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47 ,大小:2.44MB ,
资源ID:679450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7945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讲练课件:中国近现代史板块总结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讲练课件:中国近现代史板块总结 .ppt

1、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 通史冲关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篇中国近现代史板块总结板块总结提升(一)通史整合融会贯通高考考的是“完整”的历史而不是“割裂”的历史,通过通史整合让你洞悉历史的来龙去脉,更好地理解历史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一)列强侵华和农民阶级的抗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年)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3太平天国运动

2、(1)前期1851 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1853 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2)后期1856 年,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1859 年,颁布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1864 年,太平天国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4甲午中日战争(1)1894 年 7 月,日本军队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甲午中日战争。(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列强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段,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二)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1列强

3、对华进行商品输出: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这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先后出现,成为中国社会新的阶级力量。(三)“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思潮1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

4、一人。2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二、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一)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探索1深重的民族危机(1)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2)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1901 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义和团运动:1898 年,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3辛亥革命(1)1905 年,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中国

5、近代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成功: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胜利,国号“中华民国”。(3)建权: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4)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5)意义: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度的历史性变化。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维护共和制度的斗争: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制度,先后领导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甲午战

6、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兴起。2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华民国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19121919 年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促使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三)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传播1维新思想: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主张救亡图存,实行君主立宪制,揭开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序幕,成为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3民主与科学:1915 年新文化运动兴起,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

7、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4社会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三、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1927 年)1五四运动:1919 年的五四运动既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成为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2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出现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国共合作:1924

8、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两党第一次实现了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4国民革命(1)北伐战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3)国民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5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农民阶级的重要性。(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年)1革命道路的开辟(1)“工农武装割据”:1927 年,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 1930 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农村包

9、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红军战略转移1934 年 10 月,由于领导人的“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央领导集体,中共走向成熟。2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3日本局部侵华: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三)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 年)1抗日战争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

10、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2民族工业的萎缩:抗战时期,由于日本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掠夺和国统区的战时体制,中国民族工业日趋萎缩。3毛泽东思想成熟(1)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成熟。(2)1945 年,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四)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年)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和平与内战、民主与独裁。(2)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3)1946

11、年初,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2解放战争胜利:经过战略防御、反攻、决战,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近代历史结束。3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由于美国商品排挤、官僚资本挤压、苛捐杂税、恶性通货膨胀等因素,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四、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49 一 1956 年)1新中国成立和民主政治建设(1)新中国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2)制度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法制建设:195

12、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1953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3外交奠定基础(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3)重大外交活动:1950 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出席 1954 年的日内瓦会议和 1955 年的万隆会议。(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1978 年)1探索成就与

13、失误(1)成就1956 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的主要矛盾和任务,是一次成功的探索。1960 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促使经济恢复发展。(2)失误1958 年,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左”倾错误发展,造成国民经济困难。19661976 年,“左”倾错误发展,导致“文化大革命”发生,民主政治、经济领域都遭受冲击,国民经济损失严重。2外交突破(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3科技成果:“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成功。4“双百”

14、方针:1956 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新中国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后期却遭到破坏。五、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一)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1伟大的历史转折(1)1978 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解放了思想,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2)1978 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2民主与法制建设:提倡依法治国,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3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取得巨大成功,香港和澳门相继

15、回归;两岸关系逐步回暖。(二)新时期的经济建设1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2)城市:在管理体制、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方面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提出: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发展: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20 世纪 80 年代,先后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2)1990 年,国务院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

16、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 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三)新时期思想解放1邓小平理论(1)酝酿:针对“两个凡是”,1978 年掀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2)产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3)发展: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4)走向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 年“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十四大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

17、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四)新时期外交成就1目标: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2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五)科教文化与社会生活1科技成就:载人航天、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都展示了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2文学艺术:恢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文学艺术和学术获得快速发展。3教育(1)过渡时期:我国以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为目标,大力发展人民教育。(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实行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密切了教育和

18、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联系。(3)“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高考制度得到恢复。(5)新时期:以邓小平“三个面向”为指导方针,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中等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启动了“希望工程”,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4社会生活(1)改革开放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平均主义盛行,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2)改革开放后:人民的衣、食、住、行等发生巨变,生活逐渐奔小康。板块总结提升(二)拓展“悦”读补齐短板高考考的是“历史”而不是“历史课本”,告诉你必须知道的教材未讲

19、清的“事”、教材断线的“事”、大学课程与高考相关的“事”“悦”读 互惠发展的新机遇现代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和变化,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发出,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作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习近平总书记将“一带一路”在当前世界经济中的角色和作用阐释得清晰透彻。“一带一路”是当今社会热点,也是高考重点,复习备考我们应重点关注。一、“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一带

20、一路”构想借助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世人所熟知的“丝绸之路”,是两千多年前就已存在、后来不断演变为沟通中国与亚欧非多国的商贸、物流及文化大通道的古丝绸之路,为古代东西方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秦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时期(1)丝绸之路是张骞于西汉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连接亚欧非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的总称。(2)汉武帝以后,国内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采取积极对外政策,与西域地区建立联系。(3)西汉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加强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大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扩大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4)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概念汉武帝以后,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

21、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路线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影响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2.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在动荡中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北方大部处于长期的割据战争之中,国家分裂,社会动荡,这时繁荣的丝绸之路受到一定阻隔,同时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的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此时的丝绸之路并没有中断,仍然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全盛时期(1)隋唐时期,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状态,社会环境稳定,

