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讲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自然资源概述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a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b(2)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c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c4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b5自然灾害的危害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c6中国的洪涝灾害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c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1)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2)分类按自然资源的自然
2、属性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按自然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3)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2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历史时期能源结构形成原因前煤炭时期(木柴时代)以木柴、水力等作为基本能源生产力不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少;木柴、水力分布广泛、获取容易;人们对煤炭的认识处于初级阶段,开发利用程度低煤炭时期(煤炭时代)以煤炭为主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20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了以煤为主的“煤炭时代”后煤炭时期(石油时代)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内燃机的问世,汽车、飞机、船舶制造业兴
3、起使石油消费量显著增加。20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能源进入“石油时代”3.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1)当前,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仍以煤炭为主,逐步呈多样化的趋势,石油、天然气、电力的比例有所上升。(2)读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图的要求了解这一时期(19782001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把握这一时期(19782001年)各种能源生产、消费比重的变化趋势。了解我国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4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历史阶段起主要作用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社会阶段农业自然资源(如地形、气候、水文等
4、)平坦的地形、温暖的气候、丰沛的水源、肥沃的土壤等是农业文明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自然资源的储存状况和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后工业化阶段后天性资源(如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等)自然资源的作用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上升,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小。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也日趋弱化1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依据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2)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资
5、源的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我国分布世界分布合理利用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就国家而言,巴西最丰富,其次是俄罗斯;就大洲而言,亚洲最丰富,大洋洲最少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土地资源东部季风区多耕地,西北内陆多草地,东北、西南地区多林地耕地多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的季风气候区和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草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和温带大陆内部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防
6、止土地资源被污染或破坏森林资源东北、西南、东南地区南美洲、非洲等热带雨林气候区和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既要重视其经济效益,也要重视其环境效益;利用时要做到采育结合;同时要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矿产资源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石油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铁矿分布于辽宁、河北、四川等地煤炭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北海等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开采时要注意不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利用时要充分合理,提高利用率;针对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可合理地进行资源调配我国能源问题的分析思路对于我国能源问题的掌握和分析,应
7、着眼于现状、原因和解决措施三个方面。(1)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浪费严重,能源短缺。采煤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能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大量使用薪柴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等。(2)产生的原因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单一,水能、核能等所占比重较小。人口多,人均能源资源不足。经济发展快,能源消费量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3)解决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率。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开发清洁煤技术,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保
8、证油气供应稳定可靠。 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水资源、能源三者之间关系的图解表述,正确的是()解析:选C。水资源属于自然资源,不属于能源资源,且没有交集,所以B、D项错。能源资源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其中二次能源不属于自然资源,所以A项错、C项正确。读图,回答23题。2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资源,最有可能为矿产资源的是()A甲B乙C丙D丁3结合图分析,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农业社会时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B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C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趋弱化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
9、后工业化阶段,由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越来越多,因此其数量逐渐减少,所以导致自然资源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弱解析:第2题,农业社会阶段主要利用的自然资源是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工业社会阶段主要利用的是矿产资源和能源。第3题,后工业化阶段后天性资源的地位上升,且运输成本较低,导致自然资源的影响程度减弱。答案:2.D3.D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1)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2)按成因与发生过程,自然灾害可划分为地质地貌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生物灾害(蝗灾、鼠灾等)和海洋灾害(海啸
