于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不了解。因此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反对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的斗争,是反对党内具体的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这种斗争在全党内应该开展与深入下去。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1935年2月8日)【解读】王明路线的错误领导,造成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的重大损失,引起党和红军许多领导同志和广大指战员的怀疑与不满,一些曾经犯过“左”倾错误的同志,也开始觉悟,转变了立场,为挽救革命战争的危局,迫切要求结束王明
16、“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毛泽东、王稼祥等向中共中央提出,立即准备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红军总司令部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会议尖锐地批评“左”倾军事路线,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决定主要根据毛泽东发言的内容,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这个决议起草后于1935年2月8日政治局会议通过,2月16日由中央印发。资料显示:否定了博古在会议上所做的报告,认为基本上是错误的。明确指出李德等人的指挥完全脱离苏区和红军的实际,是错误的军事路线。指出红军在主观上、客观上均具备粉碎第五次“围剿”的条件,明确指出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17、“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在敌人采用“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的情况下,我们却以专守防御代替了决战防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了运动战,结果造成严重损失,使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苏区根据地。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路线,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遵义会议后不久,在常委中重新进行分工,由张闻天替代博古总负责;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依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中央的组织问题,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注释】同志:秦邦宪,又
18、名博古,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1933年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后,又与李德推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被解除中共最高领导职务。华夫同志:李德,德国人,原名奥托布劳恩,又名华夫,还曾用名李特罗夫。1932年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来担任军事顾问,直接参与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决策和军事指挥。李德对于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负有直接的重大责任。6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红二、四方面军在粉碎了张国焘的分裂阴谋和国民党军的追剿堵截后,于八月底进到甘肃南部的渭源陇西地区。为了迎接二、四方面军,中央派彭德怀同
19、志率领原一方面军主力西进,直插西安兰州公路的静宁、会宁地区。十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终于在会宁、静宁地区会师,全国主力红军胜利地结束了伟大的长征。这时,全国工农红军已经从长征前的三十万人减员到约三万人,在数量上暂时减少了,但是我军广大干部与战士,经过长征的艰苦卓绝的考验与锻炼,路线觉悟大大提高了,在质量上是更坚强了。成仿吾长征回忆【解读】成仿吾,湖南省新化县人。1928年在法国巴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秋回国,中国共产党派他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宣传部长兼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会主席。1934年1月,他到达中央苏区,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委员,从事宣传教育工作并主持中央党校,是当
20、时中央党校唯一的政治教师,1934年参加长征到陕北。他撰写的长征回忆是研究红军长征的重要史料。资料反映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情况:二万五千里长征是艰苦卓绝的,其间不单单是自然条件恶劣,而是后有追兵,前有堵截,并且还要与党内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因此红军减员非常严重。经过长征,广大干部与战士的军事素质、政治觉悟更为过硬,为重新开辟根据地打下坚实基础。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从1934年秋开始的战略大转移的历史任务。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先后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进行了战略大转移。长征跨越11个省、总行程达二万五千里以上。虽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据地,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精神力量,并给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正当抗日战争烽火即将在全国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这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起中国革命的新任务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职责而在西北会师,这无疑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密切协同,于11月取得了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最后一战山城堡战役的胜利,使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更加巩固,同时对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起了重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