22、加强与西域的联系、保障丝绸之路畅通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2)唐初以后的两百年,是丝绸之路通畅,贸易发展,经济交往顺畅的全盛时期。自贞观以来,唐与大食、印度等建立了经济文化交流的密切关系。(3)随着高僧玄奘西行印度取经求法等活动,丝绸之路在唐朝前期进入黄金时期。4宋元时期丝绸之路发展由低落到迅速(1)宋代由于国家政权极为薄弱,与西域的联系受到阻碍,陆上丝绸之路几乎废弃。(2)元代,丝绸之路再度繁荣,海上丝绸之路更是发展迅速。(3)元统一中国,社会环境安定,经济发展,丝绸之路继续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更是繁荣昌盛。5明清时期丝绸之路趋于萧条,几近停滞(1)15 世纪以后,丝绸之路不再作为东西方交流

23、的要道,而是作为记录中外交往历史遗迹的标志而存在。(2)清朝随着封建王朝的日薄西山,统治者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几近停止。(3)清朝虽然开设“十三行”,但是与西方的联系大为减少,因此,当西方正在革新政治体制,开展经济运动,大力发展现代教育的时候,古老的东方还沉浸在自己的文明里“自我陶醉”,此时的中国已距离先进的西方很远很远,丝绸之路的价值已被“暴殄天物”了。6丝绸之路留给人们的历史启迪(1)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悠久,虽然发展历程复杂艰难,但是它在各个朝代都有发展和变化,其总体趋势是不断得到开拓和发展的,这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历史发展中的丝绸之路,更好的分析丝绸之路发展变化的相关问

24、题。(2)丝绸之路的兴衰,为我们研究和探讨丝绸之路在当代的意义及价值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为我们研究新时期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和价值提供了参考,同时有利于我们站在正确的高度,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二、“一带一路”的时代内涵新世纪,中国提出两个经济发展的大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即“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拓展发展空间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举措。1“一带一路”的包容性(1)重视存在差异“一带一路”地跨欧、亚、非三洲,其涉及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相当庞大,这就突出了沿线及周边国家在意识形态、地理环境、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经济发展水平及

25、潜力、期望价值和迫切要求等方面的差异,这就要求“一带一路”具有巨大的包容性。(2)强调平等交往“一带一路”倡导以宽阔的胸怀和极大的包容来热情容纳广大国家和地区的亲情加入,不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国际地位悬殊的大小,一律以平等的交往态度进行经济、文化、贸易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3)主张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在密切交往中更加突出强调相互尊重政治制度、人文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在顺应时代大潮流下致力于各国经济、文化、贸易等的发展与合作,实现在平等合作基础上在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共赢,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2“一带一路”的开放性(1)开展区域合作“一带

26、一路”是在各国着力寻找新的火车头带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提出的,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当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各国迫切需要新的力量发展经济,区域合作也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主要方式。“一带一路”倡议横跨欧、亚、非三洲,东边连着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倡议地位十分重要,这对于沿线国家及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有积极的意义。(2)促进优势互补“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亚、欧、非很多国家的认可和支持,为我国顺利推行这一倡议提供了话语支持。通过这一倡议,加深了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对外政策的了解,有利于各区域国家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和建立健全亚洲各个国家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合作,达到共赢,使广大“一带

27、一路”区域内的国家合作迈上新台阶。“一带一路”促进经贸合作,能源、金融、人力资源等领域的合作,是加强东西方文化、政治交流的好机会,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世界的和平稳定。(3)共创繁荣发展“一带一路”是各国发展与合作、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道路。“一带一路”不是单纯的经济合作之路,同时更是政治沟通、文化交流之路,必将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繁荣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三、“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世界各国的发展与共同进步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并存。1“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1)“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内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加快发展,统筹

28、国际国内关系,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一带一路”倡议是基于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推行“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我国审时度势,有效统筹国内关系,调整国内不协调因素,促进我国健康发展;有利于我国拓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从而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实现平衡正常的经济文化发展繁荣的大局面。(2)“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基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名号,同时赋予古丝绸之路以新的时代内涵,不断丰富丝绸之路的文化底蕴,以发展同沿线及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关系为导向的经济互动带。(3)“一带一路”是对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推进之举我国在新形势下提出“一带一路”

29、倡议是顺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完善经济发展和增长机制,扩大开放格局的必然之路。新时期,我国的国内发展一片欣欣向荣,与国际社会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正在向着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4)“一带一路”是顺应民心,推动和平的伟大倡议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带一路”倡议是本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进行的,它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以此带动各国的共同进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着相同的和平愿望,积极的拥护“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心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把中国的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发展对接起来,把中国梦与沿线各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对接起来,实现地球一家人的美好愿望,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人民过得更加美好。2“一带一路”的挑战(1)“一带一路”是我国着眼全球而制定的一项涉及面极广的重大对外战略。在推进实施“一带一路”过程中,世情、国情将发生深刻复杂变化。(2)历史经验表明,一国的重大对外战略,往往对区域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安全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涉及多个领域和多方利益的调整重构,既需要着眼长远,又需要考虑不同阶段的环境与目标,突出重点、务实推进。“一带一路”面临诸多挑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