10、等)。2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自然灾害是阻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地震虽不频繁,但危害程度很大。3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1)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除气候气象原因外,还与流域的地貌特征(如地形、地势会影响河流落差、河道形状)、植被分布(可以影响江河洪枯流量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2)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我国的暴雨具有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的特点,往往引发特大洪水。每年春
11、夏之交华南的暴雨,6、7月份江淮地区的梅雨,7、8月份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的暴雨,8、9月份东南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及台风,都可能形成洪涝灾害。1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1)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得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全国大部分地区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高达80%。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湖泊萎缩,使上中游涵养水源能力和中下游蓄水、排水能力减弱。大量河道、湖泊被淤塞、被填埋,缺乏蓄洪、滞洪场所。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差。(2)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以淮河、黄河、长江为例)淮河的治理上游建水库和蓄
12、水工程;中游利用湖泊、洼地蓄洪,加固干流的堤防;下游开辟入海河道,分流排泄洪水。黄河的治理上游兴建水利枢纽蓄积洪水,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下游加固黄河大堤。长江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洪涝灾害问题的分析思路(1)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分析思路来水大。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排水不畅。影响因素: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塞;占用河道。调洪蓄洪能力差。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2)洪水治理问题的分析思路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
13、洼地建蓄洪工程;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但对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对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2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灾害成因我国的时空分布危害防治途径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东部地区多发,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改变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等寒潮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西南依次变弱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发布准确
14、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及早防护续表灾害成因我国的时空分布危害防治途径台风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每年的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等省区受影响最大房屋损坏等,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1(2020年1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长江与鄱阳湖之间存在径流相互补给的季节变化。下图1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季节变化示意图,图2为长江与鄱阳湖相互补给频率的年内分布图(频率越高一般表示径流量补给越大)。华北春旱严重的年份,往往副热带高压脊停留在_(填甲或乙)位置的时间较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时,长江补给鄱阳湖
15、频率较_(填高或低),试从减灾角度提出农业抗旱措施。答案:乙高使用节水技术;实行跨区域调水;利用水利设施进行灌溉;种植耐旱作物等。 (2017年11月浙江选考)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浙江省解决当前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经过近几年努力,五水共治成效显著。回答23题。2下列有关浙江省水资源、水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海地区治污水压力较小B平原地区排涝压力较大C丘陵山区的防洪压力较小D沿海岛屿供水压力较小3有助于治理污水的措施主要有()发展“种养加”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分散的工业企业集聚发展鼓励工商业资金投向农业产业提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16、ABCD答案:2.B3.A(2018年11月浙江选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利用煤炭的方式逐步改变。下图为煤炭气化利用示意图。回答12题。1煤炭属于()A后天性资源B化石能源C可再生资源D清洁能源2与传统燃煤相比,图示利用方式的优点主要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增强对煤炭的依赖拓展资源的利用深度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ABCD解析:第1题,煤炭直接来自自然界,属于先天性资源,A错误。煤炭是地质历史时期植物所形成的,属于化石能源,B正确。煤炭再生周期很长,因此属于非可再生能源,C错误。燃煤向大气中排放出烟尘、废气等污染物,D错误。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利用方式将煤炭气化后分别提取出
17、煤气、二氧化硫等,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正确。该利用方式不能增强对煤炭的依赖,错误。该利用方式延长了产业链条,拓展了煤炭资源的利用深度,正确。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不可能实现永续利用,错误。故选A。答案:1.B2.A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回答34题。3图中d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A土地B劳动力C资源D技术4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A数量B质量C类型D区位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d曲线所代表的因素在采猎文明阶段没有产生影响,农业文明阶段影响也较微弱,在工业文明阶段的影响明显加强,结合选项应是技术。第4题,工业
18、文明阶段,非农业用地大大增加,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区位优劣上。答案:3.D4.D5(2020杭州检测)下列有关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荒无人烟的地区也会发生自然灾害B人类活动不可能改变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C自然灾害大致划分为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和海洋灾害等D自然灾害具有非周期性、单因性、群发性等特征解析:选C。自然事件发生在无人区,就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因而不能称为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孕育和发生涉及多种因素,人类活动可能诱发某些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些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自然灾害具有周期性、多因性、群发性等特征。
19、2017年5月我国东部地区出现持续强降水天气,如图所示。读图,回答67题。6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A高压脊控制B锋面活动C反气旋过境D冬季风强7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A云贵高原B四川盆地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解析:第6题,受高压脊、反气旋和冬季风的影响,不易形成降水;而受锋面影响,会形成降水天气。第7题,结合选项分析,图示降水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且该地地势较低,易发生洪涝灾害。答案:6.B7.C1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资源北方少、南方多B耕地资源东部多、西部少C有色金属资源南方多、北方少D煤炭资源南方多、北方少答案:D2(2020宁波
20、质检)下列有关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区有大面积的花岗岩分布,地质史上有机质丰富B该地区有大面积的沉积岩分布,地质史上有机质丰富C地质史上,激烈的地壳运动也带来丰富的天然气资源D只要是盆地,就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答案:B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事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加固长江、黄河大堤在沿海一带修建沿海防护林工程ABCD答案:A4我国最为常见、危害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是()A旱涝B地震C台风D寒潮答案:A下图为世界对一次能源需求构成变化
21、趋势示意。读图回答56题。5图中表示世界对石油资源需求变化的是()A甲B乙C丙D丁6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的能源结构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造成全球气温上升和气候变化B对能源资源的乱采滥挖,使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大幅增加C对水能的大量开发利用,导致许多河流流域生物多样性破坏D核能发电比重较大,核电站严重放射性污染事件不断发生解析: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能源资源利用。目前世界利用比例最大的主要是石油,其次是煤炭、天然气,由此判断甲为石油资源。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目前燃烧大量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造成全球气温上升和
22、气候变化。答案:5.A6.A下表为各洲1985年实际和2025年预测的用水情形,其中D代表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总需求量,Q代表河流径流量,两者的比率为D/Q。D/Q是2025年减去1985年D/Q的差值。其中模式一代表只考虑气候变迁,用水需求维持不变;模式二代表只考虑用水需求的变化,气候维持不变;模式三代表气候与用水需求均改变。读表,回答78题。大洲1985年D/Q(%)预测D/Q(%)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非洲3.2107392亚洲12.92.36066大洋洲2.52.03044欧洲15.41.93031北美洲10.54.42328南美洲0.91293121全球7.84.150617.根据上表
23、,1985年缺水压力最小的大洲是()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8根据表中三种不同预测模式的结果,下列推论成立的是()A依据模式一,用水需求维持不变时,2025年南美洲缺水压力最大B依据模式二,气候条件不变时,大洋洲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少C依据模式三,气候与用水需求均改变,南美洲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多D依据三个模式,气候变迁比用水需求增加更加剧缺水危机解析:第7题,依据材料可知,D/Q值越小,缺水压力越小,故D项正确。第8题,若气候与用水需求均改变,但短时间内降水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D/Q的巨变应该是用水需求变化更大,模式三中南美洲变化最突出,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多,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模式一
24、中2025年D/Q的值最大为亚洲,因此用水需求维持不变时,2025年亚洲缺水压力最大,故A项错误;模式二中气候条件不变时,D/Q北美洲最小,因此北美洲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少,故B项错误;结合模式一、模式二和模式三可知,用水需求增加比气候变迁更加剧缺水危机,故D项错误。答案:7.D8.C下图为某年6月25日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防汛任务最艰巨的地点是()A吉安B长沙C都昌D仙桃10图示区域洪灾严重的原因与防治措施对应正确的是()A全年降水多修建水库B地势低平开挖入海河道C围湖造田退耕还湖D上游来水量大跨流域调水解析:第9题,警戒水位是可能发展成水灾的水位,实时水位即实际水
25、位,因此图中各地实时水位和警戒水位越接近或实时水位超过警戒水位,则越有可能发展成水灾,防汛任务越艰巨。第10题,图示区域位于我国长江流域,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小,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是该区域形成洪灾的原因之一,退耕还湖是合理的防治措施。答案:9.A10.C某年春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112题。11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A滇、黔、蜀B陕、桂、湘C滇、黔、湘D陕、蜀、桂12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灾害是()A滑坡B沙尘暴C森林火险D土壤盐碱化答案:11.A12.C13下列属于我国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区的是()A华北
26、平原B四川盆地C云贵高原D新疆天山地区答案:C14(2020温州质检)下图中P地在某年初春季节曾出现河堤决口、洪水泛滥,其原因可能是()A上游刘家峡水库大量泄洪B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河道,水位抬高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D上游突降暴雨,水量大增答案:B15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为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采取_等措施。(2)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_的特点,产生原因是_。为解决时间上分配不均的问题,可以采取_等措施。(3)在我国少水带地区,农业生产适宜发展_业。(4)读图可看出,
27、河南北部处于我国的过渡带内。为缓解河南北部的缺水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有哪些?(至少答出两条)答案:(1)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跨流域调水(2)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夏秋季节,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但夏季风不稳定,所以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修建水库(3)畜牧(4)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循环利用水资源;修建水利工程;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答对其中两条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也可)16(2020舟山联考)读我国部分地区涝灾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分析我国涝灾的分布规律。(2)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解析:(1)从图中可直接读出涝灾的分布规律,注意图例的变化。(2)A地区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涝灾产生的自然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为原因主要从上游植被破坏、中游围湖造田及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方面分析;针对人为原因提出治理措施。答案:(1)由东向西减少,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2)原因: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上游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中下游围湖造田,对河流流量调节能力下降;城镇工程建设,占用湿地;等等。措施:恢复植被;退田还湖;建设水库堤坝等水利工程措施;合理利用